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郑和下西洋历史资料
郑和下西洋历史资料
郑和七下西洋纵全局图:
郑和,郑和本姓马,回族。祖父和父亲都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在一次动乱中,郑和被抓入宫中作了宦官。靖难之役里,打开宫门,协助朱棣,率大军攻入皇宫,推翻了朱允炆政权。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赐他郑姓,人称三宝太监。为了加强同海内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浩浩荡荡地出发。郑和下西洋,船队到达占城时,占城国王骑着大象,率领臣民击鼓奏乐相迎。我国人民有许多到南洋去的,他们大多是东南沿海各省的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 下西洋后,华侨的人数多了。在爪哇有个地方,原是一片沙滩,后来上千家的华侨去那里经营后,变成了沃土良田;当地人也到那里做生意,于是那里逐渐繁荣起来,后改名新村,至明朝后期,到那里的华侨也有两三万人。在菲律宾的吕宋岛,原来那里也很穷,后来郑和下西洋,三四万的华侨也迁移到那里,把中国的先进技术都传到了吕宋,让吕宋和明朝的文化得以相互传播。那时吕宋的人们,原来用蕉叶做食器,华侨把中国的瓷器带到吕宋后,吕宋的人们才开始用瓷器吃饭、饮水。从而使得吕宋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起来。据说,那时爪哇的市场上,还用着明朝的钱币。
郑和下西洋,到达满剌加,同满剌加进行贸易活动和经济交流,和满剌加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满剌加的国王、王后先后来到
南京、北京,随行人数达五百多人。明成祖还盛意款待,赠予许多礼物,并把他们的礼物陈列在文华殿里。
那时,南洋的浡泥、苏禄等国王、王后也先后来到南京和北京,他们有的随行航员达五百多人。明成祖浓情款待,并赠予许多礼物给他们,将他们的礼品陈列在文华殿内,舍不得用。
有很多外国使团都是随同郑和船队来访的,而且跟随郑和船队回国。
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到过三宝垄,还在河畔扎营。随之而来的华侨,定居在郑和扎营的地方,称那里为“三宝洞”。当时居民向三宝洞迁移的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兴旺的海港商业城市。华侨为纪念郑和,每年于郑和在三宝垄的日子,都要举行盛大的游行,一路上,龙狮狂舞,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在马来西亚的三宝山,是中国以外华人居住地最大的一座坟山,共有一万两千五百座坟墓。当年郑和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曾驻扎在这里,并为了解决船员的饮水问题,在这里挖了七口大水井,同时也教会了当地人挖水井的技术,为当地居民解决了方便用水的问题。为了纪念郑和这位航海英雄,这七口大水井后来被人们称为三宝井,这些井现在依然有清水涌出,为人们提供着生活用水。郑和下西洋,给当地人们改善生活,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船队曾到过榜葛剌的撒地港,国王派几千人马到港口迎接,让明朝使臣乘大象入城,以示隆重,但郑和本人并
未到过。郑和后三次下西洋,都经过阿丹。第七次,郑和在古里国集结返航时,于归国途中病逝。但是他的手下率分队到达了伊斯兰教圣地天方。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到过古里。郑和船队与古里居民做贸易交易,交换货物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许悔改。当地富商用珊瑚、珍珠以及宝石,换取郑和带去的丝绸和瓷器等物品。古里盛产胡椒,郑和和当地人做了很多胡椒的生意,并把胡椒带回祖国。当时,欧洲都是从古里等国获得胡椒。
郑和第六次航海时,古里等十几个国家的使臣、商人1200多人都随同前来访问中国,其中包括远在波斯湾的国家。明成祖当时远在漠北,还令太子接待,并关照说:“天气冷了,让礼官宴请他们,并送些礼物,尽快让郑和送他们回去。他们带来的土特产,由政府出钱收下好了!”
