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是不是地铁“蝗虫”谁说了算
10日11时,?北京地铁?在一条微博中声称:?‘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北京首都的宽容大度为人称道,但有时候宽容过了头也是最大的诟病。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此微博发出后引发巨大争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回应称,该微博为微博部小编所发文明乘车的宣传,未料到其表达方式引起争议。
2008年的“北京欢迎你”余音绕梁,5年刚过,一干人等便成了“蝗虫”。平心而论,有此论调并不为过,但凡“挤”公共交通都知道,乘车有三怕:晨练的大爷大娘、好色的公车大叔,还有弥漫的韭菜盒子。越是公共场所,越要兼顾他人。但个性化越来越“非凡”的一批,似乎反客为主,把公共场所当成了自己家的客厅,“爱咋咋地”就是行为准则。地铁也好,公交也好,比不得自家的热炕头。儒家有言:“慎独”——很多人确实做到了,但却学不会如何在公共场所“慎”着。我们的菜市场永远是吵吵又闹闹,我们的公交车永远是争争又抢抢??有限的公共资源,让我们精神和体力方面的支出实在不菲。而一旦获得了公共资源,又会觉得“不×白不×”。于是,“北京地铁”的这条微博,引发了“争议”。所谓“争议”,其实是非黑白并不模糊。在公共场所肆意妄为的理应受到谴责,而“北京地铁”只不过用符号代替了理性——“一片狼藉”的车厢让人看到乘客给地铁带来的烦恼,而“蝗虫”的称谓,又引起包括乘客在内许多人的普遍不满。双输!谁坐车都希望能有一个整洁的环境,而不是置身于“垃圾场”中。
这样一条可能引发负面效应的微博虽然删除,但这背后隐藏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地铁与乘客之间的“火气”仍有不断被培养的可能。“蝗虫”之说,并非仅见。记得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说到蝗灾,模模糊糊就觉得这是一种无差别“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其中关键点就在于“无差别”。不管“北京地铁”如何看待“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但那种无差别的谩骂已说明问题——“北京地铁”与蝗虫有多少区别。我们承认,因为人所属个体受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差别,会有“高下”之分,但DNA绝对改变不了。所谓“蝗虫”之论,我们更想问的是,你的管理责任尽到了吗?众所周知,北京地铁因为“历史悠久”,许多基础设施未能尽善尽美,这个又怎么说?
正如网友评论所说的,“‘蝗虫’这个词,就算加上引号,也是对自己同胞极端的侮辱,就算乘客再不对也不应当人身攻击。”更有网友指出,“如果‘蝗虫’暗指外地人就不对了??”这条微博在语气上以“首都北京”自居,难免让敏感人感觉,这是在对北京之外的人说话。事实上,乘坐地铁的北京居民又岂在少数?谁在乱丢垃圾,又怎能以地域判断?删掉了不等于没说过,嘴里不说不等于心里不想。其对“管理不力”必须要有个清晰的认识。地铁在为乘客提供客运服务的同时,有权力也有责任对乘车秩序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除了在车厢内进行“友情提示”,更应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监管和处罚。将不文明乘客称作“蝗虫”,一律进行指责,显示出地铁秩序监管的乏力与无奈。
我们承认,在看到不文明行为时,有一种上去“削”他的冲动,但冲动不能等同于规则。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北京地铁”没有权利挑选被服务者,更不能侮辱被服务者。文明是双向的,“宽容”也不是施舍。“北京地铁”大谈感情,知不知自己既定制度执行如何?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之类的不文明行为需要曝光、批评、教育,甚至需要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惩罚,但,深藏于某些人特别是某个公共服务提供者意识中的充满单向与居高临下的不文明意识,更应该被谴责和惩罚。否则,“蝗虫”可以形容每一个人。(孙连宇)
文章来源:西安人事考试网(xian.offcn.com)
篇二:北京地铁用蝗虫比喻不文明乘客为小编辑所为北京地铁蝗虫不文明行为
北京地铁:用蝗虫比喻不文明乘客为小编辑所为|北京地铁|蝗虫|不文明行为_新浪新闻京华时报讯 (记者聂辉黄海蕾 实习记者张思佳)昨天上午,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图文,称“‘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并称“北京有时候宽容过了头,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此微博发出后引发巨大争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回应称,该微博为微博部小编所发文明乘车的宣传,未料到其表达方式引起争议。 ??
??
