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5个注意 正文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5个注意

2017-02-27 05:51:2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心得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心得

宝坻四中 李玉香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正在紧张、有续的进行,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四中学生特点和往年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几点一轮复习心得,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注重全面复习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必须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因为

1.各部分知识是联系的,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会影响到其它知识的学习。

2.高考重视综合能力的考查,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综合地运用多个知识。特别是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的选择题,一个选择题几乎把一章所有的知识都考到了。每个选项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有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好,就会造成整个题不得分。

3.也许有人说,现在高考重视能力考查,所以对一些非重点知识可以不必复习。要知道,能力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能力是在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能力总是与知识相联系的。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一个人即使有很强的能力,如果缺乏某种知识,也不可能解决与这种知识有关的问题。高考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是结合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一种或几种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复习知识,不得遗漏。

4.高考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虽然在综合考试中,物理内容题数减少了,但是从往年的高考看,高考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各个部分都会考查到。

5.高考试卷中每题占分多。正因为在综合考试中,物理题数减少了,所以各题的分值增加了。如此,如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考试时失分也大。特别是对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这些非重点内容,不能留下知识死角。解答这部分知识的考题,能力要求不高,基本上是识记的层次,由于对这部分知识不了解而不能得分是可惜的。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应该对全部考试内容进行认真复习,不能心存侥幸,搞猜题押宝,不要认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生疏、冷僻的知识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但全面复习并不等于要平均用力,对所有知识都要在课堂上详讲细讲。要有主次之分,在高

1教育资源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考中有热点冷点之分(注意冷点不是盲点)。对于重点知识和热点知识,要多化时间,力求通透和熟练;对非重点知识和冷点知识,可以少化时间:或点到为止,或要学生自学完成,或者在考试中涉及以引起学生注意。只有正确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基础,降低难度

所谓重视基础,就是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复习,原因有三个。

第一,越是基础的东西越有用。越是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具有越大的包容性,它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宽广。从基本概念和规律出发,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例 : 如右图所示,重球m用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拴住后悬于O点,重球置于一个斜面不光滑的斜劈M上,用水平力F向左推动斜劈M在光滑

水平桌面上由位置(a)匀速向左移动到位置(b),在此过程中,

正确说法是( )

A.m与M之间的摩擦力对m做正功

B.M与m之间的摩擦力对m做负功

C.M、m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对m所做的功与对M做的功绝

对值相等

D.M、m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对m所做的功与对M做的功

绝对值不相等

解析:这个题表面上很复杂,但考查的就是功的基本

知识。分析力做功的情况,首先要作出功的两要素。图中

作出了小球的位移和弹力FN、摩擦力Ff的图示。从图中可

以直观地看出Ff对小球做正功,A正确,B错误。

M对m的弹力对m做的功与m对M的弹力对M做的功绝对值

有什么关系呢?用到的只是功的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方

向上位移的乘积。如图,小球的位移Sm和斜面的位移SM

在力FN方的分力量都为SF,这样弹力对m做的功为

Wm=FNSF

弹力对M做的功

WM=-FNSF

可见有Wm=| WM |,两者绝对值相等,C正确,D错误。

2教育资源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b)

(a)

M F’N

第二,历年的高考题中有很大的比例是直接考基础知识的。

往年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中、低档题约占80%,难题约占20%。今年考试大纲中,虽然没有这样明确的说法,但仍然指出试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中、低档题考的都是基本知识部分。综观往年的高考试题,其中的选择题,几乎都是基本题。甚至一些题直接来自于课本。所以复习中一定及时提醒学生重视课本,研读教材内容,带着问题看书。便于弥补自已基础知识弱点,融会贯通。真正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

在复习中,如果把宝贵的时间都化在解难题上,那是舍本逐末。因为能解出难题的都是好学生,而好学生学习好基本上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更多的是他们本身的素质和自身努力的结果。

