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考试教案 >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正文 本文移动端: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2017-05-05 06:51:3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最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公式篇

真题篇

201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有五个部分,共13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各部分不分别计时,但都给出了参考时限,供答题时参考。

2.将姓名与准考证号在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填写,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将题本上的条形码揭下,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没有贴条形码的答题卡将按作废处理。成绩计为零分。

4.题目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5.待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6.监考老师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待监考老师确认数量无误、发出离开指令后,方可离开考场。

7.在这项测验中,可能有一些试题较难,因此你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时间太久,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可先跳过去,如果有时间再去思考。否则,你可能没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目。

8.试题答错不倒扣分。

9.严禁折叠答题卡!

停!请不要往下翻!听候监考老师的指示。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共20题 参考时限15分钟)

根据题目要求,请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下列与“四个全面”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党的十八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D.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全面从严”的高度

【新飞解析】D。A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依法治国是四中全会,建成小康社会是十八大。所以选D。

2.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实行宪法宣誓的人员不包括:

A.各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B.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C.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机关的工作人员

D.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新飞解析】C。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拓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70字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3.“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这体现了法治政府建设中哪项要求?( )

A.职能科学 B.守法诚信C.执法严明 D.权责法定

【新飞解析】D。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4.下列与某食品厂相关的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是:()。

A.该厂无需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付费

B.该厂退休职工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篇二:公务员考试最全复习资料历史

国考常识集粹 历史篇

经济发展

一、历代改革

(一)古代著名的改革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

2、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3、公元8年王莽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改制激化了社会矛盾,以失败告终。

4、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实行汉化政策。改革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

5、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6、北宋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7、明朝张居正改革: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治理黄河,实行“一条鞭法”,采取军事改革措施。明朝经济状况得以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国防实力增强。改革限制了大官僚地主的既得利益,最终失败。

(二)近代改革近代历史上有三次新政,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把侵略势力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戊戌变法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次新政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标榜“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破产。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扑下,归于失败。清末新政没有给清朝统治者带来稳定,反而激化了国内矛盾。但三次新政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禁止买卖农奴,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日本明治天皇进行改革。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制定宪法。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文化上生活方式西化。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并逐步成为列强之一。

二、历代农业经济政策

春秋: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初税亩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农业税制的开端。

秦国: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 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南北朝: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

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的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北宋:形成租佃制,确立劝农制度,对开垦荒地提供财政支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组织兴修水利等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农业经济较快发展。

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明朝中期宰相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收取。

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使无地农民和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兼并;而少地农民的负担则相对减轻。

1931年春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947年,中共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50年,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确定农村耕地承包期限为30年。

2006年,我国废除了农业税。

三、生产工具发展历程

夏朝:用木制耒耜播种,用石刀、蚌镰收割庄稼。

商周:制造和使用青铜器。

春秋战国:铁器用于农业生产,出现牛耕。

西汉:普遍使用铁农具、耦耕,出现马耕,使用犁耕法,用耧车播种。

东汉:杜发明“水排”,鼓风冶铁。毕岚创造龙骨水车,是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三国:曹魏马钧完善翻车,用以灌溉、排涝。

唐朝:创制曲辕犁、筒车。

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四、水利工程

1.灌溉工程

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郑国在秦国咸阳附近开凿了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

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

2.运河工程

秦政府为解决运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

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胶莱运河。

五、对外贸易

秦汉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

(1)丝绸之路

西汉时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开始发展,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运到西亚、大秦。

丝绸之路的路线,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今埃及亚历山大)。另一条出玉门关,经楼兰、商昌、龟兹,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经撒马尔罕,至马什哈德(伊朗),西通欧洲。

另据专家考证,在浙江良渚遗址出土的距今5000年的玉琮,及河南殷墟出土的商代玉器,其皆为新疆和田玉及青海昆仑玉,可见中国东西部经贸交流的历史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丝绸之路上保留至今的文明遗迹有甘肃的阳关、莫高窟,新疆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楼兰遗址等。

(2)海上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初步形成。西汉朝廷派出绎使率领的船队,沿着民间贸易开发的海上航线,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印度东南海岸和斯里兰卡等地。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今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刘家港等。

唐代对外贸易兴盛。唐都长安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对外贸易经陆路和海路与亚洲、欧洲各国往来。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贸易的重点是亚洲,交往对象主要是朝鲜、日本、天竺、波斯、大食等。

南宋造船业进步,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对外贸易大大发展,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对外贸易更加繁荣,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记载了这段繁华的历史。

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促进了明朝海上贸易的发展。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古代对外贸易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1840年,英国用海军的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半殖民地的中国,对外贸易伴随着屈辱。 民国时期,上海和广州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都市。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1978年改革开放,先后设立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建设浦东开发区。

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要加快改革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世纪前十年中国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新航路的开辟:

1487~1488年迪亚士远航非洲南部,发现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皇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

1497~1498年,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线。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政治文明

