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正文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2017-02-28 05:37:5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难点:

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深情感慨地):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让我们一同走进承载着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板书:项链

二、 初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

这挂熠熠生辉的钻石相连,这个容貌娇俏的美丽女子,我们已经在英语课文中与她相识。现在就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小说,快速概括小说情节。思考一下:a.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b.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几件事? (学生读课文)

这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哪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一下所概括的小说情节呢?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四字“借”“失”“赔”“识”。

板书:

失赔

项链

借 识

三、 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是什么造成玛蒂尔德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通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来一探究竟。

(1)新婚后的玛蒂尔德

A、 首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来美读小说的楔子部分。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体会一下这部分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

B、(读完后)刚才我们已经随着玛蒂尔德畅想神游了一番,那么,这

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生:梦想。(板书:梦想)

C、梦想”可不可以换成 “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 生1:不能。因为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玛蒂尔德整天做

白日梦,想入非非,又不去劳动创造,她的梦想完全是空想。

它表现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思想性格。

师:非常正确。玛蒂尔德的梦想工程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它只可以

给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以片刻的满足。(板书:虚荣)

(2) 还债时的玛蒂尔德

那么就让我们随着情节的发展,品读小说的另一整块心理描写。课本

P17,

也就是小说的第五部分:还债时的玛蒂尔德,看看此时的她身上又闪

耀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请大家在默读时找出相关的情节、语句,同桌讨论并概括玛蒂尔德的

思想性格。

(生讨论可能涉及的):勤劳坚强、吃苦耐劳??

师:除了勤劳坚强,你认为玛蒂尔德还有哪些可爱之处?(板书:英雄 坚强)

(生可能涉及)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热爱生活,纯洁高尚。

(3) 以上就是我们从小说的心理描写中萃取出的人物性格。这是西洋小说

的常用技法。而我们中国古典小说呢,却擅长用诗词或对联给人物画

像。现在,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玛蒂尔德的理解写一首诗词,一幅对

联,来描绘、评析她的形象。

板书:一夜风光 十年艰辛

师小结人物形象:优秀的文学形象都是丰满的,复杂的。玛蒂尔德有爱慕

虚荣的一面,但也有坚强的一面。这就是性格的多面性。

四、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然而,面对这跌宕波折的命运曲线,面对这十年青春换来的钻石项链,我们能否把玛蒂尔德十年的遭遇简单地归结于她的虚荣心呢?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玛蒂尔德的悲剧呢?(停顿)课文中有没有暗示玛蒂尔德十年心酸际遇原因的情节呢?小说开头有一个极重要的细节,大家找到没有?——“也”,它意味着什么?

法国社会以竞相追求感官享乐为目的:男性以猎取女性以跻身上流社会为目的,女性则以美貌为资本,不惜出卖自己的青春来换取暂时的感官愉悦或慰藉。

其实,小说中也多次暗示了这一社会风气。大家可以从小说第四部分——那场改变玛蒂尔德命运的舞会——中的一些情节来体会。

“她丈夫从半夜起就跟三个男宾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那时候,这三个男宾的妻子也正舞得快活。”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他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教师:这就是当时的社会。当你的邻居葛朗台上星期五突然成了富翁的时

候,几乎是没有人再能坐得住的,于连就是这样。但是他失败了,并走向毁灭。从本质上来说,于连的失败跟玛蒂尔德的失败虽然表现形式和结果并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好,现在咱们再来考虑: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学生:时代的悲剧。

五、多元解读。

我们说:玛蒂尔德的悲剧源自她爱慕虚荣的性格,源自那个追慕奢华的社会。这是我们今天对《项链》这个文本的解读。但是作者莫泊桑先生认为玛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小说中有没有这样的语句?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由此可见,只要言之成理,都是对文本的正确解读,那么同学们现在看看你从这篇小说中能读出些什么?受到哪些启示?(可以小组讨论) 学生可能涉及的几种观点:

“勤劳坚强”观;“诚实守信”观;“热爱生活”观;“纯洁高尚”观;“爱情赞歌”观;“命运变奏曲”观······(板书:勤劳坚强、诚实守信,热爱生活、纯洁高尚、爱情赞歌、命运变奏曲)

大家讨论德十分精彩,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暂告于段落。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次周记课后详细的论述。

六、 结课。

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花开刹那,洁白芬芳,转瞬枯谢,零落成泥。十年韶华偿还了一串假项链。人在年青时,总会做许多看似美妙的梦,多年后蓦然回首,却发现大多数梦是荒唐可笑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珍视这东流水般的光阴,珍视这一去不复返的青春。

附板书:

梦 坚

想 虚英 强

荣项 链 雄 一夜风光十

艰 葛朗台 辛

于 连

时代

悲剧

篇二:玛蒂尔德的美丽与哀愁

玛蒂尔德的美丽与哀愁

———《项链》之(第二课时)小说人物鉴赏

知识与能力: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掌握小说人物形象解读的技巧。 方法与过程:探究式阅读教学 初读——深读——研读

情感与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真正的美丽源于对生活的敢于承担“的健康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逐层深入,解读玛蒂尔德的形象内涵。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用发展的眼光评析玛蒂尔德“美丽与哀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探路)

一、互动:1、请说说你最感兴趣的一位小说人物,并说明理由。

2、大家平常事通过什么方法解读小说人物的呢?

二、导入:归纳学生谈及的阅读经验,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莫泊桑的《项链》,走进玛蒂尔德的世界,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

(识路):

二、走进文本,鉴赏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一)、初读“玛蒂尔德”(结合文本,初步感知玛蒂尔德的美丽与哀愁是什么):

1、请你给出几个关键词,告诉大家你对玛蒂尔德的看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依据。

2、在人们眼中,玛蒂尔德是一个美丽却又带着哀愁的女子,玛蒂尔德的人生是哀愁又美丽的人生。请你试着在文中找出相关之处,用几个词或简洁的句子概括一下玛蒂尔德的美丽体现在何处,她的哀愁又是为了什么?

3、请同学归纳一下,在初读人物时,我们使用了什么解读技巧?

(二)、深读“玛蒂尔德”:

1、找出文中能体现玛蒂尔德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特点的地方,并归纳当时社会环境的特点。

2、玛蒂尔德属于什么阶层?她的梦想于她而言有何意义?

3、丢项链后,玛蒂尔德和丈夫用了十年去赔偿,这十年意味着什么?

4、通过深读,大家对玛蒂尔德的初步印象是否改观?请你再谈谈玛蒂尔德的此时在你眼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美丽与哀愁?

5、请归纳一下,在本环节,大家运用了什么方法加深了对人物形象内涵的理解?

五、研读“玛蒂尔德”:

1、莫泊桑笔下的玛蒂尔德具有丰富的个性内涵,几百年来,读者是常读常新,

对于该人物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你是否同意以下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观点1:玛蒂尔德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青春丧失的悲剧形象。

观点2:玛蒂尔德是一个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命运摆布的宿命者形象。

......

3、讨论:联系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新世纪90‘后的同学们,你对玛蒂尔德是否有你自己独特的看法呢?请说说你心中的玛蒂尔德。

4、 请学生归纳一下,研读小说人物时,如何激发自己的个性解读思维。

(上路)

六、牛刀小试:短篇小说人物鉴赏习练:《胡萝卜花》

篇三:《项链》

高二语文

《项链》

[学习目标]

一、以“项链”为线索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

二、能分析玛蒂尔德这一典型形象,把握小说的思想意义

三、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点]

一、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习难点]

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及社会意义。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著名作家福娄拜是他的文学导师。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是公认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莫泊桑创作了《羊脂球》(1880)、《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等在内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六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二、作品背景

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资产阶级的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唯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小资产阶级羡慕上流社会,想竭力跻身于资产阶级的行列,他们为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作为19世纪后期法国最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深入地观察到了这一社会现象,对于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心理也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道德沦丧和拜金主义,真实地描写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了深切同情。

