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13.牛郎织女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1
2
3
4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5
篇二: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13、牛郎织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寻找故事中相关语段,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星空,隐约中不难发现
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
星星。这就是著名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下面我们来学习民
间故事牛郎织女。
二、 了解作者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
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简介民间故事
学生交流介绍。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
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
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它的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
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 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 学生汇报。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牛郎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
牛相依为命。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
结为夫妻。
第三部分(6/7自然段):写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生活,但老牛
死了。
第四部分(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
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第五部分(11/12自然段):写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交流星空中的发现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回家后有没有仰望过星空?都有什么发现? 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板书课题——牛郎织女。
二、回顾故事,简单复述
1、简单复述故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大家对这个故事都大致了解了,现在谁来简单复述一下?
2、指名复述,可对照课件提纲。(必要时屏幕对照畅言教学系统。)
三、品读故事,体会人物品质
1、寻找故事的中心人物。
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牛郎和织女)
学生说,教师板书:牛郎、织女。
2、了解牛郎织女出生背景,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1)牛郎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里?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利用畅言教学系统强调生字“嫂”及笔顺。)
(2)织女是谁呢?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从中你体会到了她的什么精神品质?
3、他们是怎么相识相爱的?
(1)牛郎是怎么认识织女的?(老牛介绍的)
(2)老牛为什么给牛郎介绍对象?(因为牛郎对它好,它知恩图报。)
(3)牛郎对老牛怎么个好法?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4)他们是如何相爱的?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4、牛郎织女走到一起是为了追求什么?
(1)讨论一下:牛郎织女走到一起是为了追求什么?(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
(2)他们追求的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找到相关语句读一读。
是啊,男耕女织,是民间故事中最美的元素,也是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自由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却甜。让我们也一起分享他们的“幸福、美满”吧!
(课件演示或利用划词搜索找到音乐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就是他们“美满”的真实
写照。转眼三个年头过去了,两人的相守,真是相濡以沫。可是好景不长。
5、遇到了什么困难?
(1)请在文中找一找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读一读。
(2)体会一下王母娘娘的精神品质。(专横霸道、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你喜欢她吗?
(3)如果说牛郎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那王母娘娘代表着什么?(压迫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织女又代表着什么?(劳动人民的幻想)
6、故事结局怎样?
(1)请在文中找到有关故事结局的语段,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2)喜鹊搭桥和前面的老牛说话一样,都是民间故事的特点:夸张、充满幻想,但都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件出示民间故事简介)
(3)介绍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四、发挥想象,动手动脑
也许,正是这一年一见,才成就了这千年传诵的爱情故事。正如秦观的那首《鹊桥仙》中说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也许,织女和牛郎追求的美满爱情,早已胜过了人间无数。
1、想象一下:七月初七夜,牛郎和织女又一次在鹊桥相会,此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2、学生边想边写,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反馈。
板书设计:
幸福、美满 王母
(心狠手辣)
(冷酷无情)
牛郎织女
(吃苦耐劳)(善解人意)(心灵手巧) (心地善良)(知恩图报)(纯真可爱)
篇三:渔夫的故事 -教案
渔夫的故事
《一千零一夜》
一、学习目标:
1. 识记本课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 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3. 概括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点。
4. 把握本文的主旨。
二、导入新课
播放《新白娘子传奇》视频,同学们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名称吗?喜欢看吗?这是一部假期热播剧,是由民间故事《白蛇传》改编。除此之外还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并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也选自于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
三、预习检查。
供养 撒网 撬 头颅 铁叉 桅杆 巍峨 啰嗦 一缕 弥漫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雄伟的样子。
堂堂:原是高大的样子或形容人的仪表壮伟,这里形容有志气或有气魄。
口吻: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口气。
四、读课文,理情节。
1.默读课文,简述故事。
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无意间把所罗门封锁魔鬼的胆瓶捞了上来,他救了魔鬼一命,而魔鬼恩将仇报却想要杀死他,最后渔夫以他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故事简介用16个字概括本文主要故事情节。
渔夫捞瓶——放魔出瓶——诱魔入瓶——战胜魔鬼
五、读课文,品人物。(渔夫撒了三次网一无所获,当渔夫撒第四次网的时候捞上来一个胆形的黄铜瓶,好奇心促使他将胆瓶打开,结果放出了魔鬼。这是一个怎样的魔鬼,文中是怎样描写魔鬼的?)
1.当渔夫打开被所罗门封锁的胆瓶后出来一个怎样的魔鬼?文中是怎么写的?
2.我们从魔鬼的外貌描写中看到的魔鬼是凶恶可怕的,结果渔夫战胜了魔鬼,渔夫是怎么战胜魔鬼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斗争过程。(其实他们的斗争过程主要表现在对话上,接下来就近原则,找搭档,分角色,读对话,看那组同学表现最好。)分角色朗读渔夫和魔鬼的对话,体会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魔鬼怎么评价自己?魔鬼要杀渔夫的理由是什么?渔夫是如何战胜魔鬼的?)
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魔鬼:凶残、愚蠢、狡猾、虚伪、恩将仇报
六、读课文,明主旨。
渔夫凭借什么战胜了魔鬼?这则民间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的势力。对付像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给予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七、读课文,议结尾。
《一千零一夜》中,这则故事原来的结尾是:渔夫准备将瓶子扔进海里时,魔鬼又苦苦求情,渔夫不答应。后来,魔鬼向安拉起誓,如果放他出来,将要好好报答渔夫。安拉是伊斯兰教里唯一的主宰。渔夫这才相信他,便打开了瓶口。魔鬼出来后,果然履行了诺言,给渔夫指出了一条发财之路。这则故事以往选入我国中小学课本时,也如本文一样,删去了上述结尾。你认为原结尾是保留好,还是删去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删去原故事的结尾具有现实意义。正如魔鬼评价自己时所说“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魔鬼主要是“人性恶”的化身,他穷凶极恶,、毫无人性、下流无耻,应当狠狠打击,重重惩罚,彻底揭露,让世人知道他的丑恶面目,对他保持高度的警惕。
保留原故事结尾更符合故事原貌。如果魔鬼真实体验到这个打击和惩罚的分量、后果的严重,在生死攸关,的最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善”的一面就会有所发现,良心有所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拒绝他呢?
八、作业
渔夫两手空空回到家,家中等鱼下锅的妻子很生气,责问丈夫为什么没有捞到鱼。渔夫笑着对妻子说:“今天真是九死一生。”妻子惊恐地问:“怎么了?”渔夫说??
请你展开想象,帮渔夫出谋划策,他该怎么简短地将今天的事情告诉妻子。
板书
渔夫:诚实、善良、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正义 战胜 魔鬼:凶残、愚蠢、狡猾、虚伪、说谎、恩将仇报 邪恶
《四大民间故事简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25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