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70后男女光棍比例是多少 正文

70后男女光棍比例是多少

2017-03-05 05:51:00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广电深度报道 —— 社会问题资料收集整理

新闻学院

罗杨 2013220049

11级 新闻学

目录

一、简介

二、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

三、男女性别比例的概念及其值域

四、男女性别失衡原因

五、带来的社会影响

六、男女性别失衡的对策

七、参考文献

一、简介

男女比例失调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主要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男女比例的失衡所导致的出生人口萎缩及结合上老龄化等等社会问题时所带来新的人口问题。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现阶段我国男女出生性别比是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将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形势不容乐观。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后,中国人口性别比问题就已经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真假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但笔者认为,中国社会的男女性别比失调的问题确实存在,男女性别比失调不仅影响到未来婚姻市场的平衡和家庭关系的稳定,而且也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影响之深远、危害之重大,将远远超出人口本身。

二、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

1、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异常偏高

进入80年代后,出生性别比持续超出正常值域范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国的出生性别比为108.47,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111.3,到了2000年变为117.79。20多年来,我国出生性别比在80年代有升有降,起伏较大,进入90年代后却毫无缓和迹象,一直保持在115以上。

2、出生性别比随出生胎次递增而上升

《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出出生性别比随出

生胎次增加而显著上升的趋势。一孩性别比(107.12)虽已超出正常值域的上限,但超出幅度很小;二孩(151.92)、三孩(160.3)和四孩(161.42)性别比迅速升高;五孩性别比(148.79)略有下降。经过对出生孩次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进行研究,出生性别比与出生孩次的相关系数为0.66。孩次越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越不正常。这一点在市、镇、乡之间也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

3、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具有普遍性

这种普遍性不仅表现在全国各省、各民族上,而且在城乡和人口的不同职业群体上也体现明显。从人口普查资料看,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生在东部沿海省份,现在已经进一步蔓延到中西部地区。目前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出生性别比普遍偏高或呈异常。城乡之间,2000年农村出生性别比为121.7,城市为114.2。无论何种职业,出生性别比均表现出偏高的

1

特点。

三、男女性别比例的概念及其值域

(一)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100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是102~107,超出了这个比例范围,不管是低还是高则被视为异常,都是不正常的。

(二)分年龄性别比

分年龄性别比是指某个年龄男性与女性的相对比例。它反映了由于男性与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死亡概率不同所造成的性别比变化。

(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分孩次出生性别比是指分孩次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

(四)总人口性别比

总人口性别比是指某人口总数中男性与女性的相对比例,即100名女性人口中对应多少名男性人口。总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值一般在100+5之间。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的男女比例已经达到了117:100,现在全国除了新疆和西藏,其他各省区市性别比例都高,并且越来越高。

四、男女性别失衡原因

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调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造成的,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婚姻生育文化、性别歧视文化

传统的婚姻生育文化和性别歧视文化是导致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调的根本原因。数千年来,我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一直宣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认为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人们普遍有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意识。

(二)B超性别鉴定和人工性别选择

现代医学、遗传学技术的进步,正好为那些希望进行选择性生育的人提供了技术条件。例如,羊水胎儿脱落细胞培养染色体核查、羊水胎儿脱落细胞X染色质检查、B超等技术,均可早期鉴定胎儿性别,进行性别选择;而用碱性溶液改善阴道环境则可提高男婴受孕比率。

(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

2

物质资料的生产影响和决定着人口生产,物质越丰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上对子女依赖性就越弱;科技越发展,生产力越进步,男性的性别优势就越小,性别歧视就越来越容易被淡化。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做农活需要壮劳力。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人们担心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绝大多数农民仍以家庭养老为主,有女无儿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现实困难。

(四)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缺陷

1、是近期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与人口工作的重点放在控制人口数量——几乎全部集中于降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有关,忽视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生工作的质量。

