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读《我的第一本书》后感,1000字 正文

读《我的第一本书》后感,1000字

2017-02-18 05:08:35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

《细节决定成败》与其他众多装饰祯精美的书没多大区别,区区几万字,读后却揪着你的心,不自觉地自思、自省,是继《谁动了我的奶酷》之后,又一激人奋进之力作。

两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谁动了我的奶酷》暗示着我们在面对变化和危机时,应像小老鼠那样迅速穿起挂在脖子上的跑鞋,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向前奔跑;而《细节决定成败》以众多案例剖析每一位成功人士运用细节的张力,如:加加林成为太空第一人的秘密仅仅是因为在进入座舱前脱下了一双鞋子;而一把椅子却使菲利走上了人上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一张不同座位的飞机票,促使一家公司将贸易额由400万马克提高到1200万马克等等,来告知我们:“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我们每个人都期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书中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也许这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也是成就每一项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看平日工作质量的好坏,往往只是取决于一些细节上下的功夫。而细节的命运却不那么乐观。其一,疏忽,没有注重细节。如一位工程技术人员错打了一个小数点,或者忽略了一个数字或变量,造成的后果都不堪设想。还记得前些年澳星发射是怎样失败的吗?它也仅仅只是在配电器上多了一块0.15毫米的铝物质而导致的澳星爆炸。再看看我们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浙江宁波电业局“3.3”安全事故、重庆万州梁平供电公司“6.30”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等等,哪一个不是因为思想麻痹,违反《安规》,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些不都是因为事小而造成的大错吗?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认真负责,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唯有尽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件小事,追求每一步精确到位,追求每一件事情的完美,就会得到天壤之别的结果。

其二,敷衍了事,无视细节。很多小事,两个人都能做,可做出来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种人对工作充满热情,极其认真,将小事做细,注重每一个环节;

而另一种人无法从重复的工作中获得乐趣,把工作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他们永远被动地做别人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把事情做好,对于他们而言更谈不上细节。一个看不到细节,或者不认真对待细节的人,是无法领会工作的真正含义,当然他也失去了在细节中寻找成功的机会,从而也不会成功。

以上这两种情况都将使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远。忽视细节,是因为我们觉得它太微小,不足挂齿;无视细节,是因为看不到细节铸就成功的必然。我们每个人都浮躁地期待触手可及的成功,却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去做任何一件小事。

何为小事?就是日常工作中简单得不屑一顾的事情。何为细节?就是为把小事做好而细心考虑的各个环节。其实对于智者而言,他们是不会简单的这么看。他们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他们认为决定成败的也许不是细节本身,而是细节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追求卓越的思想,那种锲而不舍的执著。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机遇。细节又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积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在工作中如果我们关注了细节,就可以把握成功之源,为成功奠定一定的基础。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把处理琐碎的小事当作负累,而把它看作是获得经验的一种途径,是做一番宏图伟业的必备条件。举个简单的例子,做事就好比烧开水。水温达到了100℃才能将水烧开,使水沸腾。就算是从0℃烧到99℃差1℃,如不再继续加温,永远都不能成为滚烫的开水。做事也是如此,我们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时,就要心思细腻,从点滴做起,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小事,以负责的心态对待每个细节。那些一心渴望伟大、只看中大事,不拘小事的人,成功了无踪影;而那些甘于平淡,认真对待每个细节的人,成功却不期而至。

品一茗清茶 读一本好书

作为语文教师,我个人认为应多涉及一些文学作品,提升自身修为和内涵的主要途径便是读书,散文亦是不错的选择。在心情平静,不浮躁的情况之下很适合读读散文。很多人都曾经为余秋雨而手不释卷,记得当年读师范之时也曾揣着一颗梦的种子,读过他的不少名篇佳作,他掀起的优雅中带点苦涩的文化旅程也曾经令许多人回肠百转。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该书以独特的视角、锐利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以飞扬的文字,昂扬的 激情呈现给我们丰盛的文化大餐。从书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时也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读《文化苦旅》最大的感觉是新奇——散文居然可以如此写!把一段段悲怆的历史化为美文。曾见报道:警察在烟花女子的手袋中发现这本书,试想一位戏剧理论家笔下的历史竟能吸引这个层次里的人,我当时见此报道后脑海里立刻跳进一位古人的名字:“白居易”。白居易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从古延续至今,大凡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东西,总是容易被大众认同接受并行之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产物。

