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 正文

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

2017-02-14 05:49:56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2015年高新区语文一模

2015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用0.5 黑色中性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本试题收回。

3.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选择题栏目中,主观题答案写在主观题栏目中。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外(fèn)枯涸(hé) 剽悍(biāo) 气吞斗牛(d?u) ....

B. 倔强(juè) 和煦(xù) 萦绕(yíng) 面面相觑(qù) ....

C. 荫(yìn)庇稽(qǐ)首 嫉(jí)妒 鲜为人知(xiǎn) ....

D. 炽痛(zhì) 狡黠(xié)星宿( xiù) 惟妙惟肖(xiào)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琐屑 闻名遐迩 略胜一畴 粗制滥造

B. 急躁 再接再励 万籁俱寂 妇孺皆知

C. 招徕 无动于衷 觥筹交错 迫不及待

D. 浩瀚 轻飞漫舞 获益匪浅 众目睽睽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B. 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

C.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

D. 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社会上愈来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D.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减少人口增长速度。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中曹操亲自率军四十万来到汉中督战。赵云采用法正的计策以逸待劳, 打败了曹军名将夏侯渊。

B.《老人与海》描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经过重重艰险,最终只带回一副鱼的骨架的故 事。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小说,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C.《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诗意与哲理的笔

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D.“身材高高的,非常匀称,只是背已驼了,浑身上下穿得干干净净,粽子大的小脚,

拄着拐杖,一头银发。”这句话描述的是《草房子》里的秦大奶奶。

二、(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 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B. 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

C. 右备容臭 臭:形容味道不好 D.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7.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俟其欣悦 其真无马耶 ..

B. 弗之怠 当余之从师也 ..

C.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 ..

8. 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明初文学家、本文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 序。

B.作者从得书之难、求师之难、道路之难、生活之难等四个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 艰苦经历,意在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C. 文章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一句收拢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D.作者在讲述读书和求师之难的时候,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以突出当时遇到的艰苦 与困难。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桑中生李

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

⑤⑥②③④①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

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注释】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小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2 分)

顾 见 空 桑 中 有 土 因 植 焉 以 余 浆 灌 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

11.说说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 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2~13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山居杂颂 饶节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注]①饶节(1065~1120年),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2.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分)

13.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每小题1分,共7分)

(1)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锦江春色来天地,。(杜甫《登楼》)

(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5)___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京口北固亭有怀》)

(6)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月光淡淡,。 (郭沫若《静夜》)

②①

三、(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一)端午风情

①宋人杨无咎,写有一首《齐天乐》词,词的上阙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

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词虽短,但却写尽了宋人端午的风情。

②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③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④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⑤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贴对联虽然不如贴春联那么引人注目,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端午联作也不在少数,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食粽子,于是有人创作一则短联:“九子粽;五彩丝。”此联虽仅有六字,但反映了端午节的两大风俗。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幅描述节令的对联:“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上联道出了民间过端午节的气氛,下联则描述了民间立春以后人们纷纷外出踏青寻春游春的情景,上联中的“三午”对下联中的“三春”,可谓严丝合缝,自然流畅,读来的确是兴趣盎然。

⑦在民间,端午之日还有在门上悬艾草、插菖蒲的习俗,以避邪禳毒。

⑧端午还可赠扇给父母 ,相传唐太宗曾于端午日送绢扇两把给他的“爱卿”长孙无忌和杨师道,上有他的“飞白书”亲笔题词。宋代人把“花巧画扇”列为“端午节物”。至今,甘

⑥ ,

肃等地过端午仍保留着“蒸面扇”之俗;在福建,儿媳妇要送扇给公婆;浙江一些地区,学生给老师送粽子、馒头,作为还礼,老师以扇子回赠,所以那里的端午又名“敬师节”。如果新婚夫妇在端午给老人家送扇子,不仅寓意驱赶蚊蝇,祈福、避邪赈灾,还能扇凉。

