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剑门蜀道剑门关
剑门蜀道剑门关?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是剑门蜀道剑门关AAAAA旅游景区重要景片,是翠云廊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由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包含了古道、古关、古柏、古寺、古镇、古村落,是迄今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线路最长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道”,“陆上交通活化石”,与“罗马古道”早近200年,是中国古蜀道上最具代表的自然文化遗产符号。
皇柏
张飞植柏
翠云雪霁--黄中强摄
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俗称“皇柏大道”,主要分布在以剑阁老城为中心的北至广元昭化,西至梓潼,南至阆中三线约300余里的古驿道上,被称为“三百里程十万树”,现存古柏8000余株,传为三国时张飞率兵所植。虽经千载风霜雪
雨,古柏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起植于汉晋,完备于元明的古行道树群体,
是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大道”。翠云廊分为南段、西段、北段。
翠云廊
南段是古剑州(今剑阁)通往巴西郡(今阆中市)的要道。自江石乡的桥边河开始,经龙源镇,白龙镇的小垭子为止,行程80余里。有古柏4000余株,是三段中古柏最多最密的一段。
汉德驿
西段是剑州(今剑阁)至梓潼全长120里,从剑州出发经凉山铺,柳沟驿,武连驿,演武,上亭铺到梓潼为止,是剑州至成都的主要通道。这段驿道上的武连驿是唐朝名臣魏征的出生地,昔称“种松之乡”。“拦马墙”是西段中保护最完整的一段,在长约5里的驿道上,有古柏近240株。
千年古蜀道
翠云廊战场
北段是古代天府之国通往中原的唯一大道。路面由青石板和石条铺砌而成,宽阔雅致,至今为人们使用。该段是古金牛道剑门至剑阁中点段。车马銮舆,客旅行商,无不在此歇脚用餐。三国时孔明六出祁山曾在此安营。至今还有“峰火台”,“饮马槽”等遗存。
篇二:兰州到剑门关自驾游
第一天:剑门关
剑门关 -剑门关森林公园
早晨7点出发,一站先到武都,下高速右拐有个胖妈妈刀削面,门牌虽然很破但是味道不错。 继续导航到到广元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南门,再往前开就有很多客栈,我们选择了一家剑仙阁酒店。
有停车场,老板人特别热情,饭菜也很好吃,而且老板会给你介绍一条适合你的旅游剑门关路线。
如果当天住酒店人多的话可以让老板帮买团体票80元,网上预订95元(但是要提前4个小时预订才能进入景区),全价票115元+保险5元。
第二天:剑门关森林公园,成都
剑门关森林公园 -成都
早晨8点多进入从南门进入,因为不是周末,人特别特别的少。
我们是走上去的,做公交车下来(因为下山伤膝盖),风景不错,山清水秀。
剑门关内坐2号索道到山顶有个卖凉面小土豆的大叔,味道超级好,量也给的多,土豆和辣椒都是大叔自家种的。
下午3点出了剑门关景区,在酒店吃的中下午餐,就直接去了成都,成都的酒店要提前预定,我们到了才发现酒店基本都是没房间了。 成都有限号,但是只限三环到二环,周一到周五限,周末不限号。
我们住的蓉城假日酒店,在文殊院附近,地铁神马的都挺方便的,前台小姑娘也特别热情,但是房间条件不好,楼下是个炒菜的,苍蝇特别多,但是3楼以上还可以,就是房间很小,标间就两张床都是靠墙靠窗,没有多余的地方,而且酒店无早餐。
出酒店左手边有个吃串串的地方,人超级多,味道也很好,我们基本上是8点多吃的,一楼没座位二楼还好有几张空着,我们4个人吃了100多块钱,挺便宜的。
之后步行去天府广场就20分钟就到了,逛到10点坐地铁到文殊院站回酒店,路过那家串串,依然火爆。
第三天:成都、广元
成都 -广元
早上在路边吃了点包子豆浆,就去了武侯祠,门票60元,学生票半价。里面挺大的,里面讲解人员都是跟大理古城一样戴的耳机讲解的,你越靠近她声音越小,囧~
但是门票上有二维码扫描免费讲解,只要你手机有足够的流量和足够的电,可以选择听听。
篇三:剑门关风景区附近地形的成因
剑门关风景区附近地形的成因
1.剑门关简介
剑门关风景区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32°08′10"~32°16′35″,东经105°26′40″~105°37′54″,景区面积142平方公里。剑门关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说:“打下剑门关犹如得四川”。剑门关是古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附近矿产有天然气、膨润土、沙金、铀矿等矿藏资源。
下图是剑门关风景区局部风景:
2、剑门关地貌特征
剑门关砾岩由巨厚块关紫灰色砾岩、紫灰色泥岩石层,形成北陡南缓的单斜山,北坡坡度几近90度,高达一二百米,砾岩出露处多成一悬崖峭壁。形成断岩绝壁、岩上凸下凹、石角北向,绵延长达数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著名的有大、小剑门关、七十二峰、五指山等。相对高差300-600米。
3、当前地学认识的剑门关砂岩风景成因
剑门关景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为龙门山脉剑门山干支,属中生界白垩系
下的苍溪组(城墙岩群剑门关组)地层,剑门绝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剑门岩由上至下,砾岩层次由多变少,砾径由大变小,砾泥岩逐渐增多。岩层向东南呈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南坡渐缓。
