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壮族的风俗习惯 正文

壮族的风俗习惯

2017-04-18 06:55:1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篇二:壮族的感恩习俗

在砚山,大家都知道12月19日在盘龙法土龙举行中国砚山首届“尝新节” ,前两天小编分别给大家介绍了“尝新节”由来和“棒棒灯”的故事。在“尝新节”之前的这段时间,小编将陆续介绍关于砚山壮族文化一些故事。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壮族的感恩文化,相信很多砚山的其他民族的朋友也会从中学到新的知识。

壮族是一个性情如水,温和敦厚的民族。壮族尊老爱幼,友睦乡邻,上爱国,下爱家,和各民族友好相处,生活安定和谐,祥和幸福。之所以能够这样,与壮族的宗教观和传统的感恩教育分不开。壮族信奉原始麼教,信奉祖宗,相信万物有灵,天地山川、树木森林、风雨雷电、河流海湖皆有其神,不可冒犯。总之,壮族对大自然保持着一种敬畏之心,不会肆意破坏。

受人滴水之恩,当思涌泉相报。大自然养育了我们,我们应当心存敬意,保持一份感恩之心,这就是壮族人朴素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在壮族一些独特的习俗之中。

敬狗

过大年是中国人最隆重、最严肃的节日,家家精心采购年货、细致打扫屋舍、沐浴更衣、烹制丰富的美食、敬献祖宗,然后阖家团聚围坐,共享年夜饭,壮族过年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壮族人家献完天地祖宗,还不能马上吃饭,必须先添一碗饭,每个菜都拈一点拌在饭里,端去喂狗,让狗先吃,然后大家才能入席。

过大年,狗还在人之前先吃饭,未免太匪夷所思了吧?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壮族人认为狗对人有恩,过年的时候请狗先吃饭,以此对狗表示感谢。

狗对壮族人的恩情,有两个方面:一是传说远古时候,天降大水,淹没了世界。当洪水退去,幸存的人衣食无着,一无所有。最糟糕的是没有谷种,后来是狗去天上盗取了谷种。狗没有手,就在神仙的谷堆上打个滚,将谷粒裹在毛上。在渡过天河的时候,身上的谷粒都被水冲走了,只有尾巴翘在水面上,所以尾巴上的谷粒没掉。人们从狗尾巴上取下珍贵的谷种,繁殖出新的水稻,而且这些稻穗长得像狗尾巴一样大。是狗解救了人类,所以人们世世代代感谢它。另一个说法就朴实多了,说是狗辛辛苦苦为我们守家,守护我们的财产,辛苦了,所以要感谢它。

敬水井

大年初一凌晨,壮族人要去水井边挑新水。谁起得最早,挑到第

一挑新水,谁就是最勤劳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万事如意、顺风顺水、能发财。挑新水是不能空手去的,要带上三柱香,香上绑着三张纸钱,挑水之前把香插在水井边,表示对水井的感谢。

敬工具

大年三十,壮族也有讲究。有的人家会在锄头、犁、耙等工具上贴上纸钱,在猪圈、牛栏门上贴上纸钱,表达感谢之情。

大年初一,壮族人家不做新的菜饭,只把年夜饭蒸一蒸就吃了。因为锅铲、菜刀辛苦一年了,初一放它们一天假,让它们休息。讲究的人家就去庙里吃斋,不在家里做饭了。

敬田地

过年期间(3至5天),壮族人不去田地里劳作动土,也是为田地放假的意思,有的人家还会带上祭品,去田边地头敬献田公地母,表示感谢。

敬牛

壮族有一个特别的节日:牛王节。壮族人认为牛为人们耕田犁地、种稻种麦辛苦了,因为有牛帮忙,人们才有饭吃、有衣穿,所以要感谢它,每年十月初一,壮族要为牛过生日,叫牛王节。

这一天,壮族要为牛洗澡,然后舂粑粑,将第一块粑粑喂牛,从山上采来金黄的牛戴花,用粑粑粘在牛角上、牛身上,将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据说,吃了粑粑、戴了鲜花,牛要到河边去照影呢。 敬竜山竜树

壮族村寨总有一棵或几棵大树是神圣不可冒犯的,叫竜树。壮族村寨后面的山林也是不可冒犯的,叫竜山。

壮族认为,有山才有树,有树才有水,有水才能种稻养活壮族人。因此山林树木对人有恩,应当敬畏。

竜树不可攀爬、更不能砍伐,竜树旁边不能大小便,也不能吐痰。竜山上的树木不能砍伐,竜山上不可放牧,妇女不可进入竜山(并非壮族歧视妇女,而是妇女会来月事,身上不洁,进竜山恐怕冒犯神灵,因此壮族妇女总会自觉远离竜山)。

如果天旱无雨,壮族人就会到竜树旁或者竜山里求雨,壮族人认为树能通天,能将人们的祈求报告天上神仙。风调雨顺壮族人也要祭竜,感谢山神树神保佑五谷丰登。

小祭杀鸡,大祭杀猪,每户一个男丁或者全部男丁参加。麼公念经主持祭祀,祭品按户平分,或者大家就在山里聚餐。整个仪式神秘、

隆重而不失欢乐。“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祭祀时节也是村社里的欢乐时节。

敬天敬地、敬祖宗、敬河流、敬稻神、敬花神、敬青蛙、敬鸟神、敬铜鼓,林林总总壮族人敬的还有很多、感谢的也有很多,不但帮助过壮族的牛马家畜要感谢,给予壮族生活便利的山川树木也要感谢,对帮助过自己的朋友、老师、领导更要感谢,只要是壮族人,就有一颗感恩的心。新中国党和政府为壮族人带来了新生活,带领壮族人走向新时代,壮族人民不忘党恩,心中同样铭记着一份深深的感激。懂感谢、知感恩是壮族人自觉遵守的原则,有谁不孝父母、打鸡骂狗、虐待家畜,或者不敬山林竜树,一定会受到报应遭遇不祥,天会来收、雷公公会来打,人人避而远之,这样的人在壮族村寨无法立足。

也许有人会说壮族人敬这样敬那样,感谢这个、感谢那个,生活未免太繁琐了。不觉得啊,壮族人已经习以为常,并且深以为然了。老人敬给子女看、子女敬给儿孙看,一代代传习下来,而且必将流传下去。

正是知感恩、懂感谢,壮族人的村寨环境才会得到保护,壮族人的社会才会和谐,生活才会幸福。

篇三: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人民除过春节外,还在正月三十日再过一个“晚年”。两个节日同样隆重。节日的早晨,天色将明,妇女们奔向河畔、井台担取新水,这一天,喝的用的,都不能是前一天的存水。过去,有些地区,取回新水后立即过秤,和同量旧水比,如果新水重,就预示有丰收年景。节日期间,有年男女聚集在村处路旁或山坡上对唱山歌。有时竟要连唱三昼夜。在个别地区,青年男女在节日期间还喜欢分队举行抛绣球(用各色布缝制,四角和底部缀有五绺流苏,中间系彩绳。球心充以谷糠,重约半公斤的活动活动。


壮族的风俗习惯》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110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壮族的风俗习惯
相关文章
  • 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壮族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