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全套复习资料 正文 本文移动端:中华书局初中历史全套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全套复习资料

2017-05-03 05:54:1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

●知识清单

1、元谋人 距今约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 距今约70-- 20万年的北京人,发现于,过着 的生活。

注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山顶洞人 距今约三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已经掌握 ,会人工取火,过着 生活。

4、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姆渡人)

和(半坡人)的国家之一。

5、远古的传说------华夏之祖

(1)炎帝改进了农具,教人耕田;发明制陶技术,他遍尝百草,发明了医药,号称“ ”。(2)黄帝发明修盖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3)炎帝、黄帝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祖”。

6、尧舜禹的“禅让”

尧年老时,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为“____________”。

7、“夏传子,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_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________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8、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_______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2)约公元前1046年,_________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武王伐纣”。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给子弟、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

令,定期向周天子朝觐、纳贡,平时治理封国、守卫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义务)。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周成为一个强盛国家的主要原因:实行分封制。)

9、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东周时期:西周周幽王时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__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春秋五霸(先后顺序):__________、宋襄公、________、秦穆公、楚庄王。 齐桓公称霸之因: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标志:葵丘会盟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成语: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问鼎中原、一鸣惊人;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4)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诸侯之间较大的战役有:魏齐两国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魏齐两国马陵之战(增兵减灶)、赵魏之间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10、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

(1)目的:富国强兵

(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削弱中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实行中集权制,建立县制

2经济上----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

废除土地所有制,实行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反对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的商人要爱到惩罚; 统一度、量、衡。

(3)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11、秦统一六国

(1)从公元前230年至_______年,秦王_________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秦朝。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一、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秦王嬴政:第一个皇帝,提醒:嬴政

称帝前为秦王,称帝后为秦始皇);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个郡,

郡下设县,中央及地方的主要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第二、经济文化方面

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又叫秦半两);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做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统一车轨(车同轨),车辆两轮之距为六尺,修筑驰道,通向全国;

统一文字(史称“书同文”),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李斯完成),后来又推广为隶书。 第三、思想方面: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李斯的建议,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第四、军事方面

命大将蒙恬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连接了原秦、赵、燕三国长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有利于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另一方面,也对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起一定的保护作用);修灵渠,连接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两大水系(解决向岭南输粮运兵问题);统一岭南,设立桂林、南海和象郡三郡。

(3)评价秦始皇:功过相比,秦始皇功大于过。

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封建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他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过:秦始皇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法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2、秦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后期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秦朝。

(3)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13、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更化”和“大一统”主张,实现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统治。

一、政治上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监察权;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币,由中央铸五铢钱,

在全国通行。

二、思想文化上

为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在长安设太学,置《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博士。

三、军事上

在北部,派卫青、霍去病击匈奴;在西部,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在南方:铲除当地割据势力,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又经略西南夷,在今西南设郡县。 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使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统一、稳定和巩固,使西汉进入到最鼎盛的时期。

注意:公元前60年,西汉在今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西汉时新疆正

式纳入祖国的版图。

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达到鼎盛。但是汉武帝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财力,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痛苦。

14、两汉经济的发展:

(1)汉时期,铁农具大大发展,铁犁和牛耕在黄河流域普遍推广使用

(2)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

(3)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王景指挥治理黄河。

15、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开辟通住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两条,一条为南道,出阳关,一条为北道,出玉门关。

(3)开通丝绸之路的人是汉武帝时的__________,后在西域设行政管理机构—“西域都护”,班超曾任西域地区长官。

(4)汉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丝织品行销中外

(5)主要经营物品

中国:丝织品、漆器、铁器;

西方: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等。

(6)影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我国与亚欧各国人民的联系。

16、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200年,曹操对袁绍的,以少胜多打败袁军,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 ,孙刘联军利用火攻在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2)鼎立局面的形成

17(1)蜀地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天下

(2)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孙权派 率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18、西晋的短暂统一