当前地学认为:在侏罗纪时期(距今约2-1.4亿年),四川周围隆起成山,盆地积水成湖,因受强烈风化侵蚀作用,山地为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垩纪时期(距今1.4-0.65亿年)剑门山脉正处在蜀湖北部边缘龙门山前山带,当龙门山强烈上升时,形成剑门洪积堆与剑门砾岩。在喜马拉雅运动中,龙门山再次强烈上升,形成了今天的剑门山。
4、剑门山风景地貌的宏观软流体成因
剑门山地貌是厚重的条状砂岩山体在水平压力条件下挤压错断形成,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宏观地形中有清晰呈现。
要想深入理解剑门关陡峭砂岩地貌的成因,必须要理解陆块的性质、青藏高原的成因、亚洲东南侧的演变、“若尔盖-汉中崩塌”、四川盆地的成因、广元-通江裂纹的成因、大巴山-巫山陆块和青藏高原东侧陆块对广元-通江南侧陆块的夹压(参见前文的描述)。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宏观地形逻辑事件。也都是受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星体撞击事件影响的结果,是全球海陆演变逻辑中的一环。
下图是剑门关宏观卫星视图,通过宏观卫星视图及地形图能看出剑门关的成因。
青藏高原东北侧的若尔盖汉中崩塌,导致四川盆地初步撕裂形成。
川渝陆块撕裂后,因陆块内张力的存在,向北翘曲的大巴山-巫山陆块存在弹性回退,而此时受“若尔盖-汉中崩塌”的及青藏高原持续向东移挤压的影响,夹压形成现在的“广元-通江” 裂纹。裂纹形成后,青藏高原东北侧边界向东挤压,进一步加重广元-通江陆块向南的挤压,由于这种弹性挤压是缓慢的,因此时陆块挤压的时间较长,局部陆块已经发生冷却硬化。此时砂岩陆块跟随广元-通江陆块向南坍塌挤压,导致前期(若尔盖-汉中崩塌时期)形成的平直的冷却硬化的砂岩陆块断缘发生弯折,扭曲形成现在锯齿状的形态。剑门关恰好是厚重砂岩陆块向南弯折后形成的裂口。同时砂岩悬崖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压隆起。形成现在剑门关北侧高差数百米的陡峭岩墙。
剑门关地形的形成大致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若尔盖-汉中崩塌”陆块粘性拉伸形成的条状砂岩基础。
2、向北翘曲的大巴山-巫山陆块的弹性回退和青藏高原持续东移共同导致的对川北陆块南侧的夹压,使得广元-通江陆块向南移位,形成“广元-通江”大裂纹。剑门关所在的砂岩条状山岭也成条状剥离,向南移位。
3、砂岩陆块逐渐冷却固化。
4、大巴山-巫山陆块的弹性回退和青藏高原东移对川北陆块南侧的持续而缓慢夹压,导致已经固化冷却的条状砂岩陆块发生错位断裂,形成现在宏观上呈现出锯齿状的断裂地形特征。
下图是剑门关附近厚重的砂岩山体,厚重扭曲的地层形态显示曾经的柔性拉伸胶体特征(见图中绿线所示):
下图是川北剑门关附近地形图,蓝色箭头所示为若尔盖汉中崩塌导致的陆块粘性拉伸方向。黄色箭头所示为大巴山-巫山陆块的弹性回退和青藏高原东移对川北陆块南侧的持续而缓慢夹压方向。绿色箭头所示为“广元-通江” 裂纹的撕裂方向及剑门关所在的条状山体向南撕裂剥离方向。红色线条所示为剑门关所在的条状折断山体。
同样的条状砂岩陆块断裂地形在川北还有多处。和剑门关同处一处的条状山系,从云集
乡洗脚台村到剑门关附近的绵延30多公里的地形中,断裂多处(见下图),共同构成宏观锯齿状地形特征。类似的砂岩弯折山体在附近的剑阁县城以南也能见到。
下图是剑门关附近条状山体的受力特征分析图。
在陆块粘性拉伸后,局部的条索状硬化砂岩陆块受黄线所示方向的相向挤压,内部发生错位挤压断裂,山体形态呈现出手风琴状弯折。此痕迹特征非常典型(见下图粉红、绿色箭头及红线所示)。部分陆块山体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压熔和元素转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剑门关附近发现沙金、铀矿等重金属的原因。
金的成因与地质运动存在极大相关性,通过对引力场及陆块性质的认知,通过对金的全球宏观分布及矿物特征判断,金是由二氧化硅等轻质元素在地质巨压力条件下元素压缩非失能转化形成。也就是说,沙子在地质巨压力条件下能够转化为金子。这是一个看似不可思议但却客观存在的发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造金子和其他重金属可由沙子通过类似氢弹结构的内爆法压缩来实现工厂化批量生产。
5、剑门山风景地貌分析小结
剑门关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红色砂岩地貌类似,当前地学中是以丹霞地貌来进行分类的。认为是沉积砂岩地块在风化条件下形成的绝壁悬崖。由于对砂岩成因认识的误区,导致我们对丹霞地貌解释中出现很多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点。比如:沉积砂岩是如何形成宏观条索状分布的?为何沉积砂岩会出现在山岭的高处?为何沉积砂岩下会有密度明显轻浮的有机质煤、天然气等产出?为何砂岩地貌附近宏观上会出现粘性物质熔融扭曲皱褶特征?。。。等等。
通过宏观地形特征及全球地质演变的逻辑思路分析:剑门关砂岩风景是陆块运动过程中粘性拉伸形成的厚重的条状砂岩山体冷却硬化后,遭受水平压力挤压错断形成。这是局部风景旅游中难以发现的秘密。
但是,认识剑门关局部微观风景的形成还必须要对全球其他区域砂岩宏观地貌特征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还需要充分深入认识引力场的机制及全球海陆演变的宏观逻辑。但是限于篇幅,也会导致主要观点的跑题,论述起来的难度极大。
我是一个生活在平行世界上的人?
2016-3-10
《剑门关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8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