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静女
静女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大意,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含义。
2、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人类永恒的感情世界里,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平时常看的电影、电视剧等都少不了爱情的影子。(如——“还珠格格”,“刁蛮公主”,还有“浪漫满屋”等韩剧)那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爱情诗句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还珠格格”紫薇的誓言,实际上出自《乐府诗集》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些诗词都表明爱情是崇高的,纯洁的,神秘的。同样是爱情,但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现在的爱情可以通过歌唱出来:对你爱爱爱不完;等你等到花儿也谢了,周杰伦的歌。那古代的人的爱情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来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
对于《诗经》,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叫《诗经》。《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什么?——屈原的《楚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国风”,160,各地民间歌谣。
大雅
105,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小雅
周颂
颂 鲁颂40,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商颂
普遍运用三种表现手法: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即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如对一个人相貌的描写。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现在正式进入静女的爱情故事中来。昨天布置了大家回去预习课文,那谁来告诉我《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是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他与恋人约会的情景,表达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
三、课文详解
课文很短,同学们齐读一遍,注意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比如静女/其姝,咬准字音。 ——学生朗读。
对照课文的注释,同学们还有哪些字词不懂的?其中要注意:
其:形容词词头 姝:shu 不读zhu 美丽 于:介词,在
通假字有: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 (风吹草低见牛羊。)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
归:通“馈”,赠送。
匪:通“非”,不是。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第一层。看看第一层讲了什么。
——学生翻译,老师补充。
(文雅的姑娘长得很美丽,约我相会在城角落。但她却躲着不出现,弄得我抓挠头发,想走又不走。)
同学们感受一下主人公的形象是怎么样的?
男:老实憨厚,痴情
女:美丽,调皮,可爱
犹如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黄蓉。
那接下去会怎么样呢?他们最后有没有见面呢?好,男生来读一下第二段。——男生齐读第二段。
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第二段讲了什么?翻译一下。
——学生翻译,老师补充。
(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管萧。红色的管萧颜色亮丽,我非常喜欢它。) 这一段写男孩爱屋及乌,表示男孩对女孩的爱恋。同学们有没注意到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形式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每段的第一句。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这里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也就是重复地咏唱。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犹如现在的歌词,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同或者稍稍变换一些词。这样容易记忆,而且很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更能抒发情怀。
最后一段,女生来读读看。
——女生齐读。
最后又说了些什么呢?这位同学来试着翻译一下。
——学生翻译,老师补充。
(你赠送给我的从郊外采来的茅草,它确实美得出奇。不是茅草长得美,而是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的礼物。)
这一段继续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女孩又赠送我一束白茅草。为什么要赠送白茅草而不赠送玫瑰花呢?
——古代有赠送白茅草表示爱恋、婚姻的民俗,白茅草是定情物,所以不能乱送哦,相当于现在的红玫瑰。
四、小结
《静女》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偏远的城角落约会的情景,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
五、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预习《采薇》
篇二:诗经 两首资料
请在课堂笔记本上积累课下第一个注释。
《上邪》出自汉乐府民歌。《上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表达了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被誉为“短章中的神品”。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唐五代)这是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早期民间作品。写的是一位恋人向其所爱者的陈词和誓言。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会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褰裳》这是一首采自郑国的诗歌,郑国习俗,每年仲春,少男少女们齐聚溱委河畔。全诗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辣妹子”想象。
