篇一:1-成功在八小时之外_工作八小时之外
成功在八小时之外_工作八小时之外
每个上班族每天可划分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是工作时间,第二个八小时是休息时间,第三个八小时是业余时间。本期乔布简历跟大家说说什么是成功在八小时之外,工作八小时之外。
关键词:成功在八小时之外,工作八小时之外
业余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但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你再努力、再奋斗,也很难超越别人,因为别人也没闲着啊。八小时之外就不同了:有的人歌舞升平、花前月下、沉醉于花天酒地。而你,如果在听听新闻,了解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如果在读读书,掌握一些未知的知识,如果在上上网,看看新的信息。那么,你和别人的差距就出来了!为什么有的人比你能、比你懂、比你精、比你成功,那是因为八小时之外他下的功夫比你多。
而有些人安于现状,每天在浑浑噩噩中虚度美好的人生岁月。要知道,不是每一名成功人士都会有一把通向成功之路的钥匙。坐在人生金字塔顶的人,也不一定是天才。人们眼中所谓的天才,他们也是在平凡中生活。平凡的生活描绘出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罗斯福和威尔福莱之所以成为名人,我想,就在于他们每天挤出了一小时。
业余既漫长,也短暂;既枯燥,也有趣。你要善于利用时间,不要把“空闲”变成“空白”。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常常是在这八小时之外,你应当学会管理时间。祝大家找工作顺利哦~
成功在八小时之外_工作八小时之外
http://cv.qiaobutang.com/knowledge/articles/5671286c0cf2fc2e2d2426e4
篇二:八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
1、八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
胡适先生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生活。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人生有两大悲哀:结婚之后不再恋爱,毕业以后不在学习。
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家长不学习,会被孩子看不起并且和孩子有代沟。夫妻一方不学习,就会有隔阂,学习的人如同长高的树,自然会有高藤来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学打工的技术,而是学创业的本领。
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从这个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学啥,社会需要啥你就学啥,不只是学感兴趣的,而是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成功的。
人要有二亩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种未来的。不学习是21世纪被淘汰的八种人首选第一的人。
2、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3、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
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1+1=2叫数学,1+1=11叫经济学,一根筷子能折断,十双筷子折不断。
4、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
事情发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就象第四章中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样,那个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的死去活来。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是中国人发明的词。
5、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就像猫与老鼠的故事一样,猫说:“什么年代了,一种技术能活吗?”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有50个行业要淘汰。没有危机是最大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时给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时再找出路。
6、计较眼前目光短浅的人
计较眼前会失去未来,计较小钱会失去大钱。没有远见必寻短见。全世界最好的投资最没有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学习,学习可以让人有远见,学习才知道未来的趋势。
7、情商低下的人
很多人翻脸比翻书快。古人说:小不忍要乱大谋。脾气来了,福气走了。IQ是智商高可以找一个好工作, EQ是情商高可以有未来,AQ是逆境商可以变成登峰造极的人。
世界上80%的人见了困难就躲避的人他一事无成。
世界上15%的人见了困难能迎刃而解的人是成功人。
世界上5%的人是打着灯笼找困难的人,这种高情商的人将成为登峰造极的人物。
心理学家总结四种情商的结局:
1、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
2、有能力没脾气的人--春风得意
3、没能力有脾气的人--一事无成
4、没能力没脾气的人--贵人相助
我对这个最感兴趣,哈哈!貌似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看来只要没有脾气就能发展好,这也再度体现了社会是一个群体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单打独斗出来的,是需要团体共同努力的,坏脾气只会惹来不合作和麻烦。
8、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的人
过期的食品不能吃,过期的观念也不能用。21世纪的成功学,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学助人成功的本领。
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
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败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点上人失败在缺点上。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计。
六大劣根断送一生:自以为是,不以为然,倚老卖老,老气横秋,格格不入,每况愈下。只要你把人做好,这个世界都属于你。
篇三:八小时之外决定人生
八小时内决定专业知识,八小时外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工作的八小时,决定了你的专业知识,你赚钱吃饭的能力,以及你支撑你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部支点;而工作的八小时以外,才能决定你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虽然“朝九晚五”是工作的代名词,但真正决定职业走向,并顺便决定了人生走向的,关键不在上班时间,而是在下班的时间。
举个例子,大城市的很多上班族会抱怨回到家已经八九点。吃吃饭,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就该洗洗睡了。刻薄一点说,这样的生活正是“穷忙族”的典型写照;慈悲一点说,这样的生活,至少还有个“生活”。想成为“富忙族”,至少在“事业的上升期”里,业余时间是没有空闲来考虑打游戏、看电视的。
一位美院的大学老师,平时教授美术史,业余时间不上网,不看电视,不社交,一心在家画画,练书法。十多年如一日,如今终于杀出一条血路,潇洒地辞了职,到京城当专职画家去了。认识他的最初,我一直以为他是个专职穷画家,好几年后才发现其实他有个全职的教师工作。常有人自诩:我是把主业当副业来经营,把副业当主业来经营。这话多见于成功企业家对于某项兴趣爱好的自我夸耀,例句为:现在经营公司是我的副业,我的主业是打高尔夫。这不过是自大的商人的自我标榜,无非是等着周围的马屁精来夸他低调、有品味,会生活。这位前美院大学老师才是真真正正的身体力行者,并且做到了极致:让业余时间的副业把朝九晚五的主业赶下了台。
有不少人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吃饭上。当然不是回家陪家人吃饭,而是陪领导吃饭,跟客户吃饭,和行业精英吃饭,和跨行业精英吃饭。这其实是中国特色的加班,而且是一种身心俱疲的加班方式。而且中国人都知道,在酒桌上沟通,效率比在办公室的会议室内高多了。甚至可以说,酒桌才是真正的决策地点。所以,白天的会有没有被通知到,有时问题并不大,
晚上的饭局有没有被通知到,才是大关键。因为没准白天会议上的决定都是前晚上的饭局上定下来的。
有些业务精英会因为“功高盖主”而看低了管理者,觉得那个只会召集大家开会的人其实没什么用。事实上现在极少数公司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有时裁员直接把成本最高的中国区总经理裁掉,让亚太区的总经理直接管理中国区的各部门总监,生意竟然也可以做得风生水起。但这毕竟只是极少数。在业务精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里,总经理们往往还在思索管人的各种事宜,包括上面老板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的预判;平级的经理们可能会质疑的细节;以及下级的同事们可能会制造的麻烦。如果下级同事们太相安无事,合作得过于和谐,就得考虑如何给他们制造点麻烦,让他们在“冲突”中碰撞出火花。这都是需要花时间的。 我上大学时,有位教政治学的老师讲到过,人若想做出点事,得有两个要素,一是记忆力得好;二是精力得好。他是经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出来的。我后来想了想,记忆力好,意味着效率高;精力好,意味着工作时间长。若一个人高效率、长时间地工作,职业发展不好才怪。既然大家都有正常的8小时全职工作,这8小时内就很难看出高低。你愿意把业余时间奉献给什么,自然也就成了人生的关键了。
《成功在八小时之外》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37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