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正文 本文移动端: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

2017-05-04 05:53:0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 公式大全

1. V=X/t

V是平均速度(m/s) X是位移(m) t是时间(s);

2. Vt=Vo+a0t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t是时间(s);

3. X=Vot+(1/2)at2

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 t是时间(s) a是加速度(m/s2);

4. Vt2-Vo2=2aX

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 a是加速度(m/s2)X是位移(m);

5. h=(1/2)gt2Vt=gtVt2=2gh

h是高度(m)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t是时间(s) Vt是末速度(m/s);

6. G=mg

G是重力(N) m是质量(kg) g是重力加速度(9.8m/s2≈10m/s2);

7. f=μFN

f是摩擦力(N) μ是动摩擦因数 FN是支持力(N);

8. F=kX

F是弹力(N) k是劲度系数(N/m) X是伸长量(m);

9. F=ma

F是合力(N) m是质量(kg) a是加速度(m/s2)。

计时基准都是取自家用电的周期,在我国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因而有相同的数据采集方法与数据整理分析方法,并可与斜面小车、轨道小车等配套使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

1、自由落体运动初始点的分析:看纸带的前两个点的距离是否接近2mm,接近2mm的纸带才是由静止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纸带。

2.实验纸带是否研究匀变速运动的分析:测量纸带上相邻各点的距离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就是匀变速运动,否则就不是;即匀变速运动的纸带相邻两点的距离差满足 s(n+1)-s(n)=aT^2

3.计算匀变速运动中某点瞬时速度;由匀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该段位移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V(n)=[s(n)+s(n+1)]/2t

s(n)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个计时点的位移,s(n+1)指第N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s(n)+s(n+1)]指第N-1个计时点到第N+1个计时点的位移(即把要求的点包括在了他们中间即N处),t指发生两个相邻计数点(N-1到N,N到

N+1)之间的时间间隔.2T就是时间间隔总和

4.计算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

(1)理想纸带的加速度计算:由于理想纸带描述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完全相等,即有:S2-S1=S3-S2=?=S(n)-S(n-1)=△S=aT^2;故其加速度 a=△S/T^2

(2)实际的实验纸带加速度计算: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各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之差不完全相等,为减小计算加速度时产生的偶然误差,采用隔位分析法计算,可以减小运算量,方法是,用S1,S2,S3.......表示相邻计数点的距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根据△S=aT^2有

S4-S1=(S4-S3)+(S3-S2)+(S2-S1)=3a1*T^2

同理S5-S2=S6-S3=3a2*T^2

求出a1=(S4-S1)/3T^2 a2=(S5-S2)/3T^2 a3=(S6-S3)/3T^2 再求平均值计算加速度:a=(a1+a2+a3)/3

打点计时器一般就求解两个量:

1、某一点的速度,把该点当做某一段的中间时刻,那么这一点的速度等于这一段的平均速度,公式就是v=x/t,x是这一段的总位移,t是总时间,一般取这一点前后两个点。

2、求解a,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公式:相邻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差=at^2,这要分两种情况,当给出的纸带上,位移差都相等时,直接用这个公式,当位移差都不相等时,要稍微

复杂一些,过程就是:把纸带平均分为前后两段,比如一共有六个S,s1,s2,s3,s4,s5,s6,那么s1、s2、s3分一组,后面分一组,用a=(s4+s5+s6-s1-s2-s3)/nt^2,其中n等于4+5+6-(1+2+3),运算方法和分子的角标一样,时间t是一个S的时间。

一般打点计时器会出一个刻度尺,

若设有A B C三个点 A到B的距离为S1,B到C的距离为S2,打下S1所用时间等于打下S2所用时间.(S2>S1,时间相同是因为有加速度,速度在增大)

而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所以每隔0.02秒打下一个点 一般以5个间隔为一段S(5个间隔是指,打下每一段S所用的时间均为0.02*5=01秒 即为一个T)

而两段S所用时间相同 有个定则是:(一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

所以有例如:(S1+S2)/2T 即为B点的瞬时速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2公式大全

1.曲线运动基本规律

①条件:v0与F合不共线 ②速度方向:切线方向③弯曲

方向:总是从v0的方向转向F合的方向

3.绳拉船问题

①对与倾斜绳子相连的“物体”运动分解②合运动:“物体”实际的运动

绳子伸缩

绳子摆动

4.自由落体运动

①末速度:vt?gt?2gh②下落高度:h?1

2gt2

时间:t?2h

g

5.竖直下抛运动

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2gt2

6.竖直上抛运动

①末速度:vt?v0?gt②下落高度:h?v0t?1

2gt2

时间:t上?v0

g

④总时间:t?2v0

g ⑤最大高度:H?v02

2g

7.平抛运动

v

x?v0

vy?gt ②合速度:vt?v02?g2t2

向:tan??gt

v 0

x?v

0t

y?2gt2

⑤位移方向:tan??gt

2v0

间:t?2h

g,与v0无关

③下落 ③上升③速度方⑥飞行时

篇二: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a?

t

t

②vt?v0

??at③?

t

2

④S?v?t?

vt?v01

?t⑤S?v0t?at2⑥vt2?v02?2aS 22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1∶v2∶v3∶…∶vn=1∶2∶3∶…∶n.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1∶s2∶s3∶…∶sn=1∶2∶3∶…∶n.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1∶s2∶

2

2

2

2

s3∶…∶sn=1∶3∶5∶…∶(2n-1).

