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古诗默写
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默写练习
(一)直填性默写
1、水何澹澹 。 2、潮平两岸阔 。
3、几处早莺争暖树 。 4、 ,把酒话桑麻。
5、 ,闻道龙标过五溪。 6、君问归期未有期, 。
7、 ,小桥流水人家。 8、,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9、乡书何处达,。 10、 ,禅房花木深。
11、半亩方塘一鉴开, 。 12、 ,常记溪亭日暮。
13、绿树村边合,。 14、 , 。夕阳西下几时回。
15、 ,夜泊秦淮近酒家。 16、 ,一山放过一山拦。
17、山光悦鸟性, 。18、,邀我至田家。
19、莫言下岭便无难, 。 20、最爱湖东行不足, 。
21、 ,洪波涌起。 22、夕阳下,。
23、己所不欲, 。 24、,却话巴山夜雨时。
25、 ,江春入旧年。 26、无可奈何花落去,。
27、问渠那得清如许, 。
(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被后人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3、《钱塘湖春行》中写春花春草情态的诗句是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
5、《论语》中揭示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7、《泊秦淮》中表达诗人忧愤之情的诗句是
8、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
说的那样 。
9、《天净沙 秋思》中直抒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10、《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
11、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之时,中国人民向世界张开双臂,绽放笑脸。此可谓 。
1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一方面的名言是 。
13、春天是诗人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参考答案:
(一)直填性默写:
1、山岛竦峙 2、风正一帆悬 3、谁家新燕啄春泥 4、开轩面场圃5、杨花落尽子规啼 6、
巴山夜雨涨秋池 7、枯藤老树昏鸦 8、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9、归雁洛阳西
10、曲径通幽处 11、天光云影共徘徊 12、常记溪亭日暮 13、青山郭外斜 14、一曲新
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15、烟笼寒水月笼沙 16、正入万山圈子里 17、潭影空人心 18、
故人具鸡黍 19、赚得行人空欢喜 20、绿杨阴里白沙堤 21、秋风萧瑟 22、断肠人在天涯 23、
勿施于人 24、何当共剪西窗烛 25、海日生残夜 26、似曾相识燕归来
27、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理解性默写: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乱花渐
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
家新燕啄春泥 11、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默写梳理
1、《论语》十则:
2、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6、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⑦ 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
8、⑧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2、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10、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1、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2、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3、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
沧海。
15、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16、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
夜,江春入旧年。
17、表达乡思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4.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19、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20、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图,即: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2、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整理
1.《龟虽寿》
1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3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4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
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
10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1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2.《过故人庄》
① 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
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
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6.《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7.《浣溪沙》
① 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
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 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
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②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③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10.《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
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问渠那得
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
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
古诗文陶冶了我的情怀,我和孔子对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明白了加强修养的
艰巨性;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吟易安居
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仿佛让我也有了一丝醉意;我伴随辛弃
疾夏夜行于黄沙道上,嗅到了稻花的馨香,听到了如鼓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从而感受到丰收在望;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让我感受到新
旧事物时序的交替“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令我体悟到了天涯旅人的思乡情怀??
1.余忆童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
2.余年幼,________,不觉呀然一惊。_____________,捉______,鞭数十,驱之别院。
3.《<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认为复习旧知识好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择善而从”这一成语出自《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自己所不想要(或不想干)的,不要强加于别人,用《论语》中的原句来表达就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写出《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至少三个):
4.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7. 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8.《天净沙 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孤寂愁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 壮心不已。
10.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__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1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曰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
篇二:合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第一、二单元考试题
学生 学号
一、基础知识及理解(44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D )(2分)
A.嫩芽(nan)徘徊(huí)B.霎时(sà) 脸颊(xiá) ....
C.憔悴(qia?)絮叨(xù) D.粼粼(lín ) 拆散....
(chāi)
2、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有两项错误的是()(2分) ....
A. 狡猾(jiāo)时辰(chen) 莫大(m?)感慨万分(kǎi) ....
B. 安妮(ní) 惭愧(cán)争执(zhēn) 混为一谈(hǔn) ....
C. 绰号(chuō)尴尬(gān)威慑(sha)美不胜收(shan) ....
D. 呆板(dāi) 喉咙(lǒng)倾向(qǐng) 花团锦簇(jǐng) ....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
A. 叛逆 纠纷 哄堂大笑 独具会眼 B.呆板 遗憾 得意洋洋 不求甚解
C. 承蒙 处境 轮翻上阵 持之以恒 D.察觉 惟恐 博学笃志 恍然大悟
4、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仗义 花瑞烦闷遮蔽各得其所
B、心绪 委屈霎时拆散喜出望外
C、慈怜 摇摆仿膳沉寂自做主张
D、攥着 逮住花瓣覆盖不可抗拒
5、下列各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D )(2分)
A .我的母亲又遨过了一个严冬。
B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忘外了。
C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做主张呢?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
6.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处,应选哪一项词语依次填上才恰当( C )(2分)
①我们俩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
而一”。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般的神色。
A.①形影不离 ②无奈 ③乞求B.①不离不弃 ②信服 ③乞
求
C.①形影不离 ②信服 ③央求D.①不离不弃 ②无奈 ③
央求
7、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给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遗hàn( 憾 ) 绽开( zhàn ) nì( 匿)笑 zuàn( 攥 )着 .
