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民间故事
篇一: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小学生必读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中国)》《上帝创世的故事》《(希伯来)》《女娲造人(中国)》《上帝造人的故事(希伯来)》《梵天创世的故事》《(印度)》《天神创世的故事(日本)》《女娲补天(中国)》《神农尝百草(中国)》《黄帝战蚩尤(中国)》《仓颉造字(中国)》《共工怒触不周山(中国)》《大禹治水(中国)》《牛郎织女(中国)》《钟馗捉鬼(中国)》《后羿射日的故事(中国)》《嫦娥奔月(中国)》《伏羲兄妹的故事(中国)》《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希腊)》篇二: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cn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的教学
作者:奚洁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3年第11期
民间故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透过民间故事,我们能看到某个时代的伦理纲常、道德取向、善恶态度,能看到某个地域的风俗人隋、精神气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民间故事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建构教学序列,教给阅读方法,拓展阅读空间,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一、表达驱动,以说促读
我们看到,在教材中编者都提出了“讲故事”或“复述”的要求。可见,我们可以以讲故事为形式,以表达为驱动,以说好促进读明白,以此统领民间故事的教学,带领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
1.从背到讲,有故事味。在第一学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形成阶段,需要一定数量的输入,才能逐步形成有质量的输出能力。因此当民间故事第一次在二年级上学期教材中出现时,编者提出的训练要求是“背诵课文”,是有其合理性的。
二年级下学期教材中,连续出现了两个民间故事,在背诵的基础上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而讲故事与背诵的区别在于:背诵忠实于原文,讲故事可以借用原文,自己组织语言;背诵关注内容,讲故事还要关注讲的语气、语调;背诵时是旁观视角,而讲故事是进入情境,甚至进行角色模仿。在这一阶段,要告诉学生什么是讲故事,如何讲一个完整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
2.内化语言,生动复述。“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教学目标。怎样才能将故事讲得具体生动呢?感受优美简练的文本语言,将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中年段复述故事的主要方法和目标。
3.简要概述,抓住要点。随着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简要概述故事大意成为讲故事的形式之一。概括复述有多种方法,教师要关注方法的传达。
4.多角度说,创意表达。创造性复述对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语言简练、口语化的民间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情节的空白点,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让故事通过我们的再创作而更加具体生动。另一方面,可变换角度(结构、人称等)复述故事,如《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是从第三人称全知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牛郎的角度进行讲述。
二、激活想象。创意表达篇三: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阅读题
一、填空题.
1、古时候人们为了驱赶凶恶的“年”而仿照竹子做成鞭炮,称之为(爆竹)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原本是驱赶凶恶的“年”兽的日子干脆称为(过年),每逢此时,家家户户( 贴
春联 )、( 张灯结彩 )、(放鞭炮 ),一片热闹喜庆景象。
2、《神农尝百草》第一次尝的是(“茶”),第二次尝的是(“甘草”),后来尝了(“断肠草”)而死,为了拯救人们而牺牲,人们称他为(“ 药王菩萨” )
3、海力布最后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据传说,现在还有叫(“海力布石头”)的地方 。
5、中国有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座名山。
6、田螺姑娘和(常州 )的叫(吴堪)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7、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大渠 ),把漳河水引到田里,灌溉庄稼。
8、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9、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变成了( 巨大的五彩蝴蝶) 。
10、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筑长城,孟姜女哭倒长城,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在山海关修了座(“孟姜女庙”)
