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自考365 正文

自考365

2017-01-04 06:31:42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_10614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4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 D )绪论—7

A.对象

C.方法 B.特征 D.任务

2.下列哪本教育学著作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的?(B)绪论-10

A.《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D.《学记》

3.下列哪一种特征不属于现代教育的?(C)1-62 ...

A.教育的生产性

C.教育的宗教性 B.教育的公共性 D.教育的科学性

4.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称为( A )2-71

A.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D.“六三三制”

5.少年期学生表现出“成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的特征,说明了其身心发展具有(C)3-118

A.阶段性

C.不平衡性 B.顺序性 D.互补性

6.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因此,杜威认为(A)5-162

A.教育无目的

B.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之中

C.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之外 D.教育不需要目的

7.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就是强调美育的(D)6-209

A.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B.间接功能 D.超美育功能

8.把课程理解为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所谓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 A )7-216

A.知识

C.活动 B.经验 D.体验

9.布鲁纳提出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强调的是(C)8-262

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

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C.教师系统传授知识和学生从活动中学习

D.学生自学

10.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D )9-287

A.发现法

C.讨论法 B.谈话法 D.讲授法

11.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较为详尽论述,从而奠定了现代班级授课制教学基本形式的基础的教育家是(B)10-320

A.昆体良

C.马卡连柯 B.夸美纽斯 D.凯洛夫

12.下列哪一种观点是罗杰斯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来的?(C)11-342

A.治疗为中心

C.当事人为中心 B.咨询为中心 D.训练为中心

13.所谓“矮子里拔高个”、“水涨船高”,这是一种( A )12-377

A.相对评价

C.总结性评价 B.绝对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4.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B)13-407

A.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D.损害赔偿责任

15.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我国教育法体系中属于( C )13-397

A.第一层次

C.第三层次 B.第二层次 D.第四层次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教师4-128

答: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7.儿童个体发展3-116

答:

儿童个体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8.教科书2-95

答:

教科书是根据规定的课程标准编写和审定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9.集体10-311

答: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20.学生申诉制度13-424

答:

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本含义。绪论—13

答:

自然教育有两层意思:一是儿童的教育要远离城市,到偏远宁静的乡村进行;二是教育不要从过去的惯例或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扼杀人性的,而要从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他认为儿童的自然本性是向善的,因此只要尊重儿童的本性,发展他的个性,就能培养出独立、自由、平等、博爱的人,也就是资

产阶级理想的人的化身。

22.简述智育的主要任务。6-197

答:

(1)传授知识

(2)发展技能

(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23.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12-368

答:

(1)实用性,实用性反映了试题的基本质量,其基本要求是便于组织,便于实施,节时省力。

(2)可信度,可信度又称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有效性,有效性在测量学上也称为测验的效度,指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4)难度,难度即测验的难易程度,提供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

(5)区分度,区分度是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24.简述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98

答: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组织,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的功能的发挥要受社会发展各种因素的制约,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历史地变化的。

学校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因而这种影响就不是单向的。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

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为必答题,26题和27题任选一题,两题均答者,以前一题计分。每小题10

分,共20分)

25.试述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5-178

答: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更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其规律来确立。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如从内容结构上说,可以理解为应当进行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几个方面的全面教育;如从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来说,是指应求得德、智、体、美几个方面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使有特殊个性和才干的受教育者更有可能适应未来不同社会工作的需要;在义务教育完成之后,各学段的教育则都直接具有职业定向的性质。

26.试述探究——研讨法的基本特点。9-293

答:

(1)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学生的学习应当从具体的、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事物开始,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开始。要给学生足够的材料,这些材料应当是与所要学习的概念或原理相关的,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形成这个概念的,而且能够引起兴趣的,能够让学生进行各种尝试的。

(2)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不能期望所有的学生发现同样的事实,或看出同样的肉在联系,每个人在共同经历中的反应从来都不是完全一样的。让学生们在一起把各自的看法谈出来,每个人可以分享其他人的思想,就会有丰富的内容,并且引起进一步的思考。

(3)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要鼓励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在运用语言与其他人交流时,学习的内容才会丰富起来,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观察、表达自己的感受、说明自己的意见,所有这些,要比学生自己读教

材、重复教师的话有价值得多。

(4)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须的。要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通过寻找原因,纠正错误,澄清思想,提高认识。

27.试述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7-239

答:

建立在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在每一个单元中,至少必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1)主题。

主题是课程单元的主要内容。以自主性探索学习为基础的课程,每个具体的课程单元总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主题所涉范围相当宽泛灵活,可以来自学科课程的某个内容,比如物理学的某项定理;也可以来自社会和自然的现实,比如环境或人口问题。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应当遵循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相统一的原则,并富有教育意义。

