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一】
在观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后感慨万千。他说,刘永坦院士的事迹令我动容,令我深思。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恶劣实验条件下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在成就卓著时砥砺奋进更高目标,在新百年新征程起点上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征途漫漫,前路莫问归期;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多少胼手胝足的奋斗绘就了今日盛世的美好画卷,多少埋头苦干的奋斗推动了中国航船的踏浪前行。刘永坦院士的事迹勉励我们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勇担时代重任,在新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二】
“向哈工大刘永坦院士及其团队致敬!”“龙江人民的骄傲!哈工大人的骄傲!”“这才是国家脊梁!”……最近几天,刘永坦院士获颁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消息在校园内外受到持续关注,并在师生中间引发热烈反响。1月9日下午,在活动中心214召开的学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交流座谈会上,师生围座在一起聆听刘永坦院士的爱国奋斗故事,结合自身实际畅谈学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座谈会开始前,师生集体观看了央视《新闻联播》等栏目报道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盛况和刘永坦院士40年逐梦雷达创新的爱国奋斗故事。
校团委书记黄陆军主持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共青团干部、学生干部、学生志愿者、创新创业学生和研究生支教团的师生代表。
生命学院博士生任宽分享了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感受和触动。“之前对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不是很了解,这次有机会近距离领略坦先生的大家风范,一次次被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和对国防科技事业的奉献精神所震撼、所感动。”任宽说,“在了解了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后,对目前正在从事基础研究的我来说,是极大的激励和启发,未来我将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为破解世界科学难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航天学院团委副书记苗成国讲述了带领学生拍摄专题片时面对面采访刘永坦院士的经历。“当时已两次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坦先生告诉我们,他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定要让新体制雷达走出实验室、走向海洋。这番质朴的话令现场的每个人无不肃然起敬。像坦先生这样围绕一个方向、聚焦一个领域,专注、纯粹地为国防事业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对我们后辈是激励也是向导。”
电信学院团委副书记王远航带领大家认识了学生眼中的坦先生。“学生们和坦先生接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平易近人、谦逊恭谨。教师是坦先生最看重的身份。坦先生只要不出差就会定期和学生们交流讨论,一点架子也没有。他对学生选择什么样的科研方向从不含糊,反对学生选择华而不实、脱离国防与经济建设的‘空题目’,主张‘真刀真枪放到实际的环境里去演练’。”
校研究生会主席刘润泽、机电学院本科生苏展作为学生代表到机场迎接刘永坦院士载誉归来,他们先后畅谈了感受和学习心得:“看到坦先生从机场通道中走出来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敬佩、敬仰和敬畏。可以说,他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一名哈工大人的骄傲。”“认真学习了坦先生的先进事迹后,坦先生对待科学研究严谨执着的态度令我十分钦佩。坦先生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一代用一生去学习、去传承。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我校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计算机学院本科生梁智博畅谈了个人学习刘永坦院士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的感悟和思考。“坦先生的人生历程表明,取得重大的科技成果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要长久忍受寂寞,要将毕生心血奉献给国家。坦先生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贡献卓越,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堪称典范,我们一定将坦先生的爱国心和强国梦带到西部山区,让那里的孩子也能得到精神的熏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三】
出生于1936年12月的刘永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x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致力于我国海防科技事业40年,率领团队全面自主创新,实现对海新体制探测理论、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的基础上,陆续攻克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发挥的系列国际性技术难题,使我国新体制雷达核心技术“领跑”世界,实现了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的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耄耋之年的他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为筑起“海防长城”贡献力量。刘永坦教授分别于1991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今年1月8日,因在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研制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82岁的刘永坦站到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上个世纪8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第一批出国人员,看到国家落后的巨大差距,更加激励他立志科技报国,发愤图强。
他提出,“向海而兴、背海而衰”。没有强大的海防,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核心技术必须靠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奋斗拼出来、干出来!