11、一个叫苏和的牧童用白马的骨头制作了第一把 (马头琴)。
12、赵州桥是( 鲁班 )造的,这座桥面上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 )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
13、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每年(八月十五)便成了壮族人民的传统歌节。
14、养蚕的人们为了纪念(巧儿)的功劳,都叫她(“ 蚕花娘娘”)。
15、在天镇峰下的山坡上,出现了一群怪石,人们称它为(“ 百鸟归巢”)。
16、很久很久以前,无锡惠山、太湖一带有四个妖怪,它们是(毒蛇)、(恶虎)、刁马和臭鼋。
17、这一年,乡亲们派了聪明、善良勇敢的青年(汪嘉)去找幸福鸟。
18、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对(介子推)的怀念。
19、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的由来与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有关,他留下了(《 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这一天,楚国人民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0、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21、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起(红灯)。
22、读了《民间故事》,你一定对这些人物的故事相当熟悉。如 (孟姜女) 哭长城、(张飞 )数芝麻、 (包公) 巧审青石板、 (刘墉) 智斗贪官。
二、选择题。
1、农历 (c)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聚。
a 、八月初七 b、六月初六 c、七月初七 d 、七月初六
2、桃园三结义,排行老大,老二,老三的分别是谁( d)。
a 、刘备 张飞 关羽 b、关羽 张飞 刘备
c、 张飞 刘备 关羽 d、刘备 关羽 张飞
3、东坡肉是(a )的一道名菜。
a、苏州 b、上海 c、杭州 d、南京
4、猎人海力布为了救老百姓而说出实情后变成了(a )。
a、石头 b、宝石 c、小白蛇 d、龙王
5、吹箫引凤指的是(b )
a 梁山伯和祝英台 b 萧史和弄玉
c牛郎和织女 d苏小妹和秦观
6、写“明日逢春好不晦气,来年倒运少有余财”对联骂财主的是(c )
a 唐伯虎 b 苏轼 c 祝枝山 d马良
三、判断题。
1.《爱之链》讲述了一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故事。 ( √× )
2.神农氏遍尝百草。第一次尝的是“茶”,第二次尝的是“甘草”,最后一次尝的是“断肠草”。?????????? ( √)
3.沉香劈开高大的泰山,救出了母亲。???????????()
4.中国的民间故事很多。其中被誉为“四大民间故事”的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和《白蛇传》。??()
5.故事《传家宝》中,老铁匠的传家宝是一大堆的金银财宝。??()
6.猎人海力布为救老百姓英勇献身。马良有一枝神笔,专为穷人画画。?()
7.关羽、刘备和诸葛亮“桃园结义”。?()
8.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吃粽子的习俗。?()
9.苏东坡智断“青苗案”。?????????????????()
10.《沸水煮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清明·寒食节是晋文公重耳为纪念介子推而设定的节日。()12、每年腊月初八,在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传说是为了纪念一烧火和尚。()
四、连线题。 孟姜女巧计救阿福
花木兰歌仙
刘三姐
包公
济公
马良
神农
柳毅
杨六郎
顾恺之
豹子头
壮族歌仙
黑旋风
药王菩萨
马头琴
药王菩萨 哭长城 代父从军 巧审青石板神笔 冰冻遂城 点睛 传书 神农 李逵 刘三姐 林冲 壮族山歌盛会,代代相传 雪夜上梁山沂岭杀四虎 尝百草,救黎民刘三姐蒙古族 “大阿福”无锡惠山 《找太阳》彝族 阿诗玛藏族刘墉 除巫治邺
包公 智斗贪官
济公
花木兰
西门豹巧审青石板 巧计救阿福 替父从军
篇二: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
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
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
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相传,那一天的喜鹊会很少,据说,他们都去个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四、孟姜女哭倒长城
传说很久以前江苏松江府有个孟家庄,孟家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这一年他种的葫芦长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邻居姜家院里。孟、姜两家非常交好,于是便相约秋后结了葫芦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把葫芦摘下来准备分享。忽听葫芦里传出一阵阵小孩的哭声,孟老汉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芦切开一看,呀!有个小女孩端坐在葫芦中,红红的脸蛋,圆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爱。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欢的不得了,一把抱起来说:“这孩子就给我吧!”