第三,一些难题,往往是多个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如,2005年高考题中的25题,如图所示,它是光敏电阻、电阻串联、电路中的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细光束 A P b a c A’ B 图 R2 R1 v0 l1 l2 y S O

三、注重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

实际上许多学生平时做习题习惯代公式,但对物理概念和定律理解很肤浅,因此在辨析对错时,可能出现分不清正确与错误,或讲不清理由,或不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问题。而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求解物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物理概念是具体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高度抽象的产物,在一些物理问题中有一部分物理概念比较抽象,表述也不是很具体,因而要仔细审题,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物理概念的含义,充分挖掘物理概念的本质属性,而不能只拘泥于对概念的简单记忆套用,否则往往“似是而非”,造成错误。 高考中对能力的考核要求首项便是理解能力。确实,只有对所学双基知识都能深刻理解,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进行推理、分析,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怎样才算对所学知识做到理解了?举例说吧,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如果以为最大值的√2/2倍就是有效值,那么,对这一物

3教育资源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理概念就没有理解。因为这只是对特定交流电的一个数量关系,不适用于所有交变电流

的情况。必须从有效值定义本身去理解,并能运用它计算出不同情况中交流电的有效值,才达到理解的效果。又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静电平衡到达时,其内部场强为零。如果对此结论误以为导体内部没有电场,则对这个物理规律也就没有深刻理解。务必通过仔细体味,明确在导体的内部既有施感电荷产生的电场E1,又有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E2,它们的矢量和为零;同理,施感电荷的电场和感应电荷的电场迭加的结果,则使导体各处电势都相等。能这样来理解这个物理规律,应用它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到位了。

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理解双基知识,我认为任何贪多、求快的复习安排,或以解题来带知识的速成复习方法,都只能食而不化。快是快了,然而对所复习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不深不透,不可能达到正确理解的目的。教师对概念和规律,自认为有一些“深刻的、独到的”理解,那是多年教学积累的结果。对学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课文的章节顺序,稳扎稳打。并且到高三复习时,我们已经学习了高中的所有内容,使得我们能够在更广泛的知识背景上,从整体的高度,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做到更全面、深入和准确。具体说,可按以下几项来操作:①对每节课文坚持认真阅读,及时消化,理出要点;②独立完成相应的巩固作业,检查自己对所涉及的概念及规律的理解程度;③每章结束,可借助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④每逢大型考试,再将知识回头联系。以上各项如能持之以恒,则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定会有相当的收益。

四、归纳总结,形成结构

物理复习不是机械地、重复地浏览已学过的知识,而要在全面复习、重点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为什么强调要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呢?

1、知识结构对所学的知识具有统帅的作用。它把所有相关的现象、概念、规律和事实组织成一个体系,而非孤立的事实和零碎的结论的堆积。从而使学习者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掌握了知识结构,有助于灵活应用知识。知识结构是指某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就能够全面地、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就为从多种途径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3、掌握了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记忆知识。条理化的东西更容易记忆;还有,我们能根据记住的某些知识,由知识之间的联系,联想起其它有关的知识。

4

教育资源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例1

在教学中,几乎每个教师都会给出或者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结构,需要注意的是:一,总结的知识结构,要简明,要使学生一看就懂。有些教师和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知识结构,很花俏、很复杂,很难让人看懂。二,总结的知识结构,要能反映概念、规律之间的本质联系,而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联系。三,总结出来的知识结构,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实际。人们对某一部分知识,只要有了一定的理解,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结构。虽然他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但这种结构是存在的。达到不同的理解水平,这种结构也会不同。教师总结的知识结构如果符合学生头脑中的结构,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认同、理解和豁然开朗的感觉。

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结构

第一种结构组织形式,反映了本章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及总体上的关系,它把vt=v0+at和s=v0t+at2/2作为是本章的两个基本规律。第二种组织形式,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vt=v0+at和s=v0t+at2/2不是独立的规律,而是从基本概念推出的公式,并且s=v0t+at2/2是从vt=v0+at推出的。对于成绩一般的班级,以第一种知识结构较适宜,成绩较好的班级,可以介绍第二种知识结构。 5教育资源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篇二: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5)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5)

