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正文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2016-10-31 11:48:37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摘要:

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感知作品入手,抓住作品中对人物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语句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并综合分析细节和环境描写,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再辅之以课本剧、续写等适当练习,使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物形象 描写方法 分析

正文: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即从作品中的人物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分析,归纳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挖掘作品中的人物美,通过学生们的分析、再创造来深入体会作品的主旨,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 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全面分析人物形象,对其再创造,使人物形象活起来,在多年的实践中与学生一起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 感知作品——分析描写。

1、通过阅读、体味,感知人物。人物分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其首先应从感知入手。教材中的人物形象不同影视,具有直接性,它总是通过叙述语言、情节来完成形象。因此,我们感知人物形象应先从语言、情节等间接的方面入手。反复阅读语言材料使人物形象初步形成脑中的形象。

2、精当分析人物形象,让其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对于作品中的人物,要抓住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来全面分析,从而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深刻体会文章主旨。

我在教学中的基本指导方法即勾画描写语句——分析描写方法——总结归纳人物形象。

(1) 分析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分析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形象时,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对她三次不同时期的肖像描写进行分析。有初至鲁镇,有再至鲁镇,还有死前与“我”相遇。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出旧时社会底层妇女形象。

①“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很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②“她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

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再结合祥林嫂的经历总结出: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分析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中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抓住作品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都是 “言由心声”,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鲁迅曾说过:“如果删掉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因此,只有知道学生把握住人物的典型语言才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如教学《邓稼先》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邓稼先的典型语言来感受他的伟大精神。文中写到:“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急,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邓稼先的何种品质?学生们由这一典型语言“我不能走”展开讨论,积极思考,最后明确邓稼先是一个身先士卒、勇于奉献的科学家代表,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楷模,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榜样。

只有让学生细细品味,教师一步步引导,直至深刻剖析出人物性格,才能让学生把握住人物形象。

(3)分析行动描写。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行动描写可以解释、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神态。

如在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长妈妈的形象时,引导学生在作品中找到描写她动作的语句进一步分析:

“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晃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一句话就形象地刻画了长妈妈一个农村乡下妇女多事、切切察察的性格特征。“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的我没有余地翻地。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我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大”字,学生通过一个“大”字很容易体会出长妈妈粗俗、率直的性格特征。

鲁迅的《社戏》中,月夜行船处描写小伙伴们开船去看戏时,这样写到“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分析此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伙伴的形象,先让学生分析特点——用一系列动词描写

开船动作,再进一步体会小伙伴的性格特点——有熟练的驾船技巧,能干利落。

(4)分析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因此把握住人物的心理描写更有利于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比较注重指导学生在作品中找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而分析人物形象,深入理解中心。

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共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深切感受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是的悲愤、沉痛的心情,必须要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因为作品的一切内容都是由小弗郎士展现的。

文章开头“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吧。”学生读到此处描写,自然会想到小弗郎士想逃学,是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我借机进一步追问:“小弗郎士为什么不爱上学呢?”学生进一步分析,原因有上学迟到怕被批评,怕考分词,这样理解就透彻了。

当小弗郎士知道是最后一堂法语课时“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在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指导学生诵读此处,学生们会脱口而出小弗郎士为自己过去没能好好学习法语而懊悔自责,人物形象分析水到渠成。

3.抓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只作品中对人物某些典型的举止行动、典型的细微事物或现象的具体描写。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描述事件发展所起的作用。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作者精心运用了大量细节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似信手拈来,却起到了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重要作用。

又如魏巍《我的老师》:“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可以看出这一简单细节描写,就活画出了一个女教师疼爱学生的性格特征,虽是三两句话却抓住了对象的特征,活画了形象。

4.从作品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环境是人物生长的土壤,分析人物首先离不开的是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人物心情,体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交代人物活动、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教学中,先让学生把握两种描写,熟记作用,在具体作品中注意分析体会,使之为人物形象分析服务。

如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处自然环境描写:一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尔赛岛旅行时,轮船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二是返回途中,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此处分

析要引导学生思考: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揭示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怎样迥然不同的心境?学生们思考后会明确之前轻松、愉快;之后沮丧、沉重,从而深刻体会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环境制约、影响着人,人也反作用于时空。环境与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作家都很重视设置特定环境来反衬人物。因此,我们通过分析环境,来分析人的境遇、地位、性格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形象。

以上孤立地谈了从单方面分析人物,而人物形象是复杂的,不能着眼一点去分析,而应综合环境、语言、心理等来分析,对人物进行全面认识。

(二) 引导学生再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我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分析人物形象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内涵,指导学生编排了课本剧,重点排练表演“皇帝展新装”的高潮情节。通过学生精彩的展示,皇帝的昏庸无能、外强中干,大臣们的虚伪自私、自欺欺人,小孩子的敢于说真话,让学生们永生难忘!