⑨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深藏在心中的炎黄子孙的文化情结,一种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我们不要为了赛龙舟才过端午节,不要为了纪念屈原才去吃粽子,只有深入下去,才能真正领会端午节等传承千年的民族节日,所带给我们不可替代的真正遗产。

15.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介绍了有关端午节的哪些内容?(4分)

16.在文中第 ⑥ 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过渡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分)

17.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3分)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

18. 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二) 《落叶》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上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忌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

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的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己,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

篇二:30中3月语文试题

“六校教学联合体”3月联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学校:武汉市第三十中学命题人:肖国顺审题人:毛慧平

一、 积累与应用

1、选出加点字字音和字形有错的一组( )

A手不释卷汗涔涔(cén)慰藉(jiè) 张皇

B尴(gān)尬 饥肠辘辘 狡黠(xiá)无精打采

C契诃夫(qiè) 牡蛎魁悟(wú) 轩(qiān)敞D漠(mò)不关心 挖心搜(sōu)胆与日俱(jù)增 晦(huì)暗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学校领导应该( )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实行人性化管理。

②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 )

③马头琴()悠扬,蒙古包星星点点,骏马低嘶,流水安详,牧者开始唱了。 A聆听冷峻 凄惨 B 倾听冷峻 凄婉

C倾听冷静 凄婉 D 聆听冷静 凄惨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发电站每年发的电,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B. 文艺作品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华丽的辞藻,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恰到好处。

C. 我们不仅慎重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还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D. 我们的报刊、电视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再发生。

4、排序:(3分)

①楚国诗人屈原,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②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又有崇尚爱国主义的传统,让屈原做端午的代言人,具有双重价值,何乐而不为?

③关于端午的纪念意义历来有争议,一说是纪念屈原,一说是纪念伍子胥,一说是纪念曹娥女。

④每到端午节,人们要用诗会、赛龙舟、公祭等方式纪念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⑤我觉得端午姓“屈”的意义更为重大。

A、③①④⑤② B、②③⑤①④

C、②③⑤④① D、③⑤①④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揭开害羞之谜

李君印

①当绝大多数人都和谐地融于社会交往中时,害羞者似乎就成了异类。研究表明,大概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显得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人们一般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

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动。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内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就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2岁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2/3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1/3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5、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了害羞的原因,下面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行为研究B、脑电图扫描C、基因测试D、性格探究

6、下列有关害羞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害羞是一种复杂状态,研究表明有10%的幼儿生来害羞。

B、有害羞基因的一部分人能依靠后天的努力改变害羞的性格。

C、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D、害羞的孩子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7、参照本文讲解的知识,下面推理或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次社交活动中,一个学生面对陌生的面孔感到紧张,朋友安慰他说:“没关系的,我帮你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就会好些的。”

B、一名学生与同学交流时表现为焦虑、惊恐,拒绝同学接近,被同学认为是异类而受到排斥。

C、在一次探讨性格的班会上,有个同学说自己小时候很害羞,后来有意识的经常锻炼自己,才有了现在开朗的性格。

D、有一个家长为自己孩子不善于与同学交流的害羞性格担忧,另一名家长安慰他说:这样的孩子做事更专注,成功的几率更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初从刘聚为盗,察聚终无成,归太祖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时至正十五年四月也。请为前锋。太祖曰:“汝特饥来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遇春固请。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及兵薄牛渚矶,元兵陈矶上,舟距岸且三丈余,莫能登。遇春飞舸至,太祖麾之前。遇春应声,奋戈直前。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元军披靡。授总管都督。

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至是骄矜有异志,与参政赵继祖谋伏兵为变。事觉,太祖欲宥荣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太祖乃赐荣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爱重遇春。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惊寤,而太祖适至,即迎拜适:刚好 B及兵薄牛渚矶薄:迫近 C太祖麾之前 麾:部下 D遇春固请 固:坚持

9.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加点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敌接其戈,乘势跃而上

A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河曲笑而止之曰 D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0. 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遇春开始跟着刘聚做强盗,后投靠了明太祖朱元璋。

