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正文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2017-02-23 06:00: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毛泽东草书《忆秦娥·娄山关》鉴赏

毛泽东草书《忆秦娥·娄山关》鉴赏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史的草书大家,其草书艺术流布甚广,爱好研习者之多迄今无人能及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书法大家中,毛泽东当为影响最大的一位,这里所指的影响,不是指他作为政治家的影响,而是特指他的草书艺术流布甚广,爱好研习者之多迄今无人能及。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湘潭韶山冲人,字润之。自幼聪明,八岁以前旁听私塾,诵《三字经》、《幼学琼林》,后入私塾六年,读《论语》、《孟子》、《诗经》,有“少年孔夫子”之誉。1914年~1918年,毛泽东曾在湖南一师求学五年。游学于岳麓书院和湘江之滨。“性不好束缚”,读书不辍。其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于此间逐步形成,并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1918年,25岁的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著作,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不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研究,毛泽东曾研习过欧阳询的《九成宫里圈铭》、王羲之的《兰亭序》。解放后,毛泽东来到北京入住中南海,环境的优雅、胜利的喜悦,使他临写法帖渐入佳境。1949年,毛泽东去苏联访问,还不忘带上一套《三希堂法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毛泽东移情草书,借阅了大量的历代名家草书法帖。1958年10月6日,毛泽东在写给秘书田家英的一封信中说:

请将各种已存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各种草书手迹若干??

自此以后,毛泽东潜心钻研草书,临习过怀素的《自叙帖》、《论书帖》、《苦笋帖》,他还常读唐代的《草诀要领》、《草诀百韵歌》,披阅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等。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毛泽东的草书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境界,成为中国书法史的草书大家,并因此在其逝世后入选20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书艺巅峰时期最精彩的作品,标志着他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作于1935年2月,当时党中央于同年1月初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随即中央红军于2月25日第二次攻克娄山关,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毛泽东在随军委纵队过娄山关后,触景生情,写下了《忆秦娥·娄山关》,词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此词是毛泽东在其革命事业重大转折点所作,他本人也十分喜爱,多次书写留下墨迹有六幅之多,这件是六十年代初所写,此时的毛泽东草书技法已非常娴熟,回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他激情澎湃,恣意挥洒,作品大气磅礴,意境雄浑苍茫,其势若惊雷闪电,其行若龙蛇盘行,筋骨内含,自然流美。晋王僧虔曾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而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人。此件作品汪洋恣意,任意挥洒,真正做到了诗词与草书艺术的高度统一,可谓神采兼备,既可远观神采,又可近赏其笔情墨趣。

毛泽东的书法意境源于他豪放婉约的性格、博览群书的学养以及革命经历铸就的政治家博大胸怀此作开篇“西风”二字大度潇洒,却一反作书浓重笔开笔的惯例,其细若游丝的线条令人如临空气稀薄、寒风凛冽的娄山关头,倍感革命的艰辛;“烈、长、空”之字形出怀素草法,被凛冽的“西风”高度压缩,“雁”字欹侧其形,恰补右下空白,天衣无缝;“霜晨月”墨色将浓遂枯,“月”字势如破竹,一泻千里。似将清辉铺满大地,营造出一片凄凉的氛围;“马蹄声碎”,一路斜阳,再现了红军行进于贵州高原崎岖山道的真实画面,“喇叭声咽”至“咽”字情绪低缓,既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又表现了作者对革命战友的深切怀念。作品在下阙中随词中的情绪转移而转移,笔调渐渐高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越写越潇洒,越写越奔放,节奏加快,字形加大,“铁”字纵笔飞舞,屈如盘丝,

遒劲有力,“从头越”更是轻快摇曳,婀娜多姿,表现出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正欲一展鸿图的豪迈胸怀。“苍山如海”,以枯笔淡墨行之,幽远苍茫,崇山峻岭沐浴在茫茫雾海中如现眼前,“残阳如血”情绪转向深沉,用笔亦转趋缓,墨色逐渐加重,“血”字以行楷横撑作品之尾,仿佛残阳西沉之后,映红了壮丽河山,慷慨悲壮之意油然而生。

