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 正文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

2016-11-07 12:11:21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

[摘要]:《梁祝》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悲剧。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也都借此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比较赏析这两大爱情悲剧,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差别。它们都是我国民族文学史上的瑰宝。

[关键词]:梁祝 孔雀东南飞 悲剧 比较 赏析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悲剧。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也都借此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这两个爱情悲剧从古到今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人,被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两个爱情故事的悲剧色彩。

悲剧作为一种戏剧文学的舞台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即具有肯定性质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及毁灭,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由此推广而之,人们把具有这一根本特征的其他文学艺术作品(歌,小说,电影等)称为悲剧。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你看。其实文学家们创造悲剧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悲剧,从而揭示出真正的悲剧的意义,即:恐怖,怜悯,提升,净化。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兰芝与焦仲卿,他们的爱情悲剧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的弱点和局限。这些弱点和局限便是后代人需要反抗和打破的。所以说,悲剧是美的,同时它给人以力量,让人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有了美的愉悦的享受。这也是《梁祝》和《孔雀东南飞》至今流传不衰的原因。

比较《梁祝》和《孔雀东南飞》这两个爱情悲剧,无论是在创作背景、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上,还是在人物个性及主题思想上,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相似

《孔雀东南飞》前面的小序中谈及故事发生时间为“汉末建安中”,且文章选自南朝人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卷一,可判断其成时间当在魏晋之间。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中都经历着转折。这是一个人的觉醒时期,人们对外在权威开始持怀疑和否定态度,内在的人格开始觉醒并有了追求。于是便出现了具有封建反抗意识的诗歌《孔雀

篇二:《孔雀东南飞》赏析

浅谈《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赏析

秦汉时期的诗赋,是一项奇迹,它们还没有后来时代的雕饰,纯朴且彰显真性情。我最喜爱一首的便是那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所谓“乐府”,原是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机关的名称,它最初始于秦代,汉初惠帝时,就设有“乐府令”的官名,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更正式的设置了“乐府”官署。“乐府”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这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孔雀东南飞》记叙了东汉末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因遭婆婆不满而被赶回娘家,但夫妻情深发誓永不分离,后刘兰芝因受到母亲和哥哥的逼迫而改嫁,两人被逼无奈相约赴死,刘兰芝最终投水,而焦仲卿也随之上吊自杀这样一个悲情的故事。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叙事诗,是我国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壁”。

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计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小序十句,计五十三字,作者不详,大约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此诗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开头的小序为徐陵所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同时还概括地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使读者读过小序,就可了解全诗的脉络,体会到故事的悲剧色彩。

就我的浅薄之见,《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吸引了许多读者,其动人的魅力主要表现在:

一、情节波澜曲折,跌宕起伏。

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热情讴歌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本诗主要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要赶其回家。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在矛盾冲突中,仲卿希望能够缓解矛盾,于是百般求告,但矛盾不仅未得到丝毫缓解,反遭母亲搥床痛骂。仲卿迫于无奈,只得让兰芝暂回家门。话别之时,两人相约誓不相负。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写兰芝回家后的遭遇。兰芝回家后,母亲见到不请自归的女儿,十分

震惊,后经兰芝解释,这才谅解。但不久,县令、太守相继为儿子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但其兄为了攀结权贵,步步相逼,这样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兰芝被迫之下选择允婚,其实已作了以死抗争的打算。仲卿闻讯,责问兰芝,兰芝道出真情,许下诺言,并约定黄泉相见。结婚当晚兰芝投河自尽,仲卿听后也吊死树下。他们以死抗争的方式将矛盾推向了最高峰。第五部分(从“两家求合葬”到结尾),最后两家求得合葬,葬后两人双双化鸟,告诫世人。

二、对人物的刻画形象到位、个性鲜明。

这首诗以朴素生动的个性化语言,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鲜明生动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首先,作者通过具有不同个性的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刘兰芝在对焦仲卿、焦母、小姑、母亲和哥哥讲话时的语气态度各不相同,均可体现出她身上所具有的多种人物性格。开篇,在面对焦母的百般刁难,刘兰芝说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这样的话,体现出她的不卑不亢、自尊自爱。而在辞别时,她对小姑的叮咛又体现出她的善良与温柔。离别时她对丈夫说“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面对改嫁她说“今日为情义,恐此事非奇”,当一切终成定局,她含泪诀别“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每一句话都体现出一个女子的忠贞与专一,她愿意为爱情牺牲、为尊严牺牲,外柔内刚,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男主人公焦仲卿的形象也从他的语言中脱显出来。从焦仲卿与其母的对话“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可看出,他为人十分谦虚且忠厚老实。但从他让妻子暂且回娘家的话语中我们又发现,焦仲卿虽爱妻却有些懦弱。但他的执着依然感人至深。“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誓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爱情而最终走向叛逆道路的男儿。故事中,焦母的形象也是十分鲜明的,从她怒斥刘兰芝、追打焦仲卿到最后流着泪依然劝儿子他娶的几次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蛮横无理、独断专行的封建家长形象。而在刘兰芝的家中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恶势力,刘兰芝哥哥的话语虽只有一句,“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期望与何云?”就足以体现出他的势利小人形象。