永乐皇帝在远征漠北归国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之前,雅加达国(今印度尼西亚首都)曾经访华,至郑和七下西洋结束后,访华使团访华已超过三百多次,大大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家的联系,为之间相互的友好往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和到各地,宣扬明朝的国威,表示愿意通好,还热情邀请国王使团来访。当地居民还赠送了礼物,并照当地的风俗进行贸易活动。有些使团还直接乘坐郑和的船队访华,回国也乘坐郑和的船队回去。
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郑和曾与一队海盗在海上激战,并战胜海盗陈祖义,将他活拿,后绑回京师,永乐皇帝当场就把他斩立决了。陈祖义原是下南洋谋生的,他举家都迁往南洋,但他不安守本分,结党成寇,在海上拦劫过往商客,靠抢夺财物为生。郑和下西洋,他诈降接近郑和船队,想夺取财物,但陈祖义的诡计暴露,双方展开激战。最后郑和船队大获全胜,全歼陈祖义等人,将陈祖义缉拿到案。郑和捉拿了多年猖狂海上的海盗陈祖义,扫清了航海道路的障碍。
在郑和下西洋的航程中,都曾流行传染病,这种传染病就是后来所说的疟疾,越接近赤道,疟疾就流行的越快。疟疾是郑和船队所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尽管当时郑和船队每150个船员就有一个医师照料,但是面对这种传染病也都束手无策。在海上,很多船员都因此而被夺去了生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时,曾经在返航的时候遇到过暴风雨。暴风雨给郑和的船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也在途经台湾海峡的时候遭遇了台风,这场台风让郑和第一次出海就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郑和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这第一次海上挑战。
福州位于福建境内,郑和七下西洋都经过福州。为了纪念这位航海英雄,当地人民建造了长乐三峰塔,塔内有郑和钟,郑和钟上详尽地记录了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经过。除此之外,还收藏有郑和下西洋带去的青花陶瓷等纪念品。在1405—1433年的这28
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几乎每一次下西洋往返都要4年,1421年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到达了非洲东部肯尼亚的港口城市蒙巴萨。这在当时的航海史上,已经是一个极天际地的目的地了。
1424年永乐皇帝远征漠北归国途中病逝,郑和1425年初才返回祖国。回国后过了六年,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据古卷《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中记载,1433年4月9日,天降大雨,郑和船队在古里集结返国的途中,郑和与世长辞,所有船员痛苦失声。非幻是一位禅师的称号,据说这位禅师是郑和的好朋友,曾经随同郑和下过西洋。由于郑和父亲、祖父都曾从水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郑和也想航海到天方,但由于出于某种原因,郑和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可郑和手下大将,已经实现了郑和的愿望,率领分踪船队到达伊斯兰教圣地天方。
据《上江两县志》记载,郑和死后,明宣宗朱瞻基将南京牛首山这块墓地作为郑和的衣冠冢。南京是郑和航海事业的起点,同时又是他生命的归宿。时至今日,还会有人来这里祭拜这位六百多年前的英雄。
郑和七下西洋,他本人并未到过榜葛剌和天方。但郑和的使者都到过,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加强了明朝和榜葛剌、天方的联系,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福建长乐碑和郑和钟上都记录有前六次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据说长乐碑是郑和特意命人为自己下西洋的经历而刻的!因
篇二:郑和下西洋
历史情景剧《郑和下西洋》运用和思考
“郑和下西洋”是历史上重大的、学生熟悉的历史事件,经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我构建历史情景剧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情景剧:《郑和下西洋》
剧本模拟发生在郑和下西洋回航途中。剧中人物:郑和、外交负责人:李大人、贸易负责人:张大人、军事负责人员:黄大人、船务负责人:胡大人、后勤负责人:宋大人。见面互打招呼:“各位大人好!”
李大人:“此次远航,我们收获颇丰啊!”
胡大人:“是啊,我们此次返航回国带了很多贡品,有胡椒、珍珠、珊瑚、等奇珍异宝,还有大象、长颈鹿、狮子、金钱豹等珍贵野兽啊!”
黄大人:“这些珍奇的动物,皇上一定很喜欢。”
张大人:“此次返航归国,我们不但带上了奇珍异宝,还带上了多国的外交使者和商人,听说这些商人带了不少商品,准备在我国进行交易。”
胡大人:“太好了,各国之间互通有无,肯定会使我大明皇朝更加繁荣昌盛。”
宋大人:??今天天气真好,诸位看看,海面上真是风平浪静啊,想想前几天的风暴,现在还心有余悸啊,幸好我们的宝船牢固。我们郑大人航海技术高超,指挥得当,不然我和各位早已去阎罗王那里报到了。”
李大人:“郑大人的航海技术确实是无人能比啊!”