《文化苦旅》是作者的一部文化散文集。这本散文集中的有些文章曾在各类文学评奖中获得首奖,全书的主题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其中《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一个个古老的物像,描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之感见于笔端。《白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背景,把清新

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表现得形神俱佳。《风雨天一阁》《青云谱随想》等直接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此外,还有早已传为名篇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上海人》《笔墨祭》以及读者熟知的充满文化感慨的回忆散文《牌坊》《庙宇》《家住龙华》等。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

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而作者运其妙笔,以干净漂亮的散文,组合,使它们成了一篇篇让炎黄子孙惊醒的文章。

走进书中的情境与思考,我们不禁严肃起来。像一群被流放的孩子,流放到一块不甚熟悉的土地,逼使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宗于我们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实像,壁画依然不言,我们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王道士手中一串钥匙把守了千年的敦煌,却任其流落在外人手里,而中华子孙却也将之弃而不顾,那一

马车,一马车的文物输往外国。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为何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它并非外表炫丽,而是它只是一种仪式,一种人性的,及它深层的蕴藏。我们在这儿看到,美,也有宗教的天地,以及它是中国千年的标本,一样美的标本,纵使它曾经残缺,被人无情的,任意的转换。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我们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们一种,回到家中那般自在,难怪历年来,许多文人遇到了政治不清明或人生不得志时,便会到此隐居起来,但在荒山结庐有着生活上的麻烦,“大隐隐于市”便成了文人来江南隐居的最好推力。其实我们对“隐”有着正反两面的看法,好的一面其一就是当中国文化受到某些因素,例如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区而开始凋零时,文人或学者们就会带着他们的知识修养到此处隐居起来,藉以免于战争或政治的迫害;其二生老病死与官场浮沉是文人们的失意时刻,做什么事都不顺心,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的身心获得纾解,找个地方隐居,等休息够了又是一段新旅程的开始。坏处是有人会把隐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假隐以求得一官半职,这些举动让中国特有的隐的文化开始产生变质,隐士生前的孤傲和死后的名声全然黯暗。尽管如此,我们对隐还是保有着正面看法,因为古代中国给文人发展的空间实在大狭隘了,逼得他们除了隐或许只有一死,与其这样让自己的雄心壮志陨落,我们会选择沉潜,待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

篇二:读一本好书后感示例作文

1、好书伴我成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我最喜欢读书,每本书都会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但印象最深的一本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在我心中塑造了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形象。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共青团员保尔为革命而奋斗的历程。在一次与德国占领军,波兰白匪军的激战中,骁勇过人的保尔头部中了弹片,伤势极其严重,腿部和腹部受了重伤,右眼失明,但坚强的保尔并没有放弃战斗。之后,保尔义无返顾地参加抢修窄轨路工程,环境的恶劣使他得了肠伤寒和风湿病,但他仍然坚持工作,致使他的病越来越严重,终致他双目失明,病魔和死神在一步步向他逼近。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的想大声对保尔说:“保尔,你就别再逞强了,你是斗不过死神的,你就放弃吧,也许还能多活几天,放弃吧……”我也仿佛听到保尔在对我说:“不,你不明白,死神算得了什么,我不怕。”他真的战胜了死神,以他那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死神。看,他又开始手写书稿了,可是当他以六个月的心血将写好的手稿,寄去征求战友的意见时,他的手稿却在退回的途中丢失。由于他的粗心大意,没有留副本。他就此罢休吗?没有,保尔他不会,他又着手重写。结果,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困卧病榻的艰苦条件下,再一次完成了一部不朽的名著。读完此书,回想过去,我深深感到自己是多么渺小,而保尔是多么伟大。他不仅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光辉形象,还将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真好,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有坚强的意志,即使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也不要放弃,你要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成功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所以,我要不断地学习,从中吸取更多的精神食粮。

