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梦见扎针 正文

梦见扎针

2016-12-14 06:29:3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禅门针灸

禅门针灸

佛教在传播佛法的过程中,要求佛弟子学习各种方便法门,为众生行菩萨道,这些方便法,佛教统称为“五明”,也称“五 明处”。五明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内明。五明的内容很广,玄奘大师述《大唐西域记》卷二说︰“声明,释训诂字,诠目疏别。工巧明,伎术机关,阴 阳历数。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艾。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也说“菩萨应当求一切菩萨 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处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此中,菩萨藏法和声闻藏法属于内明,一切处论指声明、因明、医方明,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即工巧明。这里要介 绍“禁咒闲邪,药石针艾”的医方明中的针灸,称之为“禅门针灸。从上述五明的论述中,根据玄奘大师等论点,可以明了医方明,就是能治疗众生疾苦的医学,而不是独立于社会医学之外的“佛教医学”。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所 以医方明不仅要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医药学,也要涉及到印度甚至南亚及南亚周围一些地区(古代统称为“西域”)的医药学。正是由于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中国与印 度这两大文明古国的医药学交流,使中国医药学在不断吸收外来因素的基础上发达繁荣起来。佛教对身心的健康非常重视,认为只有身心达到平衡状态,而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这与国际现在惯用的健康概念是一样的。佛教徒称佛为大医王, 认为其演说妙法,就是“妙伽陀”,即治疗烦恼的苦口良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即系统学习过医方明,对人体的构造和生理卫生等,有深刻的认 识。他在

为弟子治病过程中,注重身心的全面治疗,比现代一般意义上的医学,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佛的弟子中,精于医学或对医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很多,如 有医五之称的耆 婆居士,是将佛学圆融于医药学的第一位著名医学家。《婆伽伐多史传》中记载迦腻色迦王的御医遮罗迦著《医方集》,对后世的医药学有很大影响。谋害罗迦后有 妙闻居士出,他的医药技术为八宗之祖龙树菩萨所传习。后来的父使居士著有《八支心要集》等,西藏也有译本。这些佛教医药学家,所传习的医药学属印度医学。

禅门针灸理论基础:1.佛教经典中提到的“四大致病”说、“四百四病”学说,即与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学说有一定相似处。所谓四大,即“地、水、火、风”四大,《三藏法数》对四大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四大者,谓人之身,揽外地水火风四大,而成内身四大。因对色香味触四微,故称为四大也。

[一、地大],地以坚碍为性。谓眼耳鼻舌身等名为地大,若不假水,则不和合。经云:发毛爪齿、皮肉筋骨等,皆归于地。是也。

[二、水大],水以润湿为性。谓唾涕津液等名为水大,若不假地,即便流散。经云: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是也。

[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谓身中暖气,名为火大。若不假风,则不增长。经云:暖气归火。是也。

[四、风大],风以动转为性。谓出入息及身动转,名为风大。此身动作,皆由风转。经云:动转归风。是也。

如果四大不调,就是四大致病说。所谓“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生;火大增故,煎寒壮热,支节皆疼等诸患生;风大增故,虚悬战掉,呕吐气急等诸患生,是为四大增动病相”四大不调,因而入梦,“谓或梦山崩,或梦自身飞腾虚空,或梦见虎狼及贼追逐,此因地水火风四大不调,心神散逸,故有此梦,是名四大不和梦”。(见《三藏法数》)

2.中医针灸学说,禅门针灸注重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作用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实现了治病与强身统一,强身与修行解脱统一(禅修中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的色身,利用针灸调五盖),从而达到利己利他,医道通禅道,医心通佛心。

3. 以呼吸观想、气血、经络、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气化”、“导引”、“点摩”、“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

禅门针灸传承: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历史上涌现了大批知名僧医。北魏后期的少林高僧洪遵和志刚被尊为活菩萨,分别撰有《少林寺针灸秘抄》和《少林医僧宝囊》。隋代少林僧人子升善武好医,尤其对气功和点穴治病深有研究,晚年撰述的《摩穴秘旨》主要阐述了气功医治和点穴治疗的内容,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人体常用的六十八穴的部

