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徐志摩林徽因爱情诗 正文

徐志摩林徽因爱情诗

2017-02-15 15:23:4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徐志摩爱情与其创作背景

徐志摩爱情诗与其创作背景

读《徐志摩诗选》有感

徐志摩是一个从头到脚都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家,虽其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为浪漫主义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且其诗歌的美学价值和美学思想影响重大。

徐志摩的爱情诗是其诗歌中杰出的一部分,究其诗歌的语言美,音律美,画面美相当突出,他的爱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浪漫,优美的情感表达,手法变化多样。进一步了解徐志摩的爱情诗,读他的爱情诗必带有音乐般的兴趣,因为他的爱情诗总有一种虚渺的感觉,纳闷中又带有灼热。于是有人说,“爱”是徐志摩写作源泉和基本主题,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其爱情诗歌尤为突出。 从徐志摩一生的经历来看,他的情感经历是比较曲折的。1915年,20岁的徐志摩考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但由于缺乏感情基础,徐志摩最终辜负了张幼仪。在这段期间,徐志摩情诗创作相对于后期是比较平淡的。这桩婚姻是在其父徐申如的威逼和祖母的亲情攻势之下如期而成的。徐志摩对这段婚姻由反抗到妥协,同时也正是这场婚姻使徐志摩深刻领教了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腐朽和“吃人”的本质,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向往爱的自由,书写恋爱婚姻的自由。这也成了徐志摩爱情诗歌中的一大主题,如《笑解烦恼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作。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当中前两章: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我拉着你的手,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剌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这首诗深刻批判了旧婚姻制度的残忍,作者深受其害,他厌恶这包办婚育使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爱和选择的权利。于是,这段期间,徐志摩所创作的诗歌是充满批判,攻击性,而不是柔情浪漫的。这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诗人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和甜蜜,这段时期是人创作进入灵感喷发期,所创作的诗歌甜蜜浪漫,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有音乐美,画面美。如《康桥再会吧》就是这一类作品。而1922年,徐志摩心目中的理想爱人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这次失恋给徐志摩一次重大打击。

徐志摩的名诗《偶然》的最后一章节: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不少人认为这是写给其爱慕的对象--才女林徽音的。诗歌表现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

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表达了诗人那种深深的爱恋被打击后冰凉的心情。

自此以后,直到1924年与陆小曼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徐志摩才又一次尝到了爱的甜蜜,但是婚后的生活使诗人的爱情理想又一次的破灭了,诗人陷入了迷茫。这一期间的爱情诗歌涉及了爱情的方方面面:失恋的痛苦《落叶小唱》、爱的倾慕《我也有一个恋爱》、爱的执著《雪花的快乐》、相爱之人的分离《翡冷翠的一夜》、爱的迷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因此,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诗是诗人爱情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雪花的快乐》中: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这首诗中她是作者爱慕的人,作者想变成翩翩的雪花去亲近他的爱人,可以和她玩耍,嬉戏,接近她,融入她的身心。作者用雪花的意象来表达那种热烈,深沉的爱。雪花的快乐就是轻柔飞扬的自由和浪漫,象征着自由美好的爱情和心情。此时,徐志摩沉浸在美好的爱情中,一切都是那么甜蜜浪漫,他的诗歌总是像在吐露真情。

徐志摩的爱情诗总是热烈悠扬的,这与其个人经历分不开。他感情纯真,语言纯洁,还有善于调动一切景物来抒发情感,也善于用感情的目光观察事物,因此它的诗歌总是那么充满情感,浪漫优美,动人心弦。试问,用心创造的人的诗歌又怎会不感人。

篇二:徐志摩爱情诗的诗歌理想

浅谈徐志摩爱情诗的诗歌理想

[摘要]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以书写温婉端丽,柔美光亮的爱情诗在新诗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的爱情诗,是他“单纯信仰”的艺术表现。他把对美妇人的追求,视作他人生理想的核心,而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与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的情爱纠葛,既成就了他,又给他自己带来了终生的痛苦。他那富于灵性的诗句,有的出自于直抒胸臆,有的出自于刹间的情思与幻觉。他在爱的甘苦中所作的诗歌形式的尝试,同时也丰富了现代白话诗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徐志摩;爱情纠葛;爱情诗

徐志摩因其风流洒脱而短暂离奇的一生为世人所关注,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无数鲜美光亮的诗歌篇章, 尤以缠绵温婉的爱情诗撩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柔软的心灵角落, 那首“满蕴着温柔, 微带着忧愁” 的旷世名篇《再别康桥》至今为人们传诵。

