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哲理文言文 正文

哲理文言文

2017-02-15 16:58:53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哲理性的古文古文大观

古代的好作品,细细地体味它的精华,写出文章来,是很有根据的.取法于上古,学习虞舜和夏禹时代的作品,博大精深,没有极限.<<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洛诰>>和<<盘庚>>;记载了尧舜礼仪制度,取法有章,但是很艰涩难读.<<国语>>,<<周书>>文子简朴,却能在平淡委婉中品评人物.<<左传>>,<<春秋>>用词不苟,寓于褒贬的意义;尤其是<<左传>>,文辞夸张,富有文学色彩.<<易经>>阐述变化的原理,虽然很奇奥,但却有一定的法则可循.<<经>>义理正大而又辞藻华丽.向下到了<<论语>>;叙论广泛论点鲜明,形象生动.<<孟子>>说理畅达,辞锋犀利,气势充沛;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墨子>>以兼爱非攻为核心;叙事,说理和抒情有机结合.语言质朴却论证严密,逻辑性很强.<<庄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具有想象丰富,善于虚构的浪漫色彩.<<荀子>>不追求辞澡华美,却在抽象说理方面有独到见地.它批判地吸收了各家的学问,将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说集于大成,是"天行有常,天理人道,顺天应人"古人文理念和自然科学思想的杰作!<<韩非子>>的法理,法治思想;论点鲜明,说理透彻,善于用史实,借助于浅近的比喻及寓言故事来阐发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秦汉以后的史书典籍,从文思说理方面,不断显示出猥琐狭隘!虽然初唐贞观有了一点好的作文之风,但也是充满封建狭隘的神采!纵观秦汉以来,华夏的文书典籍,虽时有激情横溢的篇章,但大都是满腹牢骚......

由中华古文大观:秦汉以前的一些古典名著,其思想哲理性,人文政治理念,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却浑然天成,至性至理,秒趣横生.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使得中华人文政治思想,在尧舜文理念的其础之上,达到了"汤放桀,武伐纣,王公举"的,从仁道和法理论证的高度!先秦堵子百家"天.地.人"论的博大精深,令现代文明感叹!什么是华夏优秀传统文明?中华自古"百家争鸣,求索问道"的传统美德好!

篇二:文言文大全哲理句子

古文中具有哲理的100句修身名言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2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2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3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3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3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3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3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4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4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44、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4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4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4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4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5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5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

5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5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5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南朝萧铎)

5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6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6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6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6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6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李白?将进酒)

6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6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6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70、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7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7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7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7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7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 唐白居易?放言)

7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唐元稹?离思)

7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唐刘希夷)

7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唐颜真卿)

7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唐罗隐蜂)

8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唐贾岛?剑客)

8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绅悯农)

8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8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8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85、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8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7、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8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90、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9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9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9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9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9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9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

9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篇二: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古文中有哲理的句子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13、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

14、一寸光阴一寸金。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2、万物兴歇皆自然。

2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8、天若有情天亦老。

2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3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古人学问 100

33、山外青山楼外楼。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

37、人生七十古来稀。

3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9、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1、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4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7、满招损,谦受益。

4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50、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54、尽信书,不如无书。

5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6、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9、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60、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6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63、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64、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8、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0、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71、多行不义必自毙。

7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3、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7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7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76、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7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7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80、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篇三:2013-1-7文言议论哲理类2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

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

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

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①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

十万,威足

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

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

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

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

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

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 也。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

民且有不安其..

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

之庙堂之上,.

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

难侔,而成、康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

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

③世隆,南面负扆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

【注释】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负扆(yǐ):背对屏风。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资:参考、借鉴. b.威足以严其境内严:使??畏服.c.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要:要旨、要领. d.推数循理而观之数:规律.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财足以劝其士民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b.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扬名广誉于当世..c.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 d.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七国)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民多穷困,(又)重之以边境之事

篇三: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

古文诗词中的哲学观点

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任太成

一、 古文、诗词中联系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 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是其表现形式。在《语文》课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联系观点的名言名句主要有:

1.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佐传〃僖公五年》﹚ 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秦《诗经〃小雅〃鹤鸣》﹚ ⑤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 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证》﹚

2.因果联系

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④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梁〃刘勰《文心

雕龙》﹚

⑤羁鸟恋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⑥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蒲松龄《促织》﹚

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⑩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⑾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唐〃李世民《镜鉴》﹚

二.古文、诗词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但事物的矛盾又都有各自的特点,即具有特殊性。在《语言》课本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上述哲理顺的名言名句主要有:

1.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战国〃屈原《楚辞〃卜居》) 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喻阴侯列传》)

④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⑤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⑦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元明〃施耐庵《水浒传》﹚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清.彭端淑《为学》﹚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1)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陈毅诗词选集》)

(12)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青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清〃郑板桥《竹石图》)

(13)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唐〃刘禹锡《学阮公体》)

3.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韩愈《师说》)。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5)人间四月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三.古文、诗词中发展的观点

(一)事物是普遍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在《语文》课本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这一哲理的名言名句主要有: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进韩冬郎》)

(5)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7)小菏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1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草》)

(二)事物发展的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语文》课里的古文、诗词中,能体现这一哲理的名言名句主要有: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卧《爱莲说》)

(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5)贫,气不改;达,志不改。(方壹〃《道情》)

(6)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宋〃守璋《晚春》)

(7)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别崔纯亮》)

(8)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孟郊〃《寓言》)

(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咏梅》)


哲理文言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77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哲理文言文
相关文章
  • 哲理文言文

    哲理性的古文古文大观古代的好作品,细细地体味它的精华,写出文章来,是很有根据的 取法于上古,学习虞舜和夏禹时代的作品,博大精深,没有极限 中的,,,和;记载了尧舜礼仪制度,取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