位、取法、疗效及配方,开列了一百多种常见病的点穴治疗指要。十三棍僧救唐王中的寺主僧志操也是一位著名的僧医,入寺前习医十年,治疗跌打损伤,总是先用针灸,少数不愈者,再采用嵩山上的草药制成的丸、丹、膏等治疗,并著有《少室僧针灸秘经集》等。唐朝末年的福湖和尚医技高明,善用针灸和草药,扎针不过二,用药不过三,特别对止血、内瘀、厥症、危症等的治疗有独绝之处,撰有《少林伤科十大方》。宋代的洪温禅师擅长骨伤科,多以针刺加火罐解除患者痛苦,撰有《针后拔罐秘法》,临终前将技艺给觉远和尚。觉远和尚对内科深有研究,有《少林寺内科神效录》传世。元代的惠定被尊为少林神医,著有《少林骨科旨要》、《少林医家丸散药谱》,惠炬在《针刺九十神穴》中总结了元以前僧医大师的经验,是针灸用穴的临床精华。明代著名的僧医有本明、幻休、正道等,清代随着武术的衰落,医技有所下降,较为著名的有湛举、寂勤、贞俊等。

篇二:民间各种禁忌

民间各种禁忌

过去,乡民的禁忌很多,这些禁忌,用现在的眼光看,有的属于迷信,有的则是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有的类似于道德规范和礼节,有的则是属于崇拜和纪念。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行业禁忌和生活禁忌。

(一)、行业禁忌

1、煤窑不准打口哨,煤只能用铣铲,不许用镢创。

2、商人不许打蚰蜒(当地方言称“木扫扫”)

3、医生 初一、十五不扎针。

4、理发业农历七月十三不营业(据说此日是剃头祖师罗真人的生日,理发者停业以祭祀)。 5、砖瓦窑不许说“红”字。旧时砖瓦窑烧制出来的砖瓦都是青砖青瓦,谁要是烧红了,就难以卖出。

6、船夫 不打老鼠。唱戏的坐船不收钱。

传说过去,一唱戏班子坐船去某地,行至江中,实然发现船帮漏水,船主当时手无木料修补,唱戏的便立即拆开“牙子”(一种用高质量木板制成的打击乐器,亦称“拍板”)帮船主钉住漏洞,避免了事故。船主为了答谢唱戏的补船之恩,决定不收渡费,以后便相沿成俗。 7、食品行业煮饺子、元宵等食品,破了不能说“破了”,要说“挣了”。

8、木匠尺和尺不能叠在一起比试,意为木匠不能比“吃”(“吃”、“尺”同音)。

(二)、生活禁忌

1、杨公忌日全年共十三个,七月两个,其余每月一个。从农历正月十三日算起,往后每月向前推两天,即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腊月十九。逢忌日,不事嫁娶,不动土木,不走亲友。目前,民间对这些忌日是否都记得那么准确,倒也未必,但对于正月十三这个忌日,却还执行得此较认真,象正月开始的建房、给新嫁出去的女儿送节,无论如何都要避开这一天。

杨公忌日,是为纪念北宋名将杨继业出师失利而专设的忌日。日期排列虽有些机械,但便于记忆和推算,具有实用性,故能流传至今。

韩城在北宋时,同杨继业镇守的晋北一样,同为抗辽前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使百性对抗敌英雄倍加关切和敬仰。加之韩城与晋地仅一河之隔,当地居民又多由晋地迁来,晋文化的影响更加深了百姓对杨家将的怀念,特别是在韩城陷于辽、金、元的统治之后,这种怀念便通过“杨公忌日”而演变成为一种卧薪尝胆不忘国耻的精神支柱,这就是虽历近千年,韩城民众仍不忘杨公忌日的主要原因。在韩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能年年月月对一位英雄进行心祭,唯此一例。这不能不说是韩城民俗的又一重要特色。

2、其他禁忌

(1)六月、腊月不动土,不搬家。

(2)初一、十五不看望病人,下午不看望病人。

(3)正月初五不走外婆家。

(4)妇女生孩子后第四天、第六天不去看望。

注:旧时医学不发达,初生婴儿易染四六风,故乡人忌四六以避嫌疑。

(5)妇女熬娘家或走其他亲戚,过节前必须回家。

(6)嫁出去的女儿不许在娘家生孩子。

(7)新媳妇下轿(车)时,四种人应当回避。

A、孕妇;B、寡妇;C、新婚不过百天的男女;D、服丧不过百天的男女。

(8)麦场上不能在碌碡上坐,簸箕不能朝天。

(9)借药锅不能送,要请人家来取。

(10)不许头戴孝布进别人家门。

(11)丧仪和上坟后的蒸食,回家进大门前必须掰破。

(12)丧事后头一年春节不许贴红春联。

(13)客人走后不许扫地。

(14)客人吃饭时不许刮锅。

(15)逢宴请,父子不同席,师徒不同席。

(16)年龄不过12岁的儿童,其衣服不许搭晾在露天过夜。

(17)盖房禁忌:①院子不正不能盖房。②不能颠梁、倒柱、交间椽。

注:此指盖木房。以木作梁,必须大头朝外,有向内“发”之意;以木作柱,必须大头在下,有向上“发”之意;以木作椽,两头必须在上下檩条的同一位置,不能上头在这间,下头又在另一间。

