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古文——报应
报应
文言文原文
平望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铁针,长二尺许。每捕得一蛙,则以针穿其颈,针满,始携之归,以充馔焉。如是者多年矣。一日,至亲戚家,见盘中无蛙,甚憾。日暮,亲戚留其宿。是夜,远处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亲戚家临河而居,惧盗贼由水攀援登屋,故于水边植铁条数十,末端皆锐,如锋刃状。王均远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而坠,铁条适贯其颈,呼号甚惨,救之者无法可施,后竖一长梯水中,众人缘梯而上,始将其解下,而气已绝矣。其死状宛然铁针穿蛙,盖杀生之报应也。
现代文翻译
平望(古县名)人王均,喜欢吃青蛙,制造了一根铁针,长两尺左右。每捉到一只青蛙,就用针穿它的头颈,针穿满了,就带回去,作为菜肴。象这样好多年。一天,他到亲戚家,见到桌上没有青蛙,十分遗憾。晚上,亲戚留他住宿。半夜里,远处失火,王均攀到屋顶观看,见火势熊熊。亲戚家靠河居住,害怕盗贼顺着水爬上房屋,所以在河边竖立了几十根铁条,顶端都十分锐利,像锋利的刀刃一样。王均在屋顶远远地观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掉下了(屋顶),铁条正好穿过他的头颈,他叫得很惨。来营救他的人没有办法可施行。后来有人在水中放了一把长长的梯子,大家沿着梯子往上爬,才将他营救下来,但是他已经死了。他的死状像针穿青蛙,大概是他杀生的报应吧。
注释
1.许:左右 2.馔:菜肴
3.始:才 4.携:带
5.缘梯而上:缘,沿着。沿着梯子上爬6.临:接近
7.呼号:叫声 8.适:正好
9.贯:穿 10.如是者:像这样
11.植:插12.绝:断
13.状:......的样子 14.宛然:好像名言警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早来与来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输赢无定,报应分明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必寿长,恶必早亡
●善人流芳百世,恶人遗臭万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
●一报还一报
●恶狗必死棍下
●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清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真主那里发现其报酬
●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灾祸是你某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法国)
●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英格索尔) ●现世中部分终生蒙羞受辱的生命,本身即是为前世所犯罪恶而遭此报应;
对他最残忍的惩罚,就是让其安然度过悲苦的此生 。(曹非乾) ●好心自有好报
●苦心天不负
●善恶到头终有报,高飞远走也难逃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现时现报
●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英国)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德国)
篇二:小古文—— 鲁人锯竿入城
鲁人锯竿入城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要进城的鲁国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不能进城,又横过来拿着,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不一会,有个老人来了,说:“我并不是有才智(多才多智)的人,只是我看过的事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锯断再进城呢?”于是那个鲁国人就按照老人的办法截断了长竿子后进城了
注释
1.鲁:鲁国
2.执:手拿着
3.老父:老人。
4.圣人:才智超人的人。
5.亦:也。
6.俄:一会儿。
7.但:只是;不过。
8.愚:愚蠢,愚笨。
9.计:方法,计策。
10.遂:于是;就。
11.初:起初。
12.以锯:用锯子。
13.依:按照。
启发
这是一则笑话,天下没有这般傻的人,但这则笑话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遇到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篇三:小古文——孙叔敖杀两头蛇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楚之令尹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译文:
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 国家发展得好有他的功劳,楚国人常常称赞他。孙叔敖小的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到家后开始哭。母亲问他哭的原因。孙叔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刚刚我看见了它,我恐怕要离开母亲去了。”母亲问:“蛇现在在哪里?”孙叔敖又回答说:“我害怕别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母亲说:“你暗中做有助于别人的事,神一定会保佑你的,不要担心。” 注释
1、尝:曾经。 2、为:是。
3、婴儿:孩童,儿童。 4、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泣:流泪。 6、故:缘故,原因。
7、对:回答。
8、向:以前,先前。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之:代词,两头蛇。10、恐:害怕。
11、去:离开。 12、安:疑问代词,哪里。
13、安在:在哪儿?
14、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15、报:报答。
16、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17、对:回答。 18、故:缘故,原因。
19、毋:(wú)不要。20、治:治理。
21、闻:听说,听见。 22、及:等到
23、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24、誉:赞美,称赞
启发与借鉴
孙叔敖母亲认为她儿子打死两头蛇是积了“阴德”,我们虽然不这样认为,但孙叔敖做了件大好事应该赞扬,而且多做好事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这也是事实。中国有句谚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有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
文言知识
故。故有以下义项:1.旧的 2.所以 3.特意 4.原因 5.死去。文中“其母问其故”中的“故,指的是“缘故,[1]原因”。而“故人”指的是“朋友”
《小古文——滥竽充数》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9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