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芙蓉镇影评 正文

芙蓉镇影评

2017-04-18 06:57:42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芙蓉镇影评(精选8篇)

芙蓉镇影评精选(一):

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说实话,在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盼,只是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带给我一个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却也确实熟悉的年代。整部影片对历史的描述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到不让上映。

每个时代伟大的人物,都会有他的功与过,而《芙蓉镇》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小缩影,我们不明白在那个名不聊生的动乱年代,受害的到底有多少人!那个年代对于我来说熟悉又陌生,我永远不明白他的真实面目,却也总隐约看到的过去。历史是要用辩证的手法对待的,历史是事实,我们没有带着恶意观看那个时代的政府,我只是为人民的遭遇而深感同情。那个人能不犯错?所以我们就应原谅那个时代,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记住那个时代。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为胡玉音的女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命运跌宕,以及他身边人的起起落落。那么首先,让我们讲讲胡玉音这个女人吧。她与丈夫黎桂桂开了个卖买米豆腐的路边摊,生意兴隆,之后有自己辛苦打拼,盖了新房,但是这一行动,却被批为走资本主义路线,他们的新房被收没,一千五百块钱虽交与黎满庚保管,但是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黎满庚为了保全自己及家人,最终将钱交出。胡玉音去外地躲避一年后回来,发现丈夫去刺杀李国香而早已亡故,悲哀之至,又听秦书田说自己被判为富农。之后,她就一向被迫扫大街改造。在扫大街的过程中,他与同时扫大街的秦书田互生爱慕,最终不顾反对在一齐。

阶级斗争开始后,秦书田因为当年写反歌而被批为右派,亦被进行劳改扫大街。再扫大街的过程中,她与胡玉音慢慢产生感情,两人决定结婚。而当秦书田递交申请后,却遭到反对与耻辱,还在自己家门上贴白对联:两个狗男女,一对黑夫妻。这是个对么大的侮辱,在那里,他们左派眼里的所谓右派,连拥有婚姻的权利都没有!秦书田看胡玉音一向哭,就给她说:你哭什么,黑夫妻也是夫妻,这等于是政府承认了。不得不说秦书田一向是个乐观的主角,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迫害,也看到了反抗与期望。在秦书田与胡玉音私自结婚的那天晚上,谷燕山不请自到。看到那里的时候,我突然有点兴奋,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形势再怎样严峻,却还是有些人会背着所谓的组织走,他们这是无声的反抗。也就在他们结婚后,秦书田被判十年囚禁。

黎满庚这个人,年轻时曾与胡玉音相好过,但是他为了保住党籍,放下了她。之后,他又为了自己与家人,交出了胡玉音托他保管的一千五百块钱。在与谷燕山喝酒的时候,他说羡慕谷燕山,谷燕山说:要活的有良心。但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虽然黎满庚做了一些不义的事,但是我们又没有理由批评他,因为这恰恰是人的最真实本性,所以我对他表示理解。况且如若每个人都如谷燕山一样,那么这个电影也就失去了许多他原有的吸引力。真实的东西永远都是最易感动人的。

李国香是负责整个芙蓉镇工作的干部,他一心拥护阶级运用,而其实,她并未获得什么好处。我对她的感觉,就是她只是这个运动的一个牺牲品,一个盲目崇拜者,一个被运动运用的工具与棋子。然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棋子随处可见,他们盲目而又忠实的一塌糊涂。她以前被打到过,但是之后又站起来,她的站起来,预示着这阶级运动的继续。最后回到市里的路上,偶遇当年被打倒的秦书田,秦书田对她说:安安静静的成个家,学着过过老百姓的日子,别总想着跟他们过不去,他们也容易,也,不容易。虽然这句话是冲着李国香说的,但是只是冲着李国香么?表面看是的,但是李国香只是政府组织的一个化身,这是在对那个时候的党说话,说让政府安静,别总想着和老百姓过不去。打倒他们容易,但是打倒他们也不容易。李国香最好照样风光,坐车回城,这就好比发展这场运动的人,最后却都相安无事。受伤最大的,只是那些老百姓。

在秦书田回到芙蓉镇的路上,他就遇见了一群小孩,然后他摸摸他们的头,开心的笑了笑,继续朝前走去。小孩子其实是一种期望的暗示,他摸着他们的头,就像是是摸到了期望,摸到了明天,也像是摸到了某个和平的年代。

