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历史科考试大纲 正文 本文移动端: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历史科考试大纲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历史科考试大纲

2017-05-07 06:28:3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7年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1复习

2017-2-22

必修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理解)(1)目的:建立侯国,拱卫王室,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 和 人民分封给诸侯; (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4)受封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特点: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

积极: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7)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8)影响:由于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央集

权。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秦朝建立以后,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教材P.5-6

2、宗法制(理解)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维护国家统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正妻的第一个儿子)。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

(4)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运用⑴内容:①首创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建立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③建立地方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

袭。

⑵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

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消极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教材P.11

(理解)西汉初期,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郡国并行制)。

⑴原因: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⑵内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⑶作用:王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教材P.12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

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评价:积极: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 、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教材P.13

3、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

⑴概况:中央设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西藏由宣政院(中央机构)管辖

⑵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教材P.13 4

、三省六部制 (理解)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草拟、颁发诏令) (执行政令)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⑴内容:唐朝中央设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执行政令)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具体执行部门。

⑵作用: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教材P.14

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运用)

⑴汉朝:察举制→依据:德才①背景: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为世家大族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保证,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

②创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

③完善: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④评价(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教材P.14-15

篇二:2016年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纲要

2016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1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理解)(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周王把王畿以外地区的土地 和 人民分封给诸侯; (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4)受封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权力: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 --- 。

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作用:

积极: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6)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2、宗法制(理解)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等级,维护国家统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正妻的第一个儿子)。

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3)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

(4)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运用⑴内容:①首创皇帝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②建立中央官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

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③建立地方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⑵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

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理解)西汉初期,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郡国并行制)。

⑴原因: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⑵内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⑶作用:王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对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理解)

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③财政上:地方赋税留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评价:积极: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 、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

⑴概况:中央设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西藏由宣政院(中央机构)管辖

⑵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三省六部制 (理解)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草拟、颁发诏令) (执行政令)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⑴内容:唐朝中央设 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议,审

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执行政令)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具体执行部门。

⑵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散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5、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运用)

⑴汉朝:察举制→依据:德才

①背景: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为世家大族长期操纵政权提供保证,堵塞了庶族地主做官的道路。

②创立: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

③完善: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④评价(影响):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理解)①原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根);胡惟庸专权(直) ②人物: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

③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理解)

⑴原因:丞相制度废除后,皇帝难以处理繁多的政务

⑵过程:①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形成;③明宣宗时大学士具有了“票拟”权,英宗时“票拟”制度化;④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 ⑶评价:①明朝的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

构;②阁臣的升降,职权的大小取决于皇帝,票拟的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法定中央一级机构,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3、军机处的设置(理解)

⑴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不但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而且还削弱了皇权。

⑵设置: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⑶特点:皇帝口授旨意,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意旨。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⑷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脉络和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秦朝三公九卿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元朝行省制 3、演变趋势:①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②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理解)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黄金时代”)。

(理解)《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汇编。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罗马法的影响(理解)

⑴含义:罗马法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从形式上可以区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和万民法。核心内容: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⑵影响:

①对当时罗马:是稳固罗帝国马统治的有力支柱。A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B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C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②对世界: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B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C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D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⑶局限性: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

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运用⑴背景:1688年的“光荣革命”使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689年制定《权利法案》。 ⑵内容:①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②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利。(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

⑶影响: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否定了君权神授;议会权力日益超过王权,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国王依然掌握行政大权)。

2、英国的责任制内阁(理解)

⑴形成:1721年,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沃尔波尔 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作为

国家的行政机构开始逐渐形成。

⑵内阁的产生方式: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

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通过议会)。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⑶内阁的义务: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首相或议会负责。 ★ 内阁与议会关系:相互制约,分别行使行政和立法权。

运用

篇三:2017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政治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

政治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编写组

二〇一六年八月

必修1:《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一、考试目标

识记:信用工具;消费心里面面观

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外汇;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对生产经

营的影响;消费结构

简单运用: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做理智的消费者 综合运用:供求影响价格

二、考点解读

1.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2.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货币。

3.纸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它主要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

5.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外汇汇率跌落。

6.供求影响价格: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这些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7.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的涨落总是围绕着商品价值这个轴心进行的。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9.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1 / 38

10.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①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就会加大当前的消费、反之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人们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总体消费水平提高。②物价总体水平: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物价水平上涨,会引起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人们消费水平降低;反之,则人们消费水平提高。

11.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2.消费心里面面观: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里的影响。人们常见的消费心里有: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13.做理智的消费者:要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货币的本质是( )

A.金属铸币 B.观念货币 C.一般等价物D.电子货币

2.赵丽同学自己设计了以下表格,以便区分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现请你帮忙将合适的内容填入表格内。表中的(1)(2)处应该是 ( ) A. 观念上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B.现实的货币观念上的货币 C.理论上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D.观念上的货币 虚拟货币

3.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 ( )

A.物价上涨 B.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物价下跌 D.商品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大幅度上涨

4.王某到北京出差,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看中了一套西装,当即决定购买。在付款时,他并没有支付现金,而是使用了 ( )

A.转账支票 B.现金支票 C.信用卡D.债券

5.甲乙两家企业生产同—种商品,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甲企业盈利,而乙企业亏本。其主要原因是 ( )

A.甲企业的商品比乙企业的商品更好看

B.甲企业商品的价值大于乙企业商品的价值

C.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乙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D.甲企业的营销策略好于乙企业的营销策略

6.汽车销售的增加会导致汽油需求量的增大,反过来,油价的上涨又会使买车一族变的

A.互为替代品 B.互补商品C.高档耐用品 D.生活必需品

7.目前,旅游成为了人们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每逢节假日期间,很多居民选择了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消费者选择节日旅游的最主要原因是 ( )

2 / 38

十分谨慎。因为汽油和汽车是 ( )

A.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B.居民家庭收入状况的改善

C. 物价水平的下降D.节假日良好消费氛围的出现

8.当前,许多青少年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吃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环保选购物品。这些消费行为主要体现了 ( )

A.保护环境,绿色消费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量入为出,适度消费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二)非选择题

9. 据报道,一些中学生的手机、电脑、MP3、电子辞典等“现代化装备”不断升级,由此带来的“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这种攀比之风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请回答: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10.据电脑市场分析报告指出,中国笔记本电脑价格出现了“大跳水”现象。一方面随着我国电脑行业技术日益成熟,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给降价带来了很大空间;另一方面市场上笔记本电脑的供应不断增加,各厂家为了加强竞争,纷纷降价促销。这场价格风暴,在一定程度加速了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但也使很多笔记本厂商的整体利润大幅缩水,企业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1) 结合材料说明导致我国笔记本电脑价格下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请分析笔记本电脑进入低价时代对电脑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考试目标

识记: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

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公有制为主体;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简单运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劳动和就业;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综合运用:生产与消费

二、考点解读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成为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

3 / 38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4.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劳动和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解决我国当前的就业问题:①党和政府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6.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发挥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国家要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要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依据)、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维护的途径)。

7.储蓄存款:存款储蓄分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定期储蓄利率高,收益高于活期,但存期限定、流动性较差。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8.我国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有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

9.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债券是稳健的投资;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对“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正确的有 ( ) ①公有制经济在所有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③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④集体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 / 38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历史科考试大纲》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96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历史

    2017年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2017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1复习2017-2-22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理解)(1)目的:建立侯国,拱卫王室,为了...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