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羚羊... 正文 本文移动端: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1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1

2017-05-08 06:57:5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3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3课羚羊木雕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

羚羊木雕

张之路

【文海拾贝】

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

2、真正的友谊是诚挚和大胆的。(席勒)

3、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谊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达尔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自主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注音、解释。

(1)犄角(jī):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zhà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

(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

(8)逮(dǎi):捉,捕。

(9)攥(zuàn);用手握住。

2.朗读课文,就文章不理解之处质疑。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初步体验。

【课堂导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

父母对某些问题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它也许会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在这

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齐

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

教师多年。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1977年开始发表作

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

《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

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三、检查预习:

1.听写词语。见预习1。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语言、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好角色: 故事叙述者 我 妈妈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2) 朗读表演。

(3)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整体把握:

1、内容主旨: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事,通过对六个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不

同的内心世界:一类人珍惜友谊,一类人重财轻义。文章歌颂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

纯洁的友谊,并告诫人们要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谊。

2、结构章法:

第一部分(1-6段):爸爸妈妈让我要回木雕。

第二部分(17-23):回顾“我”和万芳之间的友情,交代“我”为什么把木雕交给

了万芳。

第三部分(24-28):“我”要回了木雕,成了最伤心的人。

五、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

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

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

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问(惊慌)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 小声地说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十分严厉(严厉) 声音有些发抖(害怕)

坚定(坚定)哭着喊了起来(反抗)

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爸爸的语气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爸爸的态度虽与妈妈不同,

但实质相同,不同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4.“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为什么要抹眼泪?一是心疼裤子,

二是回家挨说。可见“我”的自尊心强,也可见妈妈的严厉。

5.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说明万芳有同情心,急朋友之所急。

万芳的话多自信,对绝望的我伸出救援之手,表现万芳的“仗义”性格。她对她妈妈的

惩罚满不在乎的话,更表现万芳为朋友受过的仗义性格。

6.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

上。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小朋友之间的纯洁的友情如春

天美丽的花朵,鲜艳迷人。

7.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到“从兜里掏出——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这一段是

插叙,说明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我”把羚羊送给她是对友谊的表示。

8.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为什么欲说

而不语?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矛盾发展到高潮,奶奶不说也得说了,虽然她的话并不能扭

转乾坤。用奶奶的话批评了爸爸妈妈重财轻义的行为。

9.我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找万芳,在路上和到万芳家时的心情是多么悲伤、多么

无奈,神情是多么尴尬。

10.万芳对我的问候多么关切,听到我说把羚羊还我时,又是多么吃惊,她责备我

的话说得又是多么的婉转。

11.万芳妈妈的话也表现了对女儿的严厉,表现了她泼辣的性格。

12.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这种担心正见

得“我”对友谊的珍惜,表现了“我”的绝望。

13.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寒颤,这里用景物

冷冷的月光衬托人物哀伤的心情。

14.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们还是好朋友……”万

芳一定知道了我的难过,她还是那么活泼开朗,还是那么仗义疏财。

15.结尾末两段用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间友谊花朵

的摧残,对孩子纯洁心理的伤害。它给读者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别是什么?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 语言描写)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心理描写 )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环境描写 )

(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 神态描写 )

2.指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C )

A、《羚羊木雕》一文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各抒己见,

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个人的说法都在情理之中。

B、《羚羊木雕》一文共写了六个人,爸爸、妈妈和奶奶以及万芳的妈妈都是同一类型

的人。

C、文章结尾“我”说:“这能全怪我吗?”这一句发问,含蓄而又深刻地揭示出“我”

因屈从父母而对朋友“反悔”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应在父母身上,他们太“重财”

而“轻情”,疼爱子女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子女的人格情感。

D、文章在写到“我”与“万芳”的友好关系时,使用了“倒叙”的写法。

七、课外作业: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角色朗渎了课文,通过朗读、评价,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如果

发生了这类矛盾,你该如何处理,你一定有许多想法。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质疑、讨论和

辩论,深入探讨课文,统一我们的思想。

二、组织讨论:

1.确定辩论议题:

(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

事?