课前还可以收集一些与课文内容、人物相关的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作品的认识。

(三)在作品续写中深化人物形象。

学生们如何才能较好地完成文章的续写呢?除了解人物活动环境、弄清故事情节外,更要明确人物性格特点。续写的部分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要与原文一致。最后加上对人物的议论或抒情。由此看来,学生只有在“吃透”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才能写出一个好续篇。可见,在教学实践中,选择适当篇目、适当人物形象,让学生续写,对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会起到画龙点睛,无限升华的效果。

我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曾让学生续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教室里的情景,并要求要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学生们有的重点刻画韩麦尔先生、有的重点写小弗郎士 、更有描写教室中学生们群像的。值得一说的是,学生们不仅能适当地运用人物描写方法,且有不少学生将重要人物升华了,更突出地表现其性格特征及强烈的爱国热情。我敢说如果没有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把握就不会有精彩的续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教师讲解后同学们会对人物有共性认识。但通过续写练习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不断完善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

三、农村语文教学中人物分析存在的困难。

就目前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来说,除前文中提到的方法比较符合教学实际外,因为受到远程教育、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普遍使用、学生课外阅读量相对较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人物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全面语文素养的提高。

结语:纵使资源有限,自身能力有待提高,作为工作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也甘愿与学生们一起努力,不断探求更好的人物分析分析方法,在实践中累积经验,逐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义国、苏纪国,《简析中的长妈妈》,《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

2. 王景山,《祝福,难忘的长妈妈》,《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

3. 段嵩轩,《阿长,一个艺术形象》,《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

4. 薛金星,《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

5. 魏巍,《我的老师》,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年。

6. 杨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人物审美》,中国教育网,2009年。

7. 王明,《细节刻画,个性鲜明》,《中学生学习报》,2010年。

8. 钱勒来、姚承宪,《美学新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9. 张国风,《漫说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篇二: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高二语文组徐会玲

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学习鉴赏中外

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

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

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

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

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

艺术特色”。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

中的重点。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

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

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

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

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

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

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

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

课时设计:微课(10分钟)

教学流程:

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作家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使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各色人等,成了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当我们打开一本精彩的小说,欣赏分析其中的人物是我们首要的任务。

一、知识概述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因

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的。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二、直击高考

考 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考纲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鉴赏评价 D

三、真题回放

(2009年新课标卷)11(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

(2010年新课标卷)11(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年新课标卷)11(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年新课标卷)11(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3年新课标卷)11(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规律总结

考查频率:每年必考

考查方式:主观题简答

分 值:6分

四、提问方式

1、XXX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或XXX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五、方法指津

1、借助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由于高太尉等人的不断迫害,从善良安分忍辱负重到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再到后来的勇敢反抗逼上梁山,显示出英

雄本色。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2、借助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写她的语言:“邢夫人

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

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写她的动作:在贾政处,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写她的心理: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不肯多走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小心谨慎的林妹妹形象。

3、借助 如《边城》沈从文通过对茶峒地区的风俗民情及青山绿水的描写烘托出边城小镇的人物人性的淳朴自然、优美健康。

4、借助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通过《西江月》两首判词

明贬实褒来赞美宝玉蔑视世俗,独立不羁的品质。

六、解题思路

1、整体感知确定倾向

2、描写评价仔细筛选

3、分析手法梳理形象

4、选择词句恰当概括

如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天真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

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老实、圆滑、暴躁、勇敢、从

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执著、势利??

七、答题模式

①总括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

如:(2012年湖南高考)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答案:

(1)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 (总括人物身份)

(2)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

(3)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分述性格特点) ②总括人物形象+分析手法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2分) (总括人物形象)

(2)对比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分) (分析手法) ③分点概括+陈述事实分析(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2013新课标卷)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演艺精湛 (概括):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 (陈述事实分析)

②地位卑微: 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

③忍辱负重: 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八、课堂小结

明确考查方式

掌握解题方法

确定答题模式

九、课后练习

完成近三年高考真题中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相关习题。

十、教后反思

本微课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设计灵活新颖,教师通过富于启发性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点,但限于时间,学生的练习交流需要课后落实。

篇三: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发表于《语文学习报》

【中考风向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文学作品一般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2006年小说阅读虽然不是中考主角,但仍然有许多多省市把小说作为阅读题进行考查,如厦门福建厦门的《亲吻爹娘》、山西省非课改区的《现你同行》、山西省课改区的《唐家寺的雨伞》、四川成都市的《父亲》,浙江舟山的《“信任”的试验》等。小说阅读与记叙文阅读有相近之处,但设题的内容多于记叙文,答题的难度高于记叙文,考生应在复习应考中引起高度重视。下面我们重点讲解文学作品中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方法指津】

中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一个阅读题一般有2~3道有关人物形象分析的小题。所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考查小说阅读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

