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王重阳
王重阳 王重阳,全真派创派祖师,天下五绝之首的“中神通” ,身材甚高,腰悬长剑,风姿飒爽,英气勃勃,飘逸绝伦。是“老顽童”周伯通的师兄,“全真七子”的师父。王重阳也是一个独步武林的奇才,具绝代天资,武功造诣深不可测,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世称“天下第一”。
早年是位抗金英雄,事败后出家修道,在终南山创立全真教,在武林中享有“天下武学正宗”的美誉。在“华山论剑”之时,力挫四绝,夺得"天下第一高手"之称和道家至高的武学宝典《九阴真经》。临终前更以“一阳指”重创“西毒”,使之数十年不敢踏入中原。
王重阳少年时先学文,再练武,是一位纵横江湖的英雄好汉,只因愤恨金兵入侵,毁我田庐,杀我百姓,王重阳曾大举义旗,与金兵对敌,占城夺地,在中原建下了轰轰烈烈的一番事业,不遗余力,甚至在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建成“活死人墓”,在其中暗藏器甲粮草,作为起事之根本。
虽然义举失败,却仍能激荡人心,由于将士伤亡殆尽,王重阳愤而出家,自称“活死人”,接连几年,住在本山的一个古墓之中,不肯出墓门一步,意思是虽生犹死,不愿与金贼共居于青天之下。
事隔多年,王重阳的故人好友、同袍旧部接连来访,劝他出墓再干一番事业。王重阳心灰意冷,又觉无面目以对江湖旧侣,始终不肯出墓。
后来王重阳生平劲敌林朝英在墓门外百般辱骂,连激他七日七夜,王重阳实在忍耐不住,出洞与之相斗。岂知那人哈哈一笑,说道:“你既出来了,就不用回去啦!”王重阳恍然而悟,才知敌人倒是出于好心,乃是可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没在坟墓之中,是以用计激他出墓。二人经此一场变故,化敌为友,携手同闯江湖。
林朝英对王重阳甚有情意,欲待委身相事,与王重阳结为夫妇。当年二人不断的争闹相斗,也是林朝英故意要和王重阳亲近,只不过她心高气傲,始终不愿先行吐露情意。后来王重阳自然也明白了,但他于邦国之仇总是难以忘怀,常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对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装痴乔呆,只作不知。林朝英只道重阳瞧她不起,怨愤无已。
两人本已化敌为友,后来却又因爱成仇,约在终南山上比武决胜,斗了几千招,始终难分胜败。
最终林朝英和王重阳打赌,石头上刻几个字,如胜过王重阳,逼使他在出家为道士与跟她一起在古墓中长相厮守之间作一选择。但即使这样,林朝英也无法如愿以偿,王重阳宁愿把自己所建的古墓让给她居住,自己另在古墓不远处盖了全真观,出家为道士,那就是重阳宫的前身。
其时东海桃花岛的黄药师上终南来访,王重阳知他极富智计,说起此事,黄药师点破此事,原来林朝英的左手掌心中藏著一大块化石丹,将石面化得软了,在一柱香的时刻之内,石面不致变硬。
王重阳初为道士,心中甚是不忿,但道书读得多了,终于大彻大悟,知道一切全是缘法,又参透了清净虚无的妙诣,乃苦心潜修,光大全真[1-2] 。
功成丹圆后,前往山东布教,建立全真道,先后收马钰、孙不二、丘处机等七人为弟子,后世称“全真七真人”。
后来林朝英她移居古墓之后,先参透了王重阳所遗下的古墓的武功,更潜心苦思,创出了克制他诸般武功的法子。那就都刻在古墓了[3] 。
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已,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仰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
他独入深山,结了一间茅芦,一连三年足不出山,精研这玉女心经的破法,虽然小处也有成就,但始终组不成一套包蕴内外、融会贯串的武学。心灰之下,对林朝英的聪明才智更是佩服,甘拜下风,不再钻研。
后来“九阴真经”出现在江湖中,引起各路武林人士争夺。王重阳、黄药师、欧阳锋、段智兴、洪七公决定在华山论剑,谁夺得“天下第一”则归谁。王重阳武功天下第一,真经终于归他,其余四位高手心悦诚服,原无话说[4] 。
王重阳因此夺得武学奇书九阴真经。他决意不练经中功夫,但为好奇心所驱使,禁不住翻阅一遍。
他武功当时已是天下第一,九阴真经中所载的诸般秘奥精义,一经过目,思索上十余日,即已全盘豁然领悟,当下仰天长笑,回到活死人墓,在全墓最隐秘的地下石室顶上刻下九阴真经的要旨,并一一指出破除玉女心经之法。他看了古墓的情景,料想那几具空棺将来是林朝英的弟子所用。她们多半是临终时自行入棺等死,其时自当能得知全真派祖师一生不输于人。于是在那具本来留作己用的空棺盖底写下了十六字,好教林朝英后人于临终之际,得知全真教创教祖师的武学,实非玉女心经所能克制。这只是他一念好胜,却非有意要将九阴真经泄漏于世,料想待得林朝英的弟子见到九阴真经之时,也已奄奄一息,只能将这秘密带入地下了[5] 。
王重阳旧疾复发,为了在身死之后留下一个克制西毒欧阳锋之人。决定带师弟周伯通到大理来拜访段智兴,只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向来齐名当世,若说前来传授功夫,未免对段智兴不敬,是以先求段智兴传他一阳指,再以先天功作为交换[4] 。
后来王重阳假装病死,引来欧阳锋前来抢夺“九阴真经”,王重阳突然从棺材跃出,以一阳指破掉了欧阳锋的蛤蟆功,使得欧阳锋退回西域。王重阳也在此之后逝去。
篇二:以孝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孝道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长治市郊区开展“重阳节”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近日,郊区充分利用“九九重阳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围绕“孝”字做文章,深入开展“孝老敬老”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崇尚孝道、弘扬孝心、践行孝德,全区上下形成“知孝、懂孝、行效、扬孝”的良好社会风尚。