2、是孕期随访监控不力。目前实行的“月访季查”时间间隔太长,计划内怀孕后,监控责任不到人,难以防范私自流引产。

3、是出生婴儿的漏报、瞒报。被漏报的既有男婴,也有女婴。但瞒报则是由于生育政策作用于妇女、家庭生育意愿引起的,瞒报主要是女婴。

4、是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真正形成。有的地方两个执法主体间不够协调,对出现的问题强调对方责任多,主动承担责任少。

5、是案件查处不力。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绝大部分是托熟人、走后门,隐蔽性极强,处理难。对于情节严重的,因缺乏法律依据,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带来的社会影响

曾毅、顾宝昌等专家认为,出生婴儿的性别比以及随后各年龄段人口的死亡率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口群体的性别构成,它直接影响着婚姻、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如果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持续下去,不但对人口结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更主要的是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难题。

1、婚姻性别挤压

近20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出来。在中国,现在0—10岁年龄段男女比例已经差了1000多万,并以每年130万的速度递增,如果再过20年,甚至30年,估计有3000万到4000万婚育年龄的男性会无妻可娶。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一位学者预测,在未来10年,有8%的男性将找不到老婆。这就是社会学家们称之为的“婚姻性别挤压”。

2、对家庭和社会的冲击

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在“泛商品观念”作用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离婚率持续上升等不道德和丑恶社会现象必将会更多地滋生,传统家庭的稳定受到威胁。政府屡禁不止的买卖婚姻、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将加剧,出现更多金元婚姻。

3、就业性别挤压

3

篇二:论当前中国男女比例

论当前中国男女比例

中国男女比例现状:

据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个-107个。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然而,根据中国政府于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出很多。另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比100、镇为116.5比100、乡村为118.1比100。

据上述资料,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例如上海常住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约为107:100; 深圳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20.8∶100;北京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的性别比例高达128∶100;重庆现在的男女比例为140∶100,海南、广东等省出生的性别比例竟然高达130:100以上。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而且这一现象从明年开始将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相对应的数字是,在7月15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透露,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引发的问题:

1.婚姻挤压

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带来的是婚姻挤压问题。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 “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年轻男性与年长男性之间争夺配偶发生的人口冲突就会随着人口的失衡而进一步加剧。同时,大量的未婚男性出于自身的婚姻需求,甚至会采用拆散已婚家庭组建新家庭的方式,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稳定。

2.性别挤压

除了婚姻挤压,出生性别比失衡还会产生就业性别挤压问题。未来一二十年

里,男性劳动力过剩,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到时候,找工作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女同胞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企业打出“限招女性”的旗帜来。

3.社会犯罪现象增加

男女比例失衡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会不断增大。想象一个女性稀缺的社会吧:男人们凑在一起总是危险的,容易让人想到打架斗殴和杀人放火。而为了争夺女性发生的犯罪行为则更多地与性有关: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据统计,中国的公安人员在2001年到2003年一共解救了4.2万名被劫持和拐卖的妇女和儿童。

4.养老保障问题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鉴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实际,未来几十年过低的老年性别比将会升高。在当前农村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养老保障体制下,将造成大量终身未婚者没有子女养老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整个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

1.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

这不仅源于中国人的一个古老、朴素又直观的理论:不想在自己这代断子绝孙,何况“养仔好听”。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种理论正向社会现实层面延伸。

2.养儿防老的观念

据2003年数据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而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达到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据测算,未来2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达到1.8万亿人民币,赤字运行时间二十多年,年均缺口700多亿,而且期待率只有58%左右。正如一位代表所说,面对这一连串的养老保障危机数字不得不使人联想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利益补偿机制,将使部分人无法放弃“养儿防老”的观念,男性的“养老能力”明显更为实惠,因此这部分人选择“放弃”女婴,选择男婴。

3.计划生育政策

有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简单地归结为实行“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

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有失偏颇。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区、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执行得严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越明显。而像海南、广西等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的省市,恰恰是计划生育工作较为落后,生育率高、二孩和多孩出生比例较大的地方。而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4.技术上可做胎儿性别鉴别