张大人:“每每看到我们的船队,我就激动不已啊,诸位看看我们的宝船,足足有60多艘,我们有天下最大的宝船,足足有九桅十二帆,单单一个锚,就有几千斤重,我们还有马船、粮船、战船、坐船等,装备多齐全啊,再看看我们下西洋的人员,足足有两万多人,多壮观啊,古今中外,哪朝能比,哪国能比啊!”
郑和:“船队如此庞大,辛苦了我们的宋大人,宋大人每天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费了不少心机啊,你们看,我们的船队还有专门的补给舰,还可以在船上面饲养家畜,种植蔬菜,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食物,真是不容易啊!”
宋大人:“这点小事不在话下,我们能够下西洋,还真是感谢皇上,没有皇上的支持,没有我们大明皇朝的支持,我们哪能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航行,不说其他的,光说我们这次出洋,送给各国的丝绸、陶瓷、茶叶、就不计其数。”
李大人:“我国不但国力雄厚,也是礼仪之邦,我们出洋这么多次,从未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分财富,我们总是厚往薄来,我们赢得沿途多少国家人民的欢迎和赞扬啊。皇上英明,郑大人也劳苦功高啊,想起上次,我们在古里遇上强盗,被强盗包围,幸好我们的郑大人英勇机智,击退海盗,当地的百姓很感谢我们啊!”
郑和:“海盗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看看我们的军队装备多么精良,武器多么先进。”……
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结合剧中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说说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吗?
材料:“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兼扩展海外贸易,采取异域宝物”
2.你能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吗,请动手画画看(注意出发地、途经今天哪些重要地区、国家、城市?穿越哪些重要海峡、港湾?最远到达哪里?)。
3.郑和在执行使命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郑和完成了使命了吗、他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完成使命?
5.为什么明朝的大臣不顾被杀、被囚的危险,纷纷上书直言“罢西洋取宝船”,为什么郑和逝世后,下西洋没有延续下去?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的课程标准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一子目的三维目标定位是: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时间、规模、范围、最远到达的地区和产生的积极影响,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航海和造船水平和最高峰,增强民族自豪感。知道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和局限性,了解郑和下西洋没有延续下去的原因,全面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如何让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充分体现中国古代航海和造船水平的最高峰,增强民族自豪感?教材主要是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人数、船只的数量、到达的范围来进行讲述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依靠教材的内容是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郑和下西洋是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的,也无法充分体现中国造船业的水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一问题,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对情景剧进行编写:第一、船队的合理分工,如从“外交负责人、贸易负责人、军事负责人、船务负责人、后勤负责人”来命名角色。
第二、宝船的数量以及分类,如“有天下最大的宝船,足足有九桅十二帆,单单一个锚,就有几千斤重,宝船,足足有60多艘,我们还有马船、粮船、战船、坐船等”。
第三、船队的起居饮食,如“船队还有专门的补给舰,还可以在船上面饲养家畜,种植蔬菜,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食物”。通过这些内容的补充,学生更能从不同的角度,更具体详细、深入地了解到我国古代造船业的高超和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业的壮举。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多次创设历史情景剧,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对历史情景剧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那么情景剧在创作与运用上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以课标为依据、突出教学重难点。
在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中,新课标要求全面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既然是全面认识,就要从正面的和负面的角度来分析,但教材只是给了正面的结论,没有从负面分析,也没有提供任何的材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学生提供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所依据。笔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情景剧增加了这些内容如:“送给各国的丝绸、陶瓷、茶叶、就不计其数。我们出洋这么多次,从未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分财富,我们总是厚往薄来。”学生可以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可以借助材料更全面认识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剧本的编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教师一定要明确想通过小短剧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即要知道“观众”从中学到哪些基础知识、悟到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剧本本身应主题鲜明,不能因为追求气氛的活跃而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使表演脱离课堂教学的主题。所以历史剧的创作依照课标进行,既能突出重点,难点,又能把情景剧作为教材的补充资料,使教学内容更丰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要尊重史实、合乎情理。
