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 正文 本文移动端: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

2018-07-14 11:00:3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 本文关键词:重要性,真理,元素,视觉,电影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 本文简介:电影起源于卢米埃尔兄弟所在的19世纪末期,从那时的无意识(非自觉)记录到后来20世纪初期英国纪录电影的诞生,纪录片与故事片逐渐分开,纪录片追寻真实,反对对现实的虚构、搬演以及再构成。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个专有名词由格里尔逊提出,他用两句话表达了对纪录片的期待和要求:一句是“创造性地运用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 本文内容:

电影起源于卢米埃尔兄弟所在的19世纪末期,从那时的无意识(非自觉)记录到后来20世纪初期英国纪录电影的诞生,纪录片与故事片逐渐分开,纪录片追寻真实,反对对现实的虚构、搬演以及再构成。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个专有名词由格里尔逊提出,他用两句话表达了对纪录片的期待和要求:一句是“创造性地运用事实”,这里面有两个核心的关键词,“创造性”和“事实”;另外一句话,他说“银幕是一个讲坛”,这个讲坛是做什么的呢?他说是要做成一个“改造社会的锤子”。真理电影是纪录片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真理电影又称作真实电影,翻译来源自法文单词cinema-verite,而法文单词源自苏联电影工作者维尔多夫提出的一种电影观念:“电影真理”,概括地说就是:“无演员、无布景、无剧本、无表演”。真理电影起源于法国20世纪五十年代末兴起的电影“新浪潮”运动。《电影手册》主编巴赞在提出新浪潮一词时带头提出:反对法国电影以制片人为中心的电影制度,主张以导演为中心,拍摄具有“个人风格”的影片。正是巴赞对让•鲁什的鼓励和引导,使得让•鲁什走上了电影拍摄的道路,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的他凭借对社会敏锐的观察能力拍出了第一部真理电影《夏日纪事》。在《夏日纪事》中,观众被一首轻快的手风琴曲带入到1960年,在“你幸福吗?”的问题背后是人们隐秘的生活与社会“平静湖水下隐藏的水怪”。

一、真理电影中的主要元素:采访

采访是真理电影中的重要环节。在真理电影中,导演想要“介入”和“刺激”被访者,一种较好的方式就是:采访。在早期的真理电影《夏日纪事》、《幽会百科》中都是以大批量的群众采访为主要的呈现内容。采访问题的提出是以采访为主要内容的影片能否准确呈现导演思维的重要环节,因此这也非常考验导演的发问能力。让•鲁什可以说是第一位将采访大量运用到电影中的导演,他让采访成为了真理电影的一种主要元素。让•鲁什在《夏日纪事》里提出的问题:“你幸福吗?”尽可能地规避了问题的导向性。影片中,采访记者赛琳娜在街头采访常以被拒绝告终,如果把采访看作是简单的回答问题,那么它是一个失败的访问行为,但在真实电影中,这一点恰恰是可贵的一点:通过访问者的刺激让被访者做出了最真实的反应,这种真实正是真理电影的精髓所在。尼克尔斯曾表示真理电影是一种参与式纪录片。真理电影与直接电影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纪录”与“真实”的理解不同。在直接电影中,作者主张摄影机是安静的现实记录者,尽量不干扰、不刺激被摄者。而真理电影则是大量刺激拍摄对象。在帕索里尼拍摄的《幽会百科》的受访者中有一部分是小孩,他们对于帕索里尼提出的问题:“婴儿是怎么出生的?”以笑拒之,帕索里尼用各种方式(比如给他们一些礼物等)持续追问,孩子们终于开口:有人说从花里来,有人说是叔叔带来的,有说是仙鹤带来的……这样一来就不难解释孩子们最初的躲闪,他们对自己是如何出生的其实一无所知。帕索里尼用这种方式展现60年代意大利人的性观念还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幽会百科》中,导演帕索里尼在采访问题的把控上请了穆萨帝和莫拉维两位教授与他一起探讨,为了尽可能不让个人观点影响到受访者,帕索里尼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表现在了篇章开头的旁白中,篇章内容则由群像采访和与两位专家探讨组成。

