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免费论文 > 财政学国债论文 正文

财政学国债论文

2017-04-18 06:48:58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财政学结课论文

姓名:余章

学号:201241906316

专业班级:会计三班

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财政现状

财政这一词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平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经常可以看到与我国财政有关的话题,如新闻、报纸上经常提到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等类似的字眼。可见财政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息息相关的。简单来说,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而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是我国的一大政策手段,在促进我国的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同时存在一些不足与弊端,我们必须辨证的看待它、使用它,让它在促进为我国的发展上起到更佳的效果。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我国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还需要政策支持,因此中国政府目前保持连续性、稳定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的职能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及经济发展职能。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采取相应抉择政策,即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即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扩张的财政政策。同时采用“自动”稳定装置,以不变应万变,减缓经济的波 动。在政府税收方面,主要体现在累进的所得税上。当经济处于高峰期时,可抑制需求;当经济处于低谷时,刺激需求,促使经济复苏。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失业人口的数量。同时还有政府的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同时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有利于缩小两级分化,缩小贫富间距,促进社会的公平。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市场欠发达,经济结构亟待调整,资本相对匮乏,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无法推卸的责任。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

2014年,我国要继续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进一步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增强动力。第一,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调控能力。第二,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三,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看待财政给我国带来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辩证的去认识当前我国财政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与不足,同时不断完善财政给我国带来的积极作用。从中国的历史发展状况总结可得知,目前中国的财政状况受到下列四项不利因素的影响:银行体系的潜在债务,如不良贷款及资本结构重组、国有企业改革的负担、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均衡的财政关系、以及庞大的债务负担。

当前,中央政府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来支付必须的经济改革、社会改革与环境保护。如果无法有效解决,这将导致经济成长停滞、高通货膨胀与社会不稳定的恶性循环,极其不利于中国目前的发展。因此,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当前的财政弊端,中国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政治上的危机。

财政危机对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传染。曾经有金融学家指出,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有力的财政,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市场化就不可能持续顺利地推进。这一论断触及了财政危机对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传染效应。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的货币化进程所产生的铸币收益等还能够支持相对虚弱的财政下的金融市场化的话,那么在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之时,虚弱的财政对于金融市场改革 的推进的制约就更为显著了。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健全,需要通过财政的支持来促使其发展。财政危机向养老保险制度的传染。基于中国特定的就业结构和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地位,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事实上成为财政的隐性负债。但是虚弱的财政不能给予养老保险以有力的支持,即使我们不考虑由此可能导致的社会的不稳定而仅仅从养老保险制度的持续稳健运行来看,虚弱的财政也已经成为养老保险制度健康维持下去的硬性制约。合理的推论是,在缺乏财政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若照此状况发展下去,将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乱收费”是财政风险的重要病灶。因为许多领域的财政开支,正常的财政支出不能满足,于是各种形式的预算外收费纷纷出笼,进而导致财政分配秩序的不协调及预算外、制度外财力的急剧膨胀。预算外和制度外财力的存在,尽管可以发挥某些特定的作用,可以弥补预算内财力的某些不足,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挖”预算内为代价的。它们所形成的“乱收费”现象,不仅严重破坏正常的财政分配秩序,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经济发展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因而是中国财政内部的“心腹之患”,是中国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病灶。

目前制约着我国财政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财政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和有限,而国家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调控开支,但不能调控收入,因为财政开支是一个无底黑洞,而财政收入增幅却相当有限,因此有限的财政收入自然无以应对无限的财政开支,财政产生困难理所当然。在无限的财政开支面前必须配上一个无限的财政收入才能应对社会需要和社会风险,财政开支往往由社会客观因素所决定,而由不得国家控制,国家如果紧缩财政开支,势必影响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极易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障、教育问题等就由不得国家控制。如果在这方面过度控制,必然导致国家政府失去人道主义引起社会不满。如果国家放纵财政开支,因而又导致财政亏空,因此国家财政就时常处于尽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财政开支是由社会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客观事实由不得国家控制支出。作为国家政府具体应该调控的范围就是财政收入方面,

当今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就是税收,但税收根本就不能随意调高调低,税收过度调高势必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对、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连锁反应,因此, 国家的财政收支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根本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货币循环。国家唯一做到的就是调控财政开支,制约和放缓社会经济发展。这样的状态就不能形成 有效财政,也就不能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一旦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就充分体现出国家财政的虚弱,国家财政就难以抗拒风险。