在历史课堂中采用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将历史过程以视觉、听觉刺激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情景再现。这种立体化的信息刺激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昧性。但是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往往会因学生缺乏表演技巧而不能将信息准确传递,或因对历史背景的把握不到位,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因追求气氛的活跃,使所编小短剧出现偏离教学主题、流于形式的现象等等。特别是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有限,受当代影视作品的影响,容易戏说和大话历史。无论是教师创作历史情景剧还是让学生创作,都要有种意识,历史剧和一般文学作品不一样的,它是通过有史实依据的创作来展示和“求真”历史。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均有着复杂的时代背景,如何帮助学生从虚拟情景中获得一种历史的感悟或者历史探究的方法,就需要
老师在创设虚拟情景时,使情景最大限度地贴近当时的时代情境。虚拟情景要尽可能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与历史时代紧密吻合,这需要教师具有全局审视历史时代的眼光,在创设历史虚拟情景时不应该只是通过少许故事简介来说明教科书或者老师个人理解的观点,而要认识到虚拟情景是向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和环境的“平台”。 所以在编写历史情景剧时,必须要考虑合理性,一定要严谨,不然很容易混淆学生的思维。
在编写《郑和下西洋》这一情景剧时,笔者对于剧本里面的人物角色的分配,两国之间来往所送的物品,郑和下西洋在古里遇到的强盗,这些史实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分析考虑,仔细琢磨教学目的,查阅了大量有关的资料才确定下来的,为了力求情景剧的合理性,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仅对事件、人物,甚至对每一句台词都是进行反复斟酌和思考的。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准确的、科学性的知识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编演的课堂小短剧,首先是历史,其次才能是故事,切不可虚构情节.敷演成文。当然,从什么角度去反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活动,可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三)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年龄小,学习能力较低,社会阅历少,普遍地多形象思维能力,少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认知历史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剧本的内容,情景剧的台词一定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演员要易于表达,观众要易于明白。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因为客观条件所限,不必过分追求其逼真性而大量使用文言文,满口的“之乎者也”会造成“听”和“理解”两方面的障碍。另外,历史人物之立身处事与言行事迹要与教材相吻合,要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让观众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或结论,每一句台词都必须围绕教学目的反复斟酌,不多说一句、不少说一句、不说错一句。角色之间的对话,切忌支离凌乱、含混、笼统、不切合口语实际。
在创作情景剧时除了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外,还可以通过细节的描写吸引学生。历史教学的魅力在于历史的细节,细节往往是历史不经意的流露是没有刻意装扮的历史,那种真实的力量和现场感最容易打动人。特别是娓娓道来的有故事情境的历史细节,更可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如果教师讲历史的程序是背景、原因、目的、过程、结果、影响、意义,那么历史教学就会程序化,学生的思想也会程序化。对初中孩子来说,为什么非要问个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穷其根本?为什么非要说出三五个所谓的历史意义?其实有时一个历史细节比教师对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的分析更有力,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比让学生记住几个枯燥的条文更有价值。所以在情景剧的创作上如果我们关注历史细节,更能创作出吸引学生的作品。如在《郑和下西洋》的剧本中笔者是这样进行细节描写的:“我们有天下最大的宝船,足足有九桅十二帆,单单一个锚,就有几千斤重。”“带了很多贡品,有胡椒、珍珠、珊瑚、等奇珍异宝,还有大象、长颈鹿、狮子、金钱豹等珍贵野兽”“ 我们在古里遇上强盗,被强盗包围,幸好我们的郑大人英勇机智,击退海盗,当地的百姓很感谢我们啊!”郑和:“船队如此庞大,辛苦了我们的宋大人,宋大人每天负责我们的起居饮食费了不少心机啊,你们看,我们的船队还有专门的补给舰,还可以在船上面饲养家畜,种植蔬菜,每天给我们提供新鲜的食物,真是不容易啊!”学生从剧本的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历史教学的趣味和魅力。
篇三:严介和简介
严介和,华佗论箭组委会首席专家,太平洋商学院院长
严介和1960年生于江苏淮安。曾从教从政十年,官商领袖十年,私营老板十年,历任国有、外资、集体、民营、上市公司“掌门”,先后成就了上百家企业。其中收购、重组、整合了几十家倒闭、破产、停产的国有企业,横跨十几个产业。被评为全国“光彩之星”、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首届中国企业十大杰出管理人物、中国十大工商英才、中国十大创业领袖、中华十大才智人物、首届内地十大华商领袖、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全球华人企业杏坛领袖。
