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
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本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下引《论语》,只注篇名。)被普遍认为是孔子鄙视妇女和体力劳动者的论
据。连海外真心尊崇孔子者也觉得难予讳言,无可奈何地说:“孔夫子就这句话说错了”。孔
子是历史人物,虽然他站在人类的立场,从历史的高度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毕竟
生活在现实中,不能不受现实的影响。他说的话,不仅在今天,就是在当时,也不可能“句
句是真理。”有些话即使在当时就明显的错了。比如:“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
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
路》)就不符合孔子思想的精神。曾子之徒写的《孝经》就作了修正:“曾子问孔子:“敢问子
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
其天下??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故当不义,则
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谏诤》)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其《孟子章句》中注“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篓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亲不义,一也;
家贫亲老,不为禄士,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转引自
《十三经注疏》)这种背经合道的理解到荀子时就很系统很完整了。荀子说:“入孝出弟,人
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
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
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
也;未可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身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
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孔子斥责认为“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
贞矣”的子贡曰:“小人哉赐不识也”(《荀子·子道》)。看来,孔门嫡传,都悄悄但又积极地
在修正孔老夫子的错误,而俗儒则恶性发展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三讳”。秦
汉以来又归结为一讳:为君讳,不仅讳君之过,而且讳臣之功:一切成就归功于天子圣明,
一切过错皆臣民罪过。留毒至今,仍被视为伟大的政治家风度。“子为父隐”是孔子原本说错
了,“君子儒”修正之,违经合道,继承和发展了孔了思想;而“小人儒”恶性发展之,从经
反道,歪曲败坏了孔子思想。“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一语的命运更糟:孔子本来没说错,
完全是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或误解了从文字看,这句话,按照逻辑分析,“唯”如果是副词,
作“独、只、仅仅”讲,这是历来普遍的用法。杨伯俊先生的《论语译注》就是这样译的。
意思是: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但只有“女子与小人”难养,并非所有“女子与小人”
都难养。则这句话是特称而非全称的命题。“唯”字还可作句首的语气词用,这样,这句话的
意思是“阿,女子和小人难养呀!”这虽不是一个陈述句,但明显地对事物有所断定,可视为
全称命题。但从其含意分析,实则为特称命题。前句是论断,后句是论据:“近之则不孙,远
之则怨”是“女人与小人”难养的理由和表现,也是孔子所言“女子与小人”的界说:并非
所有的女子与小人都难养,只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所
说的“女子”,并不等同于妇女,“女子”这些词,只是妇女中“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同样,“小人”也不是男人中的体力劳动者,而只是男人中的“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者。
[!--empirenews.page--]从以上分析可见,“女子”和“小人”都决非泛指所有的妇女和体力
劳动者。可惜,中国古代重视逻辑的墨家和名家,秦汉以后就衰微了,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在
秦汉以来逻辑思想不发达。近现代学过西方逻辑学的学者,在关键时侯竟也率由旧章,不求
甚解,满足于以讹传讹,笼而统之地把鄙视妇女和劳动人民的罪名强加在孔子头上。《论语》
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的孔子语录,多定言语句,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理性的逻辑的陈
述,无推论过程,又省略了语言环境,把特定条件下的话一般化,被赋予普遍意义,结果后
人望文生义,各取所需,或以己度人地加以解释、引用。比如,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
者也”,在《子罕》和《卫灵公》重复出现。据《史记·孔子世家》载,这句话是在子见南子
后说的。写的很生动,卫灵公的宠妾南子不以得见孔子为满足,还要公开炫耀,以抬高自己
的身望。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从而可以断定这句话的语言环境。但
“子见南子”其事却又记在《雍也》章。我推测,“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可能也是在这
件事之后讲的。皆有所指:“女子”即南子,“小人”指好色的卫灵公,“难养”是针对二人讲
的:都难以相处和教养。后人囿于“小人”是体力劳动者,当权者都是“君子”的旧章,不
作如是想。当然,这也只是推测。 以情理言,先说“小人”。 孔子在历史上的伟大贡献之一
是发现人──个体民的人格和价值(西方比孔子晚八十余年的苏格拉底首先发现人)。把匹夫
匹妇的意志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千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连社会地位最低下的马夫也当人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
