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如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正文

如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2016-11-27 18:02:30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浅论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力

浅论如何培养小学生想象力

摘要:

想象力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力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小孩子的头脑,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而一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想象力的高低,想象力是智力因素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想象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成效。近年来,想象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但无论是从教材的编写还是从教法上,都显示出对想象力培养力度不及的问题。想象是创造的火种,学生今后要有所创造,从小就必须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作为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教师,理应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想象力培养 能力 创新

一·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到一半的时候停下来,余下的故事让小歌德发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由发挥就是发散思维,就是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学实践证明,无论学习哪门学科,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比如语文的学习,只有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深刻理解语文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美和形象美。否则思维就会失去活力,就谈不上欣赏理解体会,更谈不上掌握有关的知识并转化为技能了。由此可见,整个社会都是由前人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基础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具有想象力,人们才能不断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创造新知识、新产品,推动实践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见,激发、培养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多么重要。

二·我国学生想象力的现状

(《重庆晚报》2010年11月24日报道)我国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应试教育占据绝大部分主流,在盲目追求升学率的普遍性目的下,众多老师为了片面追求自己所教学生的成绩单的高分数,从而获得高升学率,而忽视对自己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沦为考试机器,而缺乏想象力,综合素质难以提高。可见,当今学生想象力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学生思想僵化,缺乏想象力。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填鸭式的,再说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占主导地位,所以学生形成了上课听老师讲,作业照模式套,答案等老师讲的坏习惯。即使是写作文,也是完成任务式,或者老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产生依靠老师的心理,学习被动,严重缺乏想象力。

其次表现为学生生活积累缺乏,观察能力差。由于现在的社会独生子女偏多,所以学生在家里可谓是家长们的“小皇帝”,故家长对他们是百般呵护,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疼爱有加,什么家务事都不要他们插手,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不允许参加,这导致孩子们生活积累缺乏。再加上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这些也导致他们缺乏想象。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人的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生想象,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小学阶段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训练。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是我们教师当前的主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

基础。

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敢于去尽情想象。美

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挥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来说,自由就是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畏限制,给其表现自我的机会;安全就是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不做批评和挑剔,使其毫无顾忌,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师,在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的过程中,不能做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成为学生积极发言的引导者和欣赏者。如跟学生讲话时,要尽可能使用他们的语言,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讲课时面带微笑,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要注意留给孩子们充分想象的时间。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孩子们大胆进行想象。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在对其进行耐心引导与纠正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的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错误的想法可以纠正,但想象的积极性一旦消失,则无法换回。

2、通过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想象的知识基础。

想象的范围必须是教材内容所容许的空间,想象的内容必须是学生自

己的生活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恰如其分地想象出丰富的内容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将相和)这一课时,学生在完全理解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再进一步体会感情,让学生合上课本,教师配乐进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还可以配上一些画面,学生边静听边发挥想象力,让现实与回忆的画面清晰的反映在脑海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一来,学生情感自然地与读者、作者以及文中的人物情感融为一体。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范围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丰富和扩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

比如在讲“竹子”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岁寒三友”,使他们不仅加

深对竹子的理解,同时在头脑中也可与竹子一并想象到“梅”与 “松”;讲“正方形”时,不是孤立地只讲什么是正方形,而是与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比较着讲,并与广泛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孩子们在众多的图形中认识正方形,并懂得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学生获得了坚实宽阔的知识基础,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内进行自由想象。

3、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联想,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

小学生想象的自觉性与目的性差,还不能做到为某一任务的实现而循着

一个方向进行想象。为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作者运用的是描述性语言,在描述中必然会留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间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艺术空白,让学生通过想象填补,充实这些空白。还有一些故事性作品,学生读后意犹未尽,故事的结局给读者留有不少可供想象的空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和联想,推测可能产生的种种结局,让学生续写故事,成为学生发挥才能、发挥想象能力的过程。我们教学生循着一定的轨道联想,但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许多想象活动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且最终仍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才能使他们的想象从具体直观水平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与逻辑性。所以,教师要教会孩子通过想象去说清楚一件事、一个人或一个情节。

四、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

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想象的能力基础,观察力和思维想象力有着密切

的关系。通过观察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培养学生仔细的观察力入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的运用和到实际中的活动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何确立观察中心等

等,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尽可能详细地说出观察到的情况,只有观察得仔细,才能想象得准确。

4、营造平等民主氛围,激发想象热情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想象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不能强调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一致而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要用心去关注、倾听学生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想法,并能与学生平等分享彼此的想象内容。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想象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想象,使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终于载入不朽史册;想象,使荷塘上光与影和谐的旋律犹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然而,要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多措并举,锲而不舍,有朝一日,学生就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莫雷,《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46页。

2.王雁,《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3月,第90页。

3.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06页。

篇二:如何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龙源期刊网 .cn

如何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王欢

来源:《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第01期

摘 要:根据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和家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关键词:丰富;保护;游戏;故事;音乐

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思考,是衡量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可是,有的孩子想象力贫乏,无论是绘画、搭积木还是玩泥沙等,都会表现出想象力差、想象层次低的倾向,大都是一味地模仿、复制,使孩子缺乏应有的个性和特点。

儿童想象发展有什么特点呢?(1)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幼儿经常会受外界新鲜、刺激的事物的影响,想象的目的不明确、不稳定。(2)以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幼儿初期常常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引导或者外界环境的刺激,离开这些就难以进行想象;到了中后期,改造成分增多,逐渐出现独立、新颖的想象。根据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和家长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一、丰富孩子的知识,使他们头脑中有更多事物的形象