3.不准“大口”对“小口”。

注:“大口”指门,“小口”指窗。如盖东房,必须与西房门对门,窗对窗。倘门与窗相对,则被称为“大口吃小口”,为建房之大忌。

4.槐木、柳木不上房。

在乡民的观念中,“槐”字有“鬼”,“柳木”容易成精,即人常说的“柳树精”。房上若有“鬼”或“柳树精”,家中便不会安宁,故盖房忌用槐、柳。

实际情况是,槐木生长期长,旧时为不可多得的硬木料,多用来制作器具,故有“寸槐,不可烧柴”之谚。用其作房木,似有大材小用之嫌。柳木恰好相反,为速生树种,属软木料,不结实,又易生虫,故亦不用其作房木。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些常识,古人便将其以禁忌的形式流传下来。

5.民谚曰:“东高不算高,西高压断腰”。

意思是如果东、西两家房子并列,东边的房脊比西边的高出一点还有情可原,若西边的房脊高出东边的房脊,则认为是欺人。

6.院中水必须从大门前流过。

7.厅房、门房间数必须是三、五等单数,不能为二、四等双数。

预兆

过去,由于迷信心理的驱使,人们把一些意外或非常的现象,均认为含有预兆。这种预兆,至今还在民间流传。如:

(一)有人突然打喷嚏,便认为是谁在念叨自己。

(二)有人感觉耳朵发烧,便认为是有人在骂自己。

(三)喜鹊在自家房上叫,表示要来客人。

(四)过去晚上点灯使用青油灯(青油即食油,在灯碗中添上食油,旁边压上一根用棉线捻成的灯芯,点燃即可照明)如灯芯结下灯花,即认为有喜事临门。

(五)听见猫头鹰在附近叫,预示村里要死老人。

(六)年龄逢明“七”暗“九”为不吉之年,特别是对“暗九”特别警惕。所谓“暗九”,即年龄为“九”的倍数。而在这“暗九”中,最重要的是三十六岁和四十五岁,所以一般人认为这是人一生中的两大门槛,为了平安过关,身上大都要佩戴避邪物。

(七)韩城有民谚曰:“男跌晴,女跌阴,老婆跌倒下连阴(雨)”。意思是下雨天,男的滑

倒了,预示天要转晴,女的滑倒了,天晴不了,要是老太太滑倒了,就要下连阴雨。

(八)梦见蛇,可能会得到钱(蛇是钱串子的象征)。

(九)左眼跳钱,右眼跳拳。意思是如果左眼跳,就可能要得到钱;左眼跳,可能要与人吵嘴打架。

咒术

咒术在民俗学中,也称“魔术”(这里魔术的含义与现代杂技中的魔术含义截然不同),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一种迷信的驱邪手段。古代的巫士使用的咒术名称繁多,现择其尚留残余者,分类简述。

(一)招魂法

在当地人的认识中,人的魂与肉体是密不可分的,人活着,魂就附在肉体上,人死了,魂也要与肉体随之而去。于是,便产生了“招魂”法。

1、引魂人死之后,在大门一侧上方挂一长七尺、宽七寸的蓝色绸(或绢)带,上书“魂兮来归”,名曰“引魂幡”,其辞出自屈原弟子宋玉的《招魂》赋。七日出殡时,引魂幡又要走在灵柩前引路,棺木下葬后,将引魂幡铺在棺木盖上,方才完成使命。

2、叫魂当地人俗称“冠魂”。即某人在庭院之外遭遇横祸,或亡或伤,家里人便派三名不同姓氏的妇女,抱上公鸡,拿上秤及患者衣服,择夜静更深、满天繁星之际,悄然走到出事地点,一人用秤秤衣服,一人拍打公鸡,让鸡叫,然后回家,路上一人不断叫“××回来啦”,另一人则答“回来啦”,如此一叫一答直到走进患者寝室为止。关于以公鸡引魂,在韩城婚俗中也有此例,前边章节已有交代,此处不再赘述。还有一种引魂术,即小儿病重时,让一老妇人上至房顶,坐在房脊上,一边敲锣(无锣者敲脸盆),一边喊患儿名字,其做法与前面的做法大同小异。