在不同的价值标准并存的过渡时期,他率先肯定、倡导新的以道德学问取代权位财富为标准
的君子小人观,固然主要是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思考,也还有个切肤之痛的感情问题。孔子三
岁丧父,孤儿寡母,离家出走,被社会冷落和遗弃,历尽艰辛,激起了“吾少也贱”,故能多
鄙事”(《子罕》)的孔子对公道。正义社会的追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道)。”(《为政》)在
他以“年少好礼”知名,且以教书为生以后,还遭到上层社会的歧视和拒斥:“孔子要至,季
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史记·孔子世家》)旧的等级
观念扼杀新生力量,使其感触很深。正是基于这种新的价值观念,才生发出以仁为核心的儒
学体系。仁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泛爱众”(《学而》)的“众”自然不分男女,都要“庶
之,富之、教之”(《子路》),做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同上),这从善如流的“四方之民”指的当然是体力劳动者。正因为发现“性相近”(《阳货》)
的每个人的本质一样,人格平等,才能真心诚意地平等待一切人,特别是平等待普通百姓;
既不神化当权者,更不会神化自己。所以“仁”不是自上而下的恩赐,而是突破“礼不下庶
人”(《礼记·曲礼上》)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不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而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不仅“有教无类”(《卫灵公》),
人人都有受教育权;而且“学而优则仕”(《子张》),人人有参政权,都可以在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事业中成就君子乃至圣人的人格。显然,“小人”不是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
有旧“君子”身分而品质恶劣者。如孔子所耻所恶的“巧言令色足恭??匿怨而友其人”(《公
冶长》)者,“邦无道,富且贵焉”(《泰伯》), “佞者”(《先进》), “不成人之美而成人之
恶者”(《颜渊》),“难事而易说”(《子路》者,“同而不和”(同上)者,“骄而不泰”(同上)
者,“不可大受而可小知”者,“穷斯滥”者[!--empirenews.page--][1][2][3][4][5]下一
页,“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卫灵公》)者,
等等,说的都是有君子名位而无君子德行者。如果承认《论语》篇章次序有内在联系,《阳货》
篇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小人”,如“乡愿”、“道听而涂说”者,“鄙夫”、“巧言令色”者,“紫
以夺朱”者、“利口以覆邦家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勇而无义为乱”者、“称人
之恶者”、“居下而讪上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徼以为知者”、“不孙以为勇者”、
“讦以为直者”之后,紧接着总结性地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更清楚:“小人”绝
非一般的体力劳动者,而主要是有君子名位而为小人行径者。孔子成年以后,生活在学界和
政界的圈子里,所谓旧的君子阶层。在长期与这些上层社会的人相处和交往中,他看到了很
多实际是小人的昏君佞臣、贪官污吏和像南子一样的女子。他发现了一条对“君子”必须区
别对待的处世之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
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这其实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今天尤其如此。当然,这句话对
“劳力者”同样适用。不过“劳力者”文化程度虽低,品质高尚的君子很多。如果孔夫子在
天之灵得知后世的“小人儒”歪曲他的话,把“君子”归结为脑力劳动者,把“小人’归结
为体力劳动者,他一定要哭笑不得,并指着他们的鼻子斥责说:“我说的是你!”我在《孔子
研究》87年二期发表一篇《孔子鄙视劳动人民吗?》作了初步的辨析,此不赘述。孔子历
来最被诟病的是其妇女观。最近蔡尚思先生还把孔子和真理对立起来,以“我爱孔子,我尤
爱真理”为题著文说:“孔子大谈忠恕之道,但却不能付诸实践,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诸如
推父及母,推夫及妻,推男及女等。周公、孔子制礼的片面性,早经晋谢(谢安)太傅夫人
和王文禄指出,男子制礼专为己谋。”(90年3月13日《文汇报》)其否定孔子根本思想的
忠恕之道,正是从妇女观入手的。本文主要辨析孔子的妇女观。古人是怎样理解的呢?北宋
经学家邢丙说:“此章言女子及小人皆无正性,难畜养。所以难养者,以其亲近之则多不孙顺,
远之则好生怨恨。此言妇子,举其大率耳;若其禀性贤明若文母(周文王之妻,武王之母。
西伯治外,文母治内,德政流布,风化大兴。)之类,则非所论也。” (《十三经注疏·论语
正义》)“大率,”大概也,不是全称。妇女不外乎母亲、妻子、女儿三辈人,不能说他们无正
性。男人和妇女也不都是“畜养”关系;相反,儿子倒是由母亲畜养和教育的。所以,“无正
性,难畜养”的女子,绝非所有妇女。将这种“无正性”的女子与“禀性贤明”的文母并提,
就更明确地表明不是全称;并且同样是在帝王左右者。这种人与帝王事业成败的关系极大。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禹
娶涂山氏之女侨而生启),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桀妃)。殷之兴也以有戎(商祖契之母简狄为
有戎国之女),纣之杀也以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姜原是周祖后稷之母,大任是文王
之母),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幽王妃)。”(《史记·外戚世家》)《诗经》是这样评论褒姒的: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灾祸)之阶(根源)。乱非
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大雅·瞻×》)这种倾城的哲妇和畸形的宦官
一样不可言教,是“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两种“小人”──妇女中的小人和男子中的
小人。[!--empirenews.page--]《论语集注》说:“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