要知道,想象并不是凭空意想,它也需要孩子头脑中一定知识的积累。虽然有些想象出来的事物,是孩子从未见过或是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但构成这些想象的素材却是他们从客观世界中接触过的零零碎碎,并通过所学的知识拼凑出来的。所以,要尽可能地多让孩子接触各种各类事物,如:可多带他们去不同的地方游玩;多看动画片、童话故事、科幻电影……在他们的脑子里储备丰富、具体的形象,为进行充分想象提供条件。

二、保护孩子的幻想和虚构

孩子可能会有一些离奇的,甚至是脱离常规的想法,但这正是丰富想象力的表现。特别是

三、四岁的儿童还分不清实际存在的东西和他们想象出来的东西,常把自己幻想的东西当作现实的东西而“说谎”。此时大人应该要了解清楚并加以引导,必要时甚至可以适当地跟着孩子一起幻想、虚构。千万不可错怪孩子,开口就骂,以免挫伤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三、经由游戏活动培养想象力

游戏能有力地促进儿童想象的发展。儿童在游戏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各种活动,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往往对游戏中的人物、道具自言自语、自编自演,这表明孩子

篇三: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语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东方市四更中学 李珣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 思维 培养

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其重要的途径也是想象。可以说,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自己多方面的探索,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情感积淀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象也是如此。无论想象内容如何荒诞,都有其客观的实体作为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一客观基础,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可以说,对“无字知识”、书本知识的感悟和积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条件。一个学生,如果平时不善于观察,不注意感悟,对生活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么他对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状态,是不会发生强烈的共鸣的,也是很难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知识经验)进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如我在教读《社戏》时,农村学生因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些相似,在阅读时,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会如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闪现,于是个个都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感觉课文内容趣味无穷。而在市里参加语文调教时,同样的内容,但面对的是城市长大的学生,他们对于《社戏》中的内容不够了解,反应也就比较冷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淀情感,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要在教学中注重适时激发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再现积累,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想象

1、问题设置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积淀情感是学生进行思维、展开想象的基础,而学生的思维犹如平静的池水,不投之以石则不能起波澜。因此,激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和发展想象的关键所在。怎样促进学生想象,想象的内容是什么等大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得有法。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文本的意境,

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为了启发学生想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壮志未酬而又年迈体衰的异乡人,在深秋时独登高台,会是什么心情?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感受怎样?更兼猿猴哀啸,孤鸟悲鸣,又是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很好地再现出蕴涵在歌中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时也要讲究艺术,有时“引而不发”,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所谓“引而不发”,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拨、质疑、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推进,从而激起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因此,教师在引导时要使自己的引导充满浓厚的情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于勒叔叔发财回来,情况会怎样?问题一抛出,学生一下子掀起思维的轩然大波,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有说菲利蒲(普)夫妇把他视为上宾,恭敬有礼,惟恐不周;有说于勒财大气粗,趾高气扬,冷酷无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并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反复诵读引起共鸣,激活学生想象

朗读是艺术,艺术需要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努力把握作者感情基调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佳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指导学生朗读“春草图”,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自然联想起春季校内的草坪,野外的草地,脑中逐步生成立体画面.朗读也逐渐声情并茂起来,接下来在朗诵其他段落时,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欢快与陶醉,可想而知,学生已经打开想象的闸门,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

3、直观教学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想象

初中文本内容丰富多彩,但很多文字表现出的形象,学生难以凭自身的生活体验去认识,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再造想象。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学生难以体验文本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意境,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北国风光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文字,同时自然激起他们的想象欲望,诱发他们去想象其中的意境,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当然,这几种方法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另外,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时,不能忽视教师启发性的讲析。因为适当讲解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内容,使学生的想象有所依托。

三、善于结合课文内容,巧设想象练习

课文内容,纷繁复杂,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若适时地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置想象练习,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唤起感知,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绘或模型、图样、符号的示意在大脑中产生想象的过程。这一方法在诗词教学中用得较多。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中的描述同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出示一幅在藕花丛划船的挂图,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及挂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去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学生眼看图画,耳听师音,嘴轻吟诵,心向往之。渐渐地,仿佛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及的境地。这样通过已有的感知材料想象,使学生加深对词意蕴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有的学生一开始不会想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读到这类有情有景的语言时,画面会不知不觉地一一浮现,逐渐成为“永远的情景”,语感也由想象力的发展而越来越敏锐。

借用“空白”,激发想象。中学课文中有许多作者未明确写出的部分,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艺术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如戏剧中的潜台词,诗歌中的模糊语言,小说中的省略号、破折号等,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譬如《变色龙》,全文共用了很多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运用,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变色丑态。教学时,我让学生研究文中的省略号,引发其想象。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具体生动。

巧用结尾,补充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嘎(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游行结束后皇帝会怎样做。这样的练习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投入到想象的境界中,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大胆而新奇,充分体现出学生无所不想的丰富的想象力。

四、营造平等民主氛围,激发想象热情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想象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不能强调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一致而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要用心去关注、倾听学生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想法,并能与学生平等分享彼此的想象内容。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想象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想象,使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终于载入不朽史册;想象,使荷塘上光与影和谐的旋律犹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然而,要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的训

练过程。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多措并举,锲而不舍,有朝一日,学生就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美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


如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3358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如何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相关文章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