当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诞生并付之民用后,个人生育意愿最大化体现有了客观条件,生男育女也能由双亲来决定,这主要是指运用b超等医疗科技选择性流产、引产,还有轻视女婴造成的较高水平的女婴死亡率及溺弃女婴现象等,直接导致中国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失调。

5.社会管理的混乱

社会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婴儿的漏报、瞒报。漏报是由于计划生育及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由于人力、经费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报的既有男婴,也有女婴。但瞒报则是由于生育政策作用于妇女、家庭生育意愿引起的,瞒报主要是女婴。

6.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

在经济生活方面,妇女的资源获取机会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权益保障仍普遍显弱;在政治生活方面,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在领导权、决策权的参与度、参与层次、参与比例、参与渠道上受制仍较大。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弱势又自然会延伸至妇女在现实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7.农村以男性劳动力为主

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人们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国政府已经在土地法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权益,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后要到男方生活的传统,很多农村妇女无法分得本来就不多的土地。这样,没有男孩的家庭就面临著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另外,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 中国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引起中国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1.大力发展教育,把教育办好。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改变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

2.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减小贫富差距,使广大人民大众富裕起来,做到老有所依。以期逐渐冲淡养儿防老的观念。

3.进一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解决当前社会男女社会不平等问题。只有平等的地位,方能有协调的男女比例。

4.严格控制B超技术,禁止胎儿性别鉴定等。严格控制堕胎,严惩提供胎儿鉴定(或因知胎儿性别而堕胎)的单位和个人。严查和惩罚农村存在的溺死女婴现象。

篇三: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90后男生一成找不到老婆

漫画:中国出生人口男女比例近120:100

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90后男生一成找不到老婆

【新快报】日前出炉的《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当代青年未婚比例越来越高。报告引起相关媒体纷纷关注,称“中国光棍越来越多”。

这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利用报告数据显示,1995年,中国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比例为51.54%,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比例为38.23%;2005年的相应数据则分别上升为65.89%、45.71%。青年未婚比例越来越高。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性别比的连续失调超出正常,未婚青年增多已经构成了威胁国家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的一个弊病。

实际上,2007年中国男性已经比女性多出3700万,其中,0-1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

专家认为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口在达到婚龄时,将会有10%的男性被挤出婚姻市场不能成婚。

学者警告:“剩男”增多 威胁国家可持续发展

【中国新闻网】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进入“剩男”时代,香港《文汇报》发自北京的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指出,性别比的连续失调超出正常,未婚青年增多已经构成了威胁国家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的一个弊病。

报道说,专家认为,3,700万缺口的背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在现在至未来许多年内,由于社会可供应的婚育年龄的女性人数无法匹配适婚男性人数的需要,可以想象,婚姻的挤压问题将异常突出。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口在达到婚龄时,将会有10%的男性被挤出婚姻市场不能成婚。当社会进入“剩男时代”,一些男性由于诸多方面的相对弱势,将要“将单身进行到底”。

学者认为,从微观面来讲,由于社会的广泛需求,性服务产业已成为巨大市场。3千多万无法寻觅配偶的男人的性生活问题,值得社会重视。而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受制于种种因素,性交易市场尚未合法化,而是潜伏在地下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产生社会危害,导致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传播,危害到社会安全。

另有学者建议,加大对生女儿家庭在福利和保险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学者指出,性别失衡是人为的,是“重男轻女”错误观念在现实中的反映。目前中国人口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出台进一步的优惠政策,以“特别鼓励”生女孩,在严格遵守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前提下,对那些按计划生育的女儿户出台更加优惠政策,对生女孩的父母在“养老、医疗”及女孩上学等方面加大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


70后男女光棍比例是多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15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70后男女光棍比例是多少
相关文章
  • 70后男女光棍比例是多少

    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广电深度报道——社会问题资料收集整理新闻学院罗杨201322004911级新闻学目录一、简介二、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三、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