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旅游地理学课后题 正文 本文移动端:旅游地理学课后题

旅游地理学课后题

2017-05-08 07:06:4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旅地课后题答案整理

基本概念体系 返回页首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

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

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皮尔斯(Pearce,1989)、郭来喜(1985)。

皮尔斯比较重视旅游主体的研究,郭来喜相对重视旅游客体的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旅游系统图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联系。

旅游地理学学科发展简史 返回页首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

2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3 比较世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同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旅游者行为 返回页首

1什么是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

一、国际上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 h以上的人。

? 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 h而少于1 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 度

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探亲访友、健康或宗教。

二、中国对游客的定义

? 海外: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

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到其他国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 海外旅游者: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

华侨、港澳同胞。

? 海外一日旅游客: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

侨、港澳同胞。

? 国内旅游者: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

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 国内一日旅游客:指我国大陆居民离开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

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

3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 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需求层次: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经济的动机。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力由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

内 动 力:即人的旅游动机,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 动 力:即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中间条件:即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互补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

替代性:当游客从A地向B地移动时,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与B地一样性质的旅游地,从而产生替代作用。

可达性:尽管现代运输和通讯工具已经十分发达,但是距离因素仍然是影响旅游的重要因素。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 基本层次: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是游览观光。

? 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是旅游的提高层次。

? 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

业活动。

? 相互关系: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4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认识这些因素对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从旅游决策的角度,我们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 感知环境

? 最大效益的原则:

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 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

5旅游者各个尺度的空间行为特征是什么?它们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和旅游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如何?

一、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

?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二、 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

? 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 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 资源个体的评价

? 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 旅游路线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旅游需求预测 返回页首

1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旅游需求定义: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主要有两方面影响:

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旅游目的地:供给部分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性因素2人口特征(出生率,年龄,性别构成)

?3收入与闲暇

?4职业和教育水平

?5资源和交通

6价格和汇率

2 怎样获取需求预测资料?

?第一手资料主要方法:调查法、观察法。

? 第二手资料来源主要有三个: · 企业内部材料; · 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 · 国际和区域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 ? 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

3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用什么指数度量?

?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 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

4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哪几类?各类模型有什么特点?

? 趋势外推模型

? 结构模型

? 仿真模型

? 定性模型

四种模型的相关关系:实际应用、选择模型时主要考虑到精确性与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限制之间的关系。精确性要求越高,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越多;反之,精确性要求较低,投入的时间、经费和其他资料都较少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返回页首

1 简述旅游资源、旅游地的概念。

? 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这就排除了从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因素;

? “资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着“有用”的内涵;

? 旅游资源应该是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

接待因素;

? 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地方只是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方可

能就是旅游资源。

2 试述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及其意义。

一、旅游资源分类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

?以旅游资源本身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

?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3 试述旅游地的基本类型。

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

? 自然风景旅游地

? 文化旅游地

? 历史古迹旅游地

? 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

? 运动型旅游地

? 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

? 综合性旅游地

4 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四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值。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二、美感质量评估

专业性质的旅游资源美感质量评价大都有旅游规划和管理上的实用目的。这类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关于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目前较为公认的有四个学派:

篇二:旅游地理学复习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4*5=20分)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者:

3、旅游需求:

4、主题公园:

5、旅游交通:

二.连线题(每个4分,4*8=32分)

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水经注》

北魏《佛国记》

东晋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

1967—1969第一次试验性全国游憩调查

1963罗杰斯迪斯尼乐园

1955年首次提出环境容量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初 拉佩芝《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6*5=30分)

1根据布兰特和彼特科维奇的观点,人们选择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原因是

2、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因素

3、我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旅游活动的适宜性有什么影响?

4、主题公园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总分18分)

试论述我国旅游交通应采取怎样的发展对策?

一、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3、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4、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5、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二。

美国学者法显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加拿大学者《水经注》

北魏巴特勒《佛国记》

东晋郦道元将旅游动机分为四类

1967—1969沃尔特·迪斯尼第一次试验性全国游憩调查

1963年迪斯尼乐园

1955首次提出环境容量的概念

20世纪30年代初《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

四、1(1)城市人口密集,使到城市探亲访友的频率也高;

⑵城市往往是旅游交通中转枢纽或终点站;

⑶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带来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⑷城市提供了大量文化、艺术和娱乐方面的体验;

2、1)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特点:

⑴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⑵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⑶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