?? 昨天上午11点09分发出的这条微博原文为:#文文明明与你牵手#【地铁文明大家谈】“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北京首都的宽容大度为人称道,但有时候宽容过了头也是最大的诟病。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该段文字配发了一张空荡荡的地铁车厢内垃圾遍地的照片。
??
??
?? 该微博发出以后,迅速被转发3699条,网友评论2378条,引发网友的争议。 ??
??
?? 微博网友@Silent_Live称,“违规犯法都该被惩罚,但是不能歧视,说别人是蝗虫是辱骂,把这一词语施加于人群时,就是歧视。”
??
??
?? @学习粉丝团发表评论称,“对不文明行为可以谴责,可以罚款,可以不欢迎。但是把乱扔垃圾的人称呼为’蝗虫’,这样称呼别人,你文明吗?”
??
??
?? 但网友@多谷表示,原文中并没有提北京人和外地人半个字,官博的初衷是谴责不文明行为,是在为绝大多数地铁正常乘客发声,但“蝗虫”二字不妥。
??
??
?? 同时,也有网友表示,治理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需要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共同努力,而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攻击责骂部分乘客。作为公共交通部门,北京地铁不应该带有歧视色彩地对待任何人,更不能使用“蝗虫”此类明显歧视的词语。
??
??
?? 昨天下午4点左右,北京地铁将该微博原文删除。
??
??
?? 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该微博为公司微博部小编辑所发,原本是想做有关文明乘车方面的宣传,未料到因表达方式问题引起网友争议。目前公司相关领导已经了解情况,待具体处理方案明确后会及时告知媒体。
??
??
??(原标题:北京地铁微博称不欢迎“蝗虫”)
??
人民网纽约4月16日电(记者 徐澍)随着警方对波士顿爆炸案的持续调查,有越来越多的
细节开始显现。有调查人员表示,嫌犯使用的炸弹是装满了榴霰弹的电压力锅,该“巨型炸弹”被装在背包中,并且由定时器进行控制。
在现场进行调查取证的专家称,该起爆炸案件中的爆炸源被列为杀伤力较低等级的炸药,也就是说爆发的每秒速度较低,不超过3300英尺,这一爆炸强度并不能造成可以以气压伤害路人或者震碎建筑物窗户的冲击波,但是足以推动弹片扩散到很大的范围,因此伤害范围很广。而警方对第二次爆炸地点的调查显示,炸药中包含了明显是蓄意扩散波及范围而加入的球轴承和气枪弹药。
波士顿警察局长官艾德·戴维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目击者将现场的照片和录像递交给警方,而这些资料可以是爆炸发生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拍摄的,都有可能为警方提供有用线索。
在昨晚警方已经连夜进行搜查,其中搜查了一栋位于波士顿市郊的公寓楼,问询了一名男子,排查了几件可疑行李及垃圾袋,但案件的调查仍然没有大的进展。目前他们也在关注是否有事先租用面包车以及爆炸发生后立即离开现场的可疑人物。
刀锋被宽待允许出国 女友家人:是在亵渎法律
昨天,案件主角皮斯托瑞斯依靠强大的律师团队获得了一份最新的保释条款,允许其在有条
件的情况下离开南非,女友家人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这完全是在亵渎法律。
一个多月前,“刀锋战士”枪击女友斯腾坎普致死的“情人节惨案”曾被全世界关注。昨天,
案件主角皮斯托瑞斯依靠强大的律师团队获得了一份最新的保释条款
———条款不仅大大放宽了对其日常生活的限制,甚至允许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离开南非。这意味着,如果“刀锋战士”能获得今年8月田径世锦赛的参赛资格,人们
