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2016优秀教育对联 正文

2016优秀教育对联

2016-12-02 10:34:54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2016年学校新年对联大全

2016年学校新年对联大全 一二年部 上联:动手动脑 勤奋学习 品学兼优 展实验学子新姿 下联:爱岗爱生 真情育人 才华尽显 数你我师者风流 上联:实验书声朗,学子增识 下联:学校景色幽,园丁播芳 三四年部 上联:猴年大吉 同祝祖国腾飞处处欢笑 下联:四方之志 共建实验崛起人人自豪 横批:国盛校兴 五六年部 上联:同心爱岗敬业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携手辞旧迎新万事如意步步高 七年部 上联:升初中 怀雄心 欲展鸿鹄大志 下联:入学海 探幽微 鼎柱实验长天 上联:张扬个性 博采众家之长 知有无 下联:学贯中西 深知毫末之理 行八方 八年部 上联:用智育培德育 以体育育美育 尽展教育功效 下联:于物理觅定理 在心理赏乐理 全绽真理芳华 上联:研究物质 观察原子 凭他内外大小

下联:追溯历史 探查地理 管他上下古今 上联:生一人 师一心 家一个 培智稳固三角 下联:言万语 情万缕 书万卷 育人仪态万芳 九年部 上联:师生共尽心力 争金榜题名 共酬万里云中志 下联:德智同结硕果 育幸福之路 不枉十年窗下功 上联:忆往昔 实验学子孜孜不倦 喜夺中考桂冠 下联:看今朝 九年师生废寝忘食 再创中考新高 科研处 上联:凝方向 构平台 馥郁书香点亮七彩人生 下联:育团队 强管理 精细课题优化魅力课堂 总务处 八骏神飞飘瑞雪 雪化飀风 风起振翅兮 万里好建树。 三羊灵现报佳音 音合杜花 花开巍峨矣 九州期扬名。 财务处: 上联:精打细算,角角分分为师生服务。; 下联:克勤克俭,时时刻刻替教学护航。 团委 对联一:镰刀斧头 开辟华夏新天地提新月异 团徽红巾 培育试验群英杰前赴后继 对联二:五千年传承 共绘岁月锦绣 数九载奋斗 同书青春华章

横批: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艺术教育处 上联:人有特长,展才艺、才情、才气于多彩生活 下联:班有特色,蕴童趣、童真、童心为鲜活生命 办公室 上联:以人为本和谐创新谋发展 下联:与时俱进勤奋务实谱新篇 伙食科 上联:人为本 食为天 餐餐笑看师生开颜 下联:价有情 菜有味 顿顿常添齿颊芬芳 网站 上联:一张网编织实验梦展现师生精彩 下联:七颗心汇聚青春志助写教育华章 少先队 上联:少先队践行新使命文明向上 下联:红领巾传承爱国志健康成长 中学教务处 上联:树主流意识 秉求实精神 立教苑曾为千里马; 下联;用正确理念 创骄人业绩 办名校再做领头羊。 小学教务处 上联:听评导巡 课课皆精抓教学

横批:乐教务实 中学政教处 上联:规范行为养成习惯保实验平安 下联:搭建平台展示特长促师生发展 小学政教处 上联:求真求实德为首 德学能并进 下联:善思善知真在先 真善美领航 中学数学组 上联:点 线 体 面 以四门功课育八方学子; 下联:德 勤 技 能 提全面素养创实验明天。

篇二:2016经典的高考励志对联

2016经典的高考励志对联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博学强识愿作狭路英雄。 上联:泰山虽高,犹有攀到顶上之日; 下联:高考虽艰,必有凯歌胜利一天。 上联:水滴石穿修学业,不枉十载寒窗苦; 下联:锲而不舍战高考,奋战一年跃龙门! 上联:水滴石穿,十年寒窗终有报; 下联:学海泛舟,长风破浪会有时。 上联:书读十载,明朝一鼓作气; 下联:剑指六月,今生青春无悔。 上联:十年苦读一朝决胜负换来笑逐颜开; 下联:数载艰辛六月定乾坤赢得似锦前程。 上联:十年寒窗苦读效三皇五帝逐群雄; 下联:一朝金榜题名成八斗奇才傲天下。 上联:十二年出工不出力,怎换来成功二字? 下联:三百日立志难立行,岂能有进士一人! 上联:舍我其谁,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下联:天南海北,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上联:群雄逐鹿鹿死谁手尚待一朝试锋芒; 下联:万木争春春在何处但将今夕放眼量。 上联:勤奋努力战高考,今朝苦读迫在眉睫!

