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诗歌鉴赏 > 孟郊的诗 正文

孟郊的诗

2017-01-13 06:22:47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浅析孟郊的失意诗

浅析孟郊的失意诗

梁雅妍 AP0501420 内容提要:从孟郊的《夜感自遣》、《长安羁旅行》、《感兴》、《赠李观》这几首失意诗中,浅谈其失意诗的风格特征、意象的奇特、两个世界的不和谐等,着重笔墨于诗中让读者震惊的字词的分析。

关键词:浅析 孟郊 失意诗 意象 不和谐

正文:

从“郊寒岛瘦”中知道孟郊这一人,可对他的认识仅止于他的名字,渐渐地,才知道那首著名的《游子吟》是他的诗作之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因为诗中浓浓的母子情深,对他的好感倍增。近来,对他的诗作萌发出浓烈的兴趣,在看了很多资料之后,才明白对他的认识竟是这么的浅薄。

他的一生沉落下僚,郁郁寡欢,受尽了苦难生活的磨难。科举失意、仕进无门是他诗歌创作的主旋律,但他的杰出作品也由此而生。

尽管孟郊有着强烈的复古情绪,但他还是在强烈个性化的诗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在《古意》等诗中,他的复古情绪对伦理道德的重视还十分明显,不过,孟郊很快从生涩、直白的说教诗转向抒情诗。运用他独特的字词和奇特的意象,造就出一种新的抒情诗,孟诗中的强烈情感不再是对大历诗风的追随,他的诗歌是其痛苦和愤闷情绪的发泄。

孟郊的诗歌中总是存在两个对立的世界,京城的世俗世界和隐逸风景的对立,诗人心灵和肉体的对立,愿望和行为的对立。《赠李观》中,他自己的失败和朋友的成功对立;《感兴》中,孟郊与自然的疏离、情感的孤独,和朋友的欢聚与自然的合一相对,这些是一种无法调和的冲突。下边以他几首诗歌为例。

下边这首诗歌将道德说教、精湛的技巧和谨严的控制,演变为一种迥然不同的东西。

夜感自遣

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雠。

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

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这首诗歌的情绪逐渐紧张,一直到最后一句“碧江思旧游”才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我们看到诗人彻夜学习,一直到天明还没有停歇,他诗歌中的痛苦如此强烈以致感染了“神鬼”,这痛苦来自于内心世界的分裂,是由于“心与身为雠”。诗歌第四句违背了诗的一般准则,使诗歌更加奇特,连词“与”用来表示区别和对立。

诗歌中的“死辱”指自杀,是不孝的大罪。“死辱”指的是肉体上的短暂痛苦,“长年羞”指的是伴随诗人一生的心灵的煎熬。桂树的比喻揭示了作者痛苦的原因也概括了痛苦的后果。最后孟郊通过对“游碧江”幸福往事的怀念从强烈的痛苦中得到释放。

下边这首诗把建功立业的雄心和科举失败的世俗世界与作者渴望归回的田

园风光相对照。

长安羁旅行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应该做的事情——梳理头发——他做得很少:十天梳一次;他不该做的事情——饮酒——他做的很多:三旬中九次。这些数字表明了诗人的不平衡状态,他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不是一对一,而是十对一,九对三。对于万物来说春天是“及时”的,孟郊却感到自己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

在孟郊的诗歌中,情感世界、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在一起,内心世界把外部世界转化成一面反射自己的镜子。精神上的孤独转化为肉体的寂寞;表示行为的数字的不平衡转变为诗人和季节之间的精神的不协调,竟得长安成了一个“君子”不能归属的“喧竞场”。

感兴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

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诗歌的前两联把自然的坚韧和人类情感的脆弱相对照,诗人再一次认识到他与自然的不和谐。“连理枝”的意象表明他先前曾与自然处于和谐状态。`现在失去了与自然的合一,在诗歌的最后一联,作者用抽象的意象表现了恢复天人合一的愿望:“万物根一气”。

第六句和第八句中断弦的意象表现出孟郊比喻的复杂性。断弦就像是从连理枝分离出来的一个具体意象,一根树枝就像一根断弦,曾经与其他的同类联合并得到支持,曾经和谐地演奏,现在却无力而孤独。树枝需要其他枝条的扶持,琴弦也需要其它琴弦的配合才能奏出和谐的旋律。断弦声作为描绘诗人幻灭和痛苦的意象既贴切又传神。