庄以临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臣妾是役人之贱者,男曰臣,女曰妾。朱熹也把“女
子与小人”只限于于臣妾,统以“此小人”称之。难能的是,指出臣妾所以有二者之患,盖
因“君子”不能“庄以临之,慈以畜之“造成的,这就比较公允。实际上,人们也只是在这
个意义上理解和应用这句话的。试想,《红楼梦》里的贾政,如当着王夫人甚或老太太的面说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该是多么不可想象;而对赵姨娘之流,这句话不又很贴切吗?二、
孔子的妇女观从孔子以前的传统文化、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言行揭示孔子的妇女观。1、孔
子以前的传统文化的妇女观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及人类社会的生成是,“天地氤氲(烟气盛),
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系辞下》)过程是:“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
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
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不久也。”(《周易·序卦》)把天地、阴
阳、男女(雌雄)作为自然界的始基,夫妇作为社会的始基。所以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
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由生理条件引起的自然分工,进入文明时代就形
成阳刚阴柔、阳作阴顺,男女有别、内外有分,以达到宇宙万物和社会家庭和谐的观念,使
妇女处于从属地位,这无疑打上父权社会的烙印。但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只是认为天公地
母,天在上,地在下;阳为正,阴为负:男主外,女司内的上下内外主从关系,是统一体相
反相成的两翼,处于同一层次,缺一不可:无下则无所谓上,无内则无所谓外,无从则无所
谓主。故《释名》曰:“妻,齐也。”《说文》曰:“妻,妇与夫齐者也。”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中
国古代社会,把夫妻关系看得极重。认为是“人伦之始”和“王化之基”。国是家的扩大,社
会规范是家庭伦常的延伸,十分重视家庭和妇女的作用。“故《易》基《乾》、《坤》,《诗》始
《关睢》,《书》美厘降(尧女娥皇、女英,感舜之文德,虽匹夫而下嫁之),《春秋》讥不亲
迎(纪侯派大夫代他迎亲,非礼也)。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
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史记·外戚世家》)夫妻礼义相待,
以和为贵:“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礼记·礼运》)孔
子特别强调要尊敬妻子,他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
不敬与?(《礼记·哀公问》)要做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尔家室,乐而妻帑。”(《诗·常
棣》)婆媳、夫妇关系都是相互的,有条件的。齐国的大政治家晏子说:“夫和、妻柔、姑慈、
妇听,礼也。??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左传·昭公·2
6年》)这就是先秦“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的实际情况。人们往往根据《孟子·滕文公下》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说明先秦已有“三从”思想。这也是误解。整段话是“丈夫之
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母亲在女儿出嫁时叮咛她,也只能就她应遵循的妇道来告诫她,
不可能也不应该把公婆、丈夫应遵循的规范和婆媳、夫妇关系的相互性也说出来;否则,岂
非唆使她到夫家去争女权了。[!--empirenews.page--]错误在于把“内外有分”绝对化:男
子独霸历史前台,剥夺了妇女的参政权,扼杀妇女为公的本性。《尚书·牧誓》载武王说:“古
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家遭殃。至今全国,包括台湾,都
还有这种习俗观念。不过,孔子并不反对妇女参政。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
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泰伯》)帮助文王、武王奠定
基础并打下天下的十个人才中,有一位妇女,一说是文王夫人太姒,号曰文母;一说武王夫
人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成王之母邑
姜。都是九人治外,她一人治内的大才。孔子对此并无异辞、贬辞。父权社会,政治是妇女
的禁区。个别偶然有机会接近权力中枢的妇女,一旦想实现其为公的本能,也想治国平天下,
造福黎民百姓,只得采取非常手段,以牺牲自己的“灵与肉”为代价,往往给历史留下别具
特色的创痕,成了非难和谴责的对象,作了历史异化的双料牺牲;连蹂躏她们的男人的一切
罪恶都一塌刮子扣到她们头上。这就是所谓妇女祸水论。还专门创造了一个名词:“女祸”。
西方文化之轻视、诬枉妇女的记录至今被津津乐道。《圣经》中的夏娃不过是上帝为让亚当高
兴,而取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就是这个夏娃经不住蛇的诱惑而首先采食禁果,还唆使亚
当也吃,致使二人同犯禁令而被逐出伊甸园。希腊神话中违嘱打开宝盒,放出各种灾害、祸
患和疾病的小妖,散布大地,使人类陷入悲惨境地的,又是“众神之父”的宙斯企图毁灭人
类而创造的美女潘多拉。固然,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形式;可是,天啊,为什么一定指派
我们男人扮演这个轻视妇女的不光彩的角色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李笠翁说,人生如戏台,
只有两个演员:“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转引自《论语别裁》)女人被男人挤到后台,
但男人即使在前台那一阵子也离不开女人。利用了,玩腻了,一脚踢开,还要不仅倒打一靶,
说女人多坏多坏;而且嫁祸于人,把自己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罪责诿之妇女。诚如后蜀王
妃花蕊夫人被俘后对宋太祖赵匡胤所答:“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
甲,宁无一人是男儿。”如果站在妇女的立场,倒是应该说“唯男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敬之则