(2)任务。

任务是在一定的课程单元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必须完成的学习作业。任务是根据主题确定的,学生的学习及由此可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任务的设置规定的。任务的种类是多样化的。任务的设置应当根据学生发展水平而制定,在同一个主题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

(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对于任务完成状况做出判断的依据。在此类课程的每一单元中,都应当有根据主题、任务、学生具体情况而制定的评价标准。与接受性学习相比,在这种课程结构中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乃至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要大得多。同样的主题和任务,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会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产生极为深刻的干预和影响。制定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评价标准应当突出重点。第二,评价标准应当有一定的弹性。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8. 一位教师上自然课,开始上课时,老师从演示台里拿出一支蜡烛和一盒火柴放在台面,然后问学生:“我将用火柴和蜡烛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说:“你将用火柴把蜡烛点燃。”老师又说:“不错,但是当蜡烛被点燃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发生变化?当蜡烛燃烧时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一些学生举手谈了他们的看法。老师趁机把蜡烛点燃,蜡开始下滴。老师问道:“蜡烛为什么会向下滴?如果我们试着把滴下的东西点燃,会出现什么情况?滴下的东西来自哪里?蜡烛燃烧时是怎样变化的?”

一个学生解释说,滴下来的东西先被融化,然后又凝固起来。老师想要班里其他学生发表对这种解释的看法,便问道:“这种解释有什么证据吗?”几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后认为,这种滴下来的物质在融化与凝固的过程中仅仅是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老师趁机问道:“我们把这种变化叫什么变化?”

两个学生举手回答说,可能叫物理变化。老师接着又问:“燃烧的蜡烛发生什么变化?蜡烛为什么越来越短直到最后不得不换一枝新蜡烛?”学生思考着这些问题,最后终于明白蜡烛也在发生化学变化。

试分析以上这个案例教师主要运用了哪种教学原则?并结合案例分析运用这一原则应体现的基本要求。8-268 答:

上述案例运用了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是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的,从而使得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进行。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由、充分地提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作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篇二:大学语文 - 自考365——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

总要求

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

一、汉语基本知识

【要求】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

【要求】

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

【要求】

1.议论文

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词、曲、赋

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词有词牌,写词必须受词调的限制,句式以长短句为主,押韵比较灵活。

曲可分为散曲和剧曲。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散曲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赋是汉代形成的特殊文体,讲究铺叙、文采、对仗和韵律,一般采用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结构方式。

4.小说

小说一般具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

四、写作知识

【要求】

1.主题和题材

主题即文章的思想观点,要求正确、深刻、鲜明、集中。题材即用于写作的材料,要求真实、典型、新颖。

2.结构

结构即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包括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文章的结构要求完整、清晰、严谨。

3.表达方式

叙述的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叙述要线索清楚,详略得当,有变化,有波澜。

(2)描写

描写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环境描写包括自然风光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等。描写要有的放矢,突出特征,富于情感。

(3)抒情

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方式。抒情要自然真挚。

(4)议论

议论要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典型,论证严密充分。

4.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文章的语言要准确、生动、简洁。

五、作品阅读分析

【要求】

理解课文的主旨,把握结构特点,掌握表现手法,体味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篇目:

议论文

1.*《季氏将伐颗臾》 《论语》

2.*《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3.*《秋水》(节选) 《庄子》

4.*《谏逐客书》 李斯

5.《陈情表》 李密

6.《答李翊书》 韩愈

7.*《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8.《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9.《论毅力》 梁启超

10.*《灯下漫笔》 鲁迅

11.《论气节》 朱自清

12.《论快乐》 钱钟书

13.《心灵的灰烬》 傅雷

14.《选择与安排》 朱光潜

15.《论学问》 培根

记叙文

16.*《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7.《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18.*《李将军列传》(书选) 《史记》

19.*《张中丞传后叙》 韩愈

20.*《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21.《报刘一丈书》 宗臣

22.《马伶传》 侯方域

23.《往事》(——之十四) 冰心

24.《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25.《故都的秋》 郁达夫

26.《沙滩上的脚迹》 茅盾

27.《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28.《箱子岩》 沈从文

诗词典赋

29.*《氓》 《诗经》

30.《国殇》 屈原

31.*《陌上桑》 汉乐府

32.*《短歌行》(其一) 曹操

33.*《饮酒》(其五) 陶渊明

34.《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35.《山居秋暝》 王维

36.*《行路难》(其一) 李白

37.*《蜀相》 杜甫

3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39.《杜陵叟》 白居易

40.《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41.(泊秦淮) 杜牧

42.*《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陆游

43.《炉中煤》 郭沫若

44.《再别康桥》 徐志摩

45.*《北方》 艾青

46.《门槛》 屠格涅夫

4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48.《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49.*《水调歌头》(明月见时有) 苏轼

