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正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2017-02-23 06:10:0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文化水平,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机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保护农业资源。

关键词:知识 就业 科技农业 基础设施 农业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也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然而农村的建设面临着,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就业困难集体经济薄弱,村庄规划建设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新农村建设就成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不断的深入研究农村的现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还要有整体思维,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是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就业需求扩张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特别是继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利用工业在国际以及区域间的转移,创造就业需求,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稳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扩大劳动力就近转移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容量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辟新的领域。

实现农村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充分就业,需要把握几项原则:一是分工分业原则。促进农民职业上的分化和转变,优化配置劳动者与生产要素,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普通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人才资源配置效率。二是比较优势原则。在大范围发挥比较优势,可以增大就业容量。比如,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通过扩大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三是替代性原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与城市劳动力就业在很多方面是相互替代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集中就业的建筑、餐饮、家政服务等行业,是城市劳动力不愿或很少就业的领域。农村劳动力进入这些行业,既有利于充分就业,又促进城市发展、方便城市生活。四是自主择业原则。农民自主择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基本前提。要赋予农民自主安排劳动时间、自主选择生产和经营项目、自由择

业的权利。

人力资本是获取就业岗位的必要前提,也是影响劳动力收入的长期因素。优化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充分就业,关键是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目前,我国4.9亿多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文盲半文盲占7%。从总体上看,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缺乏。着眼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充分就业,在提升人力资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应突出几个重点:一是专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做到与岗位需要紧密联系。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定向培训。二是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及时了解有关劳动工资、社会保障、投资创业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增强其预防和处理不测事件的能力。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培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中等农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培训中心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资源,举办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和夜校等。只有农民文化水平提高,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二、合理选择现代农业的实现路径 。从全球范围考察,现代农业的早期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节约劳动力为特征的农业机械主导模式,一种是以节约土地为特征的生物技术主导模式。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又使农业机械主导和生物技术主导两种模式相互交织,出现了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选择和培育出了新型品种资源,节约了土地和水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率,在更广阔的领域提供了现代农业的实现路径。

从我国的实际看,单一的农业机械主导模式和单一的生物技术主导模式都很难完全适应各种农业要素优化配置的要求。针对我国农业区域广大,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技术应用、劳动力数量和人力资本构成等差别很大的现实,既要考虑农业资源不足与国民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要考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和区域性、结构性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可能,在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上既鼓励发展生物技术,集约利用土地、水等农业资源;又鼓励发展农业机械技术,集约利用劳动力资源。

最近几年,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农业科技应用方面,杂交水稻、超级稻、矮败小麦、转基因棉花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产出效率,节约了耕地、水资源,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农业机械的应用不仅节约了劳动力,克服了农业劳动力局部短缺的问题,而且大大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竞争力。但相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水平、良种化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二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不足。先进成熟技术的集成配套和中试转化能力薄弱,推广体制不顺、经费不足;科技人员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满足农民对科技的需求。三是农业机械应用覆盖面有限。农机产品价格偏高,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仍依靠手工和畜力劳动,某些环节的机械化应用非常欠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其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农业公共研究机构为主体,加速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扶持和加强基础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二,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通过政策和技术引导,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程度。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机制。同时,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其三,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根据农业涵盖农、林、牧、渔各产业和生产、加工、流通多环节的特点,扩大农业机械的作业和服务区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其四,提供更多的农机具补贴。把加大农机购置补贴作为鼓励发展农业机械的重要措施,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于扩大农业的市场贡献,消化部分工业产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释放农业多种功能效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量巨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思路:一是强化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产业的多领域投入。二是调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国家预算增加的基本建设支出应优先用于农业,重点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三是根据目前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一方面,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的形式,将钢材、水泥等物质材料直接投入到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设中去,增强城市和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另一方面,调整部分工业行业的产品品种结构,在不增加新投资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技术更新和工艺改造,生产农业和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四是运用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调动农民参与兴修农田水利、改土改田的积极性,建立农民投工投劳的劳动积累机制,激发全社会和广大农民共同关注农业、发展农业的热情。

四、合理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水、石油、煤等自然资源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转变发展模式,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与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相协调,意义十分重大。

突出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功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要提高认识。我国农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特别是耕地、水资源的非再生性和经济发展对农业越来越多的需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强化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忧患意识。应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为重点,从体制、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千方百计提高利用率。第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方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

的思路,统筹规划农业各产业发展。第四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一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转变低效率的农业增长方式。二是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农业特点和资源禀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各具特色、整体协调的农业产业布局。三是利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建设水资源等稀缺要素资源市场,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懈的努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方明,刘军 :《新农村建设理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年3月

【2】 宋世明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常识与政策》,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年1月1日 【3】 申端锋,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8年1月

【4】 白宇阳:《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战略选择》,农业科技 2005年4月

【5】 编委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与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6年8月

【6】 李小云,赵旭东,叶敬忠:《村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3

篇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文

文 章来

一、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与全面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向下一个更高目标前进的基础和起点。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狭隘的“新村”或者“村庄”建设,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不是整齐划一,全面开花的格局。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以及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也不可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主张阶段论但不唯阶段论,要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注重引导,拾遗补缺,加快步伐,以阶段性促全面性,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进行。

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性与保障性

篇三: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论文

毕 业 论 文

系部 经济管理

专业 经济管理

班级11成教专业

姓名 臧尚远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4 月 2日

论 文 撰 写 要 求

1.综合要求:

(1)选题贴近实际生活,简洁科学。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中心突出。

(3)观点正确,论述有据。

(4)文笔流畅,表达准确,言简意赅。

(5)毕业论文由学生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6)按正式行文格式,文稿的输出规定采用A4纸打印的形式。文稿的编辑必须采用WORD进行编辑,其编辑格式为:除题目的字体采用黑体字之外,其他部分的字体采用宋体字,小四号,左右边距分别为30、25毫米,且页号在页底中间。字间距和行距采用系统初装时的默认值。文稿统一规定在A4纸纸张的左侧进行装订,并按封面、正文、和参考文献的顺序装订成册。论文一式二份,一份按照论文封面装订上交,自己留存论文底稿一份。

2.篇幅要求:文章完稿字数(含标点符号、空格)要求在3000字左右,确有较高水平者,可适当放宽。

3.撰写过程要求:

(1)切实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2)每次指导后请指导教师如实填写指导记录(无指导记录或记录不完整者为无效论文)。

(3)引用的资料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或出处。

论 文 提 纲 论文题目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提纲(三级标题):

第一章 论绪

第二章 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2.2.1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2.2 提高农民保障和全民素质发展是重点

2.3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3.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

2.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民、中国的农民占有多半,只有解决了农民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后,我党先后制定了许多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为推动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我国目前农业水平还不算太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矛盾尚未解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富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胜,农民稳则社会安。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任务。

关键词:农民;新农村;发展

第一章 论绪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农村的发展是使社会发展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现如今,农村的发展已经日渐发展,而且速度迅猛,但是,他距离我们所需要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应该如何去实施?它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意义等等,本文都将进行论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38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相关文章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要提高文化水平,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机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