3、求雨这实际上也是招魂术的一种,其理论依据是民俗学中所谓的“感应律”。旧时天旱,乡民便求雨于龙王,民间称之为“祈雨”。祈雨的做法各地不尽相同,多数离不开龙王和水。具体做法是先打听哪里的龙王灵验,然后派人到该处的井或泉中汲水一瓶,并将该地龙王像悄悄“偷”走,村人则派锣鼓队至村外迎接。迎接人皆赤足,头戴柳圈,将迎回的龙王于村中设坛祭祀。在祭祀过程中,将龙王像曝晒在太阳之下,有的地方还派人打扫涝池,洗庙门前的石狮子等等。总之,对龙王恩威并施,使之感动,降下霖雨。设坛一般五至十天,失败了,重新设坛请龙王。如果灵验了,降下雨来,村人则又敲锣打鼓谢龙王。谢龙王时的气势要比请龙王时大得多,鼓声震天,铳炮齐鸣,旌旗飘飘,神楼狂奔。贾可亭先生于二十年代为沟北七社谢神鼓乐队撰写的一副对联,便描绘出谢神的热闹场面和乡民的欢乐心情:“五池降灵雨,爱稻梁遍野,黍稷盈畴,共庆丰年歌大有;七社行大傩,看金鼓喧天,旌旗映日,聊酹圣德悦同人。”

(二)驱鬼法

旧时乡民认为,人有了病,是鬼附了身,于是,便要采取一种手段,用武力将鬼驱走。其方法为:

1、用桃树枝条抽打病人《诗经》中有“桃之夭夭”之句,后人形容某人跑得不见影儿了,称之为“逃之夭夭”。因“桃”(逃)同音,故乡民便认为欲使鬼逃走,就必须用“桃”枝将其殴打,这是最直接的驱鬼法。

2、立柱子端一碗凉水,拿三根筷子,放至病人床前。将三根筷子蘸上水,合在一起,一边念叨怀疑作怪的死人的名字,一边用双手使筷子直立于碗中。如果念到谁时,筷子立住了,便断定就是这个死人的鬼魂附到了病人身上,也就算是把鬼捉住了。这时对鬼说些抱怨、安慰之类的话,接着把筷子打倒,然后拣起筷子,把碗中之水倒入院中水道,把碗筷在火上一

燎,就算是把鬼送走了。

3、摸掠

用黄酒杯或小碗,盛满小米,抹平,裹上手帕,倒扣,在病人身体上方不断盘旋,口中并念念有词。数圈之后,取开手帕,如出现凹陷,则认为有鬼在作祟,于是用米将凹处补平,再按上述程序操作,直到到碗中之米不再有凹陷为止,然后将米碗放至灶君神龛,为期三天,即算了事。

4、谢土神

韩城乡民对谢土神非常重视,建房动土之前要谢土神,开挖墓穴之前要谢土神,墓冢封起之后还要谢土神。所谓谢土神,实际是对太岁的回避和禳制。传说中的太岁是凶煞,行于土中,遇见不吉,于是便在动土前,以鞭炮示警,让其逃走了之。倘若遭遇太岁,则让其昏醉而无行凶念头。传说太岁一般不睁眼,又嗜酒,用酒将其灌醉,铲走深埋,即可避祸,这就是谢土神时鸣炮奠酒的缘由。

(三)咒符法

除了直接的驱鬼措施外,以咒、符驱鬼,则是乡民普遍采用的另一类办法,主要有: 1、预防咒符

(1)以红色物品辟邪在乡村,当年龄为三十六岁或四十五岁时,大都要佩戴用红布缝制的小三角牌,牌里包裹朱砂。另外,在新婚洞房的门帘上也褂个朱砂牌以作辟邪用。利用红色辟邪,还有其他形式。如过去丧舆要过他村的巷道时,必须事先给沿途各家大门上系上红布条,用车辆拉运死人或棺木,在车上要系上红布。结婚日,当新娘的轿(车)快进村时,男方则要派一“拉花童”前去导引。拉花童去时手执一根荆棘,上系十二绺红布条(有闰月年份加一条),至轿(车)前,将荆棘在轿(车)上打三下,即扔掉荆棘,返身而回。所有这些,都是以红驱鬼的形式。以红色驱鬼,当源于先民对于火的使用和认识。红色的火可以驱走野兽,可以烤熟食物,可以取暖,火的使用使人类走进了文明。所以先民对火不仅无限崇拜,更对火赋予了无限的神力。而以红作为火的象征,自然便成了驱鬼的咒符。