一. “爱、自由、与美”的人生理想

徐志摩的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留痕,是他“单纯信仰”的艺术表现。他的诗真实的表现了他的思想和人生信念。胡适是徐志摩的挚友,他在《追悼志摩》一文中对徐志摩的人生理想曾做过这样的概括:?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 ‘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就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1}梁实秋对此的阐释更为具体:“志摩的单纯的信仰,据我看,不是‘爱,自由,与美’三个理想,而是‘爱,自由,与美’三个条件混和在一起的一个理想,而这一个理想的实现便是对于一个美妇人的追求。”从此可见,徐志摩的“爱,自由,与美”三位一体的人生理想中,其核心是爱。诚如胡适说“他的一生是爱的象征,爱是他的宗教,他的上帝。”这种“浪漫的爱”注定了徐志摩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而是他自己心中的理想。

(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但现实与理想总有一定差距,以至于造成了他终生的痛苦。徐志摩在这种痛苦中实现自己表现自己,这就是他的诗歌。可以说,诗歌于他而言,并非有意而为,而是“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的结果。

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歌,很多的诗歌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长期以来, 对于他那些诉说恋情与悲欢的诗篇, 众说纷纭, 褒贬不一。甚至有一段时间,徐志摩也成为了有争议的诗人,他的爱情诗被视为禁品,一提到就是资产阶级没落颓废情绪,不分青红皂白,一概否定,这是很不公平的。还是茅盾先生说的最好“我以为志摩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来看的,透过他那恋爱的外衣,有他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

对于徐志摩的诗, 我们应该历史地、客观地予以评价。徐志摩并不是侈谈风花雪月的诗人,他并未忘情于政治和理想, 即使在他的爱情诗中, 也多方面地折射出了诗人的思想光辉。他的不少诗篇, 在恋爱外衣的遮蔽下, 抒发自己渴望欧美式“ 自由、民主”的理想, 显示出他的政治心态。

(二).诗歌中的爱情理想

徐志摩的爱情诗, 在《志摩的诗》中占有重要位置, 大多充满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乐观情绪, 第一篇《雪花的快乐》以浪漫主义的基调, 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 飞扬, 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那时我凭藉我的身轻, 盈盈的, 沾

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 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2]诗句潇洒清莹, 情韵俱现。既表现了追求爱情的热烈、真诚, 又抓住意象的特质, 尽情挥洒, 抒发自由的理想。《我有一个恋爱》中说? 我有一个恋爱,我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样的神明。?[2]诗人把爱情视作一种高尚圣洁的感情, 象天上晶莹闪光的星星, 他告白说“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于一天的明星。”诗人用清新的调子, 反复唱出了对洁白爱情的憧憬, 实质上暗示出他对理想的欣喜渴望, 在乐观的爱情追求中, 蕴含着对社会环境的企求, 在“ 冰激与柔情”的诗行里, 潜藏着他的政治意识。

二.“容不得恋爱”的疾呼

但是, “ 这地面上”并没有诗人所说的方向。天空是昏暗的, 现实是混浊的, 郭沫若早在《凤凰涅槃》中已对那时代发出诅咒“ 茫茫宇宙, 冷酷如铁”“ 黑暗如漆” “ 腥秽如血”。徐志摩所理想的神妙的爱情, 为现实所不容,于是, 在《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一诗中, 慷慨激昂地宣称“ 这是一个儒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 容不得恋受,披散你的满头发,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徐志摩的理想与现实不能合一, 他一方面大胆地追求, 同时又不想卷入时代大潮的漩涡, 思想在矛盾着。诗人在迷惘中呼唤“ 爱, 你跟我走”路在何方天地苍茫,荆棘刺透脚心, 冰雹把头劈破。逃出牢笼, 自由爱情往哪里去寻?梦中醒来, 无路可走, 诗人还是直奔理想中的天庭。“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了人间, 永远”。其实, 这只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幻。人间没有世外桃源, 爱情的自由之花依旧被风雨摧折。《苏苏》一诗, 读了让人很受启迪。诗人满含着深情, 叙写了一位俊美的痴心女子苏苏, 她被风雨摧残了身世, 灵魂化作墓前的蔷薇, “ 受青露的滋润” , 又展枝吐香, “ 但命运又叫无情的手来攀, ” “ 苏苏她又遭一次的摧残” 。通过苏苏生前死后屡遭摧残的不幸遭遇, 象征了残暴势力的强大。可贵的是诗人没有在夜的恐怖中绝望, 他依然带着荆棘刺伤的斑斑血痕, 去寻求爱的光明, 他在《决断》一诗中大声疾呼“ 要恋爱,要自由, 要解脱——这小刀子, 许是你的天国”“ 险——不用说, 总得冒, 不拚命, 哪件事拿得着”。这种为争得自由、爱情、理想不怕一死的拼搏精神, 也是令人赞赏感叹的。