三、情节结构

曹文轩主编的《外国文学名作导读本》评价莫泊桑的小说“语言朴实优美,通俗易懂,在构思上往往不落窠臼,有新颖独到之处。”

蒋承勇主编《世界文学史纲》评论莫泊桑的小说:“以精巧自然的构思布局见长。他的短篇往往是开头平稳,中间突然转折,结尾出人意料而合乎情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若用海面的曲线予以图解,则始而微波细浪,继而奇峰突起且急转直下,终而跌入海面,令读者视线未及而思绪纷起。”

《项链》的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地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悲剧故事。学习本文,可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去把握小说的思想意义和主题。

四、人物形象

小说起笔不凡,“也是”看似平淡,实则把玛蒂尔德对不幸命运的愤愤不平,对无法跻

身于上流社会的悲哀感慨,隐隐地表露出来了。

玛蒂尔德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她的梦就是“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她的幻想摆脱小资产阶级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梦想置身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

玛蒂尔德性格中确有爱慕虚荣的、追求享受的特点,但玛蒂尔德比起许多贪婪的人来说,还是很纯真的。虽然她对自己贫苦的生活不满足、抱怨,但是她并没有想过用不正当的手段改变自己的生活。去参加舞会,也只是为了表现自己。她买了新项链赔给佛来思节夫人,还担心朋友把她“当作一个贼”;为了还债,她忍受十年的艰辛,而没有离开丈夫、家庭,除了质朴纯真的本性以外,还有什么能解释她的行为呢?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对命运的不屈服。她想过好日子,让人追求自己,实际是和不公正的命运在做抗争。玛蒂尔德的不满足,也包含了对门第金钱世俗的一种反抗。玛蒂尔德为偿还赔项链所借的债务而过着的艰苦生活,是一种穷人的生活,它与玛蒂尔德原先所过的生活,以及所梦想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写玛蒂尔德为还债而过的这种穷人生活,主要是为了说明赔项链所付出的代价,即爱慕虚荣所付出的代价,传递出一种隐约的讽刺;同时也反映了玛蒂尔德诚实勇敢的可贵品质。丢失项链后她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更明显地表现出她对命运的积极抗争。这和她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思想性格是一脉相承的。

五、人物描写手法

(一)心理描写

本篇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深刻。

1、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

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那些梦想与她的家境身份是那样的不协调,但越是那样,她的那颗不安分的心越是躁动不安。这一节其实是交代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不顾实际,爱慕虚荣。这也正是她一定要去借项链的原因。

2、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夜会上:“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

小说采用了排比的句式,真实地描摹了玛蒂尔德的“狂热的跳舞”时的心理感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忘乎所以。这又进一步为后面的苦恼蓄了势。丢项链使玛蒂尔德从理想的云端里一下子摔落在冰凉的地板上,她“连上床睡觉的力气也没有”。这样大起大落的心情变化,会吸引读者不由得替玛蒂尔德担心:她能承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吗?

3、 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

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二)动作描写

课文第3节写了玛蒂尔德由郁闷忧愁到高兴狂热的心理转换。她愁的是身上“处处带着

穷酸气”,她不愿“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她高兴的是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当时“她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在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在借到项链之后,“她跳出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小说以极度渲染的夸张手法,写出了玛蒂尔德借项链时的忐忑不安,接着又用了一连串传神的动词,刻画了她的失态相,从情感上为下文丢项链后的苦恼和赔项链时的艰辛蓄了势,作了铺垫。

六、伏笔

小说在文中有几处伏笔暗示项链是假的:

1、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2、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玛蒂尔德夫妇当时吓昏了头,错过了这个疑点。

3、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根本不去检查。这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七、悲剧的分析

教育部长的一张请柬带给玛蒂尔德的是懊恼和悲伤。她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做衣服花掉丈夫原准备买猎枪的款,这是她为满足虚荣心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她悲剧的开始。后文的借项链便是第二步,是悲剧的发展。