东汉末年以来, 内迁各族趁西晋混乱,与汉族官僚地主发生了矛盾,匈奴人刘渊在汾

河流域首先起兵,自称皇帝,国号汉,316年,灭亡了西晋。

19、东晋与南朝

(1)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建康,史称东晋,大权掌握在王氏、射氏等世家大族手中。

(2)420年东晋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东晋灭亡,此后,南方相继出现了齐、梁、陈。

(3)宋、齐、梁、陈合称“南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天南京),与此同时,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4)永嘉南渡:西晋灭亡后,因为北方战乱,很多北方人弃家南逃,逃到今天的江浙 地区及湖北湖广一带。这的大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年的永嘉年间,被称为“永嘉南渡”。

20、对南方的开发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北方战乱不断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地区:江浙地区及湖北湖广一带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的影响: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劳动技术和生产经验。

21、五胡十六国

西晋末年,北方内迁并起兵反晋的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史称“五胡”;西晋灭亡后这些民族各立政权,重要的有16年国家,史称“十六国”。

22、前秦南伐和淝水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83年苻坚率军南下伐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后北逃,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状态。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官吏有固定俸禄,贪污受贿者一律严惩;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农民按人口分给田地,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按规定纳赋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以稳定社会秩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他继续推行一系列促进民族整合的改革,如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改穿汉服,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提倡民族间通婚。

(2)作用:这些措施加速了内迁的北方各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的互相认同与融合,为以后的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4、隋朝的统一

581年,外戚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南北。

25、隋朝大运河

(1)大运河开凿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范围:隋炀帝杨广开凿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以__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__,南抵余杭,全程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3)作用意义:这条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永济

渠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抵

华北平原,南至江南广大地区,通航的范围远

远超过了前代,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

发展与交流。

26、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篇二:2017年初中历史总复习提纲(中华书局)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早期原始人:⑴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已知的最早人类。⑵ 北京人:距今约70到20万年,能用火,会直立行走,会使用简单的石器。

2.原始农耕居民:⑴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6、7000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已建房定居,住干栏式房屋。主要作物是水稻,属母系氏族阶段。 ⑵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6千年,发现于陕西西安半坡,已建房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主要作物是粟,属母系氏族阶段。

3.中华文明之祖: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炎帝是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时推举德行高尚的舜为首领,舜年老时推举治水有功的禹为首领,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

4.夏朝: --死后,其子启继位。从此,“家天下”的世袭制代替了“公天下”的禅让制,世袭制从夏朝开始,沿袭近四千年,清朝灭亡时结束。

5.商朝: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朝,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商进入全盛史 称“盘庚迁殷”。

6.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周武王实行 分封制。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7.春秋争霸(前770—前476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重建周朝,史称“东周”,春秋开始。春秋五霸: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等。

8.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齐、楚、燕、韩、赵、魏、秦

9.百家争鸣:战国时,诸侯国间战争频繁,社会急剧变化。许多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知识分子纷纷著书立说,

10.

【思考探究】:你认为商鞅变法在我国今天的改革中有何借鉴意义?

11.甲骨文:出现于商朝时期,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2.青铜文化:⑴ 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⑵ 约与商周同期的西南成都平原的“三星堆”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等。

1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在四川岷江主持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成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14.秦朝建立: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 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15.郡县制: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废分封,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县制始于秦朝,沿用至今,对我国后世影响深远。

16.秦朝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18.昭君出塞 :西汉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其一部归附并向汉皇求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出嫁。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19.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

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与西

域的联系,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

新疆地区)从此成为我国领土的一个不可分割

的部分。

20.丝绸之路的开辟:⑴ 条件:汉武帝时,

国家强大统一;张骞出使西域增进了相互交

往;西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保护商旅往

来。⑵ 路线:南道:长安--阳关--至南亚等

地;北道:长安--玉门关--中亚北部;⑶ 输出物品:丝织品、漆器、铁器等;⑷ 输入物品:葡萄、石榴等; ⑸ 作用: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我国与亚欧各国人民的联系。

21.西汉建立: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22.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地方武装割据,东汉名存实亡。208年,赤壁之战,刘、孙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久,曹丕建魏,刘备建蜀汉,孙权建吴,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23.北魏孝文帝改革:439年,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通婚。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之后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单元两汉、三国、两晋的科技和文化