2)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主要因素:是石林的地位级别和可进入性,而以地位级别为主。当多个石林在同一地域同时出现时,大尺度的旅游者往往只选择地位级别、知名度最高的石林,而放弃地位级别较低、知名度小的石林。

3、(1)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是观赏冰雪开展并上活动的旅游地;

(2)我国南方的闽粤,海南岛台湾岛及海南诸岛等地,长夏无冬,春秋相连,终年适宜旅游,极其适于冬季避害;

(3)四季分明的中部地区,春季气温适中,秋季天高气爽,是最适宜旅游的季节;

(4)内陆干旱地带风沙大,秋季降雨量相对而言较多,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4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主题公园如果缺乏个性则很难成功,但同时主题公园的内容对游客来讲又要有普遍的适宜性,要能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

(2)被动游憩形式。游客在主题公园游玩是一种被动游憩形式,这是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特点。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大型主题公园投资额和占地规模大。如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用地0.76平方千米,国内主题公园投资和占地也很大,锦绣中华微缩景区投资1亿元,占地0.2平方千米。

(4)高门票,高消费。为了还本付息,维持经营和赢利,伴随着高投入的是高门票和区内的高消费。

五、答1、改变观念,树立以路兴旅思路:旅游交通业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我国旅游景区分散,旅游交通条件与旅游景区脱节的矛盾比较明显,因此要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要兴旅,先修路”的思路,给旅游交通来个大的投入,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2、改善经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交通的服务对象是游客,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

3、理顺关系,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方面关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合作。只有从规划、建设、管理都得到其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旅游交通业健康、永续的发展。

4、运用科技,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采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在航空运载管理更为普遍,引入以效益控制为目标,建立客运、航班计划、机场信息、综合业务等的管理决策系统。

5、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以铁路运载为例,挖掘已有设备、车辆和人员的潜力,航空运载方面,航班中采取开放前舱、增加座位,从而在不增加班次、不增加飞机的前提下,使营运效益大幅度增长。努力挖掘潜力,向组织管理要运载能力、运载效益。

6、遵循原则,进行旅游交通规划:科学的旅游交通规划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创造便于游览、舒适、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以及“旅速游缓,旅短游长,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

篇三:集大旅游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指导性答案

◎思考题及指导性答案

chapter0 绪论

1.简述“旅游地理学”的不同称谓及其原因。

(1)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及学者们对闲暇、游憩、旅游等名词内涵和外延理解不同,有闲暇地理学、游憩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游憩和旅游地理学等称谓。

(2)由于语言文字的关系,日本和韩国学者称之为观光地理学。

(3)我国一般习惯于使用“旅游地理学”这个称谓。

2.试析闲暇、游憩、旅游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3.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试简述其相关关系。

(1)研究对象:旅游者(Tourist)、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和发展(Development)及

其相互关系,TRED的研究贯穿与整个旅游地理学研究过程。

(2)略

4.如何看待旅游地理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

(1)综合性: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可为认识旅游这种复杂现象做出贡献,如从自然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来看,是自然地理学;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可视为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是经济地理学。

(2)交叉性: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也不断地扩大和深入,众多相关学科理论方法运用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如心理学用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历史学用于目的地历史文化的研究;建筑学用于旅游景观规划的设计;经济学用于客源市场的研究等。

(3)应用性:旅游地理学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因此特别注重其应用性研究,如国家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开辟与容量的估算、度假区的发展和定位、旅游流的测定和预报技术。

5.列举旅游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法

(2)类比法

(3)实地调查法

(4)计量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法、统计预测法、线性规划与投入产出模型等。

(5)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3S技术等

chapter1 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1.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并列举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

(1)萌芽阶段(二战之前)

特点:地理学者在旅游研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利用特有的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积累来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研究区域的旅游开发(只是土地利用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的旅游流,但是这些多是着眼于小尺度的空间范围,一般没考虑到旅游服务设施的用地情况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多是个别旅游地的研究,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索。 代表人物及著作:麦克默里(K.C.Mcmurry)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视为地理学者运用地理学观点和方法研究现代旅游的首作。

(2)初步发展阶段(二战之后—20世纪60年代初)

特点:随着大众旅游的出现,从60年代开始,大部分欧洲国家也开展了比战前更为广泛的旅游研究。但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作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不是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有政策导向性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代表人物及著作:科波克(Coppock)关于确定杰出自然美地区的研究,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关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旅游开发潜力的研究有较大的影响

