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正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2016-12-14 06:29:13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各个专业介绍

1■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工程施工与管理的能力,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育、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计算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流体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造价、工程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建筑结构、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铁路、交通、水利水电、矿山、港口、环保等部门从事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方面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土木建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

2■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力学、地质学、勘察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土木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环境岩土工程评价与治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工程、地基处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地下建筑结构、工程物探、岩土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建筑施工、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地下工程概论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地质、石油、化工、公路、铁路、交通、水利水电、矿山、港口、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监理、监测、教学等方面工作。

3■ 安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一定创新精神,能在建筑、矿山、化工、政府、中介服务等部门从事安全评价,职业安全与卫生监察、监测与监控,

安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安全检测技术、安全经济学、工业通风与防尘、电气与机械安全、安全法规、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事故调查与分析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建筑、矿山、化工、政府、中介服务等部门从事安全评价,职业安全与卫生监察、监测与监控,安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安全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

4■ 测绘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地面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遥感、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空间信息采集、处理、表达和应用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测绘、工程建设测绘、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实施和研究,及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控制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地图制图学、地理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遥感与图像处理、房产测绘、地籍测绘与管理。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土木工程、矿山建设、水利电力、交通、城建、土地、房产、教育等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城市测绘、工程建设测绘、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及在测绘工程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

5■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程力学、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及渡河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从事路桥与渡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研究开发及管理能力,能在道路桥梁及渡河工程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学、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建筑设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桥涵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土木

工程施工技术、桥梁工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道路勘测与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实验、检测与加固、工程结构抗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道路桥梁工程、铁道工程、工程监理、港口与航道工程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开发、管理等工作。

6■ 交通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交通工程、道路工程和系统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厚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运筹学、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道路建筑材料、工程测量、路基路面工程、交通项目评估与管理、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交通工程领域的设计、开发、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7■ 地质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力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地质、水利、建筑、国防、交通等领域,从事资源与地质勘察、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防治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力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岩体力学、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基础工程、地下水动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勘察、矿床学、灾害地质学、地下建筑施工、边坡工程、隧道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地质、水利、建筑、国防、交通等领域,从事资源与地质勘察、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防治等方面工作。

8■ 建筑学专业 本科 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及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从事建筑设计与研究、城市建设与管理、房地产开发策划等方面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初步、建筑学概论、居住区规划设计、场地设计、行为与环境、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物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概论、建筑设备、建筑力学、素描、色彩、建筑防灾、建筑节能、建筑师职业教育、徽州古建筑概述、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概论、景观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及建筑理论研究、房地产开发策划以及城乡建设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建筑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

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色弱色盲者不宜报考。

9■ 城市规划专业 本科 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环境景观设计等方面知识,能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管理与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等,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策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初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区域规划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分区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初步、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概论、建筑构造、素描、色彩、中外城建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交通工程学、城市工程系统规划、RS与GIS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管理、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

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色弱色盲者不宜报考。

10■ 景观学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知识,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

国土与区域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等工作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园林史、近现代景观史、景观学概论、城市规划概论、建筑设计概论、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技术、种植设计、资源与环境保护、景观资源学、综合自然与人文地理、城市社会学、环境行为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景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等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在土地综合利用、项目策划、决策与工程等部门从事咨询工作;在建设、国土、环保、旅游、文化等政府主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色弱色盲者不宜报考。

11■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工业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土建工程基础、流体力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文与水文地质、水泵与水泵站、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程经济、水处理实验技术、水质分析实验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市政管理与建设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水工业企业、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等,从事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评估。“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本科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与暖通空调、建筑电气和燃气供应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建筑自动化系统方案的制定能力,并能进行相关的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锅炉与锅炉房工艺、

篇二: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校长报告

关于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的工作汇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院长 方潜生

(2012年12月17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全国高校设臵评议委员会各位专家!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是我们几代建院人的梦想!