一是走访慰问扬孝德。重阳节期间,各镇(乡、办、区)、区直各单位分别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并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与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一起品茶谈心、共话重阳佳节,向他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同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并送上了慰问物品和慰问金,让老年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全社会的关爱。
二是文化长廊传孝道。以农村为单位,在农村主街道上设立文化墙,采用文字简介和漫画图片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宣扬孝文化,营造浓郁孝德文化氛围。目前,已有4个乡镇8个村在主街道设立了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孝道历史、孝道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农民群众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志愿服务促孝行。组织、宣传、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依托乡镇、农村志愿服
务站,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志愿服务队深入敬老院以及农村、社区贫困老人、孤寡老人、五保户家中开展“一对一”助困、助老活动。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为老人清理个人卫生,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把社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给每位老人。同时,农村、社区自办文艺团队,自编自演了多种题材的文艺节目,向广大老年人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大餐。
四是道德课堂讲孝识。各文明单位、各中小学校依托道德讲堂,通过演唱《感恩的心》等歌曲、观看《别让爱太迟》等公益短片、讲述《二十四孝贤》等故事,引导启迪大家常怀感恩之心,深刻领会“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的道理,大力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孝道美德,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中形成尊老孝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是孝亲曲艺唱孝风。区文广新局组织关村“农家乐”等文艺团队自编自创《打碗记》等系列孝道文艺节目,同时在传统优秀曲目库中精心挑选一批孝亲敬老戏曲节目,走进农村、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引导村民学孝德典型、做孝德模范,极大增强了村民养老敬老的责任意识。
“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根深,才有本壮,才有叶茂。我区将持续有力地推动孝道文化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展,让孝道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篇三:2015届高考“图文转换”专题导学案(学生版)
第一课时
高考“图文转换”专题之“数据图表”
一、考点解析
(一)图表特点
图表转换题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图表的类型有表格图,条形图,柱形图、饼状图和折线图等。
(二)设题类型:
①概括主要信息(内容);②概括结论;③提出建议(探究原因) 二、真题体验
1.(2014年全国大纲卷)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案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2.(2009广东卷)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
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3. (2011·重庆卷)下列图标是对汉字“书写”现状的调查。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从图中汉字“书写”的现状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要求:不出现数字,字数10—20字) 答:
(2)针对这一现状,请从社会和学校角度指出其产生的原因。(要求:字数分别在10—20字) ①社会: ②学校: 【答案示例】(1)写字机会少,提笔忘字多,书写能力堪忧。
(2)社会:科技发展,电脑普及,打字较多。
学校:偏重数理化,对文字书写重视不够。
4.(2011高考山东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_______A________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______B______。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________C______________,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答案示例】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 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 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