子惠我思,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我思,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注释:子:你。 惠:爱。 褰:揭起,用手扯起。我思:思我。
狂:通“狡”。《广韵·巧韵》“狡,狂也”。狂童:坏小子,臭小子。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1]其沚[2]。宴尔新昏,不我屑矣。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求之。
不我能慉[3],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4]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5]。
黾:勉强为之畿:指门槛[1]:音时,水清见底[2]:音止,水洲;梁:捕鱼水坝。 笱:捕鱼竹笼 [3]:音序,爱悦[4]:音光,动武打人[5]:音系,怒也
和熙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 同心协力苦相处, 不该动辄就发怒。
采摘蔓菁和萝卜, 怎能抛弃其根部。 相约誓言不能忘, 与你相伴直到死。
出门行路慢慢走, 心中满怀怨和愁。 路途不远不相送, 只到门前就止步。
谁说苦菜味道苦, 和我相比甜如荠。 你们新婚乐融融, 亲热相待如弟兄。
有了渭河泾河浑, 泾河停流也会清。 你们新婚乐融融, 从此不再亲近我。
不要去我鱼梁上, 不要打开我鱼笼。 我身尚且不能安, 哪里还能顾今后。
过河遇到水深处, 乘坐竹筏和木舟。 过河遇到水浅处, 下水游泳把河渡。
家中东西有与无, 尽心尽力去谋求。 亲朋邻里有危难, 全力以赴去救助。
你已不会再爱我, 反而把我当敌仇。 你已拒绝我善意, 就如货物卖不出。
从前惊恐又贫困, 与你共同渡艰难。 如今丰衣又足食, 你却把我当害虫。
我处存有美菜肴, 留到天寒好过冬。 你们新婚乐融融, 却让我去挡贫穷。
对我粗暴发怒火, 辛苦活儿全给我。 从前恩情全不顾, 你曾对我情独钟。
《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十五从军征】(汉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⑴。 道逢⑵乡里人:“家中有阿⑶谁?” 遥看是君家⑷,松柏冢累累⑸。 兔从狗窦⑹入,雉⑺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⑻,井上生旅葵⑼。
舂谷持作饭⑽,采葵持作羹⑾。 羹饭一时⑿熟,不知贻⒀阿谁。
出门东向看(有的版本也作"望"),泪落沾⒁我衣。[1-3]
注释
⑴:始:才;归:回家。
⑵: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⑶:阿(ā):语气词,没有意思。
⑷: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⑸: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⑹:狗窦(gǒu d?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⑺:雉(zhì):野鸡。
⑻: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⑼: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⑽:持:用;作:当做;
⑾: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⑿:一时:一会儿就。
⒀:贻(yí):送,赠送。
⒁:沾:渗入[1][3]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简析】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含有无数悲辛。
* 陇西行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武攸宜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进谏,不仅没被采纳,反而被贬
斥,因此登幽州台抒发失意的感慨。全诗以广阔的胸襟,慷慨悲凉的情调,感时伤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饰,其立意、气势和思想、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 作者: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但此诗的受降城所在地说法不一。回乐:县名,故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回乐县附近的山峰。
【简析】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龙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卢城。龙城也就是卢龙城。龙城飞将:指西汉时名将李广。《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战,匈奴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右北平唐时改为平州,治所在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
【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 * 凉州曲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简析】该诗表现了征战的残酷,又表现了征人视死如归的乐观旷达精神,使人觉得悲怆而又豪壮,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凉州词:又名《凉州歌》。《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
篇三:江西高三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羞涩.(sè)颓圮.
(pǐ)嘈.
(cāo)杂 烜.
(xuǎn)赫一时 B. 蕈.(xùn)菌 间.
(jiàn)或 笑靥.(yè) 唯.
(wéi)唯诺诺 C. 孱.(chán)头 囊.(náng)括 拱券.(xuàn) 咬文嚼.(jiáo)字 D. 箭镞.
(cù) 蹙.
(cù)缩歆.
(xīn)享 象弭.
(mǐ)鱼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放诞国粹美人觚急不睱择 B. 合龙丰姿万户侯枯燥无味 C. 痉挛旋律吊稍眉不落言筌 D. 伶俐狼藉一滩血不经之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即使..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B. 好莱坞电影并不是世界电影艺术的全部,而仅仅是其中的一枝。世界其他各国的电影,尤其是艺术电影的创作,始终和好莱坞分庭抗礼....
又相印成趣。 C. 北京时间2月25日上午,第八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洛杉矶杜比剧院落幕,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获得最佳导演的称号,全场沸腾,人言..啧啧..
,李安再次被媒体关注。 D. 散文之“散”不是散漫杂乱,无论结构是整是散,语气是急是缓,都要有气脉灌.注.