B太祖喜爱常遇春勇力过人,擅长射箭,任命他为前锋。

C在牛渚矶一战中,常遇春驾小船勇猛作战,被封为总管都督。

D太祖接受常遇春的谏言杀了邵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共14分)

11.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

12.填空(共10分,每空2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3)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文天祥的《酹江月》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句中的“龙沙”指的是“”,该句表现了诗人。

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吕书臣

我爱竹。

我住处的小院里,便有一片竹林。

春天里,万物勃发,花儿草儿无不浅薄地铺开快乐的网。竹却不愿炫春,犀牛角似的萌芽从顽石丛中、池塘边缘迟迟地露出来,尖尖的笋蕤细得始不如草。突然一个早晨,它终于茁壮地破土而出,一节一节地蝉蜕外壳,几日便抽起老高。脱了笋衣的竹,翠得透明泛光,嫩得如水如苔,用手轻轻一掐,玉液便细泉般溢出。看它那水灵的样子,竟不忍摸它。不多日,它便出落得亭亭玉立了。

夏天里多风多雨,未及成年的竹被风吹着,悠悠如荡秋千,又如放开的轻快的舞步。风再大些,它闪闪悠悠了,如长长的钓竿上钓了一条超级大鱼,你真为它担心,便不忍再看。可是回到屋里,又放心不下,眼前总浮现流风折笋的镜头。辗转反侧,还是下楼。树歪了,竹还晃着;竹以它弹性的柔和去抵御肃杀的罡风。风后便是雨。闪电在天空划

出一道金弧,雷照头劈下,天好似随金弧裂开了一个口子,倾盆倾城地狂泼下来,一杆杆的嫩竹立定那里,宛如一条条绿色的雨丝。

这“绿色的雨丝”到了秋天,成熟的色彩成为稀有的收获。那闹春的过客,都烟消云散了。“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只有竹,绿意葱茏地迎风傲立着。原先每个竹节上羞答答的活叶,上端便生长出成熟的一团浓阴。黎明时看竹,它真像烟云朦胧中苗条的西部桉树,浑然一个未醒的梦。那画中的江南竹,哪有与烟云无缘的?竹儿成熟了,不再像春夏时那么幼稚,有如妙龄女郎,美也完善了。再晚些,霜长了,无边落木萧萧下,而在竹,一阵霜添一份绿,逐渐绿得有些褐青了。

褐青的竹在冬天便不改色。冬天是雪的世界。绵绵的白雨飘飘洒洒,竹叶伸展手臂拥抱六角的寒花儿。一望白绿相间的颜色,将生命与自然、热情与冷漠烘托得何等生动,映照得何等鲜明,表现得何等淋漓尽致!白天里,驮不住的雪被从竹叶上滑落,在地上一打滚迅疾不见了。遇到酷寒,将化未化的雪水凝结在千千万万竹叶的唇上,一粒粒结成晶莹的水串,微风徐来,叮叮当当铮铮佩佩洒珠散玉地作响,宛如一曲编钟乐曲。那落下来的碎玉,渗入湿冷的泥土,孕育着新的一年将发的新竹。

我爱竹,爱它那份绿。绿是生命的灵魂,草木禾茵群山旷野,高飞梦想的想象与年轻的心,何处少得了绿色!我爱竹,爱她那份空灵。桃李不言,神韵犹存。它那柔和的力,阳刚的美,耐寒的品质和不溺惆怅的天性常给人以激动。我爱竹,更爱那份朴真。与它同在,便会多一份自然,少一些修饰,多一份清净恬适,少一些现代文明代表的紧张恐慌。奔波在茫茫人海,车速一百二十公里,树略动,山远撤,可甩不掉的烦恼永远跟随着你。早上,时钟报点的小姐说,现在时间六点整,你就得安排一天的行程。然后是手机的呼叫,电传有节奏的低吟,碰杯的邀请,账簿上的红字,催稿的短讯,屏幕上的红绿灯织成的网。遇人你须含笑,遇事你得思索。大众场合你要注意扣子是否错位,领带是否松弛。在光天化日之下,你的自我完全冻僵了,只能心为形役。你不能赤着脚在草地翻筋斗打滚,不能挎着上衣光着膀子望着流云想怎么呼叫就怎么呼叫。看那被修剪的小叶黄杨,齐刷刷地分列道旁,被造了型的白玉兰,千头万面一个模样,哪有僻静的晚上拥有这小小一片竹,心形相守的尽情享受。