2、让诚信永驻人间——读《播撒诚信的种子》

平时,爸爸经常对我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诚信,可我一直是似懂非懂的。寒假里我读了《播撒诚信的种子》中的《诚信承诺》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文中写到:七年级的300余名学生与老师们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诚信协议”。学生们保证了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遵守纪律,不作弊。学校相信了学生的承诺,不设监考老师,教室的监控设备全都不开。考试时,也只有一位教师巡视。结果,考试大家不仅按照承诺书实现了自己考试前的承诺,而且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因为要对自己、对老师负责,所以每一位同学都经过自己的认真复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场诚信考试是一堂生动的诚信教育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认可。

假如这堂诚信考试,是在我们学校的八年级考的话。那么,这场诚信考试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作弊考试了。我以前也作弊过,但是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做人一定要诚信。以后考试的时候,不管有没老师监考或是老师有没有注意都坚决不能作弊。还要去提醒那些正在作弊或准备作弊的同学。作为学生不仅要掌握文化知识,更要学会做人的道理。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上自觉遵守纪律,是体现诚信的最好方式。学习的内容是靠自己平时积累的而不是靠考试当中作弊而得来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己的,不能“借”别的同学的才能来弥补自己的漏洞。就算老师不在,同学们也应该自觉遵守考场纪律。监督自己身边的同学偷看和校对答案并及时向老师汇报。这样一来,就算老师不在,同学们也能靠自己的的水平来考好每一场考试。

同学们,不要忘了,人与人之间诚信是最重要的。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使诚信永驻人间。

3、读《名人传》有感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米开朗琪罗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尔斯泰

《名人传》描述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英雄的伟大人格,感受他们为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义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令我们启示更多,获得更多。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

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4、读《鲁滨逊漂流记》后感

在我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书正在时时刻刻的伴随我,和我一起成长。书就像是一位老师每天都在教我知识。

一年前,姐姐向我推荐了一本叫做《鲁滨逊漂流记》。我简单的看了一遍却没什么收获,姐姐对我说:“只要你每天都读一点,慢慢的你就会有所收获。”于是,我遵照姐姐的要求每天都读一遍,但我还是没有什么收获,我便再一次问她:“姐姐,为什么我还是没有什么收获?”姐姐说:“你每次读的时候要一字一字地读,把你觉得精彩的段落把它画下来,以后慢慢品味;要是有不明白或不知道的地方可以问我或上网查一查。”我听了姐姐的话便在每一次读的时候都认认真真的仔细的去了解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鲁滨逊。在一次遇难中他侥幸的活了下来却被浪打到了一个荒芜人烟的小岛上。他在岛上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但他却用坚强的意志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和一群被他救了的人一起离开了荒岛。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敢坚强和智慧。看完了故事简介后,我便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了,于是我又继续读下去。他需要工具时,他便想办法自己做工具;为了离开这个小岛,他还不止一次的做木船想尽办法离开这里,可惜都失败了;在他感到孤单时,他还养了一只鹦鹉来解闷。当没有衣服穿时,他就把自己打来的猎物的皮扒下来制作衣服,生病时,自己还去找草药。他吃的是自己圈养动物,找来的水果,自己种的大米;喝的是溪水和羊奶。他在岛上所需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不仅这样,他还救了一个将要被食人族吃掉的野人,并慢慢的感化了他,给他起名叫星期五,从此这个野人成为了他忠实的仆人,和他一起离开了荒岛。

这本书告诉了我不仅仅要学会坚强,还要学会生存,只有学会生存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恶劣的环境。这本书教会了我每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能够在各种各样恶劣的环境很好的生存下来