犄( jī )角 qiáo cuì(憔悴)脚踝(huán) 感慨(kǎi) ...8、判断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
①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 排比 )
②可是,这能全怪我么?( 反问 ) ③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 比喻 )
④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那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拟人 )
9、写出下列刻画人物的手法。(4分)
①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动作
描写)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神态描写 )
③“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的说。 ( 语言描写)
④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
所,总不愿意。(心理描写 )
10、下列的组中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D ) (2分)
A、《散步》——莫怀戚——长篇小说《诗礼人家》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小说家、文学家
C、《羚羊木雕》——张之路——小说《在楼梯拐角》
D、《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乐观、自信、幽默)
A《我的老师》通过几件具体事情,表现了小学时的蔡云芝老师对“我”和同学的挚爱,抒
发了对温柔美丽,慈爱伟大的蔡老师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B、《再塑生命》语言精美而流畅,富有特色,感情真挚而深沉。
C、《王几何》一文,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描写了一个热爱教学教学有方的平凡中学教师形象。
D、《我的早年生活》的丘吉尔用调侃的语调,写出了自己早期的幸运,但有点悲观。
12、填空。(12分)
(1)母亲啊!你是 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
无遮拦下的天空下的荫蔽?(《荷叶 母亲》冰心) (2)_老骥伏枥__,志在千里。_烈士暮年___,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_绿树村边合__,_
青山郭外斜__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对远方朋友思念的诗句是:__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随风直到夜郎西___。
(4)《论语》中指出学习必须与思考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思
而不学则殆。 (5)《论语》中“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告诉我们向他人
学习时,应明辨优劣,善于选择。
(6)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7)14、《论语》中孔子认为快乐的事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 ;能够做君子的条件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老师的条件之一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表现孔子虚心向别人学习的句子是 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2分) ....
A. 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
气。
B. 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 ....
D. 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
A.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15.教师节前夕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
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
我们心灵的乐曲;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请你仿照划线的句子,在后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注意:内容相关,句式相
同。(2分)
二、阅读题(56分)
(一)阅读《羚羊木雕》,完成7—9题(共8分)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
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
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
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
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
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
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
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
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
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6、上文中“我”说话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3分) 答:说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欲言又止,主要因为“我”实在是难以开口说找万芳拿回
羚羊
17、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3分)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答: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伤心和自责
18、从上文中万芳对这件事的处理可以看出,万芳是一个怎样的小伙伴?(2分)
答:主要从“宽容”、“仗义”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三)、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共18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
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元方入门不顾 顾:_____ (2) 下车引之 引:_拉_____ ..
(3) 太丘舍去 去:_______(4)相委而去 委:_丢下、舍弃_____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一起出发),中午你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
27、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2分)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8、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
怎样的人? (2分)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9、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
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2分)
第一种意见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
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
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
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30、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2分)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2分)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
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32、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2分)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
要机智地探询对方 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四)阅读古文,完成8~12题。(14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3、《论语》是 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书,与《 大学》、《 中庸 》、《 孟子》、合称“四书”。(2分)
34、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通“悦”,愉快 .
篇三:2013年秋季七年级语文
2013年秋季七年级语文
(第一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一霎时chà 诀别jué 可鄙...bǐ 花蕾.léi
B、抹布mā 脸颊紧zuàn匿笑nì ..jiá 攥..
C、纠纷jiū 分歧áo ..zhī 步履.lǚ 煎熬.
D、敷衍跚pán 嗅觉xiù 怦怦pīng .yǎn 蹒...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 分歧 铺垫 拆散 各得其所 B 桑树 渔塘 祷告 自做主张
C 瘫痪 捶打 憔悴 翻来腹去 D 严历 挨凑 仗义 形影不离
3、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的一项是( )(2分)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
不算重;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儿子毕竟幼小,虽然很胖B儿子毕竟很胖,即使幼小
C儿子尽管很胖,毕竟幼小D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
4、下列的组中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散步》——莫怀戚——长篇小说《诗礼人家》
B、《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小说家、文学家
C、《羚羊木雕》——张之路——小说《在楼梯拐角》
D、《荷叶 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等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4分)
A 景物描写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
(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
5、默写填空(8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兄女曰
“”
(2)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壮心不已。
(3)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描绘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对远方朋友思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6分)
举国上下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利我国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关于节约的活动及报道。作为学生的我们,应是责无旁贷,现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6、(1)拟一条提倡节能的宣传标语。(2分)
我拟的标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们学校、班级实际情况出发策划一次活动,来帮助同学们改掉浪费
的毛病。(2分)
存在的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活动的创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34分)(一)陈太丘与友期(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 (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 ..
(3)去后乃至_________ (4)尊君在否_________________ ..
(5下车引之 _________ (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散步(11分)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
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
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
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
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
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我决定走大路。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2分)
14.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②它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③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④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他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⑤可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
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⑥她不相信视力下降的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
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⑦——还是失败。
⑧再试……
⑨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⑩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拍板,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它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的“孔”,可他还是不甘放弃。
(11)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
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12)“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
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针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13)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
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6“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一句中加点字“骄傲”在这里的意思
17、文中第(11)段说“儿子的眼睛热了”,此时,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18母亲反反复复也未能将线穿进针眼里,儿子只一句“妈,我来帮你”,母亲就完成了这一工作, “母亲笑纹如花”,母亲为什么笑呢?(3
分)
19、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你认为儿子今后会怎样做?(2分)
四、作文(共40分)
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
《思念远方朋友的诗句》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203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