(2)戴“抻” 对独生子脖子,脚踝戴“脚镣” 同身佩红色物品一样,“抻”和“镣”亦为乡民意念中的辟邪物。这些做法,都是利用了民俗学中“反抗律”的原理,即以较高的力去压服较低的力。“抻”是小孩脖子上戴的布圈,以驴缰绳裹红布而制成,当地人把缰绳称“抻”,以示套住之意。“脚镣”是套在脚踝部的铁环,如同犯人的脚镣,故直呼其“脚镣”,亦含套住之意。 2、禳制咒术

预防,毕竟是在可预见范围里采取的措施,而对于大量不可预见的突发性灾祸,乡民们则采取念咒画符的方法祛除邪魔。

(1)字画符有人夜梦不吉,第二天一早便在座西面东的墙上书写:“夜梦不详,写在西墙,太阳一照,化为吉祥。”以为这样就可以化凶为吉。

有的婴儿夜间多啼哭,则请人在长7寸、宽3寸的黄纸上写“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咒语,同时再画一幅紧绑四蹄、倒吊起来的毛驴,贴于村外大路旁,故乡人便把这种帖就称为“吊吊驴儿”。

民间盖房上梁之日,大都要在支撑脊檩的木柱上贴黄纸一幅,上书“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以为这样便可平安无事。有的人家中诸事不顺,便请阴阳先生禳制。阴阳先生说是房子建造有问题,但不便拆除,于是便指使主人在院中某一方向的梁头钉一块木板,上画“符”以辟邪,也有不画“符”而写文字的,但都是同一道理。

在民间,谁得了湿疹,乡民便认为是着了风,是“风肆虐之所致”,故方言称其为“风肆”。医治的办法是让患者脱去上衣,请人用毛笔在左臂上写“左青龙”,在右臂上写“右白虎”,在前胸写“前朱雀”,在后背写“后玄武”,以为这样一写,“风肆”就会痊愈。

旧时,遇到下连阴雨,数日不停,乡间的老太太便会用黄纸剪些连成一串的光头男影(俗称“和尚娃”)贴在院中墙上,以为这样便可云破天开。以上所述同前面讲过的谷雨帖、车轱辘帖一样,都属字画符的范畴。

(2)物符为了辟邪,乡民大都以物为符。其典型而普遍者,是在大门内外置放石狮。在韩城乡民的观念中,狮子威武雄壮,为百兽之王。加之受了佛家学说的影响,更视狮子为圣物。故或雕双狮踞于门前,或将门墩凿为狮形,多数者,是在大门内照墙下置一小石狮,作为镇物。以为只有这样,举家才可安宁。其他以物为符者,比如认为宅院建造有问题,除了前面讲的以字画为符外,又在某一方向的房脊上用砖筑个外观象烟囱的四棱体建筑物(高低由阴阳先生说定,但一般不超过三尺),民间称之为“殽(yao)”(《辞海》注:“殽”通“效”。《礼记·礼运》:“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殽于地”。陆德明释文:“殽,法也”。)是以物为符,祛鬼辟邪的典型例子。另外,旧时霪雨绵绵,数日不开,乡民便把槌衣用的棒槌立在院子中央,意在刺破苍穹。还有一个例子更有意思。旧时,农家宅院如果发现了蛇,乡民不打,多以锄头驱之。办法是让蛇缠在锄钩上,然后到野外放生。为什么见蛇不打,乡民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蛇是“神虫”,惹不得。另一种有“打蛇不死,反遭蛇害”之虑,所以在旧时,极少见到将蛇打死者。至于为什么要用锄头,传说锄头是土地神的拐儿,有降蛇之功能,故用其驱蛇,就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过去,乡村丁字巷的转弯处,大都矗一石碑,上刻“泰山石敢当”。意为不是我家院墙挡住了你的去路,而是泰山之石挡住了你。这实际也是一种以物为符开脱形式。