财政做为我国重要经济政策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资源利用,改善民生等,我们应利用好这一政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自身的不足,存在的一些缺陷。总之我们要辨证的看到我国目前的财政现状,不能只看到它的作用而忽视它的不足,要充分利用它的优势同时不断纠正它的弊端与矛盾。

篇二:财政学论文[1]

财政学之宏观经济问题

2010级会计7班

邹竞逸

摘要:2008年爆发了由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延的的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而言都是一个沉重打击。同时,经济危机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可以借助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飞速向前的道路基本走到了终点。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相机抉择,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灵活运用预算、税收、国债、贴息、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多种政策工具,以及财政支出增减变化的结构性安排,调控社会供求总量与结构,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财政杠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势在必行。本文将介绍经济危机以来我国在财政政策方面的新措施、成效和未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改革方向。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就一直问题不断,在这期间,经济状况虽时而缓和,出现利好消息,但针对整体来说却一直处于下行趋势,这种趋势要持续多久,持续到什么时候我们不得而知。前不久,“经济危机”一词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新一轮的“冲击波”又使其甚嚣尘上。通货膨胀、物价高企、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刺激着人们敏感的神经,为了控制我国层出不穷的经济问题或者更确切点说是经济危机,政府部门、央行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术。为压通胀,央行连续十几次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现已达到21%的高位)回收流动性,预计年内还将提高两个点,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史,这是从未出现过的。物价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为了缓和因物价高企带给人民的“阵痛”,政府采取强硬措施狠压物价,也曾多次约谈相关企业管理者。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很无奈,问题摆在那儿却没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危机的形成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各方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经济的恢复却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在这当中,市场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手段,再者政府的财政政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国自08年的金融危机后近几年的财政投资政策在不断变化,积极进行改革,对公共建设和金融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加大力度,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在这种环境下协调有序的发展。下面简单对我国的财政投资进行分析和提出几点简单意见。

一、 我国财政投资政策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投资评审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监督作用显得越来越强。实践证明,财政投资评审切实起到了为政府公共投资"把关","顾问"的作用,是财政在实施资源配置职能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作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财政部门内部专司财政投资评审的评审机构,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等,通过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和

预、决算审核方法,对财政支出项目进行专业技术性的审核与评价,对财政投资效果和财政资源配置质量的审核与评价,从而达到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源公平分配、高效配置的目的,因而它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具体实施方式之一,是财政职能的重要方面。

二、 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的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依然不高,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要求还很不适应。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加强的领域。特别是1998年和1999年,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2100亿元国债,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不仅促使社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而且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看到,农业基础脆弱的状况还远未根本改变,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状况十分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愈益突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4%,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8.2%,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平均损失耕地100万亩以上,并加剧了河湖泥沙淤积;我国交通运输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路网规模小,铁路密度、复线率、电气化率、行车速度和集装箱、冷藏箱等现代化运输手段方面,与国外相比有很大差距。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应当成为下一个投资的重点。

(二)我国今后的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建设,必须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但是我国的科技水平还是远远落后。

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是关系到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一个根本问题。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从研究与开发总投资占GDP的比例看,主要工业化国家均超过了2%,如1995年美国为2.45%,日本为2. 96%,德国为2.27%,法国为2.35%,英国为2.19%。即使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投资。

(三)财政性投资面过大,基层投资资金不配套。

随着厦门市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扩大,广大农村特别是岛外三个区的乡镇生产性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设施有了较大改观,这在增强厦门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提高农民的收水平,改善农村教育条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应看到,由于历史遗留的欠账多,为

了照顾到各方各面的情绪和需要,每年安排农村专项经费时,往往把有限的资金铺得过广过宽,这种撒胡椒面式的老做法,造成投资效应减弱。

(四)有些投资主体不明确,产权管理混乱。

由于目前投资体制改革力度欠佳,造成有些投资法人制度流于形式,加上一些投资项目是在各级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下进行具体操作的,更使项目投资主体分不清到底是政府还是企业,由此造成的产权管理混乱就在所难免。关部门要求按公司化管理模式运行,投资应成为有的村的股份进行企业化经营。但实际调查中得知,大多数村认为股份太小,不如每年有钱分就行。由此区里做出决定,将市投资部分全部归属国有企业——区投资公司,并由该公司十年内每年给予这些村一定数额的固定回报。这种违背原有投资意图,高估农村基层干部经营素质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一、我国财政补贴政策现状