其次,除去语言之外,文中的多处细节描写也帮助着整篇文章的情感内容的体现。在描写夫妻相见时,“哽咽不能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细节体现出二人情深似海。“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一句中,更是借马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悲伤。而兰芝“严妆”一段则是使采用了铺排的方法,首句写时间,总领下文。接着写她穿戴之认真,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四五次,写她刻意修饰自己。接着写其足、头、腰、耳、指、口,最后写步态,动作的细致描写更是将刘兰芝的伤心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一段既正面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形象,也暗示了兰芝外柔内刚的性格特点,使读者感到扼杀这一美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的野蛮和冷酷,加深诗歌的思想内涵。

再次,在最后写刘兰芝自杀时,还运用到了环境描写。“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四句话,写出了当时环境的萧条落寞,烘托出刘兰芝自杀时心情的悲哀。

三、诗歌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歌一开篇就运用比兴手法,用孔雀的徘徊来比喻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彼此眷恋之情,使整首诗都弥漫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在诗歌的结尾,也对开篇的起兴做了呼应,描写两人合葬的墓地中,象征着长久的松柏和梧桐枝叶覆盖相交,更有爱情之鸟鸳鸯和鸣,似是两人化成。不仅象征了两人的爱情终得以永恒,也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寄托了人们对恋爱自由的追求。

四、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

从兰芝和仲卿两人的角度看,这是性格的悲剧。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从焦母和刘兄两人的角度看,这是社会的悲剧。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媳,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兰芝,将他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杀害他们的刽子手,它们不仅摧残了美满幸福的婚姻,更是扼杀了善良纯朴的天性。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篇三:《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性比较

《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性比较

本文来自: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剧作,与我国汉代的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是享誉世界文苑的奇葩,虽然是不同体裁、不同时期、出自不同作家之手的作品,却都写出了一对纯洁善良的青年男女为爱情而死亡的悲剧,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关键词:爱情;悲剧性;比较

《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乐府叙事诗,是一部哀婉凄切的爱情悲剧。作品中的俩主人公用美与悲的完美结合来演绎了他们的忠贞爱情。它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美好的爱情被世俗禁锢,被礼教肢解,最终只能选择以死亡来实现他们对爱情忠贞和对封建宗族制度的反抗。《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笔下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的一部作品,不管是罗密欧还是朱丽叶都敢大胆追求爱情、幸福、自由。虽然摆在他们面前的阻扰重重,但是俩主人公都在顽强的抗拒与争取着。在作品中我们可多处看到他们青春的气息,和对家族世仇的激烈反抗,但最终还是只能失去生命来实现对爱情的承诺。

这两部作品都是爱情悲剧,为我们展示了爱情的崇高,与大胆追求爱情的人性之美和青春之美,他们都用一种极端与无奈的方式求得爱情的最终实现,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心里的震撼更是一种爱情的永存方式。虽然两部作品给我们展示的都是悲剧的爱情,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爱情悲剧模式,下面我们就对其异同展开比较分析。

一、《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同点

(一)内容性质相同,都是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一诗叙述了汉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刘兰芝恩爱相处,却被焦母活活拆散,最后在刘兰芝兄长的逼迫下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在孝道与爱情面前选择了后者,在母亲的逼迫下,选择了“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一同走上了黄泉绝路。这是大家都不愿见到了两个完美人物的消逝,也道出了他们处境的无奈和悲剧的必然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叙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美好的,他们互相倾慕、一见钟情,陶醉在自己美好的爱情里,但却忽视了家族世仇,轻视了家长的权威和权利,使他们的恋爱注定会很多的波折。他们努力去冲破家族仇恨的世俗、义无反顾地追求着一份纯真的爱情,但最终双双还是殉情而死 ,做了两大家族和解的牺牲品。

两篇作品都是爱情悲剧的代表作,通过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与为爱殉情的悲剧来抨击封建宗族制度和封建婚姻包办制度。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和勇敢的追求与封建势力的顽抗腐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热烈追求,寄予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二)表现手法相同,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孔雀东南飞》主体上以浓烈的现实主义叙述了封建家长制对主人公的迫害,通篇描写的都是刘兰芝和焦仲卿悲凉苦闷的一生。作者否定了一切该否定的东西,肯定了一切该肯定的东西,但无论是否定还是肯定,都简单或者复杂的展现了人物地位和个性特点,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运用了大量的精雕细琢的手法描绘真实生活,以大胆的创作抒发对浪漫爱情的憧憬。本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这部经典剧作中的完美结合保险在多处,当一

