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赞美长江大桥的诗句 正文

赞美长江大桥的诗句

2017-02-22 07:09:5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五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词

五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词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1、示:教导、告诫。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2、学问:指读书学习。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3、始:才。

4、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觉:极,最。浅:少。 5、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1、都:国都长安。

2、人面: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

去年今天,就在这长安南庄的门中,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分外的艳丽绯红。今年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旧,笑着盛开在这和煦春风中!

菊 花

唐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1、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译文:

缤纷的菊花涌进我的家,依稀听见陶令笑语喧哗。一圈竹篱圈起满院秋色。不觉晚霞飞扬夕阳西下。并非我偏爱篱边的菊花,寒风起处万花早已萧杀。

采莲曲

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1、芙蓉:这里指莲花。 译文: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裳,简直就象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采莲女们争先恐一进入莲池后,再也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

无 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标出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

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译文:

相见不容易,离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燃烧殆尽,满腔热泪才能滴干。女子清晨对镜梳妆,只怕如云的双鬓改色;男子夜里对月长吟不寐,也该会感到冷月侵人。对方居住的蓬莱山并不遥远,但无路可通,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探看,传递消息。

秋 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

1、悲寂寥:悲叹萧条。 2、春朝:春天。 3、排:推开。

4、碧霄: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人们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凌云而飞起,就可引发我的诗兴到蓝天上了。

**********************************************************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茅檐:这里指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4、畦:被田埂整齐分划成的方块园地。

5、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将:携带。 绿:指绿油油的田地。

6、闼:宫中小门。排闼:推门闯入。 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

茅草房的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

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两座山峰面对着房屋,仿佛要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1、暝:日暮,傍晚。

2、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

3、随意:任凭。歇:凋谢,枯萎。 春芳歇:春天的花儿凋谢了。

4、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译文:

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清凉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服的妇女们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春天的芬芳留不住就由它去吧,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题画竹

清 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注释:

1、挥写:指画竹。

2、冗繁:繁杂,诗中指竹子过多的枝叶。 3、清瘦:消瘦,诗中指竹子的主干。 译文:

诗人画了四十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的道理,才能在十分熟练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貌。

月 夜

唐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

2、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

4、新透:第一次透过。 译文:

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⑾,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

2、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3、长沙水: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biān编)鱼。

4、极目:放眼远望。楚天: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舒,舒展,开阔。

5、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6、子在川上曰:《论语?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指时间如河水飞逝。

7、风樯(qiáng):樯,桅杆。风樯,指帆船。

8、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于五五年开工,五七年建成通车。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

9、天堑(qiàn):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 10、西江石壁:指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坝。

11、巫山云雨:巫山神女峰。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巫山,在四川省巫山县东南。

12、高峡出平湖:指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⒀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到那时,巫山上的神女当然会健在如故,她看到这种意外的景象,该惊叹世界真是大变样了。 译文:

刚到过长沙,又来到了武昌。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哪管得风吹浪涌, 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大桥飞跨沟通南北,

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 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4、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原:高原,即秦晋高原。

6、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篇二: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日期:2011-12-19] 来源:长安新城小学 作者:白鸿强 [字体:大 中 小]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白鸿强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一首洋溢着赞颂感情的抒情歌曲,它的旋律出自电视系

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

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如首句的旋律线就

呈现大起大落之势,描绘了长江之险,中部的旋律缓缓流淌,表现了长江中

下游之美。这段音乐很“声乐化”,有关方面决定征求为此曲填词,使这一

优秀的旋律能够咏唱并更广泛的流传。为此曲填词的应征稿多达上千件,最

终胡宏伟的填词一举夺魁。歌词采用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

使人和物、情和景融成一体,可以说词作者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几笔,收到了

气象万千的效果。

歌曲创作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依曲填词的难度会更大些,除了要与

曲的音乐形象吻合外,还要照顾到歌词的声调、四声与音调的吻合,填词者

一定要懂得音乐才能使所填歌词与曲调浑然一体。胡宏伟显然是一位精通音

乐的词人,他所填的歌词与旋律的起伏完全贴切,例如“气概”、“甘甜”、

“乳汁”、“哺育”、“健美”、“臂膀”、“赞美”、“无穷”、“依恋”、“母亲”等

处词曲对应都非常融洽,这也是这首歌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

歌曲为三段体,第一乐段是收拢性的,乐句均为弱起,第二段是开放性

的乐段,乐句均为强拍起,这一乐段是对比乐段,起于平稳、抒情、流淌的

旋律,终于推向高潮的激昂奔放的旋律,停留在属音上,造成继续向前推进

的巨大动力,自然地过渡到再现乐段,这一乐段基本上完全重复第一乐段,

只是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调来自首句,表现了对滚滚长江不尽的思恋和

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授年级为五年级学生,五年级学生通过以往四年的音乐积累和训练,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还不熟练和完善。上学期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对三峡工程已经有了认知,教师已在课前布置了作业——搜集有关长江其他方面的资料。《长江之歌》这部音乐作品学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第一学期品德课上曾经听过。学生通过在课下找寻资料,对长江已经了一定的认识和关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歌曲中对长江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2、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3、理解歌曲内涵,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与长江有关的知识。