中国从1953年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50~60年代,财政补贴的范围小、数量少,国家财政能够及时调整补贴政策,使补贴与当时的财政承受能力基本相适应。从1979年起,为了改革不合理的价格和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国家多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但考虑到稳定人民群众生活,对主要农产品的销售实行了“价格基本稳定,购销价差由财政补贴”的政策,同时,对一些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工业消费品以及煤炭石油等基础工业产品也实行了亏损补贴政策,致使财政补贴总额猛增。1978~1989年,国家财政负担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由135.99亿元增加到972.43亿元,增长了6.2倍,平均每年递增19.6%,明显快于同期财政收入只增长1.5倍、年平均增长8.6%的速度。其中,价格补贴支出平均每年递增37.6%,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1989年的12.9%,升高了11.9个百分点。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平均每年递增15.3%,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11%,上升到1989年的21.4%,升高了10.4个百分点。另外,实行低房租政策,国家每年对房租的补贴也在百亿元以上。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分别获得国家财政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如果此次补贴到位,这是中石化第三次获得国家财政补贴。“今年亏损比2006年更严重,国际原油价格一直疯长,第三季度炼一吨油就要亏损

600~700元。”中石化广东一家公司的人士介绍,“亏损的关键是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一直都在90美元/桶,而11月成品油提价后,折算原油价格也仅仅是维持到65美元/桶的水平。可以这样说,中石化的整个炼油板块2007年是全面亏损,尽管年报上会有盈利,但那是靠中石化其他业务弥补亏损的。”2008年1月份,中石化炼油亏损更严重,因为雪灾期间要保证供应,高价采购了很多石油,使得整个炼油板块的上下游全线亏损,这在中石化是比较少见的。在三大石油巨头中,中石化国内油田资源较小,大部分原油依靠进口,而中石油国内油田资源多,进口就少很多,而中海油的主要业务在勘探和开采。中国石化(10.82,0.43,4.14%,吧)进口原油占中国80%,加工量占中国70%,国际油价上涨造成的亏损大部分由中石化承担,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影响也主要反映在中国石化。而和这相对应的是我国农村农业的财政补贴情况,我们可以想象,农村,农民现在依然是贫困的代名词,我们看到农村经济的凋敝,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我国财政补贴政策本来是面向农村的,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不理想,在改善农村经济,缩小和城镇分配分配收入差距下,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相反,在一些国有控股的企事业单位里,我们看到,下一些有一定垄断的行业里,他们得到大量的财政补贴,一方面是大声疾呼我们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缩小部分行业的高收入情况,一方面又为这种部分高收入创造条件,我们看见,在这里,似乎国家的政策意图和政策的实质发生了背道而驰的状况,但我们也不能说对石油行业的补贴就是不对的,在国际油价大幅上升的背景下,我们石油行业特别是炼油业大部分都有一定部分的亏损,再说他不是和市场直接挂钩的,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炼油企业的利益。国家对他进行补贴是一种遵循市场法则的行为。那我国财政补贴的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 。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我们不能说是补贴收入幅度不够。现在就我国财政补贴补贴收入在农村经济方面发表一点个人见解。

二、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存在的问题

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经过多年的演变、调整和发展,财政支持“三农”政策框架体系已经显现。但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政策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财政补贴支农总量偏小,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与发达国家比,目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水平不高,补贴总量根本达不到WTO《农业协定》中“黄箱补贴”允许的8.5%的水平,并且近几年,财政用于“三农”的财政补贴数量虽不断增加,但年度间不均衡,特别是一些地方财政补贴支农投入不足、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对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按照WTO《农业协定》我国可利用的支农补贴分为以下几方面:黄箱补贴,即对农产品价格提供直接支持的,必须承担削减义务的补贴。根据WTO黄箱政策规定,我国今后每年对农业的

篇三:财政学论文

愿有足够的阳光温暖卑微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政策解读之45条

1、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2、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3、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

预算制度

2012年,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了《社会保障绿皮书》及《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社会保障绿皮书指出,当前完善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作用,应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建议建立社会保障财政预算,增强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的绩效。 在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改革的决定中,也提出了要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目前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总量不足、投入不均衡。而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制度建设不平衡。像新农合制度、农村低保制度、救助制度、五保制度等工作比较规范。另外,有的有制度,但是刚刚起步,比如农民工的保障制度;再有,没有制度,刚刚试点,像农民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城市社会保障和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比较大。第二,地区之间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现在正在搞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比如北京、上海、天津,而中西部一些地区以及不少的地区,保障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