(3)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特点:随着旅游需求和供给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学者和决策者提出了大量亟需解决的课题,各学科的研究人员从过去对旅游研究的不屑一顾或羞羞答答,转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一时期的旅游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

代表人物及著作:罗杰斯(H.B.Rodgers)主持的第一次试验性全国游憩调查,卡然斯卡乐等人进行自然综合体旅游容量以及旅游负荷量稳定性研究等。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特点:旅游需求的增长减缓,加之发达国家及新兴的旅游业和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开发和管理工作已渐上正轨,各国也出现了规模不等的一些旅游咨询公司,也由于研究旅游的学者逐渐增多,而侧重于学术研究的旅游学者减少,很多只来得及忙于实际工作。当开发和管理工作步入正轨,学者已完成了大量个案研究工作后,政府机构及学者都感到了管理和研究工作似乎都不够规范,于是开始致力于的理性成份更高的研究总结,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各种旅游地理学研究组织开始成立。

代表人物及著作:皮尔斯(Pearce)的《今日旅游: 地理学分析(Tourism today : a geographical analysis)》及肖(Show)和威廉姆斯(Williams)的《旅游学主要论题:地理学观点(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2.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阶段(1979-1985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对旅游理论的需求愈加迫切,旅游地理学也应运而生。

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动力,除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游事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因素外,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阶段主要以旅游资源为研究内容,侧重于对旅游地景观的描述,并探讨其分布、形成的规律,对旅游区的交通、客源的流向,以及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进行定性研究。

(2)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

自8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广大学者的不懈努力,旅游地理学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指导功能而受到旅游界认可,地理界承担的小区域旅游开发规划数量急增,完成了一大批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研报告,迎来了旅游地理研究的丰收期。

虽然在大量个案经验的基础上,广大学者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理论和模式也已有了初步总结,广泛地探讨了旅游资源评价、客源市场分析和预测、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和规划及区域旅游开发等方面内容。但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研究涉及面还比较窄,成果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研究方面,其他的研究内容还相当薄弱。

(3)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不断摸索和反思,在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史以来最活跃的时期,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从事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全国主要地理研究机构都相继在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面作了研究尝试。

3.试比较国内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的异同点。

略(不同点可从区划研究等内容分析)

4.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哪些问题值得反思?参阅相关文献,谈谈你的看法。

(查阅:保继刚,张骁鸣.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地理学报,2004(10)等文献,再按你的思路进行总结。)

5.从学科的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从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三方面来概括。)

6.列举国内外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主要学术刊物。

(1)国外:《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闲暇研究杂志(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地学杂志(Geojournal)》、《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ies)》等。

(2)国内:《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干旱区地理》、《热带地理》、《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

chapter2 旅游行为地理

1、国内外对旅游者的定义

(1)国际上对旅游者的定义:

①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度过至少1夜的游客;国际短途旅游者指利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少于一夜的游客,包括在游船上居住的游客,不包括过境旅客。

②国内旅游者,指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小时而少于1年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商务、会议、学习、宗教等。国内短途旅游者是指基于上述目的在旅游目的地逗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人。

(2)我国对旅游者的定义:

①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②海外旅游者,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分为海外旅游者和海外一日游游客(在船、车上住,及乘务人员)两类。

③国内旅游者,凡纳入我国国内旅游统计范围的人员。分为国内旅游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不包括工作人员、到外地学习学生)和国内一日游游客(超过6小时不足24小时,没住宿过夜的人)。

2、旅游需求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1)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渴求满足的一种欲望,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行为的内在动力。

(2)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①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基本因素,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需求的大小,闲暇时间是旅游需求产生的必要条件。

② 人口状况。人口的增长会带来各种商品和 服务需求的增加,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不例外。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容易产生旅游需求;年龄选择上中老年有足够时间金钱,需求程度趋高;男性有更多公务外出机会;职业不同旅游需求也不同,专业人员、企业家、教师及自由职业者出游可能性大。

③ 受教育水平。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外面世界的陌生感越小,渴望见识外界事物的愿望越强烈,旅游需求越大。

④ 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状况。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强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景点的可进入性会影响旅游需求。

⑤旅游产品价格和货币汇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产品价格与旅游需求呈反比。汇率下降,旅游需求增加,反之。

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包括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通货膨胀程度和安全、旅游目的地国家政府及当地居民对旅游的态度等。


旅游地理学课后题》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9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旅游地理学课后题
相关文章
  • 旅游地理学课后题

    旅地课后题答案整理基本概念体系返回页首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