二、真理电影中的助力元素:同期声

纪录电影对声音的需要早在卢米埃尔兄弟时代就有所体现,最早使用同期声的纪录片电影是1934年里芬斯塔尔的《意志的胜利》,而对于声音进一步的要求可以追溯到1936年诞生的纪录片《开垦平原的犁》。这部片子的导演帕尔•罗伦兹非常强调音乐在电影中的对位作用,开创了带有音乐、画面、解说一统的电影风格论证式电影。1958年,可以在16毫米摄影机上同步录音的磁性录音机出现了,《夏日纪事》中,让•鲁什就采用了同期声采访的形式,赛琳娜上街采访时手持话筒,身后还跟着一个提音箱的女孩。影片中后段有一个长镜头,导演将麦克风別在赛琳娜的衣领上,同时摄影师将10毫米摄影机架在车上。车子缓缓向前开,赛琳娜跟在后面独自漫步,自言自语。广场上车子的声音,赛琳娜的高跟鞋声以及她的自言自语融为一体,她一会儿自问自答,一会儿哼唱一些不知名小曲,一会儿回忆自己的故事。这个长镜头被切了两次,一次是赛琳娜在广场上,镜头切了她的近景,展现人物面部的表情,第二次切换了场景,在这个场景中,赛琳娜完全背光,看不清她面部表情,她一直向前走,没有多余的动作,观众获得信息都来源于同期声,通过她的哼唱、自言自语展现了这个女人隐藏在日常生活下的对于真实生活的恐惧。纪录片电影区别于故事片的一大元素就是同期声的使用,在真理电影中,同期声录音更是与刺激被访者进行即兴创作、实景拍摄、简洁实用的剪辑手法等成为真理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三、《幽会百科》与真理电影在让•鲁什的《夏日纪事》出现后4年,意大利出现了另一部真理电影《幽会百科》,其导演是意大利知名导演皮尔•保罗•帕索里尼,影片中帕索里尼就爱情、性、婚姻等问题跟意大利各个阶层(士兵、工人、教授等)各个年龄段的人们进行了探讨。20世纪60年代受到法国新浪潮中真理电影的影响,意大利“真理电影”也开始起步。福柯在评价《幽会百科》时说道:“我认为,整部影片中一以贯之的不是性的迷乱,而是某种历史性的领悟......《爱情集会》(即《幽会百科》)这部影片,可以被称作一个里程碑。”《幽会百科》从同期声的使用、采访者的干预、内容素材呈现的多元化以及作者本身态度暧昧等因素考量可以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真理电影。它在《夏日纪事》之后进一步扩展了片子的时长,同时进一步扩大了采访的多元化。《幽会百科》中,帕索里尼尽可能多的收入各方观点。为了展现观点的多元化,他甚至在人群聚集的海滩展开采访,他将段落命名为“海滩辩论”;他还让不同观点的人们同框,比如谈论到女性和男性是否是平等的问题时,他将农场中一对父女放在一起,女孩认为是平等的,父亲则表示女性还是低人一等,这时可以清楚看到女孩虽然没有反驳她的父亲,但脸上却露出不认同的微笑。相比于《夏日纪事》,帕索里尼在这部纪录片里展现的视角更加多变,而他在采访时选择的场景也更加考究,比如在进行单人采访时,帕索里尼将后景设置得十分流动,街道上有孩子在奔跑,舞池里有情侣在跳舞等让整个画面灵动起来。这样的改变让后来的真理电影更加灵动起来,《美国哈兰县》中采访老矿工时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角落,后面是春天刚刚发芽的柳条在摇摆,前面是老矿工在摇椅上哼唱歌谣,但歌谣的内容却是:“那里(矿井)像地牢一样昏暗,那里像坟墓一样潮湿。”这样的反差,让情绪流露得更加明显。然而《美国哈兰县》却不能算是完全的一部真理电影,因作者的观点太过强烈,它可算作一部有着真理电影风格的干预电影。“真理电影”的风格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是分不开的,《幽会百科》拍摄时意大利正处在二战过后经济开始复苏的阶段,人们的思想会跟随着经济环境快速发展而大幅度转变,性爱的话题则正好成为一个观察新老观念激烈交锋的很好切入点。而60年代科技的发展也让摄影机和录音机更加轻便利于摄影师随身携带,很多影片摒弃了三脚架固定机位摄影的方式,把机器拿在手里使画面流动起来。60年代产生的“真理电影”与和之相对应的“直接电影”都采用了大量的手持和移动镜头,但到1980年代后,纪录片再次发生变化,镜头变得更加考究,人物采访等也进行非自然光源补光的尝试,从导演角度来说,制作纪录片的手法更加多元化,并不仅仅局限于’真理电影’或’直接电影’的语态之中。纪录片诞生至今大约90年的时间,其魅力就在于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的人性。人的价值曾经一度被赋予的高贵和尊严,人的价值在于学习去爱,人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然而,历世历代的人性展现都是不完美的,或庄严,或轻漫,或尊严自重,或猥亵自弃,或爱到无怨无悔,或恨到天涯海角,或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或平静到冷谈,或仰望真理的能力,或极端自我中心......人被赋予的高贵和尊严的价值并不总是自动地在世界社会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来,人性不总是光芒,还有很多黑暗。真理电影为我们展示的,恰恰就是真实的、独立的、多面性的人性。

参考文献:

[1]杨击.纪录片三论:源起、构造和真实性[J].《新闻大学》,2016(06).

作者:李紫涵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性》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771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非视觉性元素对真理电影的重要

    电影起源于卢米埃尔兄弟所在的19世纪末期,从那时的无意识(非自觉)记录到后来20世纪初期英国纪录电影的诞生,纪录片与故事片逐渐分开,纪录片追寻真实,反对对现实的虚构、搬演...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