后来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偶然相遇。作者在这一节中再掀波澜。经过十年的艰辛,玛蒂尔德还

清了所有的债务,“连那高额的利息和利上加利滚成的数目都还清了”,尽管她苍老了许多,但毕竟还清债务仍有如释重负之感,她的心也毕竟轻松了许多。就当她满心欢喜地要享受这份轻松的喜悦时,佛来思节夫人的一句话又给她带来了无法承受的打击。这一突如其来的刺激,又一次让我们为玛蒂尔德的命运担心,同时也进一步地加重了对人物的讽刺意味和悲剧色彩。

小说就是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情节起伏中,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物情感喜忧的转化中,揭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对人们的毒害影响。

作者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由一个极细小的事件造成的,其实,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的因素。从文中可看出,追求虚荣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从她本身看,她追求虚荣的性格执着不变,因此她的悲剧是必然的。

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悲剧,又是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崇尚奢华的必然产物。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则是必然的。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必然的可悲命运,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诅咒和嘲弄。

关于小说的主题,以前大家的分析基本一致,即批判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揭露了资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毒害。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其主题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

1、表现了人生变幻无常的思想。作者在小说中写道:“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段话可以成为小说主题的一个提示或注脚。

2、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无能为力。玛蒂尔德渴望“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是命运却捉弄了她,毁灭了她的梦想,而她却只能顺从命运的安排,挣扎在更艰难穷困的生活中。最后才知道项链是假的,不啻是命运对她的嘲讽。

3、表现了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和毁灭。玛蒂尔德一心想改变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她好像得到了“成功”,在她无比“陶醉”的时候,命运却无情地粉碎了她的美梦。丢失项链后,她经过十年艰辛,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当她为自己的“英雄气概”自豪得意地“笑了”时,又得知项链是假的,再次被残酷的命运戏弄。

[课外作业]

1.课文后练习四。

2.请学生以“如果不是那份请柬”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写好这篇文章的前提是理解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本原因。假如认定这根本原因是爱慕虚荣,那么即使没有部长的请柬,玛蒂尔德的悲剧也将不可避免,因为这是一种人物性格的悲剧。假如学生认为是教育部长的请柬打乱了玛蒂尔德的生活,改变了玛蒂尔德的命运,那么他就有可能顺着这一认识去写作。因为,如果没有这份请柬,没有这样一个机会,即使玛蒂尔德爱慕虚荣。她也只能是“梦想”而已,谁又能否认这样的梦想能给许多人带来一种精神的快慰和满足?但是,一份部长的请柬就让你的满足变为现实,既而变成一种惩罚和打击。也许,小说正是揭示了小人物的命运无法由自己主宰的主题。小说的结尾不也同样说明 了这一主题吗?

[多角度思考·阅读材料]

《玛蒂尔德》

阿乌

玛蒂尔德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政治家,但每个上过中学的人都应该对她有印象。中学课文中有一篇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面的主人公就是玛蒂尔德。

小说中是这样写的,玛蒂尔德借了贵重项链赴宴,搞丢后借了很多钱照原样买了一条还给项链主人,经过十年辛勤劳动,终于还清债务。

后来,玛蒂尔德遇上项链的主人,得知自己所借项链其实是很便宜的赝品。小说在此戛然而止,让读者想象之后的情形。

每个讲解这篇名著的语文老师都会这样说,玛蒂尔德贪慕虚荣,但不失为一个诚实的人,她是一个小资阶级的妇女典型。

真的如此吗?当年做学生时,我对此说当然不敢怀疑。毕竟,考试只认标准答案。答别的,你只能自认倒霉,老师不会给你勾对。

但现在再看玛蒂尔德,完全是两种感觉。佩戴项链赴宴,本来是西方社会中的礼节风俗,谈不上虚荣。弄丢了赔偿,也是合情合理。

莫泊桑不过是描写了契约社会中一个普通人如何保持自己的信用。这个人宁可过上十年艰辛生活,也不愿意赖帐。

老师们到现在还是说,我们应该同情玛蒂尔德,因为她贪图虚荣而自作自受,掉入生活的深渊。这是不是误导学生呢?最重要最本质的东西不告诉学生,倒是在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