僻静的晚上,不论有月无月,竹都给人温存的安抚。无月时,竹为一团朦胧,便可以不管墙根小虫的低鸣,任平静充盈你空旷的胸怀。有月时,月给竹撒一层银辉,竹给大地投下斑驳的黝黑;黝黑的影子随风飘荡,恰如光跳动的音符。旁边的荷叶也被吹动,一池琼瑶荡漾,荷香便浓一阵淡一阵地袭来。这时,你也可以举杯,当月当竹成三人饮。饮得兴起,手舞足蹈地与自己的影子跳双人舞。疯累了,静下来,静静地听月,然后静静地听竹,再后来便可以听到自己的心声了。

13、本文③—⑥段以季节为序,写出了竹的旺盛的生命

力, ,,耐寒的精神。.(4分)

14、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风后便是雨。闪电在天空划出一道金弧,雷照头劈下,天好似随金弧裂开了一个口子,倾盆倾城地狂泼下来,一杆杆的嫩竹立定那里,宛如一条条绿色的雨丝。

15、文章重点写竹,但第七段写到了“小叶黄杨”、“白玉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在文章结尾,作者说“疯累了,静下来,静静地听月,然后静静地听竹,再后来便可以听到自己的心声了。”请说说作者听到了自己的哪些心声?

六、(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武汉市最近出台了2014届初中学业考试调整方案,其中历史不再参加统一的考试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学校准备开展“正确看待中考调整方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你们小组确定的调查项目是“历史不参加中考的利与弊”,现在准备资料,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18、以下是某同学收集到的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条人们对中考调整方案的的看法。

材料一:“减少考试科目,降低考试难度,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此次中考方案微调的出发点。”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说。

材料二:2014年中考方案出台后,引起武汉市家长们的强烈反应,多数家长点赞。徐女士认为,政史两科的知识点以死记硬背的居多,现在中考取消历史,对孩子们来说确实减轻了备考负担。高一学生冯妍(化名)去年中考考思想品德和历史时,全家上阵帮她印复习资料,抄笔记,只为她进考场后有更多资料可以参考。“虽然这两门都是开卷考试,但我们比闭卷考还紧张。”冯妍的妈妈夏女士回忆说。

材料三:“一方面希望减轻孩子的考试负担,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不要因此忽视历史学科。”某教育论坛上,一位初一家长表示担忧,中考不考历史了,孩子们以后上历史课会不会“放羊”呢。这位家长表示,往年,历史学科虽然在中考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它记录了我们人类发展历程的种种教训和种种经验,这些宝贵的财富是我们不能遗忘的。另外,它也可以提高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19、同学王鹏听说历史不考的消息后,说:“这下好了,不用学历史了,学习历史有什么用啊,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向前看啊!”你要改变他的观点,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补全题目“有________________真好”,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篇三: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

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峡秭归在线 http:// 发布时间:2008年7月14日 8:28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郑家奎

内容提要:分析屈原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揭示屈原精神的科学内涵,探寻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并就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提出了新颖的见解。

关键词:屈原、屈原精神、现实意义。

产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精神,其科学内涵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什么意义,应该怎样弘扬屈原精神,笔者经过研究与思考,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一、屈原精神的时代背景