可是孟老汉也无儿无女,非要不可,两家争执起来,一时间不可开交。到后来,只好请村里的长者来断。长者说:“你们两家已约定葫芦一家一半,那么这葫芦里的孩子就算你们两家合养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两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汉无儿无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长大了,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老汉爱如珍宝。 这一天,孟姜女做完针线,到后花园去散心。园中荷花盛开,池水如碧,忽然一对大蝴蝶落在池边的荷叶上,吸引了她的视线,她便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用扇一扑,不想用力过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孟姜女很是气恼,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捞,忽听背后有动静,急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年轻公子立在树下,满面风尘,精神疲惫。孟姜女急忙找来父母。 孟老汉对年轻人私进后花园,非常生气,问道:“你是什么人,怎么敢私进我的后花园?”年轻人急忙连连请罪,诉说了原委。
原来这个年轻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声载道。范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刚才是因饥渴难耐,故到园中歇息,不想惊动了孟姜女,边说边连连告罪。
孟姜女见范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来,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汉非常赞成,便急忙来到前厅,对范喜良道:“你现在到处流落,也无定处,我想招你为婿,你意如何呀?”范喜良急忙离座辞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后
连累小姐,婚姻之事万不敢想。”无奈孟姜女心意已决,非喜良不嫁,最后范喜良终于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偏巧孟家庄有一无赖,平时垂姜女美色,多次上门求亲,孟老汉坚辞不允,他便怀恨在心, 伺机报复。如今听说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带着官兵来抓人。
这时孟家还蒙在鼓里呢,他们刚刚新婚三天,都仍沉浸在喜悦之中,忽然哗啦啦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范喜良绳捆索绑就要带走,孟姜女急忙扑上去,被官兵一把推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夫君被带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可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到哪里去找呢?她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范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一听,心如刀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来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长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愈想愈悲,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不饮不食,如啼血杜鹃,望月子规。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七天七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范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早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貌美非凡,便欲纳她为妃。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妃子,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身穿麻衣到坟前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祀。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涂炭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妃子,休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似在为孟姜女悲叹。
篇三:民间故事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福建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梨洋村)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出生。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举家迁往古田县长岭村。甘国宝自幼聪颖好学,练就一身武艺,尤擅射箭。雍正四年(1726年),迁居福州文儒坊。