他从国外回来后,就和他的团队开启了这项与国际同步的对海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没有任何成熟理论和技术可供借鉴,他们就自力更生,组织国内优势力量组建团队,建立自己的雷达实验系统,从理论到实验反复验证,成功制约新体制雷达性能发挥的一系列国际性难题,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拥有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四】
1936年,刘永坦出生于x,身处内忧外患的年代,他很早便有了强国的梦想。
「时代楷模」刘永坦:只要书念好了,将来能够实现强国的愿望,因为国家弱才会这样。
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的决心,1953年刘永坦以优异成绩考入x工业大学,随后被学校派往清华大学进修无线电技术。1979年,刘永坦被派往英国进修。
「时代楷模」刘永坦:如饥如渴地吸取知识,充实技能,提高理论,也觉得机会很难得。
在当今世界的千余种雷达中,新体制雷达不仅代表着现代雷达的发展趋势,而且对航海、渔业、沿海石油开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作用。那时起刘永坦决定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时代楷模」刘永坦:这种雷达咱们国内自己要发展,建议国内搞这种新的体制,有可能新的体制能解决老的微波雷达好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国家的支持下,经过10个月的奋战,刘永坦和他的6人团队书写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方案,开启了夜以继日的数千次试验和数万次的数据采集。
经过8年的雷达试验,新体制雷达技术终于使目标出现在屏幕上。2011年刘永坦团队又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这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面对成绩,刘永坦总是说,这是团队的功劳。
「时代楷模」刘永坦:因为这是团队的事,才创造出完全创新的一件事情,我一个人绝对干不出这么大一件事情。
从孩童时期萌发报国志向、到学成归来打造“海防长城”,刘永坦把一生都奉献给我国的雷达事业。作为我国对海新体制雷达的奠基人,刘永坦凭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科学探索的精神,攀上了科技创新的高峰,更筑起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精神高地。
刘永坦,男,汉族,1936年12月生,xx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x工业大学教授,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始终致力于我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研究和装备发展,为祖国筑牢“海防长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率先在国内开展新体制雷达研究,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评为“最美奋斗者”,202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刘永坦同志的先进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认为,刘永坦同志是科学素养深厚、组织领导能力突出的战略科学家,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书育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忠实守护者,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拼搏奋斗,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五】
国家安全一直都是每个国家重视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x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作为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4岁的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学校人才培养。“让人尊敬的科学家”“侠之大者,国士无双”……,他不仅为国防建设建造出新型雷达,还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这样为祖国谋福的人,让我对科学的推崇、对科学家的景仰更进一步。
从20世纪80年代,刘永坦开始带领团队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40年不懈探索,为祖国海疆雷达打造“火眼金睛”,海域监控面积从不足20%提升到全覆盖,更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之一。“不服输,要创新,绝不向外面的封锁低头,做出对国家有意义的成果。”年至耄耋的刘永坦用一生践行。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一个个历史教训,一次次国内外科研实力对比,让刘永坦清醒认识到:没有强大海防,就没有牢固的国家安全。刘永坦毅然回国,并带回了一个宏愿——雷达能看多远,国防安全就能保多远。立足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封锁,给祖国万里海防装上“千里眼”。1990年4月3日,一个令人终生难忘的日子——新体制雷达技术探测出海上远距离期待目标,在监视屏幕上清晰呈现——这是他们苦熬八年换来的成果。这项成功让刘永坦斩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当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但他并没有止步,要让新体制雷达走出实验室,走向海洋,成为国家海防重器。随后十余年里,从实验场转战到应用场,刘永坦带领团队开始了更为艰辛的探索。2011年,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对海上远距离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不仅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雷达发展的诸多瓶颈难题,更让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从不足20%达到全覆盖。
看完刘永坦教授的事迹,他是技术上的权威、精神上的领袖,他拥有科学家的远见卓识、攻坚克难的科学作风,就是标杆。老一辈科学家用科技报恩国家的一生后,我也要在教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照亮每个孩子的前面的路,培养祖国的花朵,让他们继续报效祖国。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六】
刘永坦院士扎根龙江60载,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铸就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海防重器,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少数拥有新体制远距离雷达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卓著贡献。这位皓首雄心的老党员,用一个甲子的无悔坚守,向深爱的党、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彰显了深厚的龙江情怀和家国精神。
奋发图强 坚守科技报国初心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苍生蒙难,家国难安。特殊岁月里的童年经历,让刘永坦从小就对国家兴亡感受深刻,也让他将“家国”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1936年12月,刘永坦出生在x一个书香门第。1937年发生了惨绝人寰的x大屠杀。出生刚刚一年的刘永坦就随家人开始了十余年的逃难生涯。 “永坦”不仅是家人对他人生平x遂最好的祝愿,更是对国家命运最深的企盼。1953年,刘永坦怀着投身祖国工业化事业的决心,考入哈工大。刘永坦靠着一种远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读书期间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8年,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这年夏天,他走上大学讲台,正式成为哈工大的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成为了哈工大“八百壮士”群体的一员。1965年春,参加了科技攻关第一战。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项研制任务,就于1970年插队落户到x省五常县。1973年,他重回学校。1979年,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被派往英国深造,也正是在这里,刘永坦的心中萌生出这样的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七】
刚入学时就听说了刘永坦院士的名字,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报告会了解了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刚刚通过哈工大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面试的她,明年夏天将踏上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坦先生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坦先生的事迹后,我得到了答案——党和国家的需要便是他前行的动力。坦先生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长大,长大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一生。作为一名党员,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主动将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八】
“刘永坦院士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红色战略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是全体哈工大人做人的标杆、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同时也充分证明,中国大地上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培养出大师。”x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
x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说,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也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典型代表。韩杰才表示,面向新征程,哈工大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以刘永坦院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科学家精神,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全校上下将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新业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x工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李杨是在刘永坦院士的指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才,多次作为宣讲团成员面向师生讲授刘永坦院士的事迹,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作为我们身边的榜样,他身上折射出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在打造国之重器、培养杰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跨越百年,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将坚守初心,接续奋斗。”李杨说。
“刘永坦院士既是成就卓著的雷达技术帅才,又是善于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四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用心凝聚了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学、科研一线。”x工业大学x校区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爱军表示,作为一线教师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定要传承好刘永坦院士的艰苦奋斗、家国情怀精神,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为x校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x工业大学电信学院电子工程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于川淼认真观看了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深刻感受到了刘永坦院士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将来以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作为哈工大学子,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刘永坦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参考模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499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