不重,疏之则凶残。”难怪在许多成年妇女中流行一句名言:“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有意思的
是,这句话,不论句式,还是句意,都是全称判断;而实际上,就连说这话的妇女自己也不
认为这“男人”是指所有男人。说句良心话,妇女的贡献比男人大的多。人类历史百万年,
其中父系社会不过万把年。整个人类就是在妇女的引领下进入文明时代的。东汉《风俗演义》
说:炼石补天的女娲最初用水和泥涅了人,并教之男女相爱,生儿育女,主宰世界,管理万
物。和基督教的圣母玛利亚相类似,中国神话系统中,总执天道最崇高之神的玉皇大帝(相
当于人世的天子),就是王母娘娘(西王母)的儿子。和“女子无才便是德”论相反,妇女的
天赋起码不比男人低。明后期激进思想家李贽就热情赞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
才能“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矣。”(《藏书·后妃·唐太宗才人武氏》)她留下的无字碑,就
充分说明她的自信和气度。古今帝王无数,有几个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和后人的评说。正是:
“独立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吕纯阳。转引
自《论语别裁》)[!--empirenews.page--]总之,不仅参政权,连受教育权也基本被剥夺了。
“有教无类”的孔子,弟子三千,大贤七十二,竟无一个女弟子。这只能说,在轻视妇女的
父权社会,孔子尊敬妇女的努力并不能扭转乾坤。就这样,人类智慧资源的一半被白白浪费
了万把年。人类如不陷入这一误区,早就走出阶级社会,进入大同了。不过,这正是人类只
能通过异化实现发展的自然进程。如果这也归咎孔子,上帝也要妒忌的。2、《诗经》中的妇
女观孔子的妇女观是历史上的妇女观的发展。西周以来成书的《诗》、《书》、《易》、《礼》、《乐》、
《春秋》,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孔子创立儒学以“六经”为源泉。他学的是六经,教的是六经。
六经中的妇女观是孔子妇女观的源。主要谈《诗》和《易》的妇女观。先谈《诗》。《国风》
大半是言情之作。朱熹称之为“男女相悦之诗”、“淫奔之诗”。“世之所谓‘风’者,多出于
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歌咏,各言其情者也。”男女在求偶聚会中唱和的诗歌,反映社会风
习、制度,符合当时的礼,故能流传。从《诗》看,妇女婚姻自由。“氓之蚩蚩,报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卫·氓》)年轻姑娘到市场作买卖,谈恋爱,
让情郎托媒求婚。后来丈夫变心,就拉倒、离婚。“泛彼柏舟,在彼中河,发彼两髦,实维我
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庸·柏周》)姑娘爱上青年,山盟海誓,母亲强
迫她嫁给别人,他发誓宁死不肯。“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秦
洧》)郑俗,春季男女青年聚会游乐,谈情说爱,互赠信物,犹如今日之花儿会和对歌会。《邶·凯
风》说的是一个有七个儿子的母亲,因家境贫寒而改嫁,儿子责备自己无力赡养老人“我无
令人”,并赞扬“母氏圣善”。母子都无“再嫁”的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小雅·斯干》却有明
显的重男轻女思想:“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湟湟,朱市斯皇,室
家君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褐,载弄之瓦。无非(错误)无仪(邪僻),唯酒食是
议,无父母诒罹。”但细玩全诗,仍不过是“内外有分”的实际描绘。上面还有一段说生儿育
女都是梦寐以求的家族兴旺的徵兆的话:“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虫维蛇,女子
之祥。”其重男轻女的程度远非今日可比。早在孔子以前,就把《诗经》当作德育课本了。楚
庄王(纪前613-591)让士褒×教太子,士褒×去请教申叔,申叔说:“教之《春秋》
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先王之世系)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
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国语·楚语上》)孔子对以歌
颂爱情为主的《诗经》推崇备至,就思想性打保票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为政》)“子曰: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泰伯》)“乱”乐之终章。
鲁国的大乐师把《关睢》当作压轴的曲调,听其来非常优美、充实,是可以淳化风俗的。所
以《史记》说:“《关睢》之乱,以为风始。”孔子对《诗》爱不释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认为可施于礼义。(《史记·孔子世家》)在“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的先秦,
《诗》是用通行的语言(“雅言”)、文字,配有统一的乐调,可以通行全国的读本;是游说、
国际交往的共同语言;国际会议,引《诗》结盟。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季
氏》)熟读《诗》,内政、外交都可以办好:“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
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古代知识简单,《诗》被视为百科知识全书:“小子何
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兽草木之名。”(《阳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不仅如此,《诗》
还是[!--empirenews.page--] 判定一个人文化素养和仁本质的层次的标志:“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
矣’。”(《八佾》:子夏问《诗经》上说,“笑的媚人,眼睛传神,犹如锦上添花,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好底子绣花才好看。”子夏说,是否先有人的善良本性才产生礼呢?”孔子说,“你
能深刻领会、发挥我的思想,可以和你谈《诗》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篇二:国学智慧尔雅满分答案
《中庸》的内在含义
1
关于儒家对“中庸”的“中”描述错误的是()。
A、不偏不倚
B、偏离中间位置
C、内在
D、作为动词
正确答案: B
2
《中庸》的“中”解释错误的是()。
A、周易认为是“位中”