甘国宝自幼聪颖好学,少时拜张姓秀才为师。据传十三岁已读完四书五经,十四岁起参加文童县试,名屡列全县第一。邻村恶少因嫉妒而时常欺侮国宝,国宝愤而投拜武举人林殿魁门下学习武艺。由于他生性好动,习武具有天生禀赋,又能勤学苦练,武艺很快精进。十八岁时,已长得身材魁梧,膂力过人,不但文采书画俱佳,而且武艺出众,箭法超群。雍正五年兼应武童考试入泮,七年考取乙酉科武举人。十一年进京会试,获癸丑科第三名,参加殿试,中二甲第八名武进士,选授三等侍卫。
甘国宝是一名儒将,他在戎马倥偬之余,还雅好文墨,留下不少书法和水墨画作品,其中有山水画和指虎画,尤以指虎画著称。《福建通志》记载(国宝)"善画虎,能传神鸷威",他画的虎有伏虎、卧虎、蹲虎、腾虎、上山虎、下山虎等,千姿百态,威鸷传神。更为难得的是,他画虎不用毛笔,而是用指头沾墨,在宣纸上挥洒自如。他戏称自己的这一业余爱好为"指头生活"。他的画风粗犷、简练,不注重形似而注重神似。据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还保存一幅指虎画,屏南民间也保存两幅真迹。
甘国宝虽生逢"康乾盛世",但也遇多事之秋,他一生转战南北十个省份,屡立战功,深得乾隆帝赏识,视为心腹栋梁,曾多次召见、嘉勉、褒奖。甘国宝两度出任台湾挂印总兵,因治台有方,注意搞好汉族与高山族之间的民族关系,深得军民爱戴,至今仍将其祀于忠烈祠中。
甘国宝四十多年戎马倥惚,却雅好文墨,擅长绘山水,尤工于画虎。其所画
"
指虎
"形态万千,有走虎、伏虎、卧虎、蹲虎、上山虎、下山虎,都能"传其威鸷之神",栩栩如生。其画幅常署"指头生活"。今屏南棠口、漈下村各珍藏其指虎画一幅。
“宁德”由来和东海龙王的传说
宁德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建县1000多年。史料记载,早在公元933年(后唐长兴四年,闽龙启元年),闽王王延钧设“宁德县”,包括现在的蕉城区、政和县、寿宁县、周宁县等。辖区最早名叫“感德场”,是在唐开成年间(836~840年),把长溪县的宁川和古田县东北划出而设置的。相传“宁德”这两个字,就是闽王取宁川的“宁”和感德的“德”字组成的。
然而,在当地老百姓的口里,“宁德”这一地名的由来,却有另一种版本。相传宁德的三都澳,在很久以前是东海龙宫的所在地。东海龙王敖广被玉皇大帝封为“沧宁德王”(据明代徐道《历代神仙通鉴》)以后,奉旨造个龙宫。他巡遍了整个东海,发现只有这里一年到头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四面青山环绕,适合水族聚居。于是敖广就在三都澳海底盖起了琼楼玉宇,统领东海百万生灵,繁衍生息,时不时在澳内各个神仙岛屿上巡回一番,享受一番仙浆神果,日子过得快乐而又逍遥。
可是,敖广只顾他自己逍遥,却犯了个很低级的错误。要知道,龙的职责是行雨,他每走一步,都是重云叠雾、风雨相携。他只顾自己玩得高兴,却害苦了周边的百姓:只要他一出行,三都澳周边就狂风巨浪、暴雨滂沱。各类生灵苦不堪言,就联名向玉帝控告敖广随意兴风作浪,要玉帝惩罚龙王。
玉帝接到控诉,不禁为难起来。敖广是皇亲国戚,要是罚了,岂不扫了自己的脸面?可要是不惩罚,这三都澳本是个风平浪静的天然良港,现在却成了水涝之地,着实也难堵住世人的嘴巴。发愁之际,忽然想起三都澳边上有个花果山,那里有只天生石猴,一没背景二没靠山,听说前不久刚刚去海外学成归来,何不派人怂恿他去龙宫借宝?一来看看这猴子学成了什么手段,二来也给龙王一个教训。于是就派人托梦给花果山里的一只老猴子,告诉他龙宫就在隔壁,里面宝贝多多,快叫他家大王去取。
孙悟空正苦于手上没有像样的兵器,听了老猴子的建议,心花怒放,急忙赶到了龙宫,上演了《西游记》里铺陈的一番故事。敖广被孙猴子折腾得团团转,定海神针被拔走不算,还平白损失了三位兄弟的精美披挂。于是哭丧着脸找到他的主子玉帝告御状,后来才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一连串故事。
三都澳没了定海神针,原本风平浪静的海底开始动荡不安,龙宫也终日摇摇欲坠。敖广不得已,只得在青山岛上布置个临时行宫,选了很多能工巧匠到岛上深山里采石炼针,用了足足三年的时间,才重新锻造了一根。据老人们说,现在青山岛上的那些鬼斧神工的石块,就是当年锻造神针的弃料。好不容易造完针,
却发现已经没有地方可插了,原先插定海神针的坑位已经被龙王三公主黄瓜鱼占为领地了。
原来,孙悟空拔了那根神针以后,从坑洞里汩汩地涌出了泉水。海底里有一口淡水井,这是多么稀有的事啊!黄瓜鱼生性喜欢咸淡水交汇的地方,一听说有这种稀缺资源,芳心大喜,立刻派兵占领,宣布这里就是她的地盘,并给这个坑取了个名字,叫“官井”。
敖广奈何不得,只好叫虾兵蟹将扛了针,闭着眼睛随便插在龙宫门前。由于力气太小,插不了几米深,直到现在,只要是退潮,你都能在海面上看到这枚针的尾巴。
不可一世的东海龙王被孙悟空整得颜面尽失的事情传出以后,当地老百姓大大出了一口恶气,纷纷敲锣打鼓,游行庆祝。各村各镇还在显眼的地方修建了孙悟空的“大圣宫”,塑了金身,每逢初一、十五参拜祷告,香火兴旺。敖广安置完定海神针以后,本来还想象以前那样四处巡游,忽然看到每个村庄都有孙大圣的塑像,吓得赶紧返回龙宫,老老实实地在海底呆着,没有玉帝的旨令,再也不敢出门了。从此以后,三都澳这片区域,永远风平浪静、四季分明、物产丰饶、不冻不淤,成了远近闻名的天然良港。
为了纪念这件事,当地的老百姓除了修建“大圣宫”以外,还和东海龙王开了个玩笑:他们把敖广的封号“沧宁德王”掐头去尾,取当中的“宁德”两个字作为这个区域的地名,意思是说:你这老龙王,还敢威风八面吗?还不是缩头缩尾,乖乖地在海底当乌龟吗?
压岁钱的故事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牛郎织女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强行把织
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嫦娥奔月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写照。另外“嫦娥奔月”还是中国航天探月工程的代号。
百蛇传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女娲补天
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发生了争斗,一神战败,匆忙之中撞坏了顶着天的一根柱子,天就倾斜了,水倒下来,人民受苦受难,女娲炼五色石补住了天上的漏洞
《民间故事》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192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