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专家再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真诚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汇报学校更名大学工作,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发展概况

我校始建于1958年,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7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名义恢复招收本科生。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98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4年开始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09年被列为安徽省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被列为国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我校现有土木工程、建筑与规划等14个教学系(院),5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以工、管、理为主要学科,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二、学校更名大学必要性

(一)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是服务我省?三个强省?建设的需要

2011年,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业宜居的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对建筑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建筑业已不再是单一的建筑活动,其内涵和范畴不断拓展,不仅涵盖建筑艺术、建筑材料、建筑管理等方面,而且已形成与能源、环境、交通、文化等多个行业交叉融合的大系统,并且肩负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建设?三个强省?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多领域的技术支持,以及大量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我省建筑业现状来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行业竞争力不强。因此,建设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尤为迫切。

我校更名为大学,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进一步增强学校科技

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三个强省?和美好安徽建设。

(二)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是加速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需要

当前,我省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2010年我省城镇化率仅为4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安徽省?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超过50%,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争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并强调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规划为先导。这对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高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已不局限于城镇物质设施建设,而是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产业集聚、设施构建等组成的结构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支集规划设计、土木建筑、节能环保、城市管理、建筑材料等学科专业人才的高水平科技队伍。

我校主干和特色学科主要集中在与城镇化建设相关领域,培养了一批城镇化发展所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校依托?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在新型城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并积极服务全省城镇化建设。为加速我省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学校与省住建厅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村镇规划员?培训工作,为全省1200多个乡镇培养规划人才,

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为全省20多个县、400多个乡(镇)、1000多个新农村建设点编制总体规划,为全省城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面对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我校无论在人才培养上,还是在科技支撑上,都还难以满足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新要求。

因此,将我校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可以为加速安徽城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可以更好地发挥规划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是加速推进我省城镇化发展进程、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是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结构、促进高教强省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全省107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只有33所,而冠名?大学?的高校仅有11所(省属9所),仅占全省高校总数的10.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而且,理工类本科院校比例明显偏低,冠名?大学?的理工类高校仅3所,分别以煤炭、冶金、机电等学科为特色,难以满足我省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对人才、科技的需求,迫切需要建设一所土建类学科特色鲜明、办学实力较强的多科性大学。

我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和较强的办学实力,发展态势强劲。我校更名

为安徽建筑大学,对优化安徽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提升办学层次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是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大土建?为核心,凝练学科方向,凝聚学科队伍,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走内涵与特色相结合的学科专业发展道路。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工、管、理等三大学科门类为主,土木建筑、环境能源、材料化学、机械电子、管理经济等学科专业群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格局。

我校现有校名已不能准确反映学校的学科内涵和办学水平。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学科专业领域,实现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形成高水平的学科团队;有利于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更好地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将为我省?三个强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高教强省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

三、学校更名大学可行性

学校已经具备了《普通本科学校设臵暂行规定》中规定的设臵?大学?的条件。

篇三: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优秀党员

附件: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创先争优

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名单

一、先进基层党组织(10个)

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

建筑与规划学院党总支学生第二党支部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党总支学生第三党支部

管理学院党总支学生第四党支部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教工党支部

法律与政治学院党总支

图书馆党总支第一党支部

机关党总支财务处党支部

总务后勤党总支总务党支部

离退休党总支

二、优秀共产党员(33名):

施国栋 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讲师

谢丹(女) 土木工程学院2009土木1班,副班长

夏淑娟(女) 建筑与规划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

李凯翔 建筑与规划学院2009城规,院学生会主席

刘绍根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市政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魏静(女)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09给排水1班,院学生会副主席 王素凤(女)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

吴静(女) 管理学院2009工程管理1班,学习委员

方绍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

路云飞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通信1班团支部书记

丁益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副教授

杨玉超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2009无机非,班长

王焕宝 数理系信息与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徐永庆 数理系2009信息,学工助理

陈晋 外语系教学秘书

司锐 外语系2009英语专业,2班班长

何文宏 艺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讲师

徐峰 艺术学院2009环艺1班,副班长,院学生会副主席

张亮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总支秘书

贺洋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10工业设计,院学生会主席

黄佳豪 法律与政治学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博士副教授 徐旭林 法律与政治学院2009社保1班,副班长,院学生会副主席 金鑫 继续教育学院自考办主任

侯为民 城建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宋吉杰 体育教学部副教授

邓静(女) 信息网络中心信息部副主任,讲师

宋付华(女) 图书馆馆员

戴前宏 保卫处(武装部)副处长(副部长)

王道友 校车队驾驶员

曹宏伟 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孙永 研究生处招办秘书

方鲁兵 2010级结构专业研究生,学工助理

祝杰 离退休党总支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

中共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委员会

20112年6月29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60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相关文章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各个专业介绍1■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