每次剧里的人物受到磨难,都会觉得生活是那么黑暗,但是虽然人人都是受着阶级运动的压迫,从中,我们却还是能深切的感觉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不安分。所以每次看到他们内心的反抗,又觉得热血沸腾,止不住的为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感动。在李国香攻击芙蓉姐胡玉音的米豆腐摊时,大家对此举动都表示了行动上的抗议。在批判会上,谷燕山突然站起来冲着左派代表李国香说他要去撒尿。在看到孙子替爷爷受改造时,黎满庚媳妇说:造孽啊,阶级斗争,看样貌要搞起码三代啦!()而在这些不安的人群里,秦书田是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扫大街的时候,秦书田也能舞起来,在被叛十年后,他对胡玉音说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秦书田对李国香说:你,也是人。秦书田请求结婚时说:就是公狗和母狗,公鸡和母鸡,公猪和母猪,也不能不让它们婚配吧!秦书田劝一向掩面哭泣的胡玉音说黑夫妻也是夫妻。秦书田给那个趾高气昂的李国香说:我叫秦书田,外号秦癫子,专业是扫大街,而且扫得还不错,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幸结了婚每次看到秦书田出场,都像是看到了一股倔强的期望,就像是冬天里一星燃着的小火苗,微弱的随时都可能被风吹灭,但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那么扎眼,给人带来一点点温暖。他坚强又勇

敢,同时又不是幽默。

谷军。也就是胡玉音的孩子,他冲着母亲喊:回来了!回来了!回来了!是的,回来了。他的父亲回来了。这个社会的期望也回来了。那个时代,远离了

在谢晋导演的安排下,电影中的人物一个个都那么的迷人,他们所表现出的顽强与不屈,所经历的忍辱负重,都给人一种无论如何,要活下去的信念。一个人,你只有活下去,才可能待得到期望。

命运会是个未知的东西,时代可能会有错发生,但是选取不能有错,期望要永存于心间。之后,芙蓉姐胡玉音的房子回来了,一千五百块钱回来了,他的丈夫秦书田也回来了,好像一切又变成了最初的摸样,好像大家还是很开心。但是我们在看到这种幸福的场景时,情绪却止不住的压抑,并且伴随着无比的沉重。我们自能看到内心以外的东西,因为心灵上受过的伤,是摸不着也看不见的,然而而那些却恰恰是最大的伤害。什么能还回来呢?黎桂桂回不来了,过去的青春也回不来了,那些未受伤的纯正的心也回不来了。回来的这一切实际上实在告诉我们在这当中,我们曾失去过什么。

此刻关于革命题材的电影很多很多,而更多状况下,我是不愿意多看的,因为他们往往是几个领导一指挥,士兵扛着抢就上,然后不是打了胜仗就是打了败仗。许多关于文革时候的影片或电视,也没有将人物的内心与当时人所受的镇压真实展露出来。所欲我谢谢还有这么一部好的影片,让我能够了解那个年代,让我们能够证实过去,缅怀那代人的辛劳与忍辱。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但是也很庆幸中国此刻的进步,让我们最后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要是在那个年代,我这篇文章估计足够拉去砍好几回脑袋了!

芙蓉镇影评精选(二):

这部电影叫《芙蓉镇》。谢晋导演辞世,得以在影院看这部电影,感慨很多。新一代的影迷,对中国电影总是抱怨多多,且相对更关注第五、六代导演的作品,对于很多前辈导演,抱持着一种主观设定的距离感:一提到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便斥之以思想单一、形式僵化的现实主义,实际上看的很少。或者说,片段的耳濡目染、指标性的所谓党片看的是不少的,而深入关照者,其实寥寥。

甚至在想写一下《芙蓉镇》时,也只能就文本说文本,无法从更多的层面去探究它的存在好处。谁让即便是谢晋,我看过的作品也屈指可数,而这部《芙蓉镇》更是首度观摩。所以参照的标准,不期然地设定到第五代导演上。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作品,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其中的翘楚,它们各有特色,一同撑起了第五代导演的成熟之旗。