就有望在莫斯科世锦赛赛场上看到“刀锋战士”奔跑的身影。
原保释条款被全部推翻
皮斯托瑞斯的律师团队向南非比勒陀利亚法院申请修改原保释条款,虽然负责此案的检察官奈尔表示反对,但主审法官巴姆很快作出裁决:“只要皮斯托瑞斯没有被判有罪,他就是清白的,原保释条款侵犯了他的权利。”被挫败的检方拒绝就巴姆的判决对案件的影响进行评论。检方发言人说:“我们将全力准备6月的正式庭审,调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与此同时,法院还在其他三项保释限制上作出了有利于皮斯托瑞斯的判决。“刀锋战士”不会再接受缓刑监督官的定期监督,也不再受到禁止饮酒以及需要随时接受酒精和违禁药品检测规定的限制。此前另一家法院规定,如果皮斯托瑞斯在另一起案件中受到涉嫌袭击妇女的指控,那么就视为其违反了保释条件。不过巴姆认为这样的规定是“虚假的”,因为它违背了
南非宪法赋予皮斯托瑞斯的无罪推定权利。
在皮斯托瑞斯的律师罗斯看来,“刀锋战士”完全是“没有威胁”的,而且,一直限制着他的行动,可能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更严重的影响,甚至不排除自杀的可能。罗斯还表示,皮斯托
瑞斯不会利用获准出国的机会潜逃。
能否重返赛道要看状态
当然,皮斯托瑞斯获准出国是有条件的,当他人在南非时,他的护照由一家法院保管。如果他要出国,必须在动身前至少一周提供具体的行程表,还要在回国后的24小时内向法院
递交其旅行文件。
能够出国,就代表“刀锋战士”可以比赛了。国际田联早就表过态,只要刀锋战士能达到参加8月田径世锦赛的要求,他就可以参赛。“基于法官的裁定,如果皮斯托瑞斯符合参赛资格,那么世锦赛当然能被列入考虑范围内。”皮斯托瑞斯的经纪人齐尔说,法官的判决是“公
正的”。
不过,皮斯托瑞斯能否重返赛场,关键在他自己。无论他能否在6月的正式庭审后自由从
法院走出来,皮斯托瑞斯现在的状态却肯定是一落千丈。他上一次参赛,还是去年9月的伦敦残奥会男子400米决赛。据他的经纪人齐尔说,“刀锋战士”已经有大约9个星期没有参加
任何训练或者“看见跑道”了。
目前,距离最近的一项国际比赛是5月25日在曼彻斯特举行的田径赛,皮斯托瑞斯能否参
加,取决于他状态的恢复速度。(彭晗)
相关
前女友家人:这是在亵渎法律
本报讯 在获悉“刀锋战士”得到这份形同虚设的新保释条款后,皮斯托瑞斯前女友斯腾坎普的家人伤心欲绝。斯腾坎普的叔叔迈克尔·斯廷坎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有钱就可以摆平任何事的社会,哪怕是他杀了人,也可以依靠律师来获得保释,甚至还能影响法官,作出和之前大相径庭的判决。我们太伤心了,这完全是在亵渎法律,无法想象这样一
个暴徒不接受法律的制裁会是怎样的一种结果。” (彭晗)
观察
“刀锋”为何被宽待?
涉嫌谋杀的皮斯托瑞斯不仅获保释,还进一步被允许出国,这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有点夸张。究其原因,“刀锋战士”的律师团的确厉害,他们充分利用了对皮斯托瑞斯有利的法律条
款,使新保释条款看起来合情合理。
事实上,“刀锋战士”律师团给出的理由只有两条:第一,“刀锋战士”花费了数额巨大的律师费用,而他现在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他需要适当恢复训练和参加比赛来获得酬劳来养活自己;第二,由于他的知名度以及国际影响力,他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潜逃。果然,两条理由均被南非当地法院采信,“刀锋战士”也因此获得了相当宽松的新保释条款。 (彭晗)
微言
@李靖009:利用法律条款,让人一点办法都没有,不得不说,刀锋战士的律师团真是高。 @liveELS: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很难说刀锋战士的团队有没有和法官达成一致。 @昨夜是我:一步一步的,现在都这样了,无法想象几个月之后的正式审讯会是怎么样,
会一边倒吗?
