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在这个人人谈贫富论成败、忙忙碌碌汲汲营营的当下,新年"第一扶"又是是非非:男子去扶摔倒老人之前要求路人拍照留证??
扶不起老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老人倒地无人扶,旁边是一群保持安全距离围观的路人,有人想伸手搀扶,又有人出言阻止,救助的“正能量”,那一时刻,在寒冷的冬天、在冰冷的心中“被凝固”。
我们不禁自问:泱泱大国,道德何存?文明中华,爱心何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底还有多少人在默默坚守?于是我们疾呼:传递“正能量”,刻不容缓
汇聚“正能量”需要我们拾起良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之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推己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良知之心,能使我们体会到对方的苦难,设身处地并且感同身受。郭沫若先生有言“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让我们找回缺失的良知,用人性中仁爱悲悯的力量,将“正能量”点燃。狄金森的小诗如是说:“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回巢中,我就不虚此生??”
汇聚“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名言,用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也可说明是一个社会“正能量”和“负能量”的博弈。当今鲁迅当年深恶痛绝的看客现象有所死灰复燃,围观者流露出麻木、狭隘、自私的心态。传递“正能量”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在社会洪流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小小的泥土,互相连接而成一整块陆地。史铁生有言:灵魂,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叩问内心,我们每个人都应反躬自省、消弭冷漠。“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拒绝文明在漠然的步伐中陨落,拒绝精神世界的花果飘零。当人人都传递正能量,这微力量就能够被仿效与复制,汇聚成无穷的力量,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汇聚“正能量”还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撑腰”正能量,才能有效避免“英雄流血又流泪”,更为一些在义举面前迟疑纠结的人们注入“强心剂”,激励更多的大勇大善,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在好几起救助案例中,老人倒下,很多人只围观而不施援手,反倒会有外国人上前施救,感慨之余发现差别也正在于制度,很多国家教育法规定,成年前必须掌握基本急救知识急救,就此而言,是制度“扶起”了摔倒的老人。并非尊奉“明哲保身”,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能量化于无形,但至真至切,传递在百姓之间。“美丽中国”需要“正能量”源源不断地濡养。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爱岗敬业是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是一种平凡而伟
大的奉献理念,更是能够促使我们迈向成功的必经步伐。懂
得爱岗敬业的人你就会明白:其实,奉献对于任何一个人都
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材,不防做一颗小草为
青春献上一丝新绿;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
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孕育我们的土地捧上甘露;不能成 为天之娇子,何不传承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公司的发展做好一 颗螺丝钉?
篇二:大学语文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自序说:“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水调歌头》中最能体现“怀子由”的词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句中“溯洄”、“溯游”的意思分别是()。
a、“溯洄”是顺流,“溯游”是逆流 b、“溯洄”是逆流,“溯游”是顺流 c、“溯洄”、“溯游”都是顺流 d、“溯洄”、“溯游”都是逆流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的是( )。
a、求贤若渴的苦闷 b、求贤不得的沉吟 c、礼遇贤才的态度 d、接纳贤才的虚心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词句是()。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诗句中“正气”是()之“气”。
a、《论语》“血气方刚”
b、《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左传》“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 d、《尔雅》“四气和谓之玉烛”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曹植《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诗句中“忽”的意思是()。
a、“灭亡、湮没”,同《诗经·大雅·皇矣》“是伐是肆,是绝是忽”中的“忽” b、“迅速”,同《左传·庄公十一年》“其亡也忽焉”中的“忽” c、“恍惚”,同《楚辞·九歌·国殇》“平原忽兮路超远”中的“忽”
d、“轻视”,同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的“忽”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 )。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元稹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句中“当”的意思是()。
a、应当 b、当作 c、必定 d、面对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杜甫《春夜喜雨》一诗颔联和颈联的对仗情况分别是()。
a、颔联不对,颈联工对 b、颔联工对,颈联不对 c、颔联流水对,颈联反对 d、颔联流水对,颈联工对
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屈原《国殇》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旌蔽日兮敌若云 b、天时坠兮威灵怒 c、平原忽兮路超远 d、带长剑兮挟秦弓
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诗人( )之口。
a、卢照邻 b、王勃
c、陈子昂 d、张若虚
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下列诗句中,“将”字意思为“将要”的是()。
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c、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d、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唐代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韩愈 b、柳宗元 c、刘禹锡 d、白居易
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下列汉赋中属于抒情小赋的是:()。
a、《子虚赋》 b、《上林赋》 c、《西京赋》 d、《登楼赋》
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属于()。
a、骚体诗 b、古体诗 c、七律 d、七绝
题号:16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蒹葭》中,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唏”,再到“白露未已”,暗示了
)
a、追寻对象的飘忽
b、追求时间的漫长
c、追寻空间的广大
d、追寻对象的变换
e、 追求者的执著
题号:1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苏轼是宋代文学艺术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擅长的有( )。
a、诗词
b、散文
c、书法
d、绘画
e、戏曲
题号:18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 本题分数:4
篇三:大学语文(本)第二次作业四
作业答案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意思》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4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