50.《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5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52.*《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53.《长亭送别》 王实甫

54.*《前赤壁赋》 苏轼

小说

55.*《宝玉挨打》 曹雪芹

56.*《风波》 鲁迅

57.*《断魂枪》 老舍

58.*《米龙老爹》 莫泊桑

59.《苦恼》 契河夫

60.*《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上列篇目中带*号者为精读篇目)

六、课文知识要点

1.*《季氏将伐颛臾》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说明孔子反对季康子攻伐颛臾的理由;理解本文所体现的孔子关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了解本文的驳论性质,掌握本文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的议论方式。

识别本文所用的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和名人名言三种论据,理解本文运用论据的多样性。

理解文中重点比喻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双重比喻作用及其含义。

理解本文的反诘句,说明它们在表达上的作用。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何以伐为?

(3)焉用彼相矣?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是社稷之臣也。

(4)无乃尔是过与?

(5)是谁之过与?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和孔子合称孔孟,同属儒家学派。

掌握本文中心:围绕为何“民不加多”与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着重表现盈轲的王道仁政思想。

理解和掌握“不违农时”至“王道之始也”和“五亩之宅”至“未之有也”这两段文章所采用的连锁推理句式:以前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这种说理方式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理解和掌握本文排比句在加强文章气势上的作用。

理解本文“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著名比喻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胜食也。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7)谨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俄莩而不知发。

3.*《秋水》(节选)

本文书选自《庄子·秋水》。庄子和老子合称老庄,同属道家学派。

掌握本段文字的宗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十分有限;理解本段文字在客观上对今人的启迪:学无止境,认识无止境,因此不能满足,应努力进取。

掌握本文以寓言形式阐明观点的写作手法;掌握本文以大量比喻说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东面而视。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拘于虚也。

4.*《谏逐客书》

本文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的一个奏章。

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始终正反并论、利害对举的说理方法;掌握本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选词炼句的特点。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段落:自“臣闻地广者粟多”至“此所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3)强公室,杜私门。

(4)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

(6)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5.《陈情表》

本文是西晋时李密写给武帝的奏疏。

了解作者所陈述的不能奉召出仕的个人理由,是为侍奉自幼相依为命、现已年老多病的祖母;体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一“抗命”行动的积极内涵。

掌握本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

理解本文夹叙夹议,以情动人的艺术特色。

了解本文骈、散结合的文体特点。

掌握沿用至今的成语、短句,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6.《答李诩书》

作者韩愈,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议论文

理解本文提出的作家品德、学问修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掌握下列两个比喻句的意思: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膏之沃者其光晔。

理解韩愈“唯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

理解韩愈“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的写作主张。

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耶?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耶?

(2)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3)虽如是,其敢自谓见于成乎?

(4)志乎古,必遗乎今。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篇三:音乐教育(本科段) - 自考365——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音乐教育(050408)专业(独立本科段)

音乐教育(050407)专业(专科)

基本乐理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 072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十月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音乐理论课是音乐自学考试中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具体的音乐实践中,为其他音乐课程的学习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记谱法

第二章 音及音高

第三章 记谱法中的一些常用记号

第四章 节奏与节拍

第五章 音程

第六章 和弦

第七章 音乐的速度和力度

第八章 音律

第九章 大调式与小调式

第十章 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民族调式

第十一章 调式中的音程

第十二章 调式中的和弦

第十三章 转调与交替调式

第十四章 移调

第十五章 调式变音与半音阶

第十六章 装饰音

(三)考核知识点

1. 熟练掌握记谱法的相关知识。

2.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

3. 音程、和弦的构成与识别。

4. 对调的五度循环规律、调号的形成以及音阶的构成与识别。

5. 通过旋法特征区别大小调体系与五声调式体系,明确不同调及调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6. 调式音程与调式和弦的构成与识别,以及调式中不稳定音程、和弦的解决,尤其是特性音程、调式中属七和弦、导七和弦的构成与识别及其解决。

7. 移调的实际操作(包括谱号、调号、变化音记号、唱名法等内容)。

8. 音乐的速度与力度以及装饰音的使用。

(四)考核要求

基本概念要清晰,掌握解题、做题的方法,具有综合分析与理解能力。

使用教材:音乐基本理论教程 孙鹏编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1版

1


自考365》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22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自考365
相关文章
  • 自考365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_10614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教育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429一、单项选择题(本...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