B、周易认为是时中
C、道家认为是时中
D、道家认为是中和
正确答案: C
3
《中庸》中认为小人中庸,君子反中庸。()
正确答案:×
4
儒家认为治国的人一定得是君子。()
正确答案:√
5
中庸认为中规中矩就是“损绳墨而不破”。()
正确答案:√
国学智慧
作业标题:孔子在文化上的承上启下
1《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正确答案: √
2
《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
A、鲁国
B、燕国
C、赵国
D、魏国
正确答案: A
3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正确答案: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是生于老子之后的
B、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
C、孔子死于公元前479年
D、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正确答案: D
5
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
A、财富
B、道德
C、血统
D、官职大小
正确答案: B
作业标题:《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1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正确答案: ×
2《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正确答案: ×
3
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
A、人与天
B、天与地
C、人与人
D、人与神
正确答案: C
4
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A、格局
B、财产
C、阶层
D、道德
正确答案: A
5
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
A、《左传》
B、《国语》
C、《楚辞》
D、《论语》
正确答案: D
6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君子的内涵
1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正确答案: √
2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正确答案: ×
3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修己
B、务本
C、乐他
D、自弃
正确答案: D
4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
A、要修己
B、要利他
C、要吃亏
D、要乐他
正确答案: C
5
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A、忠
B、仁
C、孝
D、义
正确答案: C
作业标题:君子之道
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
A、孝
B、仁
C、忠
D、义
正确答案: B
2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正确答案: √
3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正确答案: ×
4
“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C
5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
A、人要有敬畏之心
B、做事要认真
C、做事要有边界
D、做事不用认真
正确答案: D
作业标题:广义《春秋》与狭义《春秋》
1《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正确答案: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
正确答案: D
3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正确答案: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
正确答案: B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
正确答案: C
6《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春秋三传之别
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
正确答案: B
3在汉代时对《春秋》这本书诠释的有“春秋五传”。() 正确答案: √
4
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
A、《左传》
B、《公羊传》
C、《夹氏传》
D、《谷梁传》
正确答案: C
5
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对《春秋》本意的诠释
B、采用对答的形式表达
C、解释何谓春秋之教
D、没有谈义例
正确答案: D
作业标题:如何读《春秋》
1《公羊传》主要强调了帝权对国家的控制,属于齐学。() 正确答案: √
2
不属于范宁在《谷梁传集解序》对三传的评说的是()。
A、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
B、谷梁辩而裁
C、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D、谷梁其失也短
正确答案: B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公羊传》更接近贵族对《春秋》的阐释
B、《谷梁传》更接近普通人对《春秋》的阐释
C、《谷梁传》属于齐学
D、《谷梁传》属于鲁学
正确答案: C
4
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A、左氏善于礼
B、公羊善于谶
C、谷梁善于经
D、公羊善于经
篇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山木》 小人名言
小人多怨。 ——隋代文人 王通
小人无朋。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朋党论》
小人甘以艳。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炎而附,寒而弃。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宋清传》 小人的名言
外君子而内小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小人不可与尽言。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瑄