三.恋爱的外衣,咏怀的理想

徐志摩的爱情诗, 有着明显的个性特点。大多数诗篇是诗人民主个人主义的投影,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个性解放、婚姻自由的追求。许多情诗都是披着各式的恋爱的外衣, 歌咏怀抱的理想。在这类作品中, 《婴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中描写了一位端庄美丽的少妇临产之苦, 开头急切地说 “ 我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这个难产的婴儿不是别的, 正是徐志摩所向往的英美式的政治。他盼望在自由的国度里降生一个象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 馨香的婴儿” , 然而, 徐志摩的信仰过于空幻了, 历史越来越无情地否定了他的幻想。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土地上, 诗人盼望的宁馨儿不只是难产, 甚至连怀孕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他的灵魂不得安宁, 萌生了“ 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 从《志摩的诗》到《猛虎集》, 思想每况愈下, 他的诗心曾在黑暗中燃烧, 热烈地渴求光明, 但到头来还是“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徘徊、消沉、伤悲, 致使他的许多爱情诗蒙上了一层黯淡的色彩。徐志摩曾说过, 他是一个“ 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颓废的怀疑” 的人。他的四部诗集, 展示了这种“ 流入”的轨迹。如果说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中的爱情诗, 格调比较明朗,基本上表现的是他那个“ 单纯的信仰” , 那么,第二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

则是带有过度性的作品, “ 怀疑和颓废”尚未完全流入, 爱情话也明显的增多, 除了表示“ 半轮的残月,象是破碎的希望”的感叹之外,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抒发了对陆小曼的恋情。就象一团火, 爱得纯真, 恋得执着。尽管徐志摩和陆小曼俩人婚后生活并不十分理想, 因陆小曼的放纵多情, 也曾引起过两人的争吵, 或者不愉快, 但毕竟他们有过值得留恋的初欢, 度过一段难以忘怀的甜蜜岁月。志摩把如痴如醉的柔情化作美丽的诗篇, 在《翡冷翠的一夜》里, 记下了他和陆小曼的这段情史。诗人在《给陆小曼—代序》一文中说? 如其送礼不妨过期到一年的话, 小曼, 请你收受这一诗集, 算是我俩结婚的一份小礼。?[3] 这首诗, 是当年徐志摩旅行欧洲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以后, 于六月十一日, 拟陆小曼的口气写成的。《翡冷翠的一夜》这首著名的诗, 从表面看, 似乎是永别之恋, 那象一阵清风把灵魂带走, 实则旨在咏叹他与陆小曼的真情, 要吐出一颗纯真神往的心来。诗人赤裸裸地表白“ 爱, 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话,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大砖上的熟铁,在爱的锤子下, 砸, 砸, 砸, 火花四散飞洒? 我晕了, 抱住我, 爱, 就让我在这儿清净的园内, 闭着眼, 死在你的胸前, 多美”全诗字里行间闪烁着爱的火焰, 血管里滚沸着热血, 爱得大胆, 爱得疯狂, 爱, 成了他们的唯一。徐志摩把这种神秘的爱视作头顶上的一颗明星,有着不灭的光辉。他望着天空呼唤“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 隔着夜, 隔着天, 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此时, 诗人的一颗爱心, 与天上的星月齐辉, 光照人间, 可以说, 情真意切,是诗人与陆小曼热恋初欢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 爱情的现实似是诗人浪漫理想的安慰寄托, 炽烈的爱情, 炽烈的追求, 是诗人不息寻求的印痕, 可以说, 他们的情爱追求达到了最高境界, 这对当时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人是一种鼓励, 也给了那些假道学们一个难堪。可惜, 这种烈火般的爱情, 却不被当时的社会所理解, 甚至有人传说,《翡冷翠的一夜》这首诗, 是徐志摩“ 一夜艳史”的记录。岂非咄咄怪事,如果不是有意取笑, 就是一种误解。