班级姓名

1.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

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l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A在原点东,B在原点西,由图线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同时开始相向运动,出发时相距15米 B.A的速度大小为2.5米/秒

C.A、B两物体在运动的6秒内不能通过原点

D.A、B两物体经4秒相遇,相遇位置在原点西方5米处

3.如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 ) A.甲、乙两球作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B.图线交点对应的时刻两球相距最近

C.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D.两球在t=8s时发生碰撞

4.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 t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下述正确的是:( )

A、第1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B、第2s末物体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 C、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D、第1s末、第3s末、第5s末物体所在的位置相同

5.在一条宽马路上某一处有甲、乙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 )

A.甲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 B.在t2时刻甲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C.在t3时刻甲车追上乙车 D.在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

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0~t4这段时间内的情景是

s

2

A.m=0.5kg,μ=0.4 B.m=1.5kg,μ=

15

C.m=0.5kg,μ=0.2 D.m=1kg,μ=0.2

s

7.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a、b,它们分别在水平推力F1、F2的作用下开始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分别撤去推力, 两个物体都将运动一段时间后停下,两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B//CD,则整个过程中( )

A.水平推力的大小F1>F2 B.水平推力的大小F1<F2

C.水平推力的冲量F1大于F2水平推力的冲量 D.水平推力的冲量F1小于F2水平推力的冲量

8.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快进入闹市区时,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哪个图象正确表示了从司机减小油门开始,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v

v0.5vt

v0.5vt

v0.5v0.5v

A

BC D

9.如图甲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直立在水平地面上,下端固定.在弹簧的正上方有一个物块,物块从高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O处,将弹簧压缩了x0时,物块的速度变为零.从物块与弹簧接触开始,在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块加速度的大小随下降的位移x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AB C D 甲乙

10.一球由空中自由下落,碰到桌面立刻反弹,则V—t图象为图17中的(取向上为正)( )

图17

11. 一物体在AB两点的中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设AB长度足够长),其加速度如图18所示随时间变化。设向A的加速度为正向,从t=0开始,则物体的运动情况()A.先向A后向B,再向A、向B、4s末静止在原位置B.先向A后向B,再向A、向B、4s末静止在偏A侧的某点C.先向A后向B,再向A、向B、4s末静止在偏B侧的某点

D.一直向A运动,4s末静止在偏向A侧的某点。

图18

12. 两支完全相同的光滑直角弯管(如图所示)现有两只相同小球a和a 同时从管口由静止滑下,问谁先从下端的出口掉出?(假设通过拐角处时无机械能损失)

13、一宇宙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的表面升空,假设探测器的质量恒

/

v

v2 为

1500kg,发动机的推力为恒力,宇宙探测器升空到某一高度时,发动机突然关闭,如图是表示其速度随时

间变化规律:

①升空后,9s.25s.45s时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如何? ②求宇宙探测器在该行星表面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③计算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④假设行星表面没有空气,试计算发动机的推力。

14. “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按预定轨道返回,返回舱开始时通过自身制动发动机进行调控减速下降,穿越大气层后,在一定的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进一步减速下落,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空气摩擦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t图象如图中的AD曲线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一点B,其坐标为(8,0),CD是曲线AD的渐进线,假如返回舱总质量为M=400kg,g=10m/s2,求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是怎样运动的?

(2)在初始时刻v=160m/s,此时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3)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计算其值。

t/s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5)答案

(1) 提出假设,搜索证据

匀速1.937

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2)AB (3)CD (4)CD (5)D (6)A (7)AD (8)C (9)D (10)A(11)D (12) a球先到

(13) ①由图线可见,探测器升空后9S末的速度为60m/s,方向竖直向上;25s末的速度为4m/s,方向竖直向

下;45s末的速度大小为84m/s,方向竖直向下;

②空间探测器上升的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应等于它在第一、第二运动阶段中通过的总位移

值,所以有Hm=768m.