(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

(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

(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2.按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就辩论中双方的观点、理由、态度、方法进行点评

三、教师小结:

子女的行为遭到父母的反对,父母有父母的理由,子女有子女的理由,子女处于弱

势地位,当然只得被迫服从,但是子女的心理受了伤害,父母也有责任。子女与父母感

情多少要受点影响。

论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财物,“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引起冲突。

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子女靠父母培养。父母是主导的方面。

子女的缺点也是父母的缺点,与其怪孩子自作主张,倒不如怪自己事先没有讲清楚。作

者的倾向主要是批评父母的。若从“我”这一方面看去,也有教训可以吸取。小时候毕

竟幼稚,做什么事情跟大人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四、课文小结

爱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有不同的表达,假若爸妈能较早地把羚羊木雕的特殊

价值告诉“我”,假若“我”能在给万芳送礼物之前征求爸妈的意见,或许,这件事在

我们的生活中不会出现。生活中的很多遗憾是可以弥补的,犯下了过错不要紧,假若能

向对方说声“对不起”,生活也许会有新的转机。爱不应成为一种伤害。

五、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礼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

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

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的确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借着月

光,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走去。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

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样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

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和愠怒。她

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

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

人哪。”

“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

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

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说完,

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

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与《羚羊木雕》的主题、记叙的顺序有什么相同之处?

2.发挥想象,请帮文中的“女儿”具体描写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3.文中女儿在买礼物时,为什么“在那家工艺品店的厨窗前踯躅过许久”?

4.阅读文中划线的语句,请说说,如果你是文中的女儿,此时你会想些什么。(用第一

人称作答)

答案:1.主题: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彼此沟通理解。顺序:插叙

2.能紧扣欣喜、激动,描写具体即可。

3.(1)对于“女儿”来说,礼物太昂贵了,所以很慎重;(2)不知道这一礼物能否

让母亲欣喜

4.能写出“委屈难过”,语言通顺,得当即可

课文塑造人物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妈妈: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爸爸: ()描写

奶奶: 语言、神态描写

我: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万芳: ()描写

五、课外练笔: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你一定曾经与家长发生过类似的矛盾。矛盾的起因是什么?你

是如何处理的?最终结果如何?请你记述曾经的故事,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

【教学反思】

篇二: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2课《羚羊木雕》精品学案

22.羚羊木雕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预习提纲】

1.生字词。

(1)犄角(jī):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zhà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注意]也作“寒战”。(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7)光彩: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本课指后者。 (8)逮(dǎi):捉,捕。

(9)攥(zuàn);用手握住。

2.跟爸妈合作,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3.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4.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合作展示】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4.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的生活启示?

5.试讨论以下问题。

(1)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2)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

(3)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

(4)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检测反馈】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

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3分)

2.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3分)

3.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4分)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 )

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 )

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

4.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3分)

5.选文最后一段写到下雨,前面却一点暗示都没有,请你在本文开头加一段话,既对下面有所暗示(设下伏笔)又与妈妈突然问“我”有相通之处。(3分)

6.指下列加点词语包含的内容。(2分)

①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②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学习心得】

22.羚羊木雕

【合作展示】

4.《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检测反馈】

1.哪儿去啦、突然 2.把羚羊木雕说成羚羊。 3.依次是:√√√× 4.贵重,是相对一块点心一盒糖而言;更贵重的,应是孩子的自尊和友谊。 5.“轰——隆隆”,窗外一阵雷声传来。等等 6⑴爸爸送给我的东西,支配的权力在我。⑵已经送人的东西又去索要。

篇三: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

3羚羊木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习插叙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并领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3.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

2. 朗读课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3.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过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是怎样处理的?准备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探究

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3、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

待这个问题的呢?

4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5 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6.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7.生活中,同学们也可能碰到过这一类的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的好办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当堂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为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_______(A.dài B.dǎi)着玩。

②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_______(A.zàng B.cáng)刀给我。 ③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_____(A.zhàn B.chàn)。

④她把小刀塞_____(A.saB.sāiC.sài)到我的手里。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仗义:②形影不离:

③抗拒:

3.根据课文,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写合适的叠词。

例: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①妈妈的目光________地盯着我。②爸爸_________地点燃一支烟。

③我坐在树底下________地抹眼泪。④月亮出来了,_________的。

4.填空

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记叙文的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种。

5.人物的描写方法通常有:

A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

下列各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将相应的序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①“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②“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

③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④妈妈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厂?”( )()

(二)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第①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2.和“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相照应的一句是:

3.万芳妈妈的几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B ②A ③A ④B

2.①讲义气

②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③抵抗和拒绝。

3.①紧紧 ②静静 ③偷偷 ④冷冷

4.①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②顺叙 倒叙 插叙

5.①B②BC③D④B E

1.无可奈何、被逼无奈等

2.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3.从侧面写出了羚羊木雕的贵重,同时点明了万芳妈妈和“我”的父母也是同一类人。

4.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

5.揭示了大人们的狭隘、重财轻义的观念对孩子心灵造成的严重伤害,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思 的话题。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案1》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56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

    2013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3课羚羊木雕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张之路【文海拾贝】1、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2、真正的友谊是诚挚和大胆的。(席...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