一、民主历程

(一)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制度

古希腊: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以城邦为中心的城邦民主制。起源于梭伦变法和克利斯提尼改革,一直延续到亚历山大统一希腊诸城邦。希腊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公元前495年—前429年)。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的特点:第一,平民政体;第二,权力制约;第三,法律至上;第四,公民意识。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机构: 1.公民大会。古希腊公民大会起源于公元前11~公元前9世纪的荷马时代。 2.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核心,为公元前6世纪晚期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创立的机构,此机构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世纪。

古罗马:公元前9世纪初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历经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古罗马在历史中留下的光辉印记包括斯巴达克起义、杰出领袖庞培、恺撒、屋大维。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罗马法。

公元528~533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敕命编纂《民法大全》。罗马的民商法(私法)体系发达,奠定了私权神圣的基本理念,对后世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内阁制度”的确立使英国议会君主制正式形成。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联邦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行政大权。国会行使立法权。最高法院享有司法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体制。

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1861年,俄国废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仍然是沙皇专制的君主体制。 1868年,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仍然是封建君主制。

1889年日本宪法颁布后,政体演变为半封建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三)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

1.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年。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2)义和团运动。1898~1901年

2.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1898年6月至9月。重要人物有光绪帝、谭嗣同等。

3.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并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4.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经历阶段: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5.中共党史重要会议

中共一大:1921年,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革命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广州,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中共四大:1925年,上海,明确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古田会议:1929年,福建上杭县古田村,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 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方针。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通过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西柏坡。一个“炮弹”: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三个转变:工作重心,乡村→城市;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新政协会议:1949年,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国旗、国歌、首都、领导)。 一届人大: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共八大:1956年,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

中共十四大:1992年,江泽民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共十六大: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七大:2007年,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思想。

二、民族政策

(一)历史上的开明民族政策

三国时,诸葛亮注重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员,对南中实行羁康政策。南中地区实际上成为民族自治地区。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适应封建化的趋势,实行向先进的汉族学习的政策,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结果既巩固了统治,缓和了民族矛盾,又促进了统治民族的封建化。

唐代,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唐朝多次与少数民族首领和亲。

契丹改辽后,决定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实行辽境内南北不同的统治政策。

元朝,对边疆的行政管理规范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在西藏设宣政院辖地,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清朝,尊重西藏的宗教传统。顺治帝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册封。

雍正时设驻藏大臣,标志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清朝的统治使西藏地区保持了稳定。

(二)历史上的民族压迫政策

西晋王朝对内迁各族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内迁各族人民纳税、当兵,甚至将之掠卖为奴隶,不少人破产后沦为流民。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四等,规定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权利。在民族压迫下的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清兵入关后才过两年,政策就突变,开始强制推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其中主要有“剃发、衣冠、圈地、投充、逃人”五事,在战争中还多次发生屠城之事。

(三)民族领袖和民族使者的功绩

鲜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建议而实行一系列汉化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并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他在位期间,契丹还创制了文字。

党项族首领元昊,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兵制,并任用一些汉人担任重要官职。当时西夏

篇三:公务员复习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

数学运算: ? 整除思想:

1、带有整除性的字眼,如:每、平均、若干、恰好分完等。 2、含有比例性数据,如:比例、百分数、分数、小数、倍数等。 3、复杂数字计算。

1)2、5 看末一位 4、25 看末两位 8、125看末三位2)3、9 各位数字加和

3)整体差:7前几位数字减去末位数的2倍 13 前几位数字减去末位数的9倍 17 前几位数字减去末位数的5倍 19 前几位数字加上末位数的2倍4)11 奇数位、偶数位分别作和在作差

5)合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约数(0、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拆成互质的(数字“2”是唯一的偶数质数) 例:72=8*9

4、同余特性:

1)余数的和能决定和的余数 2)余数的差能决定差的余数 3)余数的积能决定积的余数 4)余数的幂能决定幂的余数 ? 特值思想/比例关系:找相关量

题干中没有给出具体量(不充分),需要设定特质计算。 特征:给出字母关系、存在任意性字眼、比例关系A*B=M 原则:特值尽量小、不变量、利润 浓度、效率 速度 时间

?

盈亏思想:多退少补

核心:多的量=少的量、多多少减多少、少多少加多少 应用:平均数、鸡兔同笼、利润 浓度:十字交叉法

? 极限思想:

将多于m*n个物体放入m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物体数大于等于n+1 核心:凑

1)和定最值:最大值的最小值 最小值的最大值 中间值最值 中间项乘以项数等于总和 2) 最不利原则:最背原则

资料分析:文字材料跳读、圈读(时间、名词、段落结构)

1)a/b

首数法:一步除法,首数相同看第二位,不舍位,小数点无用 2)[a/(1+x%)]*x% (特征数字法)

? 增长(比谁除谁)

同比:以最大时间同期向上循环一次 环比:以最小时间同期向上循环一次 1、增长量=这一时期-上一时期

2、增长率=增长量/上一时期=(这一时期/上一时期)-1 推导:上一时期=这一时期/(1+增长率) 这一时期=上一时期*(1+增长率)

增长量=这一时期/(1+增长率)*增长率

平均增长:

1、 2、

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

年均增长率=(年份差√末期值/初期值)-1=(末/初)-1/年份差(估算、

偏大)

百分点的定义:(一个单位)描述百分数变化1、 2、

求百分数变化(求上一时期增长率) 求上上时期值(隔年求值)

a/[(1+r)*(1+y) 求隔年增长率:(1+r)*(1+y)-1=r+y+r*y

? 比重

基本公式:1、比重=(部分/整体)*100% 2、部分=比重*整体 3、整体=部分/比重 求上一时期比重:a:部分 b:整体

r:a的变化率 y:b的变化率 公式:a(1+r)/b(1+y)

判断比重变化:当部分变化率r大于整体变化率y时,比重上升当部分变化率r小于整体变化率y时,比重下降 求比重的变化量:(a/b)[(r-y)/(1+r)]

? 平均量

公式:平均量=总量/分数 求上期平均量:总量m增长q1部分n增长q2(m/n)[(1+q2)/(1+q1) 判断平均量变化:q1>q2总量变化量上升 q1<q2总量变化量下降 求平均量的变化量:(q1-q2)/(1+q2)

? 倍数

“是”几倍:A是B的几倍 A/B “多”几倍:A比B多几倍 A/B-1 求上时期倍数:A/B[(1+y)/(1+r)]

增长率和倍数的转化:是几倍=1+增长率多几倍=增长率

逻辑判断 ? 必然性推理 1、直言命题及推理

题型:1、矛盾(等值——矛盾两次) 2、真假化

特性:1、矛盾的矛盾是其本身 2、矛盾必有一真一假 1、所有 1、是

2、有些 构成6种 3、某个 2、非

求矛盾:只要在原命题前加“并非”

所有是——并非(所有事)=有些非某个是——某个非 否定所有的是有些,否定有些的是所有

2、联言命题及推理(肯定时有效)

题型:并列:和、且、既、又 因果:因为??所以?? 转折:虽然??但是递进:不但??而且?? 代表词:A且B

联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并非(A且B)=>非A或非B 所有人考上=>有些人考上/某个人考上(不可逆) 某个人考上=>有些人考上(不可逆) 否定且的是或,否定或的是且

3、选言命题及推理(否定时有效) 先否定才能得到肯定

1、兼容:可以都选

2、不兼容:选且只选一个

3、A或B=>(矛盾)非A且非B

4、要么A要么B=>(矛盾)A且B或者非A且非B

4、 假言命题及推理(假设前提成立)矛盾:(A且非B)

A(必肯)=>B=>C=>D=>E(必否)

关联词:1)、如果??那么/就

2)、若??则=>由前推后 3)、只要??就 只有??才

=>(前必要后充分)由后推前 除非??否则不

*谁是必谁被推出 1)、AAA是AA的必要条件 AA→AAA 2)、要想AAA,必须AA AAA→AA 推理规则:逆否命题 假言命题二难推理:(1)、A→B,非A→B=>B一定成立

(2)、A→B,A→非B=>A一定不成立

申论知识点

1、先审题,后看材料,材料很重要 2、原则:政府角度看问题:1)、客观承认问题2)、辩证的分析问题 3)、积极地解决问题

3、关键词来源于材料:非作文题作答时,要尽量使用材料的原词 申论能力要素

1、理论政策:对于国家政策和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2、热点知识:对于社会热点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3、思想表达:文字表达能力

4、材料解读:从材料中找到要点的能力 材料

1、特点:1)、公开性 2)、消极性:材料一般涉及到的问题,且问题很重要 3)、辩证性:既谈到问题,又会涉及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4)、非敏感性 ※2、逻辑:(材料提供的信息)

常规型:好现象、问题、原因、影响、对策

争议型:引发争议性的问题+正方观点和理由+反方观点和理由

题型:归纳概括(概括什么)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贯彻执行(应用文、公文) 综合分析(分析什么) 特殊要求:身份、分条书写

做题习惯:题号、题型、题干关键字、材料范围、字数、分值 ※选择要点

1、标志性词汇法: 1)、表明重点的标志性词汇:转折连词(后跟的一般是问题) 2)、表明对策的关键词:建议、要、需要、将要、应该等后跟的对策 3)、表结论的关键词:总之、所以、这样、这的后面跟的结论 2、跳读法:应用于数据型材料

跳过数字,看文字比较集中地部分

3、快读法:案例型材料:某国、某人、某单位、某地、某部门 快速浏览5要素:主体:谁的

处境:主题面临的社会环境或面对的问题※做法:在此处境下,主题做了什么

结果:好/不好

启示:此种做法是否适合学习

对策从做法中来

5、精度法:观点型材料:某人针对某事发表的某种看法 1)、主体:谁发表的观点(身份、市级以上领导) 2)、客体:针对什么事发表了观点 3)、观点:说了什么、是什么态度(支持或反对) 4)、理由:为什么发表这一观点 5)、推论:核心思想(该怎么做)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401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相关文章
  •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最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公式篇真题篇201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注意事项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有五个部分,共13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 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最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公式篇真题篇2016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试卷注意事项1.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有五个部分,共135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