其间,形成全篇的有机联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目前专家认为,直接接触受感染或者遭病毒污染的物品,是人类感染H7N9病毒的主要途径,迄今尚无在人际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B. 今年3月,浙江高院宣布张高平、张辉无罪,再审判决书认定,本案不能排除公安机关存在以非法方式收集证据的情形。
C. 根据广州市国土房管局4月4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广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网签均价16817元/平方米,同比暴涨34.9%。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第1页 共14页D.“江西共青团”微博以其内容丰富及时、语言时尚、服务贴心等特点,吸引覆盖了全省各地青年,成为引导青年、了解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渠道。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洋读者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弯腰背断。 。何况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 ①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
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雄厚, ③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
④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
⑤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拉丁诗调沉重,又见得轻了。 ⑥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
A. ②⑥③⑤④① B. ②①③⑥⑤④ C. ④①②⑤③⑥D. ④①③⑥②⑤ 6.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摩斯海滨的那场船难是《大卫?科波菲尔》全书的高潮。一艘从外国归来的船在暴风雨中即将沉没,青年渔民海姆奋不顾身地下海救人,当他认出在船上挣扎求生的人正是诱骗他未婚妻的史蒂尔福斯时,但他仍尽力想把他救上来。 B.在《巴黎圣母院》中,法院决定逮捕艾斯梅拉达,流浪汉们赶来营救,遭到国王军队的镇压,弗罗洛乘混乱之际,用谎言欺骗弗比斯把她带出圣母院的后门,逼迫她顺从自己,但遭到拒绝,弗罗洛恼羞成怒,把她交给隐修女看管。 C.梅和觉新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梅不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家》)
D.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事;宝玉又说:“??,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又引来“金麒麟”之说,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心直口快的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帐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这些话被黛玉听见,百感交集。(《红楼梦》)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9分)
古人说:“黡子在颊则美,在颡则丑。”用它来比喻语境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无疑是恰当的。复杂的语言世界里,没有什么绝对好或绝对坏的语言材料,适合语境的,便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 第2页 共14页
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语言运用的好不好,恰当不恰当,其实是对语言环境而言的,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很难判断某个词、某句话的优劣得失。”语境不仅是常规的语言材料、修辞手段选择运用的重要标准,而且还是辨别语言的超常偏离正负优劣的主要依据。离开了特定的语境,语言的超长偏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论及其美丑,更无从判定其价值。
王希杰先生把语言的规范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便是它的“偏离形式”,这种偏离可以分为“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偏离是一种艺术化的偏离,是语用佳句,能大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加审美功能;负偏离则是一种不规范的语言,它造成语言的晦涩不通,同人们的文化和心理相矛盾。区分正偏离与负偏离的标准和原则是:是否自然?是否合情合理?换句话说,即是否符合语境?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等诸多因素制约下的各种外显性或内隐性语境。合乎语境的,是正偏离;不合乎语境的,便是负偏离。对于语言来说,语境就像是一块奇妙的调色板,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而获得一种崭新的意义,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也能使一些本是负偏离的语句转化为正偏离,实现语言的艺术化,获得特别的艺术魅力。例如,汉乐府《上邪》中有这样几句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中所表述的五种自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而且是永远无法成为客观现实,因此,从自然科学物理学角度来说,它属于负偏离。但是,在此情此景此境中,面对自己心爱的人,不这么说,便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激烈的情感;不这样说,便无法表示自己心意的坚决。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它是以美表真,表心理感受之真,精神之真,情感之真。“它不取决于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在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内心真诚超越了外在的真实,这是一种情感强化的结果。”在此前提下,这种偏离常规的语言表现形式显示出了异乎寻常的合情合理,于是迈入了正偏离的范畴。
我们认为,这种对语言的规范所作出的创新,只要它是符合语言表达的题旨情境,切合特定的语境,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是得体、和谐,并且具有常规表达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的,那么就应该充分肯定它。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第3页 共14页7.下面是有关“语言偏离”的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语言的偏离是一种对语言规范的创新,在特定语境下,成功的语言创新常常能起到语言的“零度形式”所不可能达到的修辞效果。
B. 语境是判断语言的超常偏离的主要依据,离开了语境,语言的偏离就无从谈起。 C. 语言的偏离有正偏离和负偏离之分,正偏离是一种成功的偏离,是语言运用上的佳作。
D. 负偏离和正偏离一样,都属于一种不规范的语言运用,但负偏离只能成为语言运用上的下品。
8.下列表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复杂的语言世界里,语言材料无所谓绝对的好或坏,只要是符合语境的,就是好的。
B. 区分正偏离和负偏离只要看是否合乎上下文语境,合乎的就是正偏离,不合乎的就是负偏离。
C. 语言的偏离常常超越外在信息的真实,而听从于内心信息的真诚,它是人物内心世界巨大激情突然喷发的特殊产物。
D .语境能使一些词语、句式突破社会习惯和语法规范的制约,超越常规,从而获得崭新的意义,达成特殊的表达效果。
9.下列各句中不能..
作为“语言的偏离”的例证的一项是 A.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B.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 C.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9分)
桃花涧修禊诗序宋 濂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 第4页 共14页
玩。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窪,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②,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③,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按纸伏崖石下,欲写复止;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④,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
注:①髹(xiū)觞:漆制酒杯。②舟:托盘。③觚(ɡū)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④《韩诗内传》:西汉韩婴所著,解释《诗经》的书。 10.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舞雩之咏叹 法:效法 B.又六七步,奇石怒.