基金现状

我国社保资金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基金运转处于无序状态。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是按地区和部门分开制定的,地区间条块管理比较松散。我国社会保障费的征收方式没有统一规范,有的地方委托地税机关征收,有的地方实行按地区、分行业征收的办法,也有些地方采取差额结算缴拨,还有些地方采取按规定协议缴费。各省市的社会保障项目多少不一,比例不同,又没有法律的约束,因而征收手段不硬,导致收费困难,欠费现象普遍。1998年,我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319亿元,2004年达到近500亿元。另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时间短,而我国又人口多,底子薄,过去没有积累,资金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目前,企业的保险缴费负担较重,养老保险平均为22%,医疗保险6%,失业保险2%,造成企业逃费欠费现象普遍。企业效益差,迫切需要社会保险的保障,而社会保险制度的建成又需要企业的资金支持,这样在社会保险与企业效益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我国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义

1、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有利于规范基金管理、增强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确保基金正常与可持续运行。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提高,未来我国社会保障资金需求的扩大,构成未来政府财政最大的风险点。加强对社会保障收支的预测和科学安排,防止社会保障收支缺口对政府财政收支安排的冲击,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收支风险的科学预测和把握。保险收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正常与可持续运行。

2、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利于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尽管正在试编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还不是与公共预算并列的社会保障预算,但它是社会保障预算的基础和主体。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及其相关法律,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从试编阶段尽快向正式实施阶段过渡,使之成为真正的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独立预算。

三、预算制度发展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概念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日益清晰的过程。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预算的概念。

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编制范围、编审程序等内容作了原则性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正式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体系。

2010年起我国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等内容。 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覆盖范围小,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相适应。

目前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覆盖范围仅限于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连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财政补助都未在其中反映,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支也未包括,更谈不上反映已经推开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收支和正在试点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收支情况。显然,目前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覆盖范围小、项目不全,不能反映当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真实情况。

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立法滞后,层次不高。

从立法体系看,我国的社会保障虽然在概念上已基本形成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等五项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框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至今还未得以确立。《社会保险法》最近才正式出台,《社会救助法》与《社会福利法》尚未列入立法议程,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必然带来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立法滞后,使得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造成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社会保险法》对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还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各类相关法与法规之间缺乏照应和关联,立法层次不高,法律体系不健全,必然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四、改进措施

针对现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及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国家审计工作应在批判性和建设性两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1、发挥批判性,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的监督。

理论上,预算一经批准,各有关方面要保证其顺利执行。国家审计有责任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基金是否按政策规定筹集,基金支付是否按批准的预算和规定执行;二是对基金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和措施,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及安全完整;三是督促细化各项监督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监管透明度。应对各类监督主体职责和基本监督程序作原则规定,明确监督途径和方式,为各类监督主体提供监督法律依据,并为制定更加细化和可操作的配套制度措施提供空间。注重监督过程的公开透明,监督制度、渠道、处理结果等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发挥建设性,督促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法律制度。

一是加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立法力度,逐步提高其立法层次。我国目前现有的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法规制度,多是以“条例”、“决定”、“意见”等形式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而且分布零散混乱,存在立法空白。如我国最新出台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点意见,依然是行政管理思路,而不是立法机关立法的思路,也不是预算管理思路。国家审计应建议相关部门,尽快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立法层次,由地方立法向中央立法、由分散立法向集中立法发展,由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依法管理取代行政管理,发挥法律规范的强制功能,确保社会保险及社会保障的有效实施,使征缴社会保险费有强有力的法律依据,改变社会保险覆盖面窄、收缴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支撑能力不足的局面。

二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的实施机制。强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全面正确实施的有效机制,是确保该法律制度正确实施的有效途径。国家审计应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建议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规范本身的强制性,采取有效措施,用

制度、考评等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的约束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健全完善执法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透明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程序,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及执行等进行监督;严格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执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的违法行为,如未经法律程序擅自变更预算的,要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不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法律制度执法机制的创新,逐步规范执法程序,从严实施执法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完善和细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操作规程。

《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际工作中的相关操作仅做了原则规定,为指导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际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过于笼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一是要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的完整、科学和准确;二是细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制度。在预算执行环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包括收入预算的执行和支出预算的执行。社保经办机构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要求预算执行必须严格遵循现行的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并充分考虑社保基金收支的特殊性。

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

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

一、社会保险基金来源

?