严介和创建的太平洋建设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多个总承包一级资质及若干专业一级资质的民营企业。严介和创造了中国的BT模式,创建了中国打包重组模式,并被誉为“中国BT模式鼻祖”。太平洋建设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位,中国大企业集团1000强前50强。
严介和创建的华佗论箭,由活跃在当代政界、商界、学界、媒界的精英群体共同打造,志在着力造就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家,提炼并凝聚中国最新的企业和企业家理念系统,打造一支能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抗衡的郑和舰队,建立中国第一家中小企业诊疗机构,搭建聚商、育商、护商、造商、招商高端平台,打造资源、智慧、资本三资(智)产业,创建培养中国实战型企业家的华佗商学院。
严介和在达沃斯、博鳌、亚布力等国内外一批顶级论坛,在沃顿、哈佛、剑桥、牛津、中央党校、清华、北大等一批著名学府,在中国各大城市,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作高端报告千余场次。
与此同时,严介和先后倡导并发起了“中国商界领袖三峡行”、“千名商界领袖会师井冈山”、“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富民感恩论坛”、“华佗论箭畅三峡阅江南学思行”等国际国内大型活动几百场,为有关政府及民营企业招商引资数千亿,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形成巨大影响力。[1]
人物履历
1987年1月-1992年10月,淮安市乡镇企业任厂长、经理等;
1992年,在南京绕城公路建设中严介和赚了800万元,成就创业“第一桶金”;1992年10月-1995年6月,淮安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1993年,他跻身沪宁高速公路建设;此后又参加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高速、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南京地铁等工程建设;
1995年6月-1996年6月,江苏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1996年6月-2002年12月,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2002年12月-2004年6月,集团名称变更为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集团相继并购了17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总资产达到60亿元,成员企业发展到46家。
2003年11月,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的股份;
2004年7月,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2004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排名第66位。
2005年,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二位。
2007年,卸任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职。
2007年7月,严介和来到北京创立华佗论箭组委会,这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日常义诊、非常经营、危机处理、品牌塑造、文化建设的智慧机构。
2010年4月11日,严介和在南京创立了中国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郑和舰队致力于资源、智慧、资本产业整合,将资源用智慧优化、资本用智慧放大,构筑聚商、育商、护商、造商、招商平台。
2011年11月1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活动上,严介和宣布由其1986年出生的儿子严昊,担任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一职,全面接管太平洋建设。至此,太平洋建设的经营模式也将由BT模式逐渐走向BOOT。
2012年6月20日,在京召开的“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试点颁发暨严介和二次下岗三次创业新闻发布会”上,严介和先生高调宣布,将辞去其在华佗论箭、郑和舰队的一切职务,实现人生中第二次退而不休。而这次抽身之后,他将倾全力投身文化和教育,打造旗下文经蓝黄红文化和子经雅仁和教育。
2013年3月25日,旗下财经苏商资本正式成立并入驻上海浦东。
贡献成就
1992年10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1995年5月,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团委、省青联授予首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1995年12月,被中华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1996年5月,被淮海经济地区城乡发展协作会授予首届“淮海经济区十大优秀企业家”称号;
1997年1月,被授予“全国光彩事业奖”;
1998年1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授予“光彩之星”称号; 2001年5月,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2004年3月,被授予“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奖章”。
以及“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中国企业十大杰出管理人物”、“中国十大创业领袖”、“中国十大工商英才”、“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中华十大才智人物”、“首届内地十大华商领袖”、“全球华人企业杏坛领袖”等荣誉称号。 自创品牌
严介和“退而不休”打造了六个品牌活动,对外宣称“六朵姐妹花”
兰花—《新论语》
创作目的:推进文化创新。
《新论语》简介: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论语》是严介和“30年的辛苦、30年的思索、30年的实践、30年的创造”的积淀与升华,是汗水、泪水、血水凝结成的心雨、心血、心路。
《新论语》极力倡导“从背会走向体会,从知识走向智慧,从爱拼走向会拼”。自2012年9月25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以来,分为“三部曲”。
牡丹—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
创办目的:借助民间力量塑造大国形象、助推大国外交。