出 怒:突起 C.集所赋诗而属.
濂以序。 属:写作 D.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
哉!勖:勉励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②犹且从师而.问焉B. ①郑君以.兹良欢②以.
其无礼于晋 C.①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②人死,则.
曰:“非我也,岁也。”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第5页 共14页D.①桃花涧水出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先以简明的文字,交代桃花涧修禊雅集的时间、地点以及参加的诸贤士大夫,接着略述了入山沿涧探胜寻幽的过程,点明桃花涧得名的由来。
B.文章还记叙了涧水流觞和招饮赋诗,既为“修禊”一事作了风俗的描绘,有以精彩的笔触刻画了“流觞”和“赋诗”者的脱略形迹、发舒身心的优雅潇洒的风度和品格。
C.作者调动笔墨描绘桃花涧“可玩”“可钓”“可听”的诱人风光,不光是再现山水的秀丽,更是感悟了人投入大自然“情与境适”的美好。
D.作者对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流露出来的修短随化的无所作为的思想表达了自己的同感,传达了对投入大自然,修养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的人生追求的肯定。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鹧鸪天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庭坚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绍圣二年(1905)因被污修《神宗实录》不实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安置,在贬五年余。此词当是作于戎州。
(1)菊花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菊花”的作用。(4分)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 第6页 共14页
(2)“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传达出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请作简要
分析。(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氓》) (2) 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寡人之于国也》)
(3)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春夜宴从弟桃花
园序》)
(4)万里悲秋常作客,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
遇乐》)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异国秋思庐 隐
自从我们搬到郊外以来,天气渐渐清凉了。那短篱边牵延着的毛豆叶子,已露出枯黄的颜色来,白色的小野菊,一丛丛由草堆里钻出头来,还有小朵的黄花在凉劲的秋风中抖颤。这一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们的秋思,况且身在异国呢!低声吟着“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这个小小的灵宫,是弥漫了怅惘的情绪。
在那一天午饭后,波便提议到附近吉祥寺去看秋景。我们走进牌坊,便见马路两旁树木葱笼,绿荫匝地,一种幽妙的意趣,萦缭脑际,我们怔怔地站在树影下,好像身入深山古林了。在那枝柯掩映中,一道金黄色的柔光正荡漾着,使我想象到一个披着金绿柔发的仙女,正赤着足,踏着白云,从这里经过的情景。再向西方看,一抹彩霞,正横在那迭翠的峰峦上,如黑点的飞鸦,穿林翩翻,我一缕的愁心真不知如何安排,我要吩咐征鸿把它带回故国吧!无奈它是那样不着迹的去了。
经过这一带森林,前面有一条鹅卵石堆成的斜坡路,两旁种着整齐的冬青树,只有肩膀高,一阵阵的青草香,从微风里荡过来,我们慢步的走着,陡觉神气清爽,一尘不染。下了斜坡,面前立着一所小巧的东洋式茶馆。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第7页 共14页“呀!好眼熟的地方!”我不禁失声地喊了出来。于是潜藏在心底的印象,陡然一幕幕地重映出来,唉!我的心有些抖颤了,我是被一种感怀已往的情绪所激动,我的双眼怔住,胸膈间充塞着悲凉,心弦凄紧地搏动着。自然是回忆到那些曾被流年蹂躏过的往事;“唉!往事,只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呢!”我悄悄地独自叹息着。但是我目前仍然有一副逼真的图画再现出来……
一群骄傲于幸福的少女们,她们孕育着玫瑰色的希望,当她们将由学校毕业的那一年,曾随了她们德高望重的教师,带着欢乐的心情,渡过日本海来访蓬莱的名胜。在她们登岸的时候,正是暮春三月樱花乱飞的天气。那些缀锦点翠的花树,都是使她们乐游忘倦。最后她们发现了这个位置清幽的茶馆;便立刻决定进去吃些东西。大家团团围着矮凳坐下,点了两壶龙井茶,和一些奇甜的东洋点心,她们吃着喝着,高声谈笑着,她们真像是才出谷的雏莺;只觉眼前的东西,件件新鲜。……
但是流年把一切都毁坏了!谁能相信今天在这里低徊追怀往事的我,也正是当年幸福者之一呢!哦!流年,残刻的流年呵!它带走了人间的爱娇,它蹂躏英雄的壮志,使我站在这似曾相识的树下,只有咽泪,我有什么方法,使年光倒流呢!