屈原精神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研究屈原精神,首先应该分析其时代背景。

屈原,名平,字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七,卒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享年62岁。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诞生于楚之发源地秭归县乐平里。屈原从小就怀着振兴楚国的远大志向。他博学多才,22岁官至左徒,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史记·屈贾列传》)由于他的改革主张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因而一而再地遭谗被贬,直至被流放到湘江流域,眼看郢都被占,理想破灭,他忧愤填膺,怨沉汩罗。蚌病成珠,"哀怨起骚人",屈原在政治上的失败反而助成他在文学上的成功。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53年,屈原和法国作家拉伯雷、古巴诗人马蒂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永久纪念。屈原生活的年代,正置战国中后期,当时的楚国正由盛转衰。

时代主题:战争与变革。东周后半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止,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战国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该时期各国混战不休,局势动荡,战国因此得名。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是燕、赵、韩、魏、齐、楚、秦七大国间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在254年间共发生过230次大规模战争。其中主要的战争有:齐魏桂林之战、马陵之战,乐毅破齐之战,秦楚黔中与鄢、郢之战,秦赵长平之战以及秦灭六国之战。战争既促进了统一,又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既推动了各诸侯国的竞相发展,又造成了大量文明成果的破坏。战国也是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七国的地主阶级在取得夺权斗争的胜利之后,为了扩展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对农民的奴役和剥削,图谋霸权和一统,都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封建改造,以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大的变法运动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各国的兴衰强弱,取决于变法的彻底与否。

时代潮流:变革、发展、统一。饱受战争与阶级压迫和剥削之苦的人民,人心思变,人心思富,人心思统。变革、发展、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时代特征:政治上,群雄争霸,风起云涌。各国都想由自己来实现天下一统,合纵成功,则楚王,连横成功,则秦帝;经济上,竞相发展,重大突破。从奴隶社会转到封建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大量使用,兴修水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的提法始自《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空前的经济繁荣,对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于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各有自己的态度和主张、愿望和要求,在那诸侯割据纷争时期,统治者还不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各个诸侯国的国君和大贵族,都招揽大批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各个学派总称为"诸子百家"。各派各家都著书立说,议论政治,既相互批评,又互相影响,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按照汉代刘向、刘歆及班固的说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而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还有农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这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思想意识的"纷然淆乱"(班固《汉书·艺文志》);社会上,剧烈动荡,礼崩乐坏。阶级分化、战乱频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奴隶社会的伦理道德受到破坏,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社会失范。

在这样一种特殊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屈原精神,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一是以"美政"为理想的儒家色彩。儒家主张"德政"、"仁政",屈原主张"美政";儒家主张"礼治",屈原主张"廉政";儒家主张天下归"有德者居之",屈原主张"有德者在位";儒家主张"爱人",屈原主张"恤民";儒家主张"举贤才",屈原主张"举贤授能";儒家反对秦国的战争政策,屈原反对秦国的暴力征伐;儒家主张大一统,屈原也主张大一统??诸如此类,证明屈原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有许多共同之处。二是以改革为追求的法治主张。在屈原作品中,多处写到讲"规矩",循"绳墨",明"法度"的内容,这说明屈原头脑中具有很明显的法家思想。三是道家思想及其他。屈原的思想是博大的,不仅融入了儒、法两家的思想,也兼收并蓄了诸子中其他一些思想,如道家思想和巫术。

二、屈原精神的科学内涵

屈原生活在2200多年前,史料记载内容不多,民间传说众说纷纭,他留下的20多篇诗歌又不太好懂。因此,对什么是屈原精神,屈原精神有哪些内涵,至今没见到完整的、确切的界定。笔者认为,屈原精神是屈原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屈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屈原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竭忠尽智,知行合一。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却痴心不改,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屈原悲天悯人,进退俱忧。"恐皇舆之败绩","哀民生之多艰",(《离骚》)看到国破家亡,受苦受难的民众,他不忍离去,最后忧愤交加,怀沙投江。

--廉洁无私,忠贞不渝。屈原修身立德,志存高远。他以香草为伴,以圣贤为师,重"

内美",重才能,重"修名"。抱着"有德在位"、"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强国富民等"美政"理想,竭忠尽智,以身殉道,"九死不毁"。他借桔树"秉德无私,参天地兮"和竹子"从小有节"以自喻。屈原洁身自爱,独清独醒。他志洁行廉,矫然自异,从不随波逐流;他不妖不染,皭然不滓,决不同流合污。"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埃乎?"(《渔父》)屈原的高洁人格堪"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

