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孺子可教 正文

孺子可教

2016-12-14 06:28:0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成语故事_孺子可教

【释义】指年轻人有出息,值得教诲,可以造就培养。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西汉初期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原先是韩国的贵族,祖父和父亲都当过韩国的相国。秦始皇统一全国时,灭了韩国。张良曾去刺杀秦始皇,但是失败了。后来他就改名换姓,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北)躲藏起来。

当时,张良还很年轻,根本不懂兵法。有一次,他一个人出去,走到一座桥边,看到有一个穿着粗布大褂的老人坐在桥头。那老人见张良走了过来,就故意把自己脚上的鞋子丢到桥下去,然后看着张良,用命令的口气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鞋子给我捡上来。”

张良见这个老头这样对自己说话,很不高兴,但看到他是个老人,就忍住怒火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

老人又对张良说:“你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又忍住气,跪在地上,替他把鞋子穿好了。

老人穿好鞋,也不向张良道谢,只是笑了笑,就起身走了。张良觉得这老头的行为有点古怪,就站在那里,看老头要往哪儿去。

老人走了很长一段路,忽然又走了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小伙子不错,还值得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的时候你到这里来见我。”张良听他的口气,估计他是一位贤人,就赶紧跪下答应了。

过了五天,张良早上起床,就到桥上去见那位老人。没想到老人早已先到了,他见张良来晚了,很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让我等你呢?”张良赶紧认了错,老人说:“再过五天,早点来。”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就爬了起来,匆忙地跑到桥上,一看老人又到了。老人气呼呼地瞪了张良一眼,说:“再过五天来见我!”

张良这次吸取了教训,到了第四天的半夜里,他就跑到桥上,站在那里等着。过了一会儿,那老头来了,他看到张良已等在那里,就高兴地说:“这才对嘛!”说完,他拿出一本书来递给张良,说:“你回去好好读这部书,将来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大有作为。”

老人说完,也不等张良道谢,头也不回就走了。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传说是周朝初期的太公望编的。从那以后,张良勤奋攻读兵书,果然成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篇二: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

孺子,就是指小孩子,或者是像小孩子的人。说到小孩子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便想起了我们的学生,那些被误以为“不可教”的、总是和老师对着干的学生 。“孺子不可教也”原是“孺子可教”它本身并无贬意,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但我们经常与《论语》里“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以致大家误认为是孔子说的。“孺子不可教也”是说:这个小孩子愚顿,不能举一反三,所以给他讲道理也是对牛弹琴。 “朽木不可雕也”出处《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那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不是真的有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学生呢?这是我们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听到老师说这家孩子上课不专心,不遵守课堂纪律,下课不听话,不按时完成作业……那家那个孩子经常干坏事,不是把这家的东西破坏了就是把那个东西的东西怎么样了?一些纪律散漫的学生,上课铃响了不进教室,还在教室外面滞留,迟迟不进教室,有时见到一些纪律不强的学生,从课堂中出去大小便,完事后不是及时回课堂,而是借机在外溜达,有时发现自习课堂中的一些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大声喧哗,甚至满堂走动捣乱了秩序, 1

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我们都是把原因推卸到学生身上。有时候我们仔细想想,孩子毕竟还是孩子,难道我们作为教师、家长,就没有一点原因,没有一点责任吗?不仔细想一想因果就随便把自己的学生定为“不可教也”,如果可以这样随便定义,我们不如把所有的学生都定为“不可教也”,那还要老师干什么呢?老师就是教书解惑吗?然而现代化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做全能的人,德智体美劳,样样都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德”排第一,当然“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可见,道德教育,对于一个学生对于一个集体对于一个社会是多么的重要。要培养学生的“德”,我们做老师的是否注意了自己的“德”了呢?