?

? 三方负担: 国家 企业 职工 统账结合:一部分统筹发放,一部分计入个人账户 半积累式:即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综合

二、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

1、社保基金处于贬值状态

进入21 世纪以来, 我国5 个险种社保基金规模发展惊人。2001 年累计结余为1639 亿元, 而到2009 年底接近2 万亿元( 1.96 万亿元) , 9 年间增加了12 倍, 2002 至2009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1%( 养老保险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不含企业年金; 城镇职工养老和职工医疗制度中含统筹和个人账户部分) 。与此相对的是,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介绍, 我国在2035 年将出现8. 1 亿劳动人口对2. 94 亿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局面。

有业内人士指出, 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还存在着制度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发展滞后等薄弱环节。

2、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今年7 月披露的研究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为1. 3 万亿元人民币。另据2005 年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金缺口的报告, 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推测, 2001 年到2075 年, 中国养老金缺口达9.15 万亿元, 这还未考虑货币购买力贬值因素。

3、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

社保基金规模快速扩大, 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社保基金实力极大增强, 有效改变了捉襟见肘的被动局面; 忧的是投资收益率还不到2%, 没有跑赢CPI, 处于贬值状态, 且规模越大, 贬值风险越大。什么原因导致社保基金收益低下? 主要原因是基金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为保证基金的安全, 将社会保险基金存入商业银行和购买国债。一般地, 在名义利率高的年份, 往往通货资政策时兼顾众多社会目标, 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也为社保基金增加了收益。

三、国外模式借鉴

1. 智利模式

智利是世界第一个用完全积累制替代传统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的国家, 1981 年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引入了DC 型的个人账户, 其主要特点为: 第一, 为每个雇员建立养老金个人账户, 雇员10%的缴费全部存入个人账户; 第二, 专门成立单一经营目标的养老金管理公司( Pension Fund M anagers, 简称AFPs, 见表3) , 负责账户管理与基金投资运营; 第三, 雇员自由选择AFP公司, 退休时养老金给付由账户积累资产转化为年金或按计划领取; 第四, 成立养老基金监管局( Superintendenceyo f Pension Fund Administrator s, 简称SAFP) , 负责对AFPs 的监管, 并且由政府对最低养老金进行担保。

从智利私营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的发展历程看, 在最初5 期,养老金投资主要选择风险小的投资工具, 包括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以及住房抵押债券; 5 年之后开始允许投资股票; 约10 年后允许国外证券投资。目前, 智利的养老基金投资渠道已高度分散化, 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国内股票和国外证券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 从而分散了基金的投资风险。可以看出,智利私营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的变化是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养老基金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为养老基金带来了可供选择的投资产品和投资机会。

2. 新加中央公积金管理模式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由公积金局( CPF Bo ard) 管理。公积金局负责缴费征集、执行法规、管理不同种类计划等任务, 而公积金投资职能则由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SGIC) 和其他政府投资控股公司行使。财政部拥有中央公积金投资决策的管理权。公积金局实行理事会制, 理事会包括12 名成员, 分别来自业界专家、政府代表、雇主代表和雇员代表。公积金局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为人力资源部, 局长通常从执政党党员任命。

在基金的投资管理方面, 中央公积金分为三个资产池:第一是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运作基金, 它是中央公积金最大的一个资产池, 全部投资于非交易型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利率按当地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和储蓄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值确定, 每季度修订次。根据?中央公积金法案#, 公积金资产可以获得2. 5% 的名义最低回报率; 特殊账户可以在普通账户的收益率之外, 获得1. 5%的附加回报率。第二是公积金会员个人自主投资, 被称为公积金投资计划。为了分散投资风险, 增加公积金成员个人的投资选择和积膨胀严重; 而在物价稳定的年份, 往往伴随名义利率不断下降,这两种情况下社会保险基金都很难实现保值增值。


财政学国债论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3073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财政学国债论文
相关文章
  • 财政学国债论文

    财政学论文[1]财政学之宏观经济问题2010级会计7班邹竞逸摘要:2008年爆发了由金融危机向全世界蔓延的的经济危机,对各国经济而言都是一个沉重打击。同时,经济危机的事实证明了中国...

  • 财政学国债论文

    财政学结课论文财政学论文姓名:余章学号:201241906316专业班级:会计三班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的财政现状财政这一词对我们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平时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我们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