》)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1)□□□□□□□□□□□□□□□□□□□□□□□□□□□□□□(不超过30个字),(2)□□□□□□□□□□□□□□□□□□□□□□□□□□□□□□(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3)□□□□□□□□□□□□□□□□□□□□□□□□□□□□□□(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 (2)不少人认为部分网络语 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
(3)是比较宽容的,同时期待对网络语言做进一步规范。 三、方法指津 (一)答卷反思
1.考题回顾:阅读下面的表格后,得出结论,并针对小学生的消费倾向提出简要的建议。(5分)
2.给下面考生的答卷打分,并说明理由。
(1)结论:①小学生在购物时对于品牌关注度不高,识别能力不强。
②消费时要注意产品质量与服务。
③小学生购物大多数关注名牌,而对名牌的识别能力还有待提高。 ④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崇尚名牌的消费倾向。
(2)建议:
①要关注品牌,识别品牌,让自己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②不要购物时只关注品牌,还要加强对品牌的识别能力。 ③不要过分注重品牌效应,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学习上。④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家庭承受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能盲目攀比,赶时髦。
(二)方法点拨
【读懂】 1.明确主题,实用模拟
2.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3.合理联想,揭示结论 【会答】
1.勾画题干,标明要求。 2.根据要求,规范作答。(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答题方法)
①概括主要信息(内容) ..②概括结论 ③提出建议
3.修改润色,不超字数。
四、实战演练(请另备作业纸进行练习)
1.记者随机抽取了500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他们的通讯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请阅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兄弟省份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在总值上均处领先地位,但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人认为广东省应适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下图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的变化情况。请仔细观察下图,从两个角度各归纳出一个简要结论。
①②4. 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3分)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3分)
5.(2011·上饶市第二次联考)搜
智调查机构联合中国民意调查网
对京、沪、穗、深、蓉五城市市民
进行一项电话抽样民意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1550个,结果如图所
示。用简明的语言完成下列各题。 (1)概括此图表显示的主要信
息。
结论:(1)(2)
2.请根据下面四个省份经济发展的数据统计表,在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
(2)除国家已规定的春节、国庆等长假节日外,你认为哪个节日最应该放长假?谈谈你的理由。(不超过60字)
第二课时
高考“图文转换”专题之“漫画题”
一、考点解析
1.概念: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颂扬某些人或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
2.漫画的构成: 标题(可以没有):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对象、细节、背景)
注释(可以没有):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3.题型分类:(1)画面描述;(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编拟公益广告 二、真题体验
【例1】(2006年重庆卷)简要说明下图中漫画的寓意,并为它拟定一个标题。要求:寓意的字数在15至30之间;标题不超过4个字,标题与寓意之间具有相关性。(5分) (1) (2) (3) 【答案示例】
(1)描述画面:画中有一只船,船头旗帜上写着“团结奋进”四个字,船上四个人中有三个人在划船,船尾的一个人手里拿着渔网想捞船头处蹦出水面的鱼。 (2)寓意:讽刺现实中打着集体旗号、干谋取私利勾当的人的丑行。 (3)拟标题:
①坐收“鱼”利 ②团结奋“进”③暗饱私囊 ④假公济私
【例2】请根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 要求:体现画意,通俗易懂,有一定文采。 (不超过16个字)
答: 答案示例:
①接触毒品,结束人生。