@其实不想走L:悲哀,真是悲哀。就算他能重返赛场又怎样,他已经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他现在不过是个杀人嫌疑犯,之前的光环,早已被他的嘴脸所抵消。
>>>点击进入刀锋战士枪杀女友专题国际田联:刀锋战士若获资格 可参加世锦赛 据BBC中文网报道,国际田联表示,获得保释的南非残奥运动选手皮斯托瑞斯如果取得资
格,可以参加今年的世界锦标赛。
刀锋战士目前已拿回了自己的护照
中新网3月29日电 据BBC中文网报道,国际田联表示,获得保释的南非残奥运动选手皮
斯托瑞斯如果取得资格,可以参加今年的世界锦标赛。
本周四(3月28日),南非法庭裁决被控枪杀女友的皮斯托瑞斯可以有条件的离境、参加国际比赛。国际田联随后作此表态,并表示“基于在证明有罪之前就是无罪的原则,他(皮斯托瑞斯)可以参加比赛”。至于皮斯托瑞斯是否可以参加其他的国际比赛,国际田联的发言人表示,将由比赛的主办单位决定,而不是由国际田联决定。皮斯托瑞斯的律师说,皮斯托瑞斯
是否参加今年八月莫斯科田径锦标赛完全取决于他本人。
被称为“刀锋战士”、双腿截肢的皮斯托瑞斯对南非法庭在2月22日所作的保释裁决提出抗辩,要求放宽管制条件。根据当时保释时做出的规定,皮斯托瑞斯必须每周两次向警察局报到、不准饮酒并且必须强制接受药物和酒精检查,除了交出护照之外,他也不准返回普勒陀利亚的住所、不准接近相关证人。在做出最新裁决的时候,南非高等法院的承审法官形容不
让皮斯托瑞斯参加比赛是“错误的”,一些对他的管制措施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凌晨,皮斯托瑞斯被控在家开枪打死女友斯蒂恩卡姆帕。皮斯托瑞
斯一度面临“谋杀”罪名的指控,但他矢口否认,称误将女友当成入室抢劫的劫匪。 26岁的皮斯托瑞斯在去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成为第一位参与奥运田径比赛的双腿截肢运动员,并在残奥会上夺得T44级400米跑金牌,刷新赛会纪录。李艳凤:全运后将休息调整 着
力解决个人问题
田径世锦赛铁饼冠军李艳凤透露自己会在全运会结束后先休息一段时间,着力解决个人问
题,然后再视伤病情况决定是否坚持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
李艳凤接受采访
体育3月30日北京讯(记者车莉)北京时间3月29日下午,世锦赛冠军李艳凤与史冬鹏、苏炳添等中国田径队队员作为形象代言人,参加了由台玲电动车支持的“台玲正能量,鼎定新格局”新闻发布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艳凤透露自己会在全运会结束后先解决个人问
题,然后再视伤病情况决定是否坚持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
李艳凤的最好成绩是大邱世锦赛的铁饼冠军,伦敦奥运会上因为对手被查出服用禁药,她由铜牌递补为银牌。当时,俄罗斯选手皮夏尔尼科娃以67米56的成绩获得铁饼亚军,李艳凤夺铜,不过奥运会后俄罗斯人被查出使用禁药成绩被取消。目前李艳凤还在等待国际田联
和国际奥委会给一个最终的说法。
“现在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换牌子的问题,前段时间网上一直在报道,俄罗斯运动员兴奋剂检测呈阳性的问题,那么她在这期间也会有个申诉的问题,还要等候结果。”李艳凤表示,国家体育总局和田径管理中心这边还没有正式通知,还是需要国际田联或者国际奥委会给个
最终的说法。
作为世锦赛卫冕冠军,李艳凤对今年的世锦赛自然也格外看重。“目前,我是受伤在恢复的阶段,也在找医生积极地治疗,尽快地把伤病恢复过来。今年8月有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全运会的任务,目标就是今年最重要的两个比赛取得好成绩。”李艳凤说,“伤病也是运动员在成绩上升阶段的一个阻力,希望自己能够健健康康地把训练计划能够完成,希望全运会取得好
成绩。”
回顾伦敦,展望里约,李艳凤表示:“伦敦奥运会发挥了自己比较高水平的成绩,确实我的实力不如一些欧洲选手实力强,也在这种比赛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添了信心,那么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铁饼队也在积极备战,希望能取得好成绩。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伤病问题解决了,我还会坚持。三年之后对我来讲难以预料,三年之内能做的就是不断给自己增
强最大实力。”
“全运会之后我需要调整一段时间,解决一下个人问题。”李艳凤笑着透露说,“个人问题解
决后,更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 轮椅女孩卢凡:完成每天的训练就是实现梦想
说起时兴话题“中国梦”,卢凡说:“开始训练以后就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把每天的课程完成,
然后就是完成明天的课程。”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体育专电(记者王春燕)尽管在22日结束的T53级女子400米轮椅
竞速比赛中发挥得并不好,但湖北女孩卢凡并没有显得很沮丧或“压力山大”。
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的2013年中国残疾人田径公开赛上,很多人和卢凡一
样,在赛场外等待着比赛成绩。