有的人夜间多做恶梦,乡民则认为是“身弱”之所致,于是便在其枕下放短刀一把,以祛邪和安神。小儿睡觉有惊厥、啼哭现象,则在其枕旁放扫炕用的小苕帚一把,也是一种压惊措施。 (3)咒语旧时乡村流传的咒语较多,由于是口头传承,有的不但听的人听不懂,连说的人也不知所云。唯有《解破书》简单易懂,但却简单得令人可笑。

《解破书》类似月历,从初一到月尽,逐日排列。每日咒语只有三句,如“初一日病者,鬼在院子窗台上,说破大吉不用送。”“初二日病者,鬼在灶房锅台上,说破大吉不用送。”等等,各日的不同之处,只是“鬼”在庭院里的位置不同而已。如果有人某日觉得身体不适,便请人念《解破书》。念书者一手执书,一手拇指掐中指,一脚踩门槛,然后对照日期念一遍,念完后问病人:“好了没有?”病人答曰:“好了!”连念连问三次,驱鬼过程便告完成。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当小孩从炕上、凳子上或其他地方跌下时,大人为了给孩子压惊,一边用手轻轻地揪动孩子耳朵,一边口中不断念叼:“惊猫哩,惊狗哩,不惊我某某。”这实际上也是民间一种最简单的咒语。

(4)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就是把自己不想要的,转移给其他人或物,把自己想要的,又从其他人或物转移过来,如:

①、过去小孩让别人家的狗咬了腿,大人便用一块面团沾净伤口,然后把面团又扔给这条狗吃,目的是让病毒仍转移到这条狗身上。

②、旧时许多老太太三月十八日上象山,拜娘娘神,给儿媳求子,拜毕之后,便将娘娘怀中那个胖小子的泥“牛牛”掐一点包入纸中,拿回家让媳妇喝,以为这样便可使儿媳怀上孩子。还有的妇女结婚几年不生孩子,便悄悄与村里多子女的妇女交换裤带,以为这样就可以把别人的孩子引到自己身上等等。

篇三:《徐文兵:梦与健康》重点摘录

《徐文兵:梦与健康》重点摘录

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艹熱);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奇物;客于肝,则梦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雨;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游行;客于胃,则梦饮食;客于大肠,则梦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聚邑冲衢;客于胆,则梦斗讼自刳;客于阴器,则梦接内;客于项,则梦斩首;客于胫,则梦行走而不能前,及居深地窌苑中;客于股肱,则梦礼节拜起;客于胞(月直),则梦溲便。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也

肝实寒症

有的人得了脂肪肝,脂肪肝的形成过程是当人体出现阴寒的时候,脂肪就跟蛋白结合并且沉积下来,变成了脂肪肝,有的人还会出现肝内血管瘤。肝主生殖,肝的经络在小肚是潜行的,有的女人出现卵巢囊肿,有的人会在乳房出现乳腺增生,来月经之前会疼痛,这些都是肝里面有了瘀结造成的结果。

人在激怒的时候他也会分泌胆汁,这时候应该让它排泄出来,如果硬把它压回去,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开始只是憋了一口气,最后会影响到有形的东西,形成胆结石。治疗胆结石病人一定要问他的情绪变化过程,劝说他不要总是跟别人较劲。

治疗肝实寒症一定要记住一句话:给邪气以出路。男人体内的邪气从胆出,女人体内的邪气从月经出。很多人长了良性肿瘤以后就去做手术,结果发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纤维瘤倒下去,千百个纤维瘤长出来。这叫治标不治本,根本的治疗方法是要把肝胆里面的实寒去掉。中医用到了放血疗法,特别是在肝经上的静脉曲张,挑破或者针刺颜色深的静脉血,挤出黑血之后就会好很多。还有一种办法是“巅顶百会”,百会穴是很多经脉、气血、神明聚会的地方,也是肝经从脚上起来最后达到的一个位臵。用放血疗法治疗效果也不错。

肝虚寒症

肝气虚也叫肝虚寒症,虚寒和实寒刚好相反,实寒是有了不该有的东西,虚寒是该有的东西没有。

男人有肝气虚症的第一大症状就是阳萎,宗筋出了问题,其实是肝气推动不了足够的血到宗筋。还有人表现出筋软的症状,筋指的是肌腱或者筋膜,起到固定骨骼的作用。很多人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容易闪了腰或者膝盖疼,说明是筋出了问题。还有一些小孩的脖子直不起来,人们经常说“筋疲力尽”,这些都是肝虚寒的表现。