唉!这仅仅是九年后的今天。呀,这短短的九年中,我走的是崎岖的世路,我攀缘过陡削的崖壁,我由死的绝谷里逃命,使我尝着忍受由心头淌血的痛苦,命运要我喝干自己的血汁,如同喝玫瑰酒一般……
唉!这一切的刺心回忆,我忍不住流下辛酸的泪滴,连忙离开这容易激动感情的地方吧!我们便向前面野草漫径的小路上走去,忽然听见一阵悲恻的唏嘘声,我仿佛看见张着灰色翅翼的秋神,正躲在那厚密枝叶背后。立时那些枝叶都悉悉索索地颤抖起来。草底下的秋虫,发出连续的唧唧声, 我的心感到一阵阵的凄冷;不敢向前去,找到路旁一张长木凳坐下。我用滞呆的眼光,向那一片阴阴森森的丛林里睁视,当微风分开枝柯时,我望见那小河里潺湲碧水了。水上绉起一层波纹,一只小划子,从波纹上溜过。两个少女摇着桨,低声唱着歌儿。我看到这里,又无端感触起来,觉得喉头梗塞,不知不觉叹道:
“故国不堪回首”,同时那北海的红漪清波浮现眼前,那些手携情侣的男男女女,恐怕也正摇着画桨,指点着眼前清丽秋景,低语款款吧!况且又是菊茂蟹肥时候,料想长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 第8页 共14页
安市上,车水马龙,正不少欢乐的宴聚,这飘泊异国,秋思凄凉的我们当然是无人想起的。不过,我们却深深地眷怀着祖国,渴望得些好消息呢!况且我们又是神经过敏的,揣想到树叶凋落的北平,凄风吹着,冷雨洒着的这些穷苦的同胞,也许正向茫茫的苍天悲诉呢!唉,破碎紊乱的祖国呵!北海的风光不能粉饰你的寒伧!今雨轩的灯红酒绿,不能安慰忧患的人生,深深眷念祖国的我们,这一颗因热望而颤抖的心,最后是被秋风吹冷了。
16.从文中看,作者流露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分点概括。(6分)
17.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来描写吉祥寺的秋景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18.著名翻译家张培基教授把本文的题目译为“Autumn in a Foreign Land”(异国之秋),
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妥当吗?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6分)
19.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全文以时空变化为线索,移步换景,景中含情,物境、人事均融贯于作者的情绪之中,折射出她那无法消逝的悲愁。
B. 作者开篇描写秋天、毛豆叶子、小野菊等,景色苍凉而凄冷,勾起了作者无限的惆怅,借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文题相照应。
C.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一个充满着欢乐、骄傲与希望的人生暮春的游玩图景,与作者历尽苦海、心痴百结的人生初秋形成鲜明对比,倾注了作者难以排遣的辛酸与叹息。
D.作者用词富有文采,讲求修饰。特别是双音节词(如凉劲、弥漫等)和四字结构(如树木葱茏、菊茂蟹肥等)的使用,驾轻就熟,信手可拈,准确而富有浓郁的文学气息。
E. 作者触景生情,感时生悲,在注重传达心情意绪与韵味同时, 着力于描景状物写人,运用对比映照,随物赋形,在有限的画面中引出无限的诗情。
六、语言运用(15分)
20.根据下面材料,给雅安青年骆月文写一封短信。
雅安地震,芦山县人民医院,几顶帐篷手术室前。一位88岁腿部受伤的老爷爷排队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第9页 共14页期间,他的儿子一直抱着他。这一抱,就是一个小时。腿受伤的大爷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紧紧抱住男子。直到一位女子到别的地方找到一把椅子后,大爷才从男子身上下来。当记者问儿子骆月文累不累时,他笑笑说,“不累!再累也要撑着。”
读完上述文字,你有什么触动?请你以网友“青葱”的名义给骆月文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触动。
要求:(1)符合书信格式;(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信中不能透露个人信息;(4)感情真挚,语言简明,有文采;(5)不少于200字 七、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1)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汪国真《雨的随想》)
(2)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B唯(wěi)唯诺诺 C孱(càn)头 D箭镞(zú)) 2、B(A急不暇择C吊梢眉 D一摊血)
3、B(A 即使是假设让步,本句的语境没有让步。C 人言啧啧指人们议论纷
协作体联考语文试卷 第10页 共14页
《山无棱江水为竭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25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