徐志摩的爱情诗, 可称得上五光十色, 丰富多彩。譬如《丁当—清新》一诗中写道“ 我手拿起案上的镜框, 在地平上摔一个丁当。” “ 蓦地里又听见一声清新—这回摔破的是我自己的心”。在短短的八行诗里, 写出了爱情破裂时的复杂而又痛苦的心境。而另一首《我等候你》, 又道出了另一番心情“ 我等候你, 我盼望着户外的黄昏,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你怎么还不来希望在每一秒钟上允许花开” 。诗意有点朦胧, 写的是一位迷醉于爱恋中的女子, 焦急不安地期待着情人按时赴约, 表现了她对恋人的痴情。诗人不仅写了失恋的苦闷, 热恋的陶醉, 而且也透出了爱情的热力。在《天兵似的英雄》一诗中说“ 但当恋爱将她偎入我的怀中, 就我也变成了天神似的英雄”。

在此, 诗人把爱情升华, 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总之,徐志摩的爱情诗篇, 灿若群星,举不胜举。可以说, 他是现代新诗史上写爱情诗的能手, 他把爱情诗看作一种神圣光明的感情, 他的大部分诗集都是对理想的赞颂, 对爱情的歌咏, 表达了他那种飘逸而潇洒的情怀, 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陈梦家曾说过? 志摩的诗是温柔的、多情的、自由奔放的, 更多一些个人的感情。?[4]我想, 这“ 个人的感情” , 大概就是他对所谓“ 单纯信仰”的追求与失望。尤其是在后来的《猛虎集》和《云游》两部作品中, 更明显地充溢着 “ 怀疑和颓废”的调子, 消极的东西也日渐多起来。在这种创作情绪的影响下, 甚至连好的爱情诗也难以生产, 后来, 竟发展为带有享乐主义色彩的浅吟低唱。如《决断》中说“ 生、爱、死—三连环的迷迹拉动一个, 两个就跟着挤。”诗人将爱情与死亡联在一起, 爱

情失去了负性。还有《别拧我, 疼》, 描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情态, 语言虽然尽量俏皮, 颇有真实感, 却总让人觉得有些轻浮, 诸如此类的情诗, 由于搀和了一些杂质而消褪了诗的颜色。在现代诗歌史上, 写爱情诗的不只徐志摩一人, 以爱情寄托个人的社会理想、政治态度的更不只徐志摩一人,但在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环境中, 这样自始至终地沉迷于 “ 爱情”诗, 通过“ 爱情诗”展现一类知识分子在时代变幻过程中理想追求的心理历程, 却不多见, 徐志摩的爱情诗或引亢高歌, 或浅吟低唱或理直气壮, 或婉约隐晦, 却无一不使人领略到时代社会变迁对诗人灵魂的拨动,使人窥视到抱守“ 爱情” , 却无法最终得到“ 爱情”的颓丧、感伤。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自由政治理想, 是这个布尔乔亚一生的梦想。其所思所感, 在爱情诗中虽若隐若现, 但却完整地显现出其布尔乔亚式柔弱情感, 由产生到发展、熄灭的痕迹。信仰的失落经由爱情的破灭得到暗示, 徐志摩的爱情诗向历史展示出徐志摩式的绅士们在二十世纪中国悲剧性的精神命运。