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

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拦鲁达时,是这样描写鲁达的:“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一个“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义愤填膺的形象刻画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现了鲁达爱打抱不平、济危扶贫的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最后一课》写小弗郎士上习字课时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理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 ?’”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强迫他们放弃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 ,由鸽子叫联想到侵略者的罪恶 ,从而表达了孩子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憎恶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如《变色龙》中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描写,就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称。足见作者匠心独运。

(二)通过小说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如《皇帝的新装》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安排情节,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爱国思想。

(三)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在一定环境是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四)如何判断小说主人公

判断人物是否是主人公,不是看人物是否贯穿始终和用的笔墨的多少,而是依据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看他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应抓住言行心理等方面。因为,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语行动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习惯,所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人手,不难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肖像、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分析时也不能忽视。而对那些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能反映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某种共性的典型人物,还要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与主题的关系去分析其典型意义。

【中考名题探秘】

(2006年?湛江)阅读《赌》一文,回答1~4题。

①一个暴君,一个哲人。他们同时生活在一座城市里。

②暴君指着哲人的鼻子吼道:“你,必须从内心臣服于我!否则,我杀你!”哲人笑笑,不说话。暴君突然笑了:“不会让你这么痛快地死的!”哲人笑笑,不说话。

③这时上帝来了。暴君臣服于地;哲人谦卑地躬下腰。上帝说:“孩子们,不要太吵闹。”他指着暴君说:“你一吵闹,我就痛苦难忍。”他又指着哲人说:“你一思考,我就想笑。”然后,上帝建议他们一同穿过沙漠,不带任何补给。谁活着出来,谁就是王者。暴君骂骂咧咧地上路了。他很自信,多年的厮杀、搏斗生涯使他藐视沙漠。而哲人依然笑眯眯的,不见

任何异样。

④开始的两天,暴君一鼓作气,遥遥领先。他计算过:骑骆驼穿越沙漠需要6天,而他加把劲,估计5天足矣。哲人并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如果死了,他就去见上帝;如果活着,他就去云游四方。因此,哲人安步当车,只是偶尔考虑一下前进的方向。

⑤第三天,哲人远远看见沙漠上有个小黑点。渐渐走近,发现是暴君。那时暴君又热又累又饿,不堪重负,脱得只剩一条裤衩,坐在沙丘上。看见哲人,他傲慢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与哲人一块前进。哲人一直不说话,世界很静,只听见脚踩沙子的沙沙声。暴君终于忍不住了:“你,不渴吗?”哲人笑笑。暴君又问:“你,不饿吗?”哲人笑笑。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恼怒地叫道:“你,不感到寂寞,不感到无聊吗?”哲人笑笑。又过了好一段时间,暴君说:“若有剑,我会立刻杀你!”

⑥第四天,两人都有些垮了,走得很艰难。暴君一路咕咕哝哝,像是与哲人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哲人脸上也不再有往日的笑容,但沉默依旧。沙漠越来越静了。

⑦第五天,暴君远远落后了,他的精神已处于半失常状态,胡言乱语着。静默的沙漠对于他就像刀山火海一般沸腾、喧嚣。哲人也极端疲惫,难以支撑,但他依然移动脚步,没有停歇,像宇宙一样空旷、自由。

⑧第六天,暴君在癫狂中迷失方向,后来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而哲人也快不行了,常常虚弱得栽倒,但方向感还在,他爬啊爬啊??

⑨早晨的阳光很好,露水也很滋润。哲人睁开眼,看见不远处有个村庄。

1.小说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暴君和哲人的形象。请概括两人的性格特点。

暴君:

哲人:

2.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暴君穿越沙漠的心理过程,请用三个词或短语将这一过程概述完整。 一鼓作气→→→→癫狂失常

3.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解析】以叙事为主的小说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上面三道小题,第1题、第2题是直接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第3小题也与分格人物形象有关。

第1题是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暴君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从对待哲人盛气凌人、对待上帝

傲慢自大的态度、打赌前自负和穿越沙漠时急躁的表现来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张狂、自大、浮躁、意气用事的人。同样分析哲人的性格也可以从他从对待暴君、上帝的态度、打赌前和的表现来分析,他是沉稳、谦卑、坚毅、心态平和的人。

第2题考查人物心理描写,概括人物心理一定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第④段写暴君一鼓作气,第⑥段写暴君疯癫失常,那么其他三个描写他心理的词语就可从第⑤段提取相关信息,如:不堪重负→自负傲慢→恼羞成怒。

第3题要我们谈读后所得到的启示。阅读小说所得到的启示可以从主题方面考虑,也可以从人物形象方面方面考虑。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我们可以从哲人、暴君对待人生的态度及其结局来思考,可从学习哲人的明智之举这一角度谈启示,如:谦卑、坚毅者才能达到心仪的彼岸;也可从暴君的直横做法这—角度谈教训,如:目空一切的狂妄者的结果一般不妙。不管选哪一个角度都要联系实际。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4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

    人物形象的分析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是学生领悟作品内涵,正确体验作品情境的主要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引...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