--敢于斗争,勇于求索。屈原忠心报国,直言进谏,信而见疏,忠而被谤。眼看祖国一步一步地走向衰弱,将被强秦所灭,他愤怒地批评楚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听信谗言,误国误民;无情地揭露社会混浊黑暗,"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屈原大胆怀疑,上下求索。屈原身上充满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他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在《天问》中一连提出了172个问题。当他面对无情的现实,感到报国无门,其志难伸时,仍坚持"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他借助神奇诡谲的想象,超越时空,上天入地,纵横驰骋,求仙问卜,探求真理。屈原勇于创新,敢于超越。他独创的"楚辞"体歌形式,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使他成了"中国的但丁",使汩罗江成了"蓝墨水的上游"(余光中),"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辨骚》)

--知难而进,奋不顾身。屈原深深懂得,忠臣往往得不到好报,"鲧婞直而亡身"(《离骚》),"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子推自割而饲君兮,德日忘而怨深。"(东方朔《七谏·怨思》)他抱着"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离骚》)这样的信念,下定必死的决心,愿依彭咸之遗则,将从彭咸之所居。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节操,他不畏强暴,不避生死。屈原之死,既是个性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历史的悲剧。他对死亡的抉择,是"以身殉道"。其根据是,他在《离骚》中写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以死告诫人们如何生,生活不能苟且而要有意义;他以死来衡量生,生命不能有任何玷污和屈辱。"以身殉道"正是屈原崇高人格的升华和最后的实现!怀沙投江的掠影,给他的悲壮人生画上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三、屈原精神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屈原,是块宁愿融化也不愿在泥沙中偷生的寒冰。他是战国时期张扬着改革理想,闪耀着人格光芒的爱国诗人。又是一位奔涌着热血般的激情,幻化着斑斓的色彩,创造出壮美意境的伟大诗人。他是我们民族的伟人,世界的伟人,一位真正大写的人。他的精神,像岸边的灯塔,透过2200多年时间的尘埃,仍然照耀着世人,指引着世人。

21世纪初,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屈原精神无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帜。高擎屈原精神这面旗帜,就可以向崇洋媚外者开火,向随波逐流者开火,向同流合污者开火,焕发爱国报国的热忱,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焕发求索创新的壮志。屈原精神到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家贫思贤妻,国困思忠臣。当今中国,特别需要屈原精神。

--时代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个大调整(大国关系)、大变革(各国都在改革)的时期,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和平的问题与发展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影响和平与发展的

因素在不断地增多。和平、发展与合作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大国之间是既相互借重又相互遏制,既合作又竞争。当今的时代特征是,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在发生深刻变革。世界格局酷似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即屈原生活的时代。中国进入改革新阶段,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变化之剧烈与战国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一个时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屈原的爱国精神、求索精神、改革精神、创新精神、斗争精神,正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最强音。

--形势的需要。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经过近30年的改革,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帝国主义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弱化的图谋没有改变,"颜色革命"的挑战十分严峻。就国内形势来看,繁荣但潜伏着危机,发展却没有进入良性循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发展的严重失衡困扰着我们。严峻的形势呼唤着屈原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任务的需要。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把我国建设成全面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宏伟,道路曲折,任务艰巨。易改已改,凡改必阻,深化改革要攻坚;粗放式增长方式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人口红利为期不远,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克难;社会剧烈分化,予盾频发,国际反华势力与藏独、疆独、台独、民运分子、邪教组织内外勾结,对我进行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年初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南方。5月13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入汛期,南方众省又接连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抗灾救灾的任务特别繁重;台湾大选,国民党胜出,台海关系走出"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但离统一的道路仍然非常遥远。综上所述,中华民族走向完全统一和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担当崇高使命的中华儿女,必须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进取精神、公而忘私的精神,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共克时艰,走向胜利。