通过我的观察,教育教学活动中,“师德”还是一个大问题,老师的师德师风问题虽然在表面上,但是根源却是在思想认识上。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的认识不深,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特别是思想上认为将要到退休时间了,年老体弱了。在工作上再谈奋发精神再学创新精神岂不招人笑话,故而在工作中认为只要每天正常上下班,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总是满足于现状,缺乏奋发上进精神,缺乏奋发上进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够主动、创新,而是学校领导交代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只是应付差事,完成任务,不深入思考。在接受领导交代的各种工作任务时,不是想怎么 2

样去创新完成,而是按传统的工作经验,按部就班去做,只力求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不出比漏就行了,就这样的满足于现状。事实证明,在工作中没有宝刀不老的精神是不行的,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精神,才能体现一个教师的闪光价值。

2、对后进生不够关注、缺乏关爱 作为教师,应该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均匀地洒给每一个学生。然而,我对后进生关爱不够,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解不深,认识不透。没把教师特有爱的阳光,爱的春风洒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没有尽到一名教师的职责。不按时进入课堂的学生,课堂上借机出门溜达的学生,自习课中随意走动并捣乱的学生,大都是平时学习成绩比较差,有自由散漫习惯的后进生,而对这些自由散漫的后进生,缺乏关爱精神,缺乏耐心教育,缺乏宽容态度,甚至认为那是“不可教”者,是不行的。关心爱护后进生,转化后进生,使后进生进步是一个教师的职责。每每训斥实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教育方式,经深刻的反思,归根到底是对师德师风认识不深,是个人的教师职业道德欠佳的表现。

3、对学生不够尊重 在工作检查中,经常检查到一些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总是上前大声训斥,使师生关系很尴尬,这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学生人格的表现。遇到这些纪律自由散漫的学生,他们言行过 3

激有损校风校纪,特别是受到冲撞时情绪就冲动起来,随之就大声训斥、指责。其根源一是对师生关系认识不够,二是总认为自己是老师,高高在上,不以平等的地位对待学生,因而往往影响工作效果。

发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老师自身有问题,自身有问题就要加深自己的修养,要想加深自己的修养,首先要从“改”做起,从“受”做起,从自我要求做起。那么究竟要怎么“改”,怎么“受”呢?

1、应该改言、改性、改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没有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习气很重,恶性不改,坏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见,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应该学会不断的改进,要改言,改性,改心,这样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

2、应该受教、受苦、受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为何能不断的进步,而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呢?问题就是他不能“受”。和学习读书是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容易进步,因为他乐于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为他纳不进去.我们在加深修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受教,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后把它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 我们不仅仅要受教,并且还要受气。如果一个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赞美,是不能永远和完全给自己增加力量的,还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指 4

导,乃至伤害。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受苦,受气,才会得以进步。

3、应该思考、思想、思虑: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

4、应该敢说,敢做,敢当:有些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意见的时候不敢在大众面前发表,只会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遇事也不敢当,不敢做.不敢担当就不会负责,不会负责就无法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修养也不会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们就要学会敢说,敢做,敢当。

因此,我们想要加深修养,就应该要:

1.要改言,改性,改心。

2.要受教,受苦,受气。

3.要思考,思想,思虑。

4.要敢说,敢做.敢当。

教师的魅力体现在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魅力.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学会识大体,拘小节,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营造和谐环境,从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

“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 5

篇三:读《孺子可教》有感

读《孺子可教》有感

孺子是谁呢?哦,原来孺子便是汉朝着名的军事家张良。这篇短文讲的是张良小时候的故事,在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面前,在老人百般刁难的情况下,他能强忍心中的怒火,并一次又一次为老人捡鞋子,这种忍让的性格令老人称其赞也为栋梁之才,并将珍贵的《太公兵法》传授于他,祝他日后成为着名的军事家。

读后我在想,在遇到些小问题时,我是不是也可以学习一下张良的忍耐呢?也许这些问题会带给我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比起张良的孺子可教与韩信的胯下之辱比起,这些又何足挂齿。所以,一个大智慧的人,需要有能忍的性格才可以成就大事业。

张良,这个指明灯,他将永远伴随我的一生。

五年级:郭睿璞


孺子可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95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孺子可教
相关文章
  • 孺子可教

    成语故事_孺子可教【释义】指年轻人有出息,值得教诲,可以造就培养。【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西汉初期的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原先是韩国的贵族,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