25.江南地区的开发: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民南逃,来到长江中、下游, 这样的人口大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年的永嘉年间,史称“永嘉南渡”。人口大迁徙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劳动技术和生产经验。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下)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26.隋朝、唐朝的兴亡: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隋朝统一南北。618年,李渊灭隋建唐。907年,唐亡,中国再陷分裂。

27.隋朝大运河:南抵余杭,加强了南北交通,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8.科举制:⑴ 形成: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⑵ 发展: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武则天时增武举考试,创殿试;唐玄宗时,增诗赋考试(唐诗歌繁盛的原因之一);⑶ 退化:明朝时,设“八股”考试,限制了人才的选拔。⑷ 影响:科举制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

29.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 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 “开元盛世”。

3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1.文成公主入藏: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居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初,其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后来,吐蕃的赞普上书唐皇称唐吐“和同为一家”。

32.唐朝的对外关系:⑴ 鉴真东渡:唐朝时日本派使者留学中国,他们回国后,仿照隋唐制度, 进行了大化改新。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设计了唐招寺成为日本的一代宗 师。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⑵ 玄奘西游:唐太宗时,玄奘游佛天竺(印

度),回国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和中亚历史、地理风俗的书籍)。玄奘是中印文化交流 史上杰出的使者。

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

33.两宋、元朝兴亡: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重新统一中国。1127年,北宋亡。同年,南宋建立;1206年,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34.元朝的统治政策: 始于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

35.澶渊之盟:10世纪,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1004年,辽与北宋在澶州之战后签订《澶 渊之盟》,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36.岳飞抗金: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称帝,国号金。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其军称岳家军,在郾城大捷后,宋真宗和宰相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岳飞死后,南宋向金称臣。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

37.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南宋将领文天祥组织军民抵抗,兵败被俘虏。他宁死不屈,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明志,表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38.回族的形成:元朝时,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同国内的汉、蒙、维 吾尔等族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9.元朝对西藏的管理:元朝时,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西藏成为元朝 的正式行政区。

40.元朝的对外关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41.两宋的经济:南方的苏州和湖州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也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之说;宋朝是我国瓷器业最繁盛时期,江西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东京(开封) 和临安(杭州)出现了“夜市”;东京等地出现了供市民娱乐的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 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时在泉州等地设有市舶司,负责管理海外贸 易。宋朝已有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42.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在唐朝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南宋时南方经济已经完全超过了 北方。至此,中国的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南方。

43.元朝的经济:松江是元朝棉纺织业的中心。

第三单元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44.明朝、清朝的兴亡: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建立。

45.康乾盛世:清初百余年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康乾盛世”。

46.清朝中央集权统治: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钳制人民的思想。

47.清朝的民族关系:⑴ 顺治和康熙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立中央政权册封制;雍 正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创“金瓶掣签”制度;⑵ 乾隆在新疆设立了伊犁 将军;⑶ 乾隆帝时,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民族英雄)的带领下从俄罗斯回归祖国。

48.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时国力强盛。为增进友好交流,发展贸易。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西洋指

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从刘家港出发,到

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

【思考探究】:试把郑和下西洋从条件、目的、时间和影响等方面

与新航路的开辟做一比较。

49.戚继光抗倭:明朝时,日本海盗在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人称“倭寇”。明将戚继光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戚继光抗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保护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是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50.澳门被攫: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广东澳门的居

住权。

51.清朝的对外关系:⑴ --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⑵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4年,清廷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⑶ 闭关锁国政策:为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沿海人民联系;清政府厉行海禁,仅设广州一处为通商口岸,并指定广州“十三行”代理对外贸易。清朝的闭关政策虽有一定的自卫意义,但它不能根本上阻止外国侵略势力,反而限制了自身的经济发展,禁锢了中国人的思想,使中国拉开了同西方的差距。

第四单元. 隋唐、宋元、明清时的科技、文艺成就

篇三:七年级上册中华书局版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元谋人

1、 时间:距今 170万年 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1)、地点:云南省 元谋县