“影响的因素很多,运气也很关键”。作为2010年广州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该项目的铜牌得
主,卢凡这一次“没有跑出平时的训练水平”。
“以前一百米、二百米、四百米都不用戴头盔,今年的新规则是全部要戴头盔。我们就是向别人借的,头盔大,就一直往下掉,会挡眼睛,就会影响成绩,至少影响一两秒。哎呀,急
死我了!”卢凡说话的速度很快,像“倒豆子”似的把对头盔的“埋怨”一股脑儿地倒出来。据
卢凡自己说,她平时的训练成绩应该在1分钟左右。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场地设备堪称一流,但对于在一个磨平了的训练场练习惯
了的卢凡来说,“(北京)这个场地颗粒大,会觉得有阻力,对手臂的要求会高”。抱怨归抱怨,但卢凡觉得,比赛是公平的,场地、头盔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其他选手的影响
都一样,“还是努力比好后面的比赛吧”。
说起时兴话题“中国梦”,卢凡却说自己并没有梦想。看着记者一脸疑惑的表情,卢凡瞪大了眼睛,再次强调:“真的没有。开始训练以后就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把每天的课程完成,然后就是完成明天的课程。”尽管今年才21岁,卢凡却像历尽沧桑般地说,“不切实际的想
法没有用,还是把现实的事做好吧。”
快到中午时,卢凡和队友准备离开赛场,在跟记者道别前,她却轻轻地讲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小的时候我其实想学钢琴来着,后来慢慢地就不去想了,现在就是把每天的训练做
好就好了。”
午饭结束后,记者看到了卢凡的成绩:1分04秒84,这比她平时训练的成绩慢了不到5
秒。(完)曝刘翔无限接近退役 不宣布因田管中心怕担责
刘翔的商业合同都是田管中心操办,刘翔本人、教练、上海体育局方面只参与分成。也就是
说,刘翔宣布退役后由此可能造成的违约责任,恐怕要田管中心承担。
刘翔商业合同分成
孙海平表示,刘翔将缺席今年所有的比赛,再次引发刘翔退役的猜想。自从春节后,“刘翔退役”的信号不时传来,上海体育局、刘翔的医生、父母、启蒙教练,所有与刘翔密切相关的人,均对外放出了刘翔可能退役的信号。日前,有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迟迟不宣布退役,是因为刘翔的商业合同年底才到期。但所有信号都表明,30岁的刘翔复出的可能性已
经越来越小。
蓝色预警 >>上海体育局首次官方表态 时间:2月11日(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发布有关刘翔退役的官方信息。 原声回放:“刘翔春节过得很好,在那里(美国)不仅仅是养病,还在学管理、学外语。他感觉这次去美国做康复治疗对他的人生道路也是个新起点,他现在已经是体育局的团委副书记了,我在电话里也跟他讨论过,怎么进一步来做青年工作、运动员工作。希望他能很好地结束运动生涯,迈入新征程,但最后究竟怎么发展,还要看恢复情况和他的意愿。” 信号解读:“人生新起点”、“迈入新征程”……李毓毅的确没有说刘翔将马上退役,但至少透露出刘翔为退役后的人生规划提前做准备了,而且李局长还与刘翔交流了如何做好青年工作,这些信息其实都在暗示刘翔将离开赛场,只是没有明确而已。但田管中心在3月份称,刘翔正在为复出做最后努力。 黄色预警 >>康复医师建议退役 时间:2月19日 当日,刘翔的康复医师、美国人伍迪·艾伦称“刘翔该退役”的声音见诸报端。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是《体坛周报》头版头条刊发。 原声回放:“从医生的角度看,我建议他退役,因为以他这样的情况已不适合再坚持职业生涯。健康人的跟腱舒展而平坦,而刘翔的跟腱因为几度受伤已经像被揉成一团的纸团一样充满褶皱,即使是最好的康复手段也无法帮助他恢复成一张平整的纸。在我看来,他如果一定要选择复出,也很难跑出好成绩了。即使康复了,等他到了晚年依然会受其所累。” 信号解读:美国康复专家提供了刘翔该退役的一个新证据,那就是,康复已无法保障刘翔回到巅峰状态。其实,这是刘翔可能将退役的医学层面的最关键证据,但在随后的多次报道中,这条信息却被外界忽视。 橙色预警 >>启蒙教练、家人声音 时间:2月20日 就在伍迪·艾伦建议刘翔退役消息发布后的一天,刘翔启蒙教练方水泉透露,刘翔与父母商量,准备退役。 原声回放:“家里人几乎确定的是,今年的全运会刘翔没办法参加了,而明年就将进入
篇三:人民日报谈地域歧视
人民日报谈地域歧视:河南人因全能神“躺枪” 2014年06月13日 03:3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展慧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 “上海人看全国人那都是乡下人”“那么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
原标题:你是哪里人?(民生视线)
——地域歧视面面观
本报记者 赵展慧
“广东人看全国人,都是穷人” “上海人看全国人那都是乡下人”“那么哪里人看全国人都是基层呢?嗯……北京人!”今年5月,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上演,幽默地探讨了地域歧视的话题,引来了观众阵阵笑声。
剧场外,围绕地域歧视的争论也此起彼伏。某港星是不是歧视内地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限“北京户籍”算不算歧视?旅行团明确表示不欢迎某地人是不是歧视?
