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1-18 06:21: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 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良好习惯能给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益处。现在,我们应该强烈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即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正在或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技能的形成和数学素养的提升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教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内容。 那么,我们该从哪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培养学生专心致志、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我觉得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古语说,一心不可二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做事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许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是否会听讲。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一个问题时,总能看到部分学生在做一些与学习不相关的事,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关注,更谈不上重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也就随口地应付一下。因为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只关注了教学进度和任务,只关注了一种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这一部分学生他们的学习有何收获!这样的情况长此以往,让一部分学生逐步养成不善于听讲的习惯,同时也影响了整个的教学实效。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应该强调应有的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坐姿,有一个好的发言习惯。对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要有一个适当的提醒,要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比比看,看谁听讲最认真。在教师的指点下,来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要想使学生正确地解题,审好题是关键。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认真审题,这是解题的基本功,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不是不会做数学题而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要求学生必须先认真审题。首先看一看有哪几种运算符号,看看一共有哪几级运算,有没有括号,接着把四则运算顺序简单说说,让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数学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能检测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为老师能针对性的辅导提供最真实的情况。这就要求课堂上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同时,家长在家也要监督学生单独完成家庭作业,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作业,不仅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刻苦精神、脚踏实地的品质,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第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当老师的一个问题还没有说完时,那些喜欢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如果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如果问题稍为有点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只能是让课堂纪律混乱。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很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常处于一种浅层次上,不利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要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以便调整我们的教学。新教材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数学信息更多,更有利用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因为信息量的增多,这就要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尤为重要。不能还没有分析信息时,就去解答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处理信息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 .学会交流,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我们社会日益信息化、合作化的今天,

懂得交流、善于交流尤为重要。学会交流,既是一个学生交往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学生个性张扬的表现,更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在培养学生交流的习惯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准备,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有理有据的想法,这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所以,在交流之前,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过程,要让学生把要交流的内容在脑子整理好。这个问题,是我们许多教师忽视了的问题。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探讨一个问题时,问题一经提出,马上让学生交流,这中间没有时间和空间,这种交流是一种伪交流,是没有成效的交流。 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够养成的。平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平时一定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二: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索 杨孝枝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探索

九年级语文组 杨孝枝 张彦国

周丽萍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课堂数学的一线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习这些知识,更要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书本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考察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让学生听写生字、生词、古诗名句;

(2)运用多媒体播放听力资料,并完成相应的听力任务。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

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学生通过自己看和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看,首先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会想:会想,即会思考,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在老师每发一问时,要求学生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得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作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作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住

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要十分重视学生口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课堂上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可采用以下这些做法。

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接班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训练说话就开始了。要求每一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上学期期末考试得多少分,再用一两句说说新学年自己学好数学的打算。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当即表扬:“×××同学发言,姿势端正,态度自然,语句完整,语言简炼明确,特别是声音宏亮,很有精神!”。通过表扬树立榜样,使学生明确要求。此后,每一节课都结合检查复习,基本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每个人都要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思维的过程。课堂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通过说学习思维方法。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说想法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说想法,培养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第三,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关于概念、法则的用语,要求学生运用简明、准确地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后,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出定义、法则或公式。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给学困生发言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回答问题的习惯,难点在于训练学困生。学困生上课一半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为他不善于观察,不会听讲,不会思考。因此对学困生更要设法使他学会动脑子,这就要给学困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学困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心虚,声音小,若说错会遭同学嬉笑,下次就更不敢举手发言了。不说也不想,不动脑子。所以培养学困生学会动脑子,就要设法使他开口,敢讲话,会回答问题。例如:接班后的前几节课可以作为争取学困生的重点课来上。课前就把检查复习的题目先告诉学困生,并具体教他们如何回答。由于学困生先学一步,心中有底,上课时就敢于举手发言,回答时也声音宏亮。稍有进步,就抓住时机给予表扬。学困生逐渐练大了胆,再逐渐加大难度。学困生尝到了甜头,有了自信心,说得积极性就高了。学困生也能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也可促进中等生,优等生。说促进了想,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上述训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口头练习,分层次设计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二、教会学生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出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一,激发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疑问是发现的钥匙,是思考的动力。我把这一难题作为自学思考题交给学生。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根”找“据”思维积极活跃起来。这一问题不仅激起了思考的欲望,而且成了大家集中思考的目标。

第二,要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

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五、六分钟的独立思考,组内讨论练习,多数学生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产生了“说想法”的要求。

第三,及时组织多项交流。

在独立思考之后要及时组织讨论、争论等多项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会独立思考的乐趣,从而获得自信。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通过交流激发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训练,思考能力随之提高。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

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要

篇三: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姓名:王恩江 学号:081507244164 讨论组:第四讨论组 在学生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学生应该培养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没有别人督促情况下能主动学习,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三、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导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使学生尽量自己解决,而不依赖他人。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四、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五、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参与,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七、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知识只有自己理解了才属于自己。所以在平时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

八、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抓住重点,也可以是在课后复习解难是有目的性。

九、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

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做完作业,检查一遍,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十、课外阅读的习惯

要学好一门课,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要学会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这些是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去养成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很多时候都在模仿老师。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要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助长。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例如对那些还没有讲解就已经学会知识的同学,上课敢于进行争论的同学,作业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介绍他们是怎么做的,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通过这样慢慢进行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合作学习习惯的金钥匙。要多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在老师教之前先布置学生自学,要讲的习题在讲之前先让学生试做。学生不能独立学会的知识就上课讨论,合作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然后再让学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这样学生每天都在教师讲前接触新知识,不是自学,就是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转化成了学习习惯。

“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只要布置了就必然进行检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对不认真的提出整改意见。课堂上口头提问的作业,学生无论说的对错都不进行批评,并且对大胆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学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就是教着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合作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才算认真完成作业。“扶”就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怎样做。老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指导。“放”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习惯,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独立活动。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21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章
  •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