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小人之心难存小异。 ——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 切斯特菲尔德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西汉诸侯王 刘濞 小人名言
爱名尚利,小人哉。 ——隋代文人 王通
小人才热衷于小事。 ——古罗马诗人 贺拉斯
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幕容垂载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宪问》 小人的名言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 《易经》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孔子家语·颜回》 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 ——三国文学家 曹植 《赠白马王彪》
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正君子遇到困难自己解决,有缺点反省自己;小人依赖别人,有缺点指责别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述而》
春 秋·孔子《论语·述而》。长:常。戚戚:指面容、神情悒郁悲凄。这两句大意是:君子胸怀坦荡宽广,小人心胸狭窄,常常忧愁。有些人胸怀旷达,无私无畏,因 而总是显得无忧无虑,泰然自若。有些人则心胸狭窄,多私心杂念,因而总是显得愁眉苦脸,哀哀戚戚。这两句可以用来形容或说明人们的品质、性格存在种种差 异,所以遇事表现很不一样。
只有小人才对小事有兴趣。 ——英国犹太政治家 迪斯雷利
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小人的名言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 ——唐代诗人 孟郊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以严。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祸在于好利,害在于亲小人。 ——战国时期军事家 尉缭 《尉缭子·十二陵》
战 国·尉缭《尉缭子·十二陵》。这两句大意是:祸害的造成是由于贪图私利和亲近不正直的人。贪婪好利,则易于忘乎所以,违犯法纪,也易于与别人结怨;亲近不 正直的人,则易于被这些人所蒙蔽,甚至受到这些人的陷害,这些都容易招致祸患。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轻货利,远小人,以免招祸。
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小人名言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张》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文:掩饰,即掩过自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子路》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 小人的名言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周:团结。比(bì毕):勾结。这两句大意是:君子团结,却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却不团结。孔子认为君子以“义”合,所以团结就牢固持久;小人以“利”合.所以只是一时的勾结。这两句话若赋予新的思想,对我们择朋交友仍有积极意义。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 ——唐代史学家 吴兢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君子常行胜言,小人常言胜行。 ——明末清初史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 黄宗羲
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十五》 小人名言
小人物也有权力发出自己的声音。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趋炎附势的人,不可与其共患难。 ——英国诗人 拜伦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说丛》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 —— 《阮子》 《阮子》 小人的名言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君子得其理为乐,小人得其欲为纵。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瑄
惊波不在幽暗间,小人心里藏崩湍。 ——唐代僧人诗人 齐己
进君子,退小人,爱人才,申公论。 ——北宋大臣,范仲淹次子 范纯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里仁》 小人名言
孔 子《论语·里仁》孔子说:“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明白大义,而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只明白自己的利益。”是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 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喻:明白,通晓,这里指使什么明白。利:利益。于:用。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又名王诩,王禅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 鬼谷子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 ——宋代学者 宋缍
金钱可以收买小人,却不能收买真理。 —— 《新格言》 《新格言》
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小人的名言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明代文学家 方孝孺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
君子与小人不两立,而小人与君子不同谋。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远佞》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 于丹