然而看过谢晋的《芙蓉镇》后,我对这类题材电影的认识有了转变。与那些让第五代导演成名立万的文革电影不同,它以亲历者的反思姿态直面历史,即便是出品时间更早,其思想上的韧度却更加尖锐和犀利。第五代的这几部作品,拍摄时间较晚,都带有某种跳脱的态度,更期望站在历史的外围,去冷眼旁观那段苦难史,一方面这样的视角更宏大,更容易到达史诗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相对安全,更接近普世价值,即便是禁映,也不会影响它们的影史地位。

谢晋没有选取这样的保守之路,虽然第五代的这几部作品同样值得尊敬。在我看来,芙蓉镇上的风云变换,是被严丝合缝地记录而非再此刻镜头前。它没有那几部作品中铺天盖地的对文革场景的营造,像是文攻武斗、游街批判、集会造反等很容易引人兴奋的描述几近于无,但电影却以朴实逼真的生活事件、对接严谨的影像结构将政治运动的诡谲、世事人心的叵测,表现得惊心动魄。而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其关键就在于谢晋对于政治、历史,乃至我们这个民族的无畏的反思和直面。

谢晋甚至不想依靠悲天悯人的人性论,来为自己的作品作结。我的理解是,他是亲历者,也是受害者,他不能忘记,也不能原谅。但是他务必理解。看似在电影结束时,他原谅或接纳了所有的人和事,但他并非就此心安理得,他依然用谷燕山酒醉后完了,没完,完了,没完的责问、用最后一个镜头中王疯子远去时满嘴的运动了、运动了来提醒我们,故事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先是冒出了如标题所示的想法,然后又想到一个词,大象无形。除了思想禁锢,中国电影常被诟病的另一个地方就是形式过于单调、中正,深怕陷入形式大于资料的窠臼。《芙蓉镇》在电影语言上看似中正,却因思想上的成就,将资料以相当妥帖的形式表现出来,中正中有尖锐的意向。比如几段意识流就安排得恰到好处,更不用说谢晋一贯拿手的影像处理了。谢晋的电影语言并非为了炫技,而是化入现实的基调,看时有崭新的气象,却难得润物细无声。

看完电影出来时,我听到一对恋人在背后说话,那个女的说了一句我深以为是。她说:怪不得刘晓庆那时能那么红。我之于刘晓庆的印象,掺杂现实中的负面印象不说,单就演员而言,一向都是爽朗中略带张扬的模样。但在《芙蓉镇》中,刘晓庆的表演完美无缺。胡玉音看似坚硬的性格中蕴藉了如此的柔弱,在现实的步步紧逼下,她的怯弱的抵抗,或如姜文所饰的秦书田所说的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是感动全篇的力量。谢晋一向有演员伯乐的美誉,在本片中再一次被印证。

我猜想谢晋拍摄《芙蓉镇》时,他的身份地位已允许他做一次决然的而非保守的良心回望。这难得的回望在当时引起了怎样的波澜我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它必须触动了那些经历过的人,不管是受难的,还是得宠的。在观影当中,我听到了后排一位年长阿姨的叹息和哭声,她并非为情节感动,或许是被往事触动吧。它也不是只为经历者熨伤,它同样打动了我们。它表现出的勇气和完美,让我们这些影迷相信,我们的电影同样值得尊敬,即便它此刻依然孱弱,依然被紧束。

谢晋导演的辞世,却促成了我们对他的了解的开始。虽然还很幼稚,但我更愿意完美地相信,这是一次进入前的立此存照。谨以此文向谢晋导演致敬。

芙蓉镇影评精选(三):

芙蓉镇是个传说。

那个时代多少人看到这部电影之后热泪盈眶辗转反侧不眠感慨。

里程碑,编年体这些标签贴了又贴。

关于大时代与小人物命运的议题以及人性的思考更是争议不断的话题。

在这部影片中,谢晋导演大胆正式历史,饱含深情的透过一个镇子写出了对一个时代的反思。

关于文革的披露落实到细节化最数那段斗争分子点名的戏让人觉着荒诞了。点到地主时竟然出现一个黄毛小孩,刚想笑时又被准点儿的吐血解释提醒是带爷爷来的。旁边一位老大娘自说自话--这革命一革三代。

是啊,这革命一波一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老子遭的罪孙子辈儿也拖不了干系。典型的中国式株连九族。