在下一首诗里,孟郊毫不掩饰地把李观当成了他嫉妒的对象。

赠李观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

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

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原君语高风,为余开苍旻。

和大多数抒写失意的诗歌一样,与情感、风格的极端相匹配,这首诗的主题存在着两个对立的世界。希望破灭的“我”和成功的“你”相对立。前两联的反问是一种痛苦的嘲讽。第一句都假定一种和谐的联合,但在第二句中却残酷地迫害这种和谐。灯火影离本是正常现象,但是在这里,影是身的“皮肤”,失去影子,血肉关系就会被破坏。

责备的语气,痛苦的自嘲,意象的病态和丑陋、强烈的情感,这些都违反了唐代诗歌庄重典雅的风格,给传统诗歌以有力的冲击。通过直抒胸臆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孟郊打破了诗人和读者之间的界限,同时也深深地吸引了读者。

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不能逐一分析,不过我相信这几首诗已经能够将孟郊失意诗的情感、意境、和意象的奇特表达出来。不能说孟郊是众多诗人中最特别的一个,其实,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失意也不是他的专利,只是我选择了他的失意诗进行分析而已。尽管他当时处于失意,很潦倒,可“失意”带领他创造出这么些优秀的诗作,他的“失意”也算为诗坛作出一点贡献。说实在的,很佩服他用词上的精巧与奇丽,往往的一“词”见血,让人自叹不如。

当然,很多东西,不能言传,只能神会;很多东西,不能说自己已经完全领会,只能浅谈自己的观点,浅析,浅析,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罗时进《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

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篇二:唐代诗人孟郊

唐代诗人孟郊 (751-814)

【诗人介绍】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代表诗作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背景】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诗境】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篇三:孟郊《古怨别》高考诗歌鉴赏

孟郊《古怨别》鉴赏

鉴赏

0130 2130

古怨别

孟郊 飒飒秋风生, 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 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 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 天涯共明月。

这是一首描写情人离愁的诗歌。

这首诗写的是秋日的离愁:“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交代离别时的节令,并用“飒飒秋风”渲染离愁别绪。接下去是写一对离人的表情:“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相向,就是脸对着脸、眼对着眼;从“含情”二字里,使人想象到依恋难舍的情景,想象到汪汪热泪对着热泪汪汪的情景;想对爱人说些什么,早已抽抽咽咽,还能说出什么来呢!因为这两句写得极为生动传情,宋代柳永,便把它点化到自己的词中,写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雨霖铃》)的名句。抽抽咽咽固然说不出话来,但抽咽稍定,到能够说话之时,却反而觉得没话可说了:“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不是么?原先对“离人”或稍有不放心,想嘱咐几句什么话,或表白一下自己的心迹,但看到对方那痛楚难堪的表情,还有什么需要可说的呢?“却难说”三字,确切地写出了双方当时的一种心境。这一对离人,虽然谁都没说什么,但“未说一言,胜过千言”,更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情和相互信赖。最后用一幅开阔的画面,写出了他们对别后情景的遐想:“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从这幅开阔的画面里,使人看到了他们在月光之下思念对方的情状,使人想象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相互祝愿。

总起来看,诗人以秋风渲染离别的气氛;写“含情”之难舍,以“气先咽”来描状;写“心曲”之复杂,以“却难说”来概括;写别后之深情,以“共明月”的画面来遐想两人“唯所思”的情状。诗人换用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具体而动人。特别是“悲来却难说”一句,本是极抽象的叙述语,但由于诗人将其镶嵌在恰当的语言环境里,使人不仅不感到它抽象,而且觉得连女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表现出来了。这正是“用常得奇”所收到的艺术效果。

(傅经顺)


孟郊的诗》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906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孟郊的诗
相关文章
  • 贺知章被称为诗狂

    十二册古诗单元测答案六下语文古诗文单元检测卷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一、1、这首诗里写到了(3)种事物,分别是豆、豆萁、釜。(3分)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

  • 孟郊的诗

    浅析孟郊的失意诗浅析孟郊的失意诗梁雅妍AP0501420内容提要:从孟郊的《夜感自遣》、《长安羁旅行》、《感兴》、《赠李观》这几首失意诗中,浅谈其失意诗的风格特征、意象的奇特、...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