见钟情的浪漫爱情和两个家庭仇恨的纠缠使戏剧发展逐渐达到高潮时,当爱情和死亡交织在一起,浪漫的爱情和残酷的现实不断地碰撞和发展到高潮时,一对忠贞不渝、无视仇恨阻碍的男女主人公对浪漫爱情的热忱和向往时等等都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精神、两种艺术手法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两篇课文都展示了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

1.从冲突双方的性质来看。

《孔雀东南飞》是从刘兰芝的角度叙述了家长制度与自由爱情的矛盾冲突。围绕的是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的无情摧残,是焦仲卿与刘兰芝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双双殉情的悲剧,双方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展开的斗争,相爱的一方追求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它是正常的,自然的,健康向上的,但是却处在被压抑的地位,而作为封建家长制代表的焦母,她的家长权利是不可被颠覆的,腐朽与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了矛盾的紧张激烈。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则表现了自由的爱情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冲突,封建家族为狭隘的利益,不断的阻扰青春自由的爱情,它是邪恶的、反人性的,违情悖理的,但是却在现实中占统治地位,这与相爱的两人所追求自由精神和自由爱情是完全相反与难以调和,他们所要进行的反抗是特别激烈的。

2.从矛盾发展的结果看。

两部作都写出了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最终以善良弱小者——男女主人公殉情的结局来结束矛盾冲突。但是当现实不能容许男女主人公那美好的合乎人性的爱情理想实现时,在不断地激化的矛盾面前,矛盾的解决无法采取圆满的方式时,他们就只能选择用死亡来达到对爱情的忠贞与执着。他们的死亡就是对矛盾另一方的最大反叛和抗拒,他们并不是不热爱生命,只是不愿让生命在无爱的境地和违背人性的环境中苟延残喘。

二、《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同点

(一)悲剧过程。

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都双双殉情而死,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是因误会而产生的,因此是其命运的偶然性。这与莎士比亚前期奔放的青春和充溢的情怀的创作风格有关系,这一时期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和艺术风格渐渐形成。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他相信善最终会战胜邪恶的一方,所以作品中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

而《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死则是必然的,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他们的自由爱情没有存在的可能性。刘兰芝作为一个已婚的女子仅仅由于不讨婆婆的喜欢而被迫休离,即使她与焦仲卿是互相相爱,夫妻相处和谐,还是“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在文中开头就用了大量的句子描写了刘兰芝的贤惠和能干和美丽, 中间描写了焦刘的恩爱的感情。可是尽管如此,还是不可避免悲剧的发生。焦母出于对自己权利和地位的捍卫,不惜拆散两个人,这种情况在西方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更具有悲剧性。

(二)悲剧人物。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俩人表现的是对幸福、自由、尊严、宽容不懈追求的青春大胆的青年。首先在故事开篇,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从此相互思念、爱慕,通过表白的内容可以发现,他们虽然都生活在那个时代典型的封建大家庭,可是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爱、追求自己的幸福。其次,两个有世仇的封建家族对于这对恋人来说根本不是阻碍,对于所谓的姓氏,所谓的伦理道德,朱丽叶敢于喊出:“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罗密欧的回应是:“……从今以后,我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 面对伦理观念的重重阻隔,他们秘密相会,互诉衷情,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成为封建秩序的叛逆者。

在《孔雀东南飞》中的俩人,一个是自请回家的兰芝。她勤劳、坚强、美丽、善良,作者

几乎把古代妇女的一切优美素质都赋予了她,使她焕发着女性美的光彩,但是在与焦母的斗争中,与其说是体现了一种勇气与果断,不如说是一种没有抗拒的妥协,面对强有力的人性弱点的妥协,甚或是逃避。另一个是逼迫有阿母的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诚专一的,在兰芝和焦母的斗争中,始终在兰芝一边。为了保护自己的爱情,他也跟自己的专制的母亲作斗争,只是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突时。最后才会选择这种消极的方式实现俩人对爱情的忠贞。《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在文学题材上是不相同的两种题材,但是我们从其悲剧性进行比较,充分体现出了东西方不同时期两种对待爱情的方式和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也看到了悲剧的结果是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理想的追求,虽然毁灭了,虽然不幸,但是他们追求的爱情永恒却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201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

    《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梁祝》与《孔雀东南飞》悲剧色彩之比较赏析[摘要]:《梁祝》与《孔雀东南飞》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悲剧。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