我们应该钦佩玛蒂尔德,而不是同情她。莫泊桑想说的其实是,不管是个人、组织,还是社会,都应该为保住自己的信用而不惜代价。

这是契约社会存在的基础。这是藏在纳斯达克股市对虚假财务报表如此敏感背后的深层理念。

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了,契约观念在西方是如此深入人心。玛蒂尔德情愿付出青春,抛弃美貌,艰苦劳动,也要还清债务,保住信用。

这一切本来是可歌可泣的行为,是高尚的、英勇的行为。但玛蒂尔德自自然然地就这样做了,就象是理应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想通此节,才会明白美国为何从幼儿园就开始普及法律。如果问美国人一件事情是错还是对,他十有八九会问,这件事合不合法?

想通此节,才会明白为何尼克松贵为总统,也会因为一个无伤大雅的窃听事件而灰溜溜地下台。

想通此节,才会明白我们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还有多少路要走。

《守财奴》

[学习目标]

一、分析人物性格

二、学习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传神的细节描写方法

三、把握小说的主题

[学习重点]

一、分析葛朗台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学习精彩的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学习难点]

作者在文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局限性

[学习内容]

一、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时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巨著《人间喜剧》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人间喜剧》是其91部小说的总称,被喻为“社会百科全书”。《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著名的两部。

二、文学常识 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还有就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三、情节结构

交代 (开头到“高声对自己说”)

介绍性格特点

揭示矛盾冲突

(“终于拿定了主意”到“永远不提了”)

发现梳妆匣

夺回梳妆匣惜金如命

交回梳妆匣 “不久”到“觉得很高兴”) ↓

诱骗继承权狡猾欺诈

骗到继承权 “话虽如此”到“兑成金子”)↓

守护金子

贪婪执著

兑换金子

临死抓取法器

至死不变

临终嘱咐女儿

四、人物形象

葛朗台原是一个箍桶匠,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动荡形式下,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成了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他专横冷酷,贪婪吝啬,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

第一、 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对亲人也自私,家庭毫无幸福可言,是一个真正“自私自利的世界”,一个“苦难的家庭”。

第二、 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并不贪图物质享受,而是贪图金钱本身。对金钱的追逐、聚敛、守护完全支配了他的心灵;对葛朗台来讲,金钱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唯一的幸福。他的灵魂为金钱所迷失。

第三、 他的贪念具有极大的爆发力。

① 76岁的葛朗台一见梳妆台上的金子,竟能纵起身子像老虎一样扑上去;

② 关于继承权的谈判,到关键时刻,他的精明利落,叫公证人都骇呆了;

③ 风瘫后的葛朗台守护着他的宝库,连狗在院子里打个哈欠都听得见;

④ 弥留之际,盯着金路易可以一盯几个小时;

⑤ 咽气之前竟能作出骇人的姿势想把镀金的十字架抓在手里。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爆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五、语言描写

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小说里写对话巧妙,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这就是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表现在:

1、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

葛朗台是资产阶级爆发户,是一个爱财如命的投机商。“两讫了”,“公平交易”,“向我交帐”,“美丽的金洋”,“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个交易划得来”等等,语言很符合他的身份。

2、 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

葛朗台是个爱财如命的执着狂,他占有金子的欲望,已到疯狂的程度。

当他想到“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要把动产不动产“拍卖”时,他说:“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当急不可耐地要攫取女儿的继承权时,他说:“??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当将继承权骗到手后,他说:“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命啦??”临死时,他叮嘱女儿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就葛朗台的性格来分析,应该是无意识的。这是一个完全被金钱给毒化了的灵魂,“占

结局(“末了,终于到了弥留的时候了”到结尾)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70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