四.独辟蹊径的爱情表达

在新诗艺术上, 徐志摩刻意求工, 锐意创新, 为爱情的表达独辟蹊径, 不愧为“ 技巧专家” 。首先在创造新诗的形式上, 花样不断翻新, 他除了采用自由体之外, 还注重实践新律诗的理论主张, 例如《雪花的快乐》, 全诗四节, 每节五行, 音节字数大体一致, 排列整齐,起伏有致。充分体现了闻一多所倡导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美学原则。“ 飞扬”与“ 消溶” 的诗句, 不断重复出现, 构成雪花纷飞的意境, 诗的节奏旋律, 随着诗人的情绪起伏流动, 与雪花轻盈的舞步相合拍。诗人把灵性、意象和神韵和谐地统一起来, 形成了轻柔飘逸的风格, 给人以爱情追求的欢欣和优美的艺术享受。徐志摩的诗深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派的影响, 又从我国古典诗词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构思精巧, 用词含蓄, 注重激情和灵感, 讲究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 又时常把梦境和幻觉组合起来, 使诗意朦胧, 带有神秘色彩, 如《半夜深巷琵琶》在这方面很有特点。诗中云“ 又被它从睡梦中惊醒, 深夜的琵琶是谁的悲思, 是谁的手指象一阵凄风, 象一阵惨雨, 象一阵落花, 在这夜深深时, 在这睡昏昏时, 挑动着紧促的丝索, 乱弹着宫商角徽, 和著这深夜、荒街, 柳梢头有残月挂 ” 。诗中气氛、情调的渲染, 显得苍凉、阴冷、沉重、朦胧。在琵琶声中怀念“ 身上带着铁链条”的人, “ 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 等你去亲吻” ,诗人将抽象的梦境、幻觉和情绪知觉化, 显示出沉郁的气氛, 在昏沉沉的夜幕和惨淡的月光下, 突出了形象的分量, 让人感到爱的悲凉。再如《她是睡着了》, 津津有味地描写了一位女子的睡态, 揭示出她“ 梦底的幽秘” , 借此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诗, 如画, 神姿仙态, 情意绵绵, 诗末赞美道“ 可爱的梨窝, 解释了处女的梦境的欢喜, 象一颗露珠, 颤动的, 在荷盘中闪耀着晨曦”。这里, 睡美人的“ 梦境”是全诗的灵魂, 情渗入梦, 创造了一个梦中情物交融的美妙的意境, 使全诗涂上了一层轻纱薄雾似的朦胧色彩, 对爱情理想的描写可谓独具魅力。

徐志摩不仅蓄于创造美妙的意境, 而且还善于采取比喻、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 从多侧面、多角度开掘诗意。如《命运的逻辑》、《我等候你》、《爱的负感》、《客中》、《朝雾里的小草花》等许多诗篇, 诗人都刻意追求新奇的意象, 调动多种艺术手法, 既写出了对爱情的丰富复杂的心理感受, 表达了徐志摩式的爱情世界, 又给人以多种艺术想象和联想, 由爱情的多方面体验升发到对诗人理想的探询, 由写爱情到突破纯粹的一已恋情, 徐志摩在爱情诗的艺术形式上确实作了很多努力, 给后人带来可供借鉴的艺术经验。

诚然, 徐志摩的爱情诗并不都是具有浓厚的社会色彩和象征色彩的, 有的爱情诗表达了个人的某种心理感受, 或优美动人如《沙扬娜拉》一首, 或粗俗不堪如《别拧我,疼》、《罪与罚》。但是, 总体看来, 徐志摩的爱情诗更多地是描写出处于动荡时代的爱情变化, 其对爱情的态度以及由爱情而升发的思想意识, 却无一不透示出社会对诗人心灵的不断影响, 透示出诗人信仰的升起与失落, 因而, 徐志摩的爱情诗并不纯粹是“ 爱情”的颂歌, 附丽在情爱之上的, 是诗人一片眩目的思想光彩!

[参考文献]

[1]胡适.《追悼徐志摩》[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50.

[2]徐志摩诗全编[C] .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 26.

[3]徐志摩.《猛虎集》序[C]//徐志摩全集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392.

[4]《诗刊》(1957年第二期)

篇三:关于徐志摩爱情诗艺术成就的探究

关于徐志摩爱情诗艺术成就的探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他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他就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他的一生很短暂,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他的创作生涯也更为短暂,虽然只有十年(1922~1931),但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以下三点就是我对徐志摩爱情诗艺术成就的探究。

一、徐志摩的爱情诗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

的流露。

从徐志摩开始,爱情诗被赋予了其应有的内涵,也达到灵与肉的完满结合。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爱情诗歌的特点就是对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徐志摩的爱情生活跌荡起伏、荡气回肠。于是他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并进行了思考。

徐志摩的爱情生活开始于张幼仪。1915年10月29号,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这桩婚姻是在其父徐申如的威逼和祖母的亲情攻势之下如期而成的。徐志摩对这段婚姻由反抗到妥协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是重情之人,经不起柔情软语和眼泪的冲刷;二是他还未接受西方文明的撞击,其性格之中的叛逆性还未充分展露,他的理想还未真

正形成。因而还不能像后来与陆小曼恋情之中的惊天动地的反抗。同时也正是这场婚姻使徐志摩深刻领教了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腐朽和“吃人”的本质,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向往爱的自由,书写恋爱婚姻的自由。这也成了徐志摩爱情诗歌中的一大主题,如《笑解烦恼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作。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他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如《康桥再会吧》就是这一类作品。