2、通过分析歌曲结构,初步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与表现歌曲内容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

(一)了解有关长江的知识,加深对长江的敬爱之情。

(二)通过分析歌词内涵、歌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四、教学难点

(一)理解歌曲创作特点与歌曲情绪的联系。

(二)用歌声表现对长江的深切情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上学期曾经学习过一首有关长江的歌曲,还记得是什么名字吗?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亿万的华夏人民,被称作“母亲河”,你对长江还有哪些了解?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资料收集交流)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音乐来领略一下长江的风姿。

(二)欣赏

1、播放《长江之歌》视频(课件1歌曲视频)

2、简介曲作者(课件2作者简介)

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部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里面的主题音乐《长江之歌》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它的作者就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世光先生。

3、分析旋律

1)再听,歌曲分几部分(课件3歌谱)

2)分析A段。讲创作手法,唱旋律,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长江蜿蜒奔腾、一泻千里的形象的紧密相联。

A、唱谱 观察这部分旋律,是哪一种进行方式?与音乐形象有什么联系?

旋律上下起伏,就好像长江波浪起伏跌宕。

B、再唱,找出两个乐句的特点 a a1

5 3 1 5 | 6 —

这个主题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

这是音乐创作中典型的重复手法,你能说说重复有什么好处吗?

多遍重复就会让大家对歌曲主题的印象更加深刻。

3)分析B段

A、唱谱,分析旋律与形象的联系。

以级进为主,平稳,抒情,就像长江中下游的河水缓缓流淌。

B、分析乐句变化,了解音乐创作手法:对比。既有乐句的对比,也是乐段情绪的对比。

C、教师小结:

音乐与其它艺术形式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是空间的艺术,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美术作品可以一览无余,整体到细部反复欣赏,有很大的自由性,而音乐是转瞬即逝的,它有时间限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地由局部到整体按顺序欣赏。这便增加了欣赏理解的困难,作曲家为了统一作品风格,加深主题印象,常常使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手法。但如果只有重复便会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好处:统一)。例:《长江之歌》中的两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反之一味地进行对比,只会让人觉得花哨琐碎,没有主体。如进行适当的对比,则会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统一中见变化)。 对比例:第二段(B) 第二句在旋律、节奏和句法上都有所改变,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了对比。

4)反复部分与尾声

齐唱曲谱

反复部分对长江的歌颂与赞美。

尾声仿佛“回声”的音乐特点,延续了A段 3 4 5的动机表现了人们对于长江的爱延绵不绝,永世相传。

5)有感情演唱歌曲旋律

4、分析歌词

师:当年《话说长江》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部系列片的主题音乐深情厚实,简洁明朗,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对比十分鲜明,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很“声乐化”,有关方面决定征求为此曲填词,使这一优秀的旋律能够咏唱并更广泛的流传,为此曲填词的应征稿多达上千件。歌曲创作一般都是先有词后有曲,依曲填词的难度会更大些,除了要与曲的音乐形象吻合外,还要照顾到歌词的声调、四声与音调的吻合,填词者一定要懂得音乐才能使所填歌词与曲调浑然一体。胡宏伟显然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词人,他采用拟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处理手法,使人和物、情和景融成一体,用画龙点睛的几笔,收到了气象万千的效果,在众多词作中一举夺魁。

1)简介词作者(课件4)

2)A段部分:介绍长江源头及入海口

在歌词中第一句唱到“你从雪山走来”你们知道是哪一座山吗?“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课件5长江源头与入海口)

简单的两句话,勾勒出长江的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风采。

有感情朗诵这部分歌词。(返回课件3)

3)B段 齐唱

歌词中唱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你认为这几句歌词表现了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课件6长江流域资料)

学生搜集资料交流

4)所以我们对长江应该有怎样的情感呢?有感情齐读: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5、总结

(1)对长江风采的描绘(A)乐段

(2)对长江力量的阐述(B)乐段

(3)对长江的赞美及歌颂(A)乐段

(4)对长江的依恋与赞美之情进一步抒发(尾声)乐段

(三)延伸

1、与长江有关的词作品

1)在古代,长江一直是文人墨客咏颂的对象,你知道哪些与长江有关的诗句吗?(学生资料交流)

2)现代作品 (课件7)

A、毛泽东诗词

篇三:古诗分类

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宋寇准《咏华山》

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明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

峨眉山: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衡山: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唐刘禹锡《望衡山》

嵩山: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唐孟郊《洛桥晚望》

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洞庭山: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

《忆扬州》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

《过华清宫》

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州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枫桥夜泊》

杭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题临安邸》

成都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

《春夜喜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

《赠花卿》

洛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南京: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赞美长江大桥的诗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0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赞美长江大桥的诗句
相关文章
  • 赞美长江大桥的诗句

    五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词五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词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释:1、示:教导、告诫。子聿(y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