此作原是书写于三页纸之上,合起来却浑然一体。毛泽东草书作品章法极具特色,往往是无行无列,字体之大小完全任情发挥,变化对比极大,且字里行间相互穿插迎让天衣无缝,如同一体,故远观惟见神采,满纸烟云。此作二、三行“月、马、碎”之穿插环环相扣,末三行“海、东”旁逸斜出,遥相呼应,等等不一而足,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往往是文学、书法、作者修养的最佳组合。篆、隶、楷、行、草五体中,草书是最能抒情写意的一种书体。有人说,毛泽东即便不是大政治家,也算得上大书法家,我不敢苟同,书乃心画,毛泽东书法的意境源于他浪漫主义气质、豪放婉约的性格、博览群书的学养,以及革命经历铸就的政治家博大胸怀,促使他选择了草书来抒发豪情壮志,而他过人的天资与勤奋,最终促使他的草书艺术达到了雄踞于古今大家的行列当中。没有这些,他如果一辈子呆在韶山冲练书法,不可能达到独步当代、笑傲江湖的高度。

篇二: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

《忆秦娥 娄山关》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

词的上阕,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下面的填空请选用词里的文字)进军的时间是________,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人写到的物象有________。

(3)

当时的红军仍处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诗人为了表达这一抽象立意,在下阙中借助的形象之物有________。

(4)

________ (5) 综观全词,词的感情基调是 [ ] A. 壮丽 B. 壮烈 C. 悲凉 D. 壮观 (6)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漫道一词的意思是 [ ] A. 漫长的道路 B. 满路 C.

莫道,别说

D.

慢慢地说

(7)

本词的比喻句有哪些?

________阅读题

答案:1.忆秦娥,娄山关;2.霜晨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5.B;6.C;7.雄关漫道真如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篇三:艺术歌曲论文艺术表现论文: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艺术表现浅析

艺术歌曲论文艺术表现论文: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艺术

表现浅析

内容摘要:《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取

得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写下的一首著名的诗词。后来,作曲

家陆祖龙为该诗词谱了曲,使其成为了一首优秀的艺术歌

曲。文章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分

析,并就如何在演唱中表现其艺术特色,从音乐表现、语言

表现及声音表现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艺术歌曲 忆秦娥 娄山关 总体特征 艺术表现

艺术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它不是常规的叙事,它

的意象是跳跃的。艺术歌曲没有像歌剧那样长长的声乐线条

和各种炫技的机会,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和钢琴一起去表现

音乐和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戏剧性。因此,艺术歌曲的演

唱思维完全不同于歌剧演唱,它是一门极其精深微妙的诗的

艺术。诗歌是艺术歌曲的核心,正是从诗歌中,艺术歌曲赋

予自身以色彩。每一位诠释艺术歌曲的演唱者的目标都是要

反映和再创作曲家自身所激发出的最初的冲动。“拉·佛尔

格主张,学习唱歌应该以对诗的研究作为出发点。菲力普认

为:歌唱者除非在歌唱时有着清楚明确的思想目的,否则技

艺的才能是没有方向的。”[1]

关于对《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艺术歌曲研究的文献,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及其他途径进行了查找,仅找到了一些

有关对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研究方面的文献,却

没找到对同名的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进行研究的文

献。因此,为了能更深层次地认识、理解艺术歌曲,更好地

把握、诠释这首艺术歌曲,更好地理解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

词作品,同时牢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对这首艺术歌曲进行研

究可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此,笔者仅从自己的演唱、学习的经验出发,拟从对

《忆秦娥·娄山关》总体特征的把握和艺术特色的表现两方

面进行分析,来探讨这首艺术歌曲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一、总体特征的把握

(一)词牌忆秦娥

忆秦娥是词牌名,词牌名即词的格式的名称。“忆秦娥

这个词牌名,据传系起自李白于唐明皇奔四川以后所作之

词,因其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之句故称。”[2]