②如果你想走完完美的一生,请别尝试毒品。 ③毒品,生命的陷阱。 ④吸毒是活埋生命的墓穴。 【例3】(08重庆卷)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4分)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
(3)20~40字。
【答案示例】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例4】(2010江西)21.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5分) 答:
【答案】
内容:漫画由奥运五环标志和萨马兰奇的头像构成, 五环成为萨马兰奇的眼镜。
寓意:萨马兰奇和现代奥运已经融为一体或萨马 兰奇透过奥运看世界。
三、方法指津(一)答卷反思
1.考题回顾
(09山东卷)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0字左右。(5分) 答:
2.给下面考生关于“内容”部分的答卷(满分3分)打分,并说明原因。
①这幅漫画中有几个树墩,有一个没有脑袋,手拿斧子的人,一脚踏在中间的那个树墩上。
②一棵棵被砍伐的树木,留下了一墩墩树桩,失去了树木的伐木人,拎着斧子。
③画面上有很多树桩,还有一个人,他踏在树桩上,他是没脑袋的,一手还拿着斧头。
④漫画中,森林全被砍光了,人类最终自食其果。
⑤画面中一个没有脑袋的人正趾高气昂地将一只脚踩在树桩上,他手里还握着斧头,周围全是树桩。
(二)方法归纳 【读懂】
1.明确主题,实用模拟 2.整体把握,关注细节 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
2)看画面
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
3)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 的金钥匙。
4)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3.捕捉信息,揭示寓意 (联系现实展开合理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会答】
1.勾画题干,标明要求。(看清题目要求) 2.根据要求,规范作答。(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答题方法) ①描述画面
描述顺序一般采用“总-分-总”的顺序:
A.先总说:起笔一句介绍画面主体(对象),如“画面上是??”
B.再分说:依次介绍画面内容【从主到次,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人物(穿着──动作──
神态)】
C.后总说:用一句话点出漫画寓意。 ②揭示寓意: ③获得启示: ④拟写标题: ⑤拟公益广告:
3.修改润色,不超字数。(修改增删使句子更通顺,使字数符合题目要求。) (三)方法示例
例1.请描述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答案:(1)内容:图画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四只小狗从画面的右边列队鱼贯而出,走在最前面的一只眼睛上架着一部望远镜,走在最后面的是一只戴着墨镜、手拄拐杖的小盲狗它们前面的不远处有一敞开口的窨井;下半部分画的是前三只小狗已经不见了,只见它们留在窨井口的脚印和走在最后的小盲狗和它绕过窨井的脚印。
(2)寓意:告诫人们勿眼睛朝上、好高骛远,勿盲从;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例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6分)
⑴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⑵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答案】(1)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比小树,反而妨碍了小树的成长。作者是借此讽刺当今社会因过度呵护溺爱而导致的弊端。
(2)标题:①树荫下的成长【法】 ⑤有时,爱也是害 【法】
②大树的爱 【法】 ⑥溺爱之下难成材【法】 ③小树需要更广阔的天空 【法】 ⑦“爱”,还是“碍”?【法 ④溺爱 【法】 +修辞( )】
例3.仔细阅读下面的这幅图,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分的赞扬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2)我们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赞扬,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解析】
解答这种图文转换题,先要从整体上理解图画的内容,不要凭空想象或虚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寓意和启示。阅读此漫画,一定要注意漫画的标题“绊脚”,还有画面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而画面中绊人脚的正是竖起的大拇指。
四、实战演练
1.观察漫画《等待》,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内容,5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55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孔子应聘”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1)用自己的话说说漫画中“?”
“!”包含的意思。
《重阳节漫画图片》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729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