小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小人名言
世界上最小的小人物正是最伟大的好事之徒。 ——英国哲学家 本杰明·惠奇科特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 ——西汉学者 韩婴
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小人的名言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曲礼》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朋党论》
如果你衣着不入时,你就是一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英国政治家和文学家 切斯特菲尔德
出身卑贱的小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会比谁都凶残。 —— 克劳德兰纳斯
友小人,只能做出小事,友大人,小者也能成其大。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浮士德》 小人名言
君子如春风,可爱不可竭;小人如酒颜,但得暂时热。 ——清代学者 顾图河 《息交》
小人大言不惭,简直把自己的祖宗也说成是他们生的。 —— 艾加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明代官员、理学家 薛宣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明代文学家 方孝孺 《逊志斋集》 小人的名言
我常常怀疑我是小人物,因为我常常忘记自己是大人物。 ——台湾作家,评论家 李敖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表记》
西 汉·戴圣《礼记·表记》。醴:甜酒。甘:甜美。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交往不用虚言藻饰.就像水那样清淡,小人的交往多用甜言蜜语,像醴酒那样甘甜;君子之 交如淡水相合久成江河,小人之交如甜酒相掺久乃败坏。交友应待之以诚而不在表面上的甜言蜜语,《礼记》这段话用浅显的事理作比喻,很显有启迪作用。
没有信仰的人是空虚的废物,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小人。 ——俄罗斯绘画大师 列宾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中说·魏相》
隋·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交朋友先选择可交的才交往;小人交朋友一见如故,然后才依据利害去选择。交朋友宣审慎,忌轻率。不相了解,骤以利交,难免不受骗上当。此二句交友时可供参考。
卑鄙小人总是忘恩负义的:忘恩负义原本就是卑鄙的一部分。 ——法国作家 雨果 小人名言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苛求君子,宽纵小人,自以为明察秋毫,而实则反助小人张目。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 ——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尹喜 《关尹子·九药》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温公文正司马公文集》 小人的名言
宋· 司马光《温公文正司马公文集》。这几句大意是:君子贪心就要企慕富贵,不走正路,加速灾祸的到来;小人贪心就会四处钻营,恣意挥霍,导致家败人亡。讲究奢 侈,必然会有无休止的欲望,就会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而最后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种教训,人人都应记取。教育人们讲廉沽戒贪欲,讲俭朴戒奢侈时可引用 此条。
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北宋哲学家,易学家 邵雍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当我们从富翁沦为穷光蛋时,困境会告诉我们谁是知己,谁是势利的小人。 ——英国剧作家兼诗人 约·德莱顿 《巴斯妇·她的故事》 小人名言
“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我最烦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了。 ——社会评论家,畅销作家 李承鹏
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出师表》
我不能等最后审判时才收拾所有的小人与敌人,在半道里,我也要随手宰他几个。 ——台湾作家,评论家 李敖 小人的名言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宋代文学家 胡宏
旧的历史,带着它的诗、画,与君子小人,必须死!新的历史必须由血里产生出来! ——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满族 老舍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见利向前,见害退后,同功专美于己,同过委罪于人,此小人恒态,而大丈夫之耻行也。 —— 《仕学正则》 《仕学正则》 小人名言
眼睛盯着钱的是商人;眼睛盯着权的是小人。眼睛盯着书的是智人;眼睛盯着德的是君子。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春秋战国·齐国·管仲霸是指称霸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知道人才,不能称霸;知道人才又不能用,不能称霸;用了又不信任,不能称霸;信任了又由小人参奏,不能称霸。春秋战国·齐国·管仲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到了热血沸腾、理智允许的时候还不敢挺身向前的人,就是懦夫;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后还在冒进的人,就是小人。 ——德国诗人 海涅 小人的名言
卑劣的人比不上别人的品德,便会对那人竭力诽谤。嫉妒的小人背后诽谤别人的优点,来到那人面前,又会哑口无言。 ——波斯诗人 萨迪
这片绿色的田野都是你的,除了你,它还会属于谁呢?波动的稻田为你长得又肥又壮,小人儿,让我们假扮国王与皇后。 ——智利女诗人,194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米斯特拉尔
小人物在社会中是一种必要的调剂。这类角色是极端令人愉快的,甚至会受人宠爱如果他们满足于自己不得不扮演的角色。 ——英国散文作家 赫兹里特
《唯小人难养也》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64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