1922年,徐志摩心目中的理想爱人林徽因与严师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订婚。徐志摩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自此以后,直到1924年与陆小曼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徐志摩才又一次尝到了爱的甜蜜,但是婚后的生活使他的爱情理想又一次的破灭了,他陷入了迷茫。这一期间的爱情诗歌涉及了爱情的方方面面:失恋的痛苦《落叶小唱》、爱的倾慕《我也有一个恋爱》、爱的执著《雪花的快乐》、相爱之人的分离《翡冷翠的一夜》、爱的迷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因此,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二、徐志摩的爱情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观的独特性

1、爱情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相联系:

徐志摩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使

徐志摩内在贮积的叛逆的力量迅速成长,从而走上了这一条道路。这种追求也反映在诗人对爱情的追求,从而表现在诗歌中。他认为自由是可贵的,内心的意志抉择是不可屈服的。他在给张幼仪的信中写到“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自由不仅是抒写的主潮,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中看出来。

同自由相联系的是个性解放。徐志摩一如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作家一样高扬个性自由,抒写自我。他的个性解放注重自我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自己的人生感悟。爱情诗歌亦如此。他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希望女性成为“有血有气有肌肉有生命性的!还有完全要紧——一个人!”他希望女性拥有精神的自由和爱的自由、爱的权力。 2、爱是灵性的交流和理想信仰的映照:

徐志摩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是因为他将爱作为合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爱情要求是理想化的,柏拉图式的。他一厢情愿全身心投入爱情,试图改造爱情对象,期待以自己的纯真与美好去净化理想对象,他期待的是“两个灵魂在上帝眼前资源结合”,希望在对象中找到“自我”。但他不单纯为情而情,爱情是他单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人性美的体现。可以这样说理想化的爱情注定了他的悲剧。

这个悲剧就是他误以为与陆小曼的婚姻实现了他爱的理想。徐志摩向往天国的神圣,而陆小曼终日忙于世俗的享受。他想改变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提高她为人的格调,发挥她的才能。谁知自己的生活反被牵制,婚后生活成了精神负担。理想主义的悲剧就在与设想一个虚

无的或者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来欺骗自己,承受幻变的痛苦。其实,他爱的不是某一个女子,而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正如梁实秋所言“一生追逐着理想的生活而终于不可得,他们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的理想。”

3、对爱的执著与天真:

执著与天真也是徐志摩爱情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很清楚的知道爱的可遇不可求,但他不能不去追求“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执著是唐?吉诃德式的,有着孩子气的天真,有着拜伦式的热情和爆炸性的性格。他会像孩子一样在大自然的怀里撒娇,胡闹,像孩子一样大胆的宣泄自己的快乐与不满。

三、徐志摩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他把美好纯洁的爱情作为生活和生命的现实内容和理想追求,坦诚直率书写爱的赤诚和坚贞。这种对爱的自由、爱的权力的珍惜和抗争,甚至甘以生命殉爱,是他处身黑暗污浊环境洁身自好挣扎向善的一个证明,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向来极力回避爱的传统文学观念的大胆叛逆,具有人性的光芒。《新月诗魂──名人笔下的徐志摩》(东方出版中心)一书中有一篇胡适之先生的《追悼志摩》,这样写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对于爱情,徐志摩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足见其态度是坚决的。爱情,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以表现得蕴藉含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唯其表现得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表现角度,方能显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爱情是生命之花,神奇美丽象月似水,《起造一座墙》就是他当时追求坚贞爱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颂歌。这是一首从西方引进的十四行诗形式,每句字数相近,而且相关的两句诗押相近的韵:字/誓、情/心、强/墙、宙/由,这样使全诗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错落而有规律的节奏,增强了乐感;从而有助于轻灵而热烈的爱情主题的表现。

在徐志摩的大多诗作中,爱与死经常联系在一块。从情感的角度看,死是爱的最高形式,从哲学的角度看,死是生存的唯一实在:“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 /再没有忧虑,再不吝惜/这躯体如同一个俘虏”《爱的灵感──幸运之一》这首诗是徐志摩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其最好的情诗之一,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徐志摩自己一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另外一种表现。浪漫的人生激情既以退去不占主导地位,现实的泥土还没深陷进去,有的只是从从容容,毫不畏惧地对待生与死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


徐志摩林徽因爱情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749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徐志摩林徽因爱情诗
相关文章
  • 徐志摩林徽因爱情诗

    徐志摩爱情诗与其创作背景徐志摩爱情诗与其创作背景读《徐志摩诗选》有感徐志摩是一个从头到脚都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的作家,虽其创作生涯只有短暂的十年,但却给后世留下了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