在海量信息快速获取、万里路程一日可达的今天,人们更容易走出去看到别处的风景,增进彼此了解,但地域歧视的现象并未消亡。是什么在制造、强化地域歧视?什么样的地域歧视像音乐剧里所言、可能只是一句调侃,不用太放心上?什么样的歧视会破坏社会和谐公正,有必要探求破解之道?
地域歧视加剧隔阂
——网络深度融入生活、人人都有“麦克风”,涉及地域的争端更容易被放大,甚至引发“骂战”
最近,山东招远的邪教杀人案发生后,其残忍暴虐让公众震惊。与此同时,河南人又“躺枪”了。有网友称:招远发生惨案根本源头在河南人,河南是全能神教大本营,没有河南人怎会传播开来?此言论一出,后面跟帖无数,引起地域歧视骂战。
“习惯了。”河南籍大学生李菁说,大三的时候,已成好姐妹的舍友才告诉她,刚入学时知晓同屋有个河南人,全家人都为她担心。“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民是教练,总部设在
驻马店。”李菁用这个家乡人熟知的顺口溜自嘲河南人在外的形象,“有时候到了驻马店,出租车司机都学会了幽默一句,欢迎回总部来。”
说起地域歧视,上海男孩陈钊也很苦恼,因为一次聚餐他提出AA制,同事嘟囔说:上海男人就是小气。陈钊言语间充满被歧视被冤枉的无奈,想了想他又说,“不过老一辈的上海人地域歧视得也蛮厉害,我妈妈就坚决反对我跟安徽的或者苏北的小姑娘谈恋爱。”
在招聘中地域歧视更为常见。东北籍保安何冲有些气愤地说,他去北京一家超市应聘,老板看他人高马大觉得不错,但一问是东北人又觉得“容易惹事儿”,最终拒绝了他,更令他难过的是租房子时还因为是东北人被房东拒租了。
即使是同一地区间,也常常存在类似情况。比如苏南人看不起苏北人,北京市内城北的看不起城南的,上海市内浦西的看不起浦东的。
穿插在求学、就业、婚恋的人生片段中,地域歧视真切地发生在一些普通人身上。而随着网络深度融入生活、人人都有“麦克风”,涉及地域的大小事件更容易被放大,裹挟大量普通人,甚至引发“骂战”。
去年底,北京地铁官方微博称:“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这条微博一发,大量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措辞让外地人不太舒服,有种受到地域歧视的感觉,最后以北京地铁出面解释才告一段落。今年年初,一份《中国犯罪之乡地图》在网上盛传,并被一些门户网站置于显著位置,称某市是假结婚之乡,某市是电信诈骗之乡,还有开锁盗窃之乡、盗窃沿街商铺之乡等等,这立刻引起了各地网友的互相攻击。“地域歧视现象扩大的话,会造成地区间的对立甚至分离。”“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消除地域歧视,不可能团结和强大。”许多网友在论坛中发声。
地域歧视更多了吗
——冷静看待地域歧视,有些确属歧视性行为,有些只是一种调侃
地域歧视为何产生?在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俊看来,这是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之间客观存在的现象。“歧视本质上是区别对待,地域歧视就是基于地域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区别对待。地域歧视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有时候的确是一种歧视性的行为或言论,会对特定人群造成心理伤害甚至是实际上的负面影响,但有时候只是一种偏见或一种调侃。”
“要用平常心看待地域歧视,别?高估?、别夸大。”顾俊表示,之所以人们有时候会有地域歧视越来越多的感觉,是因为很多人动辄将一些不好的现象贴上“地域”标签,比如本来是
单纯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但贴上地域标签、再经过传播报道、众人议论,就可能演变成了两个地区的矛盾,造成地域歧视。
尽管贴地域标签的行为缺少理性,并对弱势的一方产生伤害,但是这种行为模式很难根本杜绝。顾俊解释说,普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习惯于借助标签对外界的人、事、物形成表面和粗浅的印象,降低行为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地域偏见或地域歧视将会长期存在。
“地域歧视近些年比较集中地凸显出来,与中国人口流动性的快速增加不无关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这样认为。他表示,“人口流动会产生扩散效应,负面新闻也更容易被传播,个人的缺点被放大了,上升为其籍贯地的缺陷,并形成一些个体的错觉。”
流动会使偏见显现出来,但流动也会促进融合、逐渐减少偏见。龚维斌说,要破解这种错觉,应该加强各地的文化交流,引导大家不要把偶然看做必然,把个别当作普遍。“上海人对苏北人的偏见在过去可能更严重,但这些年上海人的包容程度已经提升了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并非土生土长但在此工作生活的“新上海人”融入了这座城市。