③空间探测器的发动机突然关闭后,它只受该行星的重力的作用,故它运动的加速度即为

该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值,从V-t图线不难发现,8s末空间探测器关闭了发动机,所以V-t图线上的斜率即等于该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4m/s2.

④选取空间探测器为研究对象,在0~8S内,空间探测器受到竖直向上的推进力与竖直向下

的重力的共同作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又a=8m/s2,故有F=(ma+mg)=18000N.

(14) (1)从v—t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是减小的,所以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而且从AD曲线各点切线的斜率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为零可知:其加速度大小是越来越小。所以返回舱在这一阶段做的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

(2)因为AB是曲线AD在A点的切线,所以其斜率大小就是A点在这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即a=160/8=20m/s2。

(3)设返回舱下降过程中所受的空气浮力恒为f0,最后匀速时的速度为vm,返回舱在t=0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v2+f0-mg=ma

返回舱下降到速度达到4m/s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由平衡条件可知,kvm2+f0=mg 联立求解,k=ma/(v2-vm2)=(400×20)/(1602-42)=0.3

篇三:怎样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怎样做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整个复习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夯实,对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第一轮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夯实双基,突出主干,形成网络

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特别重要,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真正记住,才能使它真正成为个人的东西,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只有理解所学的知识,才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双基是分析判断解答问题的依据,使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任何有关提高学生的能力的方法都是毫无意义的。要准确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本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多种表达形式等,并能熟练应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知识梳理时应回归课本,重视课堂,将自己学过的知识,结合《考试大纲》,进行系统整理。从概念的形成,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定律的理解则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理解。我们说课本是基础,课堂是主战场,两者都不能忽视。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更应该抓住课本,重视课堂。否则,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似懂非懂,说起来知道做起来错,煮成“夹生饭”,以后就很难再补救了。在完成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

的联系和综合。主干知识,如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应用;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或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等。因此要充分注重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重读课本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的理解),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二、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

提高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上开始。

1、审题能力:表面上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有学生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它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不求甚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

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内的图与水平面内的图混淆,以至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两物体碰撞过程中速度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小”“在电场和重力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带电小球,重力和电场力合力为0”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

(3)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2、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答物理问题时,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准确的分

析物体受力,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草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构建物理模型,分析运动状态和过程,寻找规律,列出物理方程,解答并检查结果。在平常的练习中,掌握经典习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对经典习题通过变换情景,改变条件,转换角度等方式,将其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对解答完后的习题,要学会反思,深层理解,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少走弯路,跳出题海。

3、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3)说明研究对象与研究的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1)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2)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3)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4)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最后对结果也要注意:(1)对题中所求的物理量应有明确的回答(尽量写在显眼处)。(2)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3)因

物理数据都是近似值,无特殊说明的,一般不能以无理数或分数作计算结果。(4)除特殊说明外,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2到3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5)是矢量的必须说明方向。

三、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迁移能力

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的设计全部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又比课本中的原有实验有所加深、提升和变化,纵观近几年的考题变化可以看出,实验的考查更加全面,从实验电路图的选择,实验数据的读取,到实验步骤的完善和数据的处理,以及误差的分析,都有所涉及。其中,实验原理是实验考查的核心,是物理实验命题的重要方向,因此在复习时要有意识加强,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应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与实验数据的读取、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加以复习。其次,要注重设计性实验的复习,深挖课本上的设计思想。在复习常规实验的同时,还应知道此类实验是否还能用其他方法完成,或者此实验中的器材、原理、方法还可以完成哪些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方案的训练,以提高解答设计性实验的能力。再次,要重视新教材中探究性的实验,注意新旧教材的衔接。

总之,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同学们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狠抓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规律、提高能力,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们。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5个注意》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657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5个注意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心得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学心得宝坻四中李玉香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二轮正在紧张、有续的进行,下面我就结合我们四中学生特点和往年的一些体会,...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