肝虚寒的女性月经问题是该来的不来,第一次来例假的时间都比较晚,或者表现为来了之后不规律,要间隔两个、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来一次。

这些人经常梦到在树林里迷路,怎么走都走不出来。其实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棵树。还有的梦境是没有树的草地,只见草,不见树,或者梦到光秃秃的树。 还会梦见有人砍自己家的树,有人甚至梦见荒漠,五行中木克土,梦中没有树,只能裸露出土皮沙漠。 肝虚热症

肝虚热症表现出来的症状首先是缺乏液体,如干燥,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现在很多人熬夜打电脑、写稿子,最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的症状。

还有人表现出来看东西眼花、目眩,眼前发黑,有时候眼前出现小黑点,还有发落的症状,西医中把这叫玻璃体浑浊,中医称之为肝的经血不足。

肝虚热的另一种表现是津液不足无法润养筋,于是筋缺乏弹性,变得干瘪枯燥,从而容易扭伤断裂。另外,这种病人还会表现出性冲动频繁,但是坚持不了很久,这是假热的表现。 这种人经常还会出现的症状是五心烦热,到晚上手心脚心会很烫,忍不住要往墙上或者其他凉的地方去摸。

肝虚热的男子脉极虚,摸起来像葱管,里面是空气。本来脉里面应该有血,经血流失之后充满了空气,中医里这种情况叫“男子失精,女子梦交”。需要赶紧补益,补肝的阴血。

治疗这种病症的办法可以用一些阴柔的补益肝血的药物,如阿胶、龟板胶、黄柏、生地、酸枣仁、知母、川芎、茯神等药物。 中医有句话叫“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肝的妈妈是肾,肝虚应该补肾,龟板就起到补肾的作用。

中药有个方子专门治疗肝虚热导致的失眠多梦,里面就用到了酸枣仁,酸枣仁本身的味道并不是酸的,它有非常好的滋补肝血的作用。里面还用到了一味药——知母,它的收敛效果比较好,与酸枣仁合起起来的方子叫酸枣仁汤。 茯神是松树上寄生的一种菌类,里面带着一块小筋。“茯”是潜伏的意思,能让飘散在外面的人的魂神茯下来,专门用于治疗多梦失眠。

心实火症

五行属火,火曰炎上,有两个系统跟火对应,一个是心,一个是心包,也就是肉质的心脏。心或者心包出了问题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状态。当心气不足的时候会表现出来抑郁和歉疚的感觉。心对应的颜色为红色,开窍于咽喉,腑为小肠,对应的情绪为喜,味道为苦。

一旦一个人影响到你的情绪,甚至让你动了感情,这说明你动心了。动心以后很容易门户大开,被人伤到心。因此,通常情况下真正伤你心的人不是敌人,恰恰是你的亲人、好朋友。

一个人的心出现病态也分为四种情况:虚、实、寒、热。心实火、心实寒、心虚寒、心虚热都是不正常的

心实火这种人是易激热、易敏感,情绪化,一点小事能兴奋半天

很多人有焦虑症,一到人多的地方喘不上来气,或者晚上睡不着觉,这些都是焦虑症的表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喜笑不休,夜不能寐”都是心实火的表现,心实火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一个症状“狂”,癫狂的“癫”是抑郁状态,“狂”是妄的状态。

心实火的梦境通常是着火了,或者梦到自己飞起来了。梦到的是血红颜色,有些人还会梦到血,梦到往太阳里面走,或把太阳吞到肚子里

中医有句话叫“苦寒能泄心火”,治疗这种症状就要泄心火,首先要少吃辛辣、咸的东西,多吃苦的、寒的食物。如莲子芯、黄连、牛黄。黄连是最苦的,治这种病最有效。牛黄就是胆结石,另外蛇胆、熊胆都能够治疗这种病。中药里有很多苦寒的药,都能够用于这种病的治疗。 另外一种办法是放血,一般是在手指末端,把体内一股邪热泄掉。十指连心,人在发高烧的时候情绪特别剧烈、奔放,需要给他泄心火。

心实寒症

心实寒的人往往从情感上表现出来恨,心寒齿冷,寒了心的人看见什么都没有意思,觉得活着也没有意思,这种人心里面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杀人,一个是自杀。当然,一般人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就只有在晚上做梦的时候释放这种内心的愿望了。 心实寒的人会把这种内心阴寒恶毒的东西发泄在其他人身上,说话特别阴损恶毒。他看不到光明面,只看到阴暗负面的东西。

