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廖仲恺简介 正文

廖仲恺简介

2016-12-14 06:25:4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著作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遇刺身亡

廖仲恺不屈不挠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国共产党人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发展。但他所做的这一切无疑对国民党右派、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是极端要不得的。因此,中外反动势力都视廖仲恺为眼中钉,欲置之于死地。孙中山逝世不久,谢持、林森、邹鲁等人便结成所谓的“西山会议派”,背叛孙中山三大政策,破坏国民革命领导力量的团结。

从1925年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就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否定三大政策。面对右派反对分子的汹汹来势,廖仲恺与他们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尤其使廖仲恺感到深恶痛绝的是,一部分国民党右派老党员,为了达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与北方反动军阀相勾结。5月间,廖仲恺发表了一篇《革命派与反革命派》的文章,对国民党老右派做了辛辣的批判,他说:“现在吾党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诩为老革命党,摆出革命的老招牌,以为做过一回革命党以后,无论如何勾结官僚军阀与帝国主义者,及极力压制我国最大多数之工界,也可以称为革命党,以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发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个虚名,那个人无论从前于何时何地立过何种功绩,苟一进不续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时有反革命的行为,便立刻变成反革命派。”这篇文章给邹鲁、孙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们对廖仲恺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谋用卑鄙的暗杀手段除掉廖仲恺。

进入8月,满城风雨,流传着国民党右派要杀害廖仲恺的消息,一霎时间阴云四起,压力日增。当时在广州南堤有右派俱乐部“南堤小憩”,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经常在此密划谋杀廖仲恺,他们熟知苏联顾问鲍罗廷、加伦和汪精卫、廖仲恺等,每日必集东山百子路鲍公馆会议。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凶手用炸弹机枪狙击,把这些领导人员全部杀害,下手前,公安局长吴铁城获知此讯大惊,从中阻止了这次流血事件。廖仲恺面对这种情

势,无所畏惧,继续孜孜不倦地工作。当他听说敌人要用机关枪杀他时,一笑置之,并对人戏言道:“暗杀用手枪炸弹是所见的,若是用机关枪,却新鲜的很。”何香凝劝他多加两个卫士防备一下,他不以为然地回答:“增加卫兵,只好捉拿刺客,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我是天天到工会、农会、学生会等团体去开会或演说的,而且一天到晚要跑几个地方,他们要想谋杀我,很可以假扮工人、农民或学生模样,混入群众中间下手的。我生平为人作事凭良心,自问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总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总是不能松懈一步的。”

在1925年8月18日国民政府的一次会议上,坐在廖仲恺身旁的汪精卫给他写了一张条子,告诉他有人将对他不利,他当即表示:“为党为国而牺牲,是革命家的夙愿,何事顾忌!”1925年8月19日,又有人以确切消息报告他,廖仲恺慨然道:“际此党国多难之秋,个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终日不能忘怀者,为罢工运动及统一广东运动两问题尚未解决!”这一天,他又为给黄埔军校等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恺携夫人何香凝乘车前往党部开会,半路上遇见陈秋霖,随即同车前往,不想竟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惠州会馆,广州市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门前惨遭杀害。

廖案发生后,国民政府迅即组成“廖案检查委员会”,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和凶手。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集团所为。主要成员便是邹鲁、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许崇智等人,出面收买凶手的便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等人。凶手之一陈瑞在刺杀廖仲恺后,找到朱卓文告以其事,朱即给陈瑞二百元,打发他离开广州。案情查明后,国民政府派军队搜查了胡汉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汉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鸿楷第一军军长的职务,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潜逃,胡汉民也因涉嫌离开广州,国民党右派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

1925年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群众等二十多万人参加。他的遗体暂厝于广州驷马岗他的好友朱执信的墓侧。

1935年9月1日,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

篇二: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简介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简介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是由王震提议、中央书记处决定建立的,于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由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2003年10月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列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址是何香凝于1927年3月发起创办的仲恺农工纪念学校(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前身)的办事处旧址,这是一座砖、木、水泥混合结构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占地面积1387平方米, 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的基本陈列有“廖仲恺、何香凝革命事迹陈列”和“廖承志革命事迹陈列”。

“廖仲恺、何香凝革命事迹陈列”展现了廖仲恺、何香凝在二十世纪初起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展现了他们的子女廖梦醒、廖承志受到父辈的教育与熏陶,青年时代便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中,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廖仲恺在历经辛亥革命、护国、护法等历史时期后成长为孙中山的重要助手,并在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在孙中山逝世后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献出宝贵的生命。何香凝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历经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侨务、港澳事务、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是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廖梦醒从抗战时期起担任宋庆龄的秘书,长期战斗

在特殊的战线上。廖承志参加过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次身陷囹圄而矢志不渝。

“廖承志革命事迹陈列”主要展示新中国成立后廖承志在侨务工作、港澳工作、对台工作、对外工作(特别是对日工作)等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在这里,观众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廖仲恺、何香凝一家两代人所走过的革命历程。在这两个陈列中,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还有很多诗词、文稿以及精美的绘画作品。陈列中引进了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还设计了两个仿真模拟场景。另外,为方便观众了解更多资料,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并用投影仪滚动播放何香凝的部分绘画作品以及她和儿子廖承志的合作画。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位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园内,环境优美,观众在参观之余还可以领略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参观指南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30,

下午2:30—5:00

联系电话:020-89003117,89003232

传 真:020-89013993

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东沙街24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内 邮政编码:510225

交 通:公交8、24、121、131、182、B21等线路至滨江路站;公交B5、65、93、112、220、264、285、299、551等线路至江湾桥南站;公交80、542、546、548等线路至海印桥南站;地铁2号线市二宫站转公交接驳线968路至纺织路站或江湾桥南站。

篇三:惠 州 介 绍

惠 州 介 绍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州市、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万。市花是勒杜鹃,市鸟:画眉。常见树种:红花紫荆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惠州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早在十年前,惠州已进入中国大中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同。近两年来,惠州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使惠州的环境优势更为凸现。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惠州至深圳黄田机场1个小时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只有2.5个小时车程。全市电话普及率73.2部/百人,在境内通过的多条国家一级光缆干线与境内通信网络相连接,构筑起发达的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市区自来水供水能力40万吨,输变电能力为全国主变容量超200万千伏以上的53个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培育出TCL、德赛、华阳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创立了TCL电话机、TCL王牌彩电、TCL手机、富绅衬衫、德赛电池、德赛数码龙音响、侨兴电话、CECT手机等一批工业产品名牌。建立起一批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引进了美国通用,日本索尼、松下,韩国三星、LG、荷兰飞利浦、美国可口可乐和中国联想等国内外著名厂商、跨国公司在惠州建立生产和研发基地,逐步构建起以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一齐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格局。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2亿元,工业总产值1216.3亿元。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办起了80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7家。目前,惠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话机、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


廖仲恺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7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廖仲恺简介
相关文章
  • 廖仲恺简介

    廖仲恺简介廖仲恺简介廖仲恺(1877—1925),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187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