“多出去走走!”背包客韩纬建议。他原来对不少地方都存在刻板印象,比如东北人火气大,广东人会赚钱但抠门,还有对其他国家的偏见,比如西班牙小偷多等等。当他真正走过这些省市、踏出过国门,才发现只要懂得尊重别人,得到的一般也是尊重,很多误解都是因为各地文化风俗不同才造成的。“比如大家常常认为上海人精明爱算计,却忽视了他们集体性格中尊重契约、关注生活品质等好的一面,不近距离接触是难以感受到的。”韩纬说。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教授丁元竹也认为,分析地域歧视应该多从文化层面入手,“许多地域歧视往往是因为文化上的不认同造成的。”他说中国人常有“盆地意识”与“小农意识”,自给自足,对外来的文化由于不了解而抗拒。
“我们需要做的是求同存异。”在丁元竹看来,从文化层面消解地域歧视,并不是消除文化差异,而是应该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简洁又深刻的价值观、一种精神共识,能够包容并统领不同的文化风俗。
是什么“箍紧”了地域歧视
——打破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让地区间发展更均衡
承认地域歧视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的同时,专家认为,也应该防止地域歧视的扩大,特别是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不合理、不完善的制度,不让其成为引发偏见、歧视的源头。
几年前,河南人李东照一纸诉状,把悬挂“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横幅的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告上法庭。这起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最终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向原告作出道歉结案。针对这类公然的地域歧视行为,一些法制专家呼吁,《反歧视法》的制定应该尽快纳入议事日程。
除了从文化上增进了解并提倡包容、依靠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在顾俊看来,消解地域歧视最根本的途径是“打破资源堆积,疏导大都市的功能。”
地域歧视源于一方对另一方的优越感。顾俊分析,其背后主要是各个地区资源、发展不均衡,形成了地区优越感,比如城市歧视农村、本地歧视外地。而且这种地域歧视针对较为发达的城市的中下层群体为多。
“地域歧视有时候也会来自于优越感消失后产生的失落感。”顾俊进一步分析,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大量外地人涌入与本地人争夺公共资源、工作岗位,这让一些竞争力不够强的本地居民生存空间被挤占,生活压力增大,因此这部分本地人更容易产生地域歧视的情绪,并容易强化往昔的优越感,来弥补平衡如今竞争中失利所带来的失落感。
如何打破资源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的局面,是一个大课题。顾俊表示,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这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顾俊也指出,在更加合理分配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城市要能够真正地让渡一些利益。“比如北京为了控制人口,搬迁多个大型批发市场到河北,但仔细想想,这样一来会造成北京部分物价上涨,最后仍然是老百姓来买单。打破资源分配不均的格局,不能只把低端的功能迁走,而是要真正增强高端功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端功能在更大范围的转移扩张,比如教育资源等等。”
资源分配不均再加上户籍制度,更强化了地域之间的区别。正逢大学生就业季,最近北京一些事业单位在招聘时要求“限北京户籍”,就被指责存在地域歧视和就业歧视。多位专家指出,户籍制度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不应再强化附着在户籍上的特殊福利,否则就是在人为制造更多的地域差别,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地域歧视。顾俊强调,“关键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当不同区域不再存在巨大的发展差异,个别地区不再有高高在上的特殊利益,地域优越感和地域歧视都会随之淡化。”
?
《北京地铁蝗虫事件》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1014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