而李国香在大雨天被挂上破鞋,秦癫子给她扫帚时。她咬牙切齿还在控诉莫须有的罪状。秦癫子叹息声中不无对李国香的悲哀与怜悯,说到你也是人。

可惜秦癫子错了,一个有后台的女强人怎样会是个简简单单的人。她能够勾结王秋赦偷欢,却不同意俩反动派的结婚申请。她能够在打倒后又摇身一变官复原职,就算文革后还能大摇大摆的高升。

相比之下秦癫子、胡玉音、桂桂真是无能爆了。起早贪黑挣出来的新屋被人霸占不说,一碗碗米豆腐挣出来的1600元钱不提,还被打成新富农。

难怪郑念女士在《上海之死》写到--穷是中国人的保护伞。没有比穷让中国人更能保护自己的了。

篇二:《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王秋赦人物形象评价 如果说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一剂治疗国人思想疾病的良方,那么古华的《芙蓉镇》可以算得上是一副祛病固本的神帖了。这部长篇小说以严谨的思维、朴实的语言、浓重的时代感和明确的目的性,博得了大家的关注,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用古华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就是在“唱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小说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他可爱的一面,也有着他人性的弱点,作者在表现人物方面十分自然,但不乏深刻,把一个个形象符号,在一个相对稳定但又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土改、文革、反右等一系列社会事件,把这些形象符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形成了一个思想的新的高度。但《芙蓉镇》这部小说和《狂人日记》相比,又有风格,《芙蓉镇》没有过度的夸张和渲染,虽然也是在突出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但要比《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更有人的共性,人物也显得丰满,适合新时代读者的追求和谐的心态。譬如妩媚勤劳的胡玉音,老实巴交的黎桂桂,“运动油子”秦书田和“土改根子”王秋赦等等。而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王秋赦了,读过《芙蓉镇》,王秋赦这个人物留给我的,有的是厌恶,有的是痛恨,但更多的却是同情以及同情后的反思。

一、万恶的王秋赦 说到王秋赦,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总是一副惟恐天下不乱的脸孔,害了这个害那个,他和当他和李国香的丑闻被秦书田发现之后,居然气急败坏的把秦书田和胡玉音叫到公社里严刑逼供,让他们承认非法同居的事实。足见王秋赦之可憎。文革时期王秋赦当然没有忘了自己是个“土改根子”的材地,连身为干部的李国香都批斗的体无完肤。后来李国香官复原职,王秋赦自然是怕得要死,又是做检讨,又是写检查,还少不了遭人冷眼,被人报复。那时他恶心的低声下气,我们又足见其可恶。见到李国香态度的转变,他没有悔改之心,居然还心猿意马起来,更让我们感到他的可怜和可笑。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王秋赦这个人物是以一个二流子的形象出现的,但就是这样的人,也当上了镇党支书,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已经让一些本该入地狱的人上了天堂,秦书田因为他的报复,被判了十年刑。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让人无奈的现实。当然,像王秋赦这样的人的一生也是不易的,他必须善于审时度势,而且准确的预测社会的动向,但他不是一个圣人,当然做不到,正像他自己所说的,自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他多次找李国香认错,大表忠心,才终于又取得了李国香的信任。但似乎上天仍然不肯放过他,十年动乱结束了,秦书田平反回到镇上,这时王秋赦已变成疯子,他敲着破锣,嘶哑地叫嚷着“运动了,运动了……”这结局的确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美好,历史的公平。但贯穿故事的始终,人们在鄙夷地看着王秋赦,王秋赦也在鄙夷的看着周围的人,这是谁的责任?这种悲哀的根本是怎样造成的?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二、时代的悲剧 从小说给出的时代背景来看,这个故事发生在文革前后的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里,那么每个人的局限性就突显了出来,最首要的就是这里的闭塞和人们的相对愚昧,他们不会懂什么是真正的革命,即使有懂得革命的人,他们也不懂得宣传。于是像王秋赦这样整天游手好闲的人,就用盲目的运动消磨时间,借此发迹。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实种田的人是决不会有所作为的,要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就只能积极运动,加强与组织的联系。这是人的乡愿。一个小小的芙蓉镇里,有的是质朴,有的是单纯。他们没有很强政治目的,只是因为自己的简单,所以他胆小,害怕在这种相对不稳定的环境下被孤立,于是,他要靠拢组织,寻找自己的安全感。正是这样,才有王秋赦这样的形象,他本身并不是想和镇子里的人作对,但是为了自己的乡愿,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这是时代的悲剧,有着历史的必然性。王秋赦在这个历史的大潮中,所充当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最表层的元素,历史随着时间而流走,这个元素也将被历史所否定。他留给我们的唯一的意义就只有反思而已了

