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正文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2016-11-29 11:24:4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第一单元线索: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

(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

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 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与时代

↓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

基本特征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 主义哲学 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

中国化的重 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 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 本质

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

1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

2

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

4

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

唯物辩证法线索图:

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概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 论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

篇二:政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四单元 课本知识点梳理总结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 什么样决定什么样

② 变化发展决定变化发展

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②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规律)

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实现方式:①阶级社会→阶级斗争、②社会主义社会→改革(自我发展、完善)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含义)创造的历史

表现:① 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 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生活和实践是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实践提供物

质条件;直接创造精神财富)

③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党的群众观点:

⒈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

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⒉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群众路线:

⒈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⒉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

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物质的价值:物质 属性、功能→主体需要(关系)

人生的价值: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① 社会价值(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 自我价值(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贡献价值观: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表现: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导向作用2、人生道路的选择导向作用

方法论: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⑴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⑵满足的程度 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特征:⑴社会历史性、⑵阶级性、⑶因立场、角度而不同

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⑴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站在人民的立场,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如何实现人的价值)

(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

(价值的实现的主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⒉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⒊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篇三: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湛江师范学院 思政 张森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

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理解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

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作用。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

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 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49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