(2)、生产、生活:会制造石器,知道用火。 (旧石器时代)( 能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

1、 时间:距今 70万--20万 年。 2、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3、特征:生产情况:使用打制石器;生活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过着群居生活;身体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三、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 3万 年2、 地点: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3、特征: 生产情况:使用打制石器,懂得磨光和穿孔技术,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

第2课 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母系氏族社会)

1、 时间:距今约 1万 年 2、 地点: 长江流域 (浙江)

3、特征:生产情况:使用 磨制 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会造陶器。 生活情况:住 干栏 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已掌握掘井技术,会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母系氏族社会)

1、 时间:距今约6千余 年 (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2、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3、特征: 生产情况:种植 粟 和 蔬菜 ,饲养猪狗;渔猎;懂得纺线、织布、制衣,会制造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生活情况:住 半地穴 式的房屋。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父系氏族社会 )

1、时间:距今约 四五千 年2、地点: 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3、特征: 生产情况:磨制石镰、石锄,会制造黑陶、白陶,制作的玉器工艺精美。生活情况:出现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1、 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后来发展成华夏族,成为汉族的前身。“人文初祖”: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 尧舜禹:相传继皇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他们更替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 禅让

3、 距今约5000---4000年间,黄河流域居民的多数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中有 两服。生活情况:过着氏族生活,共同劳动,无贫富贵贱的差别

位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

(1)炎帝:发明了医药,号称“神农氏”

(2)黄帝:发明修盖房屋;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方法。(逐鹿之战:黄帝战蚩尤)

黄帝部与炎帝部在阪泉展开大战,最后炎帝部战败,并入黄帝部。两部合并后,不断繁衍发展,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所以中华民族称“炎黄子孙”。 (3)尧 : 生活简朴,治理天下有方,深受大家爱戴,史称“帝尧”

(4)舜: 舜辅佐尧平定了三苗叛乱,尧传位给舜,舜继位后,禹治水成功,舜就传

位给禹,这就是史称“禅让制”

(5)禹: 尧、舜时期,黄河流域长期洪水泛滥,平原沃野变成了一片汪洋。禹经过

13年艰苦努力,终于治平了洪水。禹又带领百姓开挖沟渠,引水灌溉,变水害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史称的“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疏通河道)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替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奴隶制 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后来他的儿子 启 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西周的分封制 ①目的:巩固统治

②内容: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③意义: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通知,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灭亡:后期政局混乱,发生 国人暴动 。公元前 771 年,西周灭亡。

第5课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一、文字的演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价值:商朝的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一些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风俗等情况,是今天研究商朝历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二、青铜器

① 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的品种更加丰富。

②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 ③著名的青铜器有: 司母戊鼎 、 四羊方尊 等

第6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 洛 ,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 争霸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3、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4、 著名霸主

齐桓公:最先称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 宋襄公秦穆公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

5、争霸战争的影响:(1)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弱小的诸侯国被兼并,一些较强的诸侯国逐渐形成为疆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 齐、楚、燕、韩、赵、魏、秦。2、 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3、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7课 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

一、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

①设计建造者:秦国李冰 ②地点:岷江(四川都江堰市)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 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三、秦统一六国 时间:公元前221年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把我国古代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8课 春秋战国的文化

二、文学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40页)

2、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端午节的由来) 三、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一、秦朝的统一

原因 :(1)春秋战国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与和平;(2)各族之间交往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3)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定。③地方: 推行郡县制) (影响: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2、 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圆形方孔铜 钱;统一 度量衡 统一文字,把 小篆 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又推广 隶书3、 思想上:焚书坑儒

①目的: 加强思想控制

②内容:下令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

③影响: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 军事上:修筑长城

派将军蒙恬北击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并修筑了西起 临氵兆 ,东到 辽东 的“万里长城”。

5、开发边疆:统一了南方,兴修了 灵渠 ,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影响: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影响: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全套复习资料》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430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中华书局初中历史全套复习资料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知识清单1、元谋人距今约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发现于,过着...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