三、人物塑造中的局限性

总的来说作者对王秋赦这一特定年代下的流氓无产阶级形象塑造是比较成功的,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他真实深刻地描述了王秋赦的思想性格与极左思潮之间的天然联系,真实地描绘了他这一饱满的形象性格特征。但是作者对他的结局安排存在一定的问题,当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就精神分裂了,但是李国香却继续平步青云,并且还依靠自己再文革初的被批斗当成要伸冤的对象,我们从中应该不难看出王秋赦是一个十足的政治投机者,一个政治流氓,他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也因为他根本没有受过什么正统的教育和政治理论灌输,因此他并没有什么政治信仰,当那个不能再让他白吃白住的运动结束后,可以说是他的梦想破灭了,但是他的精神分裂就让人费解了。我认为王秋赦对于此次运动应该只是跟风,根本不是一种信仰的追求,可是李国香却不同,他对此次运动有一种执着,但是她却通了,而他培育的运动根子却崩溃了,这确实有点不符合逻辑。王秋赦也应该是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曾经经历过不少运动,停停涨涨,他也不是没见过,他曾经见风使舵的本领呢,如果他只是因为一口饭,一个饭碗而精神分裂确实说不过去。这一点是有点不符合情理,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

四、总说

王秋赦是一个曾经受尽苦难的旧社会雇农,曾受尽压迫,本身身强体壮可以自食其力,可是却因为尝到新社会革命的一点甜头就变成了一个坐吃山空的流氓无产阶级,后来竟然真在要穷途末日之时盼来了希望已久的革命,且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投机见风使舵的流氓政客,他是恶的代表,是一个真疯子,但有时却也会透漏一点人性。他是当时政治风云下的一个畸形产物。作者用诙谐幽默和带泪的笑诉说着这个任务,王秋赦可以说是极左路线温床

里培养出来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毒菌,他是那个特定时代“那一类”人的典型代表,政治运动有了王秋赦们,才具备了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而王秋赦们也离不开政治运动。作者用诙谐幽默个带泪的小诉说着这个人物,但本文中的王秋赦形象塑造在一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意是对其结局安排有点不合乎其思想性格发展的逻辑,有点突兀,这也是作者在经历了文革后所产生的的忧患而强加给人物的结局。

从王秋赦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小人物的弱点。他因为欲望不能满足而变得贪婪,因为道德不能约束而变得扭曲。他是一个被现实所异化了的人。他片面的强调自己物质的欲望和精神的满足,甚至把自己的前途寄托到他人的痛苦之上。他是一个被政治运动所愚弄的人,他一生盲目运动,并且从中享受到一样的优越感,但最终还是因为运动而疯掉,一次次的政治运动像一阵阵的强风一样,把他吹得东倒西歪,他要想站得稳,就必须跟着风跑,他搀杂在红卫兵的队伍中,仿佛才感到一丝欣慰。他有他的十恶不赦,可憎,也有他的逼不得已,可怜。他的性格是一个负面影响占主导的政策的产物,是某种意义上一个时代的失败,那一声声“运动了,运动了”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也是这个时代的尾声。

篇三:芙蓉镇 观后感

13年间,芙蓉镇上乌云遮天,但终又散了,“芙蓉”花谢重又开,胡玉英终于盼到了秦书田的归来。磨台又开始磨米了,米豆腐摊又摆上了,摊前热闹如初,而当初的女青年李国香现在已经老了,她还是她,还是一个人,专吃“运动饭”的王秋赦住的吊脚楼“坍了”,就如天空的乌云突然散了一样,他人也疯了,只有他敲打的那面破锣还在,虽破得不成样子,却还发出刺耳的声响……

《芙蓉镇》不愧为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经典老片,她将大灾大难,风风雨雨的文革十年浓缩于我们的面前;跌宕起浮,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另我折服!


芙蓉镇影评》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2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芙蓉镇影评
相关文章
  • 芙蓉镇影评

    芙蓉镇影评(精选8篇)芙蓉镇影评精选(一):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一部革命题材的电影,说实话,在看之前,我并没有抱有太多的期盼,只是看完后,我突然觉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