治疗这种心的实寒症最好的办法就是扎针放血,另一种艾灸治疗的方法对虚寒症也非常有效果。这两种办法的区别是,艾灸是把一块冰慢慢用火烤化,而放血是拿一个冰锥把冰弄碎。从效果来说扎针更快

火的这四种状态有可能会综合在一起,如某个人心里面有实火,肝里面有阴寒,有的人会上热下寒,还有的人会左热右寒。脾克肾,当脾出现实症的时候,肾就会出现虚症。

这四种关系之间能转化,一般规律是先虚后实,先有虚寒再有实寒,先有实火后有虚火。气血两虚就是先有了虚寒症,慢慢发展到了虚热症。人得病首先伤了元气,慢慢才往里走,先伤腑后伤脏。所以,找大夫看病一定要得到精确的诊断,确定是虚症还是实症。 心虚火症

心虚火的状态就好像是锅里的水快熬干了之后滋滋作响冒烟的状态。

治疗虚火有两个选择,一是撤火,一是往锅里加水。如果选择撤火,撤火之后人的整个生理功能状态会下去一大截,也不那么燥热了,但同时他也没有了什么太大的欲望。这种治疗方法是不对的,平衡的方法应该是往锅里加水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阴虚不足的人有一种表现——舌头是红色的,第二,舌是干燥的、没有舌苔的。就好像把人的味蕾全部给破坏一样,这样的人不能吃任何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舌头受不了

虚性亢奋包括性欲亢奋,但也是假的。这种虚火的人容易焦虑 人们从小就被灌输“有因必有果”、“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不负苦心人”、“好人有好报”等思想,当长大之后人们才发现真实的社会不全是这样的,心理上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开始焦虑。白天的焦虑到晚上形成梦境,梦

考试考不过、找钱包或者走在炭火烤红的铁板上。绝大部分人都会在成年以后梦见考试

这些梦境都是因为心里有虚火,有一团小火苗,只要有一瓢水进来,小火苗就能灭了。但是很多人都缺少那一瓢水。俗话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健康的人有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平复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唾液里有一种酶能促进伤口愈合,这是生理上的舔。心理上的舔就是自我缓解焦虑的功能,如健康的人会做梦捡钱包最后捡着了,其实就是生理的一种平衡,让虚火苗下去。当自我平复功能衰弱的时候,人就会变得愧疚、自责、自卑,晚上做的梦也是一种焦虑的状态

心虚火严重的时候舌头上会出现沟壑纵横的情况,伸开舌头上面全是裂纹。滋补心的阴血的最好的东西首先应该是寒性的,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血和汗的味道偏咸,所以一般用咸寒的药滋补心的阴血

《伤寒论》中专门有一个方子叫朱雀汤,后世张仲景给这个方子改名叫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鸡蛋黄入心能够滋补心阴,鸡蛋黄千万不能用炒的办法吃,也不能蒸成鸡蛋羹。而应该在煎好一杯药以后,当药的温度在90度的时候把鸡蛋黄放进去搅拌,一般用两个鸡蛋黄配一杯药喝下去,有很好滋补心阴的效果

心虚寒症

心虚寒是心气或阳气不足,阳和气有一些区别,“气”指动力、推动力;“阳”指温度

心气虚寒的人在白天提不起精神,容易悲天悯人。如看见路边有一个要饭人他会难受,一定要给一两毛钱才觉得舒坦。看见街上的流浪猫、流浪狗心里也会不舒服。正如“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其实是在感受自己。这种人的舌头没有血色,心脉弱或无脉症

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种状态就是“哀”。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哀”就是欲爱而不能,欲爱而无力。哀到一定程度会渴望被人爱,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想让别人爱又得不到爱的人会产生一种“怨”

怨和恨的区别是怨是虚症,渴望被满足却没被满足。恨是实症,不但没有被满足还因此满足了别人

心虚寒的人到晚上经常梦到自己被爹妈扔了,梦见流浪、被遗弃,或者梦到陷到一个地方没人拉自己上来。抑郁症有一个特别明显状态就是无助,总想让人伸手拉自己一把,但就是没有人伸手


梦见扎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0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梦见扎针
相关文章
  • 梦见扎针

    禅门针灸禅门针灸佛教在传播佛法的过程中,要求佛弟子学习各种方便法门,为众生行菩萨道,这些方便法,佛教统称为“五明”,也称“五明处”。五明即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