(二)娄山关

娄山关,古名不狼山,位于遵义北面大娄山峻拔山峰之

间,北据巴蜀,南据黔桂,两侧群峰险峻,壑底山路陡立,

易守难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以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时闻名中外的娄山关战役而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在娄山关上竖立了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的诗

词大理石碑刻。

(三)《忆秦娥·娄山关》的创作背景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

位。1月29日,红军第一次渡过赤水河,从这里北渡长江,

遭到川军阻拦。毛泽东和军委领导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

应该恋战,便立刻指挥各军团避实就虚,摆脱川军,进入云

南省威信县扎西地区。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于2月8日进

驻扎西镇,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

在会上总结并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的主张。

当川军从南北两个方向进逼扎西时,红军在2月20日第二

次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

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

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

的一次胜利。《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诗词“是后来追写

的”。[3]

作曲家陆祖龙对《忆秦娥·娄山关》的谱曲,又赋予了

这首诗词新的内涵。从其音乐形态来看,其结构严谨、旋律

舒展、节奏变化丰富、音域宽广、力度变化大,对这首诗词

有了更深刻的渲染与表现,使其成为了一首更具深厚内涵和

魅力的艺术歌曲。

(四)诗词的文学特色分析

这首诗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诗词的上阕,写向娄山

关进军途中的情景;诗词的下阕,写的是红军傍晚跨越娄山

关,向遵义进军的情景。

这首诗词在我们的脑海里涌现出的是那种悲壮的画面:

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

上,然而,红旗不倒,依旧飘飘,在夕阳中显得格外鲜红。

至此,一股豪情油然而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

头越。”这是擂响的战鼓,是摇旗的呐喊,激发我们向前,

向前,永远向前。

在这首诗词里,作者仿佛是一位绘画高手,寥寥数笔,

便将激烈的战斗场面勾画得淋漓尽致,产生了极大的感染

力。

二、艺术特色的表现

对作品的艺术表现也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这要靠演

唱者自己来完成。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必须建立在对

作品的正确分析与深入理解之上。同一首歌,由于演唱者在

经历、经验以及对事物感受方面的差异,必然对作品理解存

在差异,因此表现出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作品从曲式

上看很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经过一个好的演唱者恰到好

处的处理,会非常感人。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表演流派盛行的时候,人们对

歌唱的要求不仅是歌唱技术,更要求歌唱要有独特的艺术表

现力,甚至要求包括严肃歌剧歌手在内的演唱者离开乐谱而

自由发挥,“人们期望他离开乐谱上的音符,甚至要求他这

样。人们根据他的创造性想象力、趣味、勇气和创新是否优

美来判断他的才能,歌手的这种创造特权和义务一直持续到

19世纪。”[4]曲谱中作曲家所提供的各种速度标记和要求,

是演唱时所要遵循的主要依据。对于演唱者来说,不仅仅是

表面上快一点、慢一点、紧一点、松一点、强一点、弱一点

的问题,而是在曲作者所提供的主要依据基础之上,还要从

作品的风格出发,再加入个人的艺术处理,使演唱更加富有

感染力和特点。

作品的艺术表现通常包括语言表现、音乐表现、声音表

现和表演能力等方面。下面,笔者主要从音乐表现、语言表

现及声音表现三方面,对如何在演唱中表现《忆秦娥·娄山

关》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音乐表现

表达艺术歌曲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运用音乐的节奏、速

度、强弱、力度等的变化去表现作品。旋律是外表、力度是

脉搏、节奏是灵魂和动力,没有了它们就没有了音乐。在演

唱时,在音乐表现上一定要做恰当的处理。

这首声乐作品可分为三部,在总体的音乐表现上应注意

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共有10小节(见谱例1)。

旋律的张力较强,线条多变,在声乐旋律与歌词的结合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3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相关文章
  •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

    毛泽东草书《忆秦娥·娄山关》鉴赏毛泽东草书《忆秦娥·娄山关》鉴赏毛泽东是中国书法史的草书大家,其草书艺术流布甚广,爱好研习者之多迄今无人能及在中国现代史上的书法大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