下联:披荆斩棘获胜利,明日前途光辉一片。 上联:鹏飞九天,方知不是檐下燕雀; 下联:龙腾四海,才懂莫做淤中鱼虾! 上联:年年岁岁忆往昔十年寒窗苦; 下联:暮暮朝朝望今时百日征前途。 上联:龙游浅水只为今生路坦荡; 下联:翔霸九天意在当世展雄才! 上联:力争上游,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下联: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上联:厚积薄发,十载寒窗迎战高考; 下联:光阴似箭,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上联:各界精英大展宏图夺英魁; 下联:莘莘学子汇聚一堂学本领。 上联:感亲恩实高三年滴水穿石永不言弃; 下联:报师情火热六月蟾宫折桂志在必得。 上联:点点心血勤育英才厚泽九州; 下联:滴滴汗水勇赴学海逐鹿中原。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将肝胆有恨。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时不将傲骨休怜。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将傲骨可怜。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时不将傲骨有愁。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将傲骨有成。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时不因傲骨有知。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因小我是空。 上联:争分夺秒只为真心无悔; 下联:醉里生年不将本色有恨。

篇三:2016中考传统文化专题

2016年中考传统文化专题补充资料

对联

一、命题思路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最近这几年的中考试卷中,跟对联相关的题目屡见不鲜,必须要引起重视。经常出现的题型如下:

1.应对型:直接给上联对下联,考查学生对对联这种文学样式的掌握程度。 如:(2013德阳)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下联: , 。

答案示例:播种知识,享受智慧人生(结构词性相对即可,不管平仄)

2.组合型:既考查学生的对联知识,又考查课文或其它文化知识,知识点覆盖面较大。 如:(2013雅安)下列对联与文化名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古今中外君民立允极, 合诗书礼易春秋集大成。

②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③翁去千余载, 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④萃父子兄弟于一门, 八家唐宋占三席; 悟骈散诗词之特征, 千变纵横识共源。

A. ①孟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 ④?三苏?

B. ①孔子②诸葛亮③欧阳修 ④?三苏?

C. ①孟子②诸葛亮③范仲淹 ④?三苏?

D. ①庄子②刘备 ③王安石 ④?三苏?

正确答案:B

3.对联判断型:考查学生对对联的判断,主要是对对仗手法的判断。

如:(2012山西)下列拟写的对联不符合对偶的一项是( )

A.旗开得胜 B.风云三尺剑 C.室雅何须大 D.竹菊梅兰可养性 马到成功 花鸟一床书 花香不在多 琴棋书香养耐性 正确答案:D

4.删改变化型:把原联增添删改,或变化部分词语,考查学生对联常识和灵活变通能力。 如:(2012宜昌)1940年汪伪政府成立时,有人曾强迫灵谷老人给汪精卫送过一幅对联。内容是:?昔具盖世之德,今有罕见之才?。当时人们无不称赞这副对联写得词工句丽,是歌德颂才的佳作,可不久就有人发现这是灵谷老人利用汉字谐音双关,借联刺奸的隐语。请你把上下联各改动两个字,以还原这幅对联的真正意思:

上联: ;下联: 。

答案示例:昔具该死之德,今有汉奸之才

5.语境运用型:给出一定的语境,考查学生对联知识和对语境中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如:(2013包头)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对联题。(任选一题)

(2)小明去广州旅游,恰逢广州旅游局征集广州各景区的宣传对联。其中,一句?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的上联引起了小明的兴趣,但他一时并没有想出合适的下联。

次日清晨,小明来到了白云观游玩,他望着白色的云雾渐渐散去,太阳徐徐升起,立刻对出了下联: , 。

答案示例: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

6.选择型:这类题型最为常见,难度也最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

如:(2012丹东)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

A.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C.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D.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正确答案:A

二、对联解题技巧

要想在中考卷中做好对联类试题,首先应当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掌握这种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学形式的特征。对偶是对联最基本的修辞手法。它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应该注意:须得体,要自然,求工整,忌重复。

其次,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各种文学文化知识,诗词名篇、文化典故等等。 例如:

(2011温州)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答案: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思路分析:该联巧妙地运用了汉语一字多音、多义和谐音的特点,形成了多种读法。上联八

个“朝“字的二、五、七字读“cháo”,作“朝见”解,其余都读作“ zhāo”,作“早晨”解;下联八个“长”字的二、五、七字读“zhǎng”,作“涨”解,其余都读作“cháng”,作“常”解。照此理解,不难得出答案。

又如:

(2013白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祖国语言博大精深。请参加“走进对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

小组合作,搜集资料,介绍对联。下面是王芳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选择可用资料,写一段介绍对联的文字,不少于80字。

资料:

①对联是由律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②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 ③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④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⑥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⑦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律诗既讲究平仄、押韵,又讲对仗。

答: 答案示例: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历史。它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它要求对仗工

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

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思路分析:本题考点为对所给材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同时也让考生关注到对联的相关知识。

很显然,第⑤句和对联没有必然关系,可以忽略,剩下的几句,挑出主要信息,

对对联这种文学样式做一个简单介绍即可。

活动二:

同学们收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

①红莲开并蒂 彩凤喜双飞

②白雪抚人片片醉 红梅舒枝点点春

③百草回春争鹤寿 千方着意续松年

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正确的顺序是:

正确答案:②①④③

思路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对联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

活动三:交流发言。写出自己最欣赏的一副对联(试卷上的除外,写律诗中的颔联或颈联也可),并做赏析。

对联:

赏析:

对联示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赏析示例: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雄心壮志。对仗工整,叠词运用巧妙。

思路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学生平时的文学文化积累。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能够多

记忆一些名句名篇,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一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

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

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古代称谓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多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贱?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犬子?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身体为?玉体?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拙荆?。

称自己的孩子为?贱息、犬子?。


2016优秀教育对联》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72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2016优秀教育对联
相关文章
  • 2016优秀教育对联

    2016年学校新年对联大全2016年学校新年对联大全一二年部上联:动手动脑勤奋学习品学兼优展实验学子新姿下联:爱岗爱生真情育人才华尽显数你我师者风流上联:实验书声朗,学子增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