5、一本好书《水浒传》

一次去朋友家,在他们家的书柜上看见了你,稍微翻了几页,被你精彩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把你带回家——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奄塑造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在这些英雄好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林冲、宋江、武松等人了。这里面主要是讲了一百零八位好汉遭受官兵陷害,全都被逼上了梁山,最后结义为兄弟,劫富济贫,做好事

其中,林冲我是最喜欢的,因为他武艺高超,很谦虚。在发配沧州的时候,半路遇到了柴进。柴进请他做客,后来,洪教头来了,看到了林冲,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理都不理林冲,上去坐了。洪教头问柴进:“你今天为何厚礼款待一个犯人?”“这可是当今八十万禁军教头:林教头啊!”洪教头看了一眼林冲。“柴进啊,你虽喜欢枪棒,可是,往往每次流配的犯人都来冒称是大官,找你骗吃骗喝,你不能轻易相信他们。”柴进说:“这位林教头可不是冒牌货。”洪教头想跟林冲比试比试,林冲再三退让,不想再惹麻烦了。可是,洪教头以为林冲真的不会枪棒,就越要和他交手。经柴进再三请求,林冲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刚开始,洪教头拿起棒来向林冲使出了个“把火烧天”的招数,林冲也毫不逊色,回了个“拨草寻蛇”洪教头赶紧往后一跳,躲过了一招。林冲看他虽气势汹汹,但身体还没有站稳,就往洪教头小腿骨上一扫,洪教头被打倒在地上,灰溜溜地跑走了。

然而,在水浒传中,还不止是林冲武艺高强,其他的人也很厉害。比如,鲁智深倒拔杨柳,他虽然鲁莽,但却侠骨柔情。在战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冲锋陷阵的,从来都是只杀恶人,不乱杀无辜。

看到最后,宋江李逵被奸臣毒酒毒死,吴用花荣在宋江李逵墓前自缢而死……又让我心中多了一份悲痛。

虽然书的结果部分挺悲惨的,宋江和李逵被人用酒毒死,吴用和华荣又自缢在他们的墓碑前。但是还是不能否认这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好书。

篇三:《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

沙清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上课伊始,围绕文题设计了如下内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谁还能清楚地记得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现代著名人牛汉写过一篇回忆性文章《我的第一本书》,谁能告诉大家,牛汉的第一本书指什么?是怎样的一本书?为何60年后仍然让诗人念念不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一方面以此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引出课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出示问题:作者都写了哪些难以忘怀的事,解决这个问题。简介卜老恩的《父与子》,因为这是一组漫画,围绕慈父与儿子发生的一系列忍俊不禁的小故事,表达善良与爱的主题。之所以简介这组漫画,源于课文“可是这一本却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老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对此我抓住“酷似”二字,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第三、四、八段,找出父亲的哪些举动让人感动,由此体会浓浓的父子情。

之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主动学习、完成读书卡片,感悟文中的苦难和温情,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在这样的故事中我们品出了怎样的人生滋味?理解作者所说的“人不能忘本”,这个“本”包含着哪些内容?经过研讨,加上老师的点拨,最终明确:当时社会经济极端落后,体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乡村荒寒、苦难的生活和艰辛中透出的可贵温情与乐趣,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感悟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

我觉得这节课自己存在很多不足,语言要精炼优美,声音平淡,没有抑扬顿挫,作为语文老师,声音一定要有感染力,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课堂节奏的把握不好,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的任务没有完成。还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

中,并没有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这个一定要注意。在导学案的使用上,不要只关注好学生,要关注更多的学生。对于导学案,我觉得还是需要讨论的,并不是所有的都适用。

说完这些,让我思索了很多,自己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一定要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提高。


读《我的第一本书》后感,1000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905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读《我的第一本书》后感,1000

    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读一本好书的读后感《细节决定成败》与其他众多装饰祯精美的书没多大区别,区区几万字,读后却揪着你的心,不自觉地自思、自省,是继《谁动了我的奶酷》之后,...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