论坛简介:
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是由严介和倾力创办的大型国际高端论坛,于2010年底正式召开首届论坛,现已成功举办三届。
“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每年一届,全球重量级政商领袖携手,打造“地缘相远、人缘相亲、文化相融”的国际高端论坛。第四届“中外政商领袖华佗论箭”将邀请来自全球五大洲的五大家族,即:美洲克林顿夫妇,欧洲布朗夫妇,亚洲李明博夫妇,澳洲霍华德夫妇,非洲安南夫妇,同严介和先生一起,就世界热点话题展开巅峰论箭。
茉莉—富民感恩论坛
创办目的: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成就民族性格。
论坛简介:
富民感恩论坛由严介和先生倡导并发起,现已成功举办三届。
2010年12月18日,第一届富民感恩活动中,严介和首次携政商学界专家及千名企业家代表齐聚小平同志故里——四川广安,捐建“感恩林”,发出“感恩时代、想念小平、厚侍员工、博奉品牌、富民强国”的号召,并首次倡议将12月18日设立为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
2011年12月18日,第二届富民感恩活动举办,严介和再次率领民营企业家精英近万人奔赴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与深圳一同缅怀小平,唱响感恩。
2013年1月8日,以“感恩之旅、化文之旅、灵心之旅游”为主题的第三届富民感恩论坛在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江苏淮安召开。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德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伯阳,中央统战部经济局局长郭栋,以及周恩来总理侄孙女、周恩来和平研究院创始人周晓芳,小平同志后人高淮海,叶剑英元帅后人陈周歧等出席了论坛。与会嘉宾在严介和先生的带领下,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商学媒界精英代表千余人,齐聚古城淮安,在倡导全民共怀感恩之心,感恩时代,感恩改革开放,缅怀总理的同时,就“改革创新”、“新时期民营经济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共谋富民强国大计,共议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2014年4月15日,第四届富民感恩论坛将如期举行,以缅怀中国改革的“总工程
师”——胡耀邦。
梅花—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
创办目的: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助推中国教育改革。
奖学金简介:
2011年11月13日,严介和在上海宣布:出资10亿元人民币建立“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每年1个亿,用于奖励兼具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的个性学子。旨在唤醒全社会“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助力青少年个性化成长的同时,推进中国教育市场化改革。
2012年“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颁奖活动相继在甘肃兰州、江西贵溪、贵州贵阳、河北石家庄、安徽淮南等5个试点城市举办,500余名优秀的个性学子获得了每人10000元的个性奖学金。该奖学金一经推出,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一时间“个性”、“个性化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并思考的热点。
试行一年之后,2013年4月15日,个性奖学金创始人严介和在南京宣布:2013年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评选范围将扩展至全国25个城市。即甘肃兰州市、江西贵溪市、河北石家庄市、安徽淮南市、山东威海市、四川仁寿县、青海西宁市、新疆阿勒泰市、广西柳州市、重庆綦江区、四川广元市、海南海口市、河南洛阳市、福建长汀县、贵州黔南州、云南蒙自市、湖北十堰市、黑龙江牡丹江市、山西长治市、广东肇庆市、云南丽江市、安徽合肥市、广东湛江市、贵州遵义市等25个城市。
2013年下半年“2013年度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颁奖典礼”将陆续在25个城市展开。届时,创始人严介和将亲临各站颁奖礼,为25个城市的2500余名个性学子颁发每人10000元的个性奖学金。
荷花—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评选
创办目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城市科学发展、魅力发展
评选主旨:智慧发掘,魅力发展
评选简介:
2012年末,“全球华人第一狂人”严介和挥旗下“华佗论箭组委会”、“郑和舰队资本国际集团”,联合“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全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共同发起了国内首家以发展型城市为主体的魅力城市评选活动。此次发展型魅力城市评选以“智慧发掘,魅力发展”为宗旨。现已面向全国全面启动。
“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以智慧的企业家担当评委,分别从城市建设所必需的政务环境、生态环境、成长环境、信誉环境、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对“申魅”城市进行评选,并最终遴选出“政务环境最佳十大发展型魅力城市”、“成长环境最好十大发展型魅力城市”、“信誉环境最优十大发展型魅力城市”、“经济环境最强十大发展型魅力城市”、“综合环境最美十大发展型魅力城市”。
桂花—纪录片《商痕》
创作目的:坚持市场经济不动摇,纪录民营经济30年风雨历程。
纪录片简介:
《商痕》是由华佗论箭组委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是一部纪录中国民营经济30年风雨历程的大型励志纪录片。希冀以此来观照当下、解读历史、启示未来。
《商痕》纪录片作为一部史诗巨作,以波澜壮阔、风云跌宕的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通过梳理经济、文化、政治等内容,拾取三十个历史碎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向人们讲述中国商界跌宕起伏的创富传奇,记录中国民营企业家踉跄前行、矢志不渝的心路历程,在传播民营企业家光芒四射的商业智慧的同时,诠释民营企业家独到的人生观、财富
《郑和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77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