④通过前s、前2s、前3s…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1∶t2∶t3∶…

tn=∶2∶∶…∶n.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1∶t2∶t3∶…tn=∶(2)∶(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v0?0,a?g)

①vt?gt ②h?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12

2

gt ③vt?2gh ④2

v?vts

①中间时刻速度:vt??0? ②中间位移速度:vs?

2t22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差:sn

?sn?1?aT2

?sn?k?kaT2

1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内位移差:sn

二、力学

1、重力:G=mg(g值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弹力:F=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产生弹力的2个条件:①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

3、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有弹力;②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接触面粗糙 .....................(1)滑动摩擦力:f=uN ,N是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压力,?为滑动摩擦因数。

(2)静摩擦力的大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②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点,但有时认为二者是相等的。③平衡时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产生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④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0?f静?fmax

注意:两物体间有弹力,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产生。 4、力的合成

①F1 、F2同向:合力F?F1?F2方向与F1、F2的方向一致

②F1 、F2反向:合力F?F1?F2,方 向与F1、F2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同向。 ③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 ≤F≤ F1 +F2

④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5、力的分解

(1)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有无数多组解(即可分解为无数对分力) (2)己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又知F1、F2的方向——有一组解 ②又知F1、F2大小(F1?F2)——有一组解 ③又知F1的大小和方向——有一组解

④又知F1的方向及F2的大小:当F>F2>Fsin?时——有两组解 当F2=Fsin?时——有一组解 当F2>F时——有一组解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合=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①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②三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用三角形法则 ③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 三、牛顿定律

1、牛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直至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大小的量度是物体的质量.

(5)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脸直接总结出来的.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脸为基拙,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③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F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和区别

/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F=ma

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a

3

a

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物体的超重与失重问题

(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超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上。 ............

(2)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失重时物体的加速度向下。 ............

(3)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的加速度加速下落或减速上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4)注意:超重和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重力)并没有变化。 .........5、力学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学的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的基本单位是m、..Kg和s,除力学中的三个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这四个,对应的单位是A、K、mol、cd。

基本物理量根据物理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如力、速度、加速度等的单位。

4

篇三:必修一必修二教科版物理公式大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

12 a t2

V0?Vts

= 2t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 =

vo?vt

2

22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为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2、胡克定律:F = Kx

3、重力: G = mg

4、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F1?F2?2F1F2COS?

2

2

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

F2sin?1tan?=

F1?F2cos?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 F? F1 +F2

滑动摩擦力: f= ?N

5、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6、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合速度:v?

22vx?vy 合位移:s?x2?y2

小船渡河最短时间:tmin?

d

v船

小船渡河最短位移:?v船?v水 则smin?d ?v船?v水 则smin?d?

7、平抛运动:

v水v船

水平位移: x= vo t 水平分速度:vx = vo 竖直位移: y =

1

g t2 竖直分速度:vy= g t 2

1

t 时刻平抛物体速度:

222

vt?vx?vy?v0?g2t2

tan??

vyvx

?

gt

(θ为v与水平防线夹角) v0

?1?22

s?x2?y2?v0t??gt2?

?2?

t 时刻平抛物体位移s:

tan??

ygt

?x2v0

(α为s与水平防线夹角)

tan??2tan?

平抛运动初速度: ?轨迹完整:v09、圆周运动

?x

g2y

?轨迹不完整

v0?

ghBC?hAB

线速度:v= ?R=2?n R=

2?R?2?

角速度:?=??2?fTtT

v24?22

向心加速度:a =??R?2R?4?2 n2 R

RTv24?22

向心力: F= ma = m?m?R= m2R?m4?2n2 R

RT

r3

10、开普勒第三定律: 2?k (r为椭圆的半长轴或轨道半径,T为公转周期)

T

11、 万有引力:F=G

m1m2

(r为两质点或两球心距离,或是球心与质点间的距离) r2

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 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万有引力=向心力

V24?2Mm2

?m?(R?h)?m2(R?h)?m G

(R?h)2T(R?h)2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MmM2 g = G 则gR?GM(黄金代换式)22RR

?距地面h高处 mg?

GMm

2

R?h2

求天体的加速度、质量、密度1.加速度:

G

表面上

GMGMMmMmg??mga?得 非表面 得G?ma

R2R2R?h2 R?h2

一、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的行星或卫星

Mmmv2v2r

G2? 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

rGrMm?2r32

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rGMm2?2(2?)2r3G2?mr() M? (已知周期与半径) 2

TrTG

二、研究对象: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的行星或卫星

Mmmv2v2R

G2?M? (已知线速度与半径)

RGR

Mm?2R33?22

G2?mR? M? (已知角线速度与半径) ??已知角速度) RG4?GMm2?2G2?mR()

(已知周期与半径) 已知周期

)

TR

与任何因数都无关。

三、研究对象:距离地面h

g(R?h)2Mm

G?mg M?2

G(R?h)

(已知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与距离)

四、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MmgR2G2?mgM?(已知中心天体表面的g与R) ??

4?GRRG

3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公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4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高中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所有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公式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公式大全1 V=X tV是平均速度(m s)X是位移(m)t是时间(s);2 Vt=Vo+a0tVt是末速度(m s)Vo是初速度(m s)a是...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