--现实的需要。一是攸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革开放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有的人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有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是屈原精神的核心,屈原是爱国主义的典范。同时,屈原力主改革,革故鼎新,知荣明辱,爱憎分明。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屈原精神。二是攸关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重构。体制的转轨,国门的洞开,给我国的传统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失范,亟待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道德。可喜的是,抗震救灾中,闪现出了人性的光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己为人,顾全大局,慷慨解囊,无私援助等优秀的传统道德复活,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精神。这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绝好的契机。紧紧抓住这个契机,以屈原的高洁人格为榜样,以抗震救灾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鲜活教材,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将取得好的效果。三是攸关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家,曾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但今天,我们却不是文化大国强国。大国崛起,不能只是经济的崛起,还应包括文化的崛起。文化建设,既要洋为中用,又要古为今用,还

要推陈出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既不能盲目排外,也不能搞民族虚无主义,数典忘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就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屈原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弘扬屈原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

四、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

屈原文化这一世界级的瑰宝,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熠熠生辉。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既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屈原出生在秭归,是秭归人民的骄傲。屈原文化是秭归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是秭归最靓丽的一张名片,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秭归人有责任付出更大的努力。

--传承屈原文化。一是要挖掘和保护。在物质层面,屈原文化有屈原诞生地和屈原纪念馆。屈原诞生和生活的地方--乐平里,有照面井、读书洞、响鼓岩、擂鼓台、伏虎降钟、回龙锁水、玉米三丘、帘滴珍珠等"三闾八景";精神层面的屈原文化,除了屈原的诗作以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传说。这些都亟待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依法给予保护。二是要开发和利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开发和利用屈原文化,既有利于扩大秭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秭归旅游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屈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秭归旅游必须打响屈原牌,从景点到线路,包括旅游的"六要素"都要做屈原文章,做深做细做到极致。能打屈原牌的不只是秭归,屈原做官的地方--湖北荆州、流放和创作的地方--湖南溆浦、投江的地方--湖南汩罗、等等,都可以而且已经在打屈原牌。众多地方争打屈原牌,如果相互雷同,就会造成混乱和恶性竞争;如果相互保持差别,就会相得益彰,实现共赢。秭归应突出屈原故里特色,营造浓厚的屈原文化氛围,让游客一踏上这片土地,就切身感知这里与众不同,确实是屈原的故里。三是传承与扩散。要让屈原文化进教材,进讲义,进课堂,进景区,进解说词,进舞台,进影视,进动漫,进广电,进网络,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媒体,达到横向扩散、纵向传承的目的。由于屈原是众人心目中的神,绝不能容忍亵渎,因此,对屈原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要慎之又慎,谨防媚俗和恶搞。四是要激浊与扬清。屈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必须吸取精华,弃去糟粕,推陈出新。而屈原文化基本上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屈原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文化的悲剧。造成屈原悲剧的根源根深蒂固,过去有,现在也有。屈原揭露和批判的因循守旧、有法不依、嫉贤妒能、荣辱不分、美丑颠倒等现象,仍是当今社会的痼疾。要想让屈原的悲剧今后不再重演,我们必须改造我们的文化,改造我们的社会,使我们的政治更加民主,经济更加自由,文化更加昌明,社会更加和谐。

--学习屈原品德。司马迁称赞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志洁行廉"、"皭然不滓",是对屈原高尚品质的最高礼赞。弘扬屈原文化,不能只想到利用他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学习他的品德。他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不能是跳蚤!一是要学习屈原修身。屈原既天生丽质,又注重后天修养,既注重"内美",又注重"修态",志向高远,卓尔不群。二是要学习屈原无私。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连身家性命都不顾。他不愿意为了一己之私利蝇营狗苟。三是要学习屈原无畏。他一生光明磊落,无私无畏,敢于直言犯上,与腐朽势力作斗争毫不妥协。四是要学习屈原忠贞。他忠于理想,一生


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863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
相关文章
  • 纪念屈原的现代诗歌

    2015年高新区语文一模2015年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 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