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试题答案 > 《金岳霖先生》阅读答案 正文

《金岳霖先生》阅读答案

2017-01-12 06:15:01 来源网站: 百味书屋

篇一:《金岳霖先生》同步测试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沿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

b.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c.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的大哲学家。

d.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

2.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作曲家多年积淀的质朴纯实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充满了纯朴的人性之美。 ②他对我有很深的 ,以致在我提出合理的建议时也常常反对。

③这些赠品都是他们 不舍得用, 不拿给人看,一直藏在小包袱的最里层的。 a.契合 偏见 素来 从来 b.契合 成见 从来 从来

c.吻合 成见 素来 素来 d.吻合 偏见 从来 从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师说,我是很喜欢"小女人"的文章的,至少它们不打肿脸充胖子,没有女强人的那种强悍和虚张声势。

b.他一再说今天上午有雨,果不其然,到了下午也没见到一个雨点。

c.他那些不经之谈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相信。

d.他为了写出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文章,深入村庄,深居简出,获得第一手材料。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

b.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

c.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

d.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5.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鸡、鸭、鹅等禽类的烈性传染病。 b.通过在中国这几个月的生活,我已经把这一点感觉到了。

c.李丽最近这段时间可烦极了,周围的人谁也不搭理。

d.星期天,我们去郊游,山上那么多杜鹃,令我们游兴大发。

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美国著名画家麦克唐纳还根据基姆的描述,画出了万户飞天的插图。

②因此这次实验,被6个世纪以后的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试图利用火箭升空的首次壮举。

③由于万户想象得太简单,风筝和椅子也不符合飞行原理,飞行试验最终失败是情理之中的。 ④基姆在《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引用这条史料后,引起了欧美各国火箭学者的注意。 ⑤但万户这种大胆而天才的技术构思,比后来俄罗斯有"火箭之父"称号的齐奥尔科夫斯基1903年提出的利用火箭进行星际交通的设想早了几百年。

a.①③②④⑤b.③⑤②④①c.①④⑤②③d.③⑤④②①

二)点击课堂

7.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作者写了金岳霖教授哪些行事?

8.作者描写了金岳霖先生的独特行事,体现他自己的个性特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他的个性特点。

9.作者是怎样描写金岳霖先生的外貌的?在具体的事件描写之前作这些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10.作者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写人时用了什么笔法?

11.作者主要写金岳霖先生,为什么还安排部分篇幅来写其他人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三)选段在线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1)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2)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3)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2.第一段文字中说"西南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这表现了这所大学怎样的办学风格?

13.当金先生宣布"穿红毛衣女同学回答问题"时,为什么所有穿红毛衣的女同学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呢?

14.从引文(2)可以知道金岳霖先生是个 ,但是他并不以此为苦,反而过得;他没有孩子,养了一只很大是 为伴;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很喜欢孩子的人,因为他经常 。

15.林徽因死后,金先生为什么在北京饭店大张旗鼓的招待大家呢?这一举动表现金先生什么样的性格?

四)延伸拓展

东坡月

蔡尚伟

中国最圆的月亮属于中秋,中秋最圆的月亮属于东坡。

密州一夜月,照亮了中国文学史。密州月将中国人最细密俊逸深沉的情思舒展至今,这是东坡的月。东坡也如一轮圆月,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照亮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照例是把酒,照例是问月,如李白。面对圆月,中国人有太多要倾诉。东坡的感情也是微妙的:如此圆月,为何偏偏照着这离别之时我这不团圆的人?但东坡毕竟是东坡,别样情怀恰如一月从阴翳的情绪中升起,照得海天澄彻、千秋光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如斯,不妨顺其自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为我们而拓展,婵娟可共情可共,似可无憾。

于是欢饮达旦,于是大醉。大醉的东坡使死眉烂眼的人们在月光下显得很小。

弟弟子由是要怀念的,用很深的情,况且已有七年未曾见面,在这样的夜晚想念,心是会很痛的。苏轼却从不纵容自己的心痛。苏轼的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他是那样看

重"昆弟之近",而他当初赴密州就任时,首先接近子由所在的齐州,却"过其门而不入",径往密州。在密州两年,也未曾乘兴上马,驶往近在咫尺的齐州去与弟弟见上一面。因为他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够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要是如贾谊那样情感之露,能干的了什么样事业!"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成者大,则必有所忍。"东坡的心中,忘不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哪怕华发早生,人生如梦。

东坡相信:"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这个书生呢,着实可惜。"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力不足也"。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以殁。苏轼在宦海多年,自信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已经找到了一条连接的通道,只要自己"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只要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乎显得十分地成熟。

成熟的足可向贾谊辈指手画脚的苏轼却一生在"改革"派与"保守"派此起彼伏的政治斗争中,在捕风捉影的文字追剿中被拨弄得晕头转向,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设计,不得不常常处穷。苏轼的月亮,也发出了幽怨之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然而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从功业的山顶在一次高高地升腾,这月亮的光泽使宇宙阔大多了,而至微的处所、至短的时光都变得无比有味了。人生,完全地美了起来。那千古风流人物,功业多少,总被东去大江浪涛尽。这依旧圆的月亮,便用樽酒相酹,连同故国多情,都一起祭奠吧。清光普照的月亮,重新升起。

东坡已不再简单的为功业存废而感慨,他未舍弃功业之心,却又包容更大的胸次,开导客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一轮东坡月,何其圆润!江风山月,见的人太多了,而又有多少人如东坡般享用人生!"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已非尘世也......""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暮归倒行......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终于,丰满的东坡融进了这无边的月色中,而这月色又照彻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功业道路,乃至最高远的精神天地,人们已忘记了东坡升华的具体历程,前前后后错落的东坡成了一个近乎抽象的典范,国人情的追求、理的追求、美的追求,层层叠叠得都本相了中秋那最轻柔而又震撼万古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散文》1999年第2期有删节)

16.文中"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一句中"中国国情"的引号有何作用?"中国国情"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17.文中说"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乎显得十分地成熟",作者认为苏轼的"成熟"表现在何处?

18.联系学过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词文,谈谈文中提到的"密州月"和"黄州月"分别指什么?

4、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品味正确的两项是

a、 苏轼找到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的一条连接的通道是"只要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

志"。

b、 作者引述《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不仅表现了苏轼的"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人生观、宇宙观,更能表现苏轼具有更大的包容胸襟的特点。

c、文中写道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再一次高高升腾,其原因是苏轼再次得到重用。 d、 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 作者在文中写了密州月和黄州月,从全文来看作者最赞赏的是苏轼所写的密州月。

五)欣赏顿悟

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赏析]此段文字节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描绘了家乡鸭蛋的特点、吃法和小孩在端午节时挂"鸭蛋络子"的趣事。语言平实,趣味性强。

金岳霖先生

一、1.a 2.b 3.c 4.b 5.a 6.b

二、7.文章写了金岳霖先生的开场白,上课提问,与学生的交流,与沈从文等同事、朋友的交往,与孩子的交往,了解社会等具有独特性的行为事件。8.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较为复杂,在学术上聪明过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头脑单纯;他待人真诚、坦荡,但学生觉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学问之事,以致对社会人事的感受理解与众不同,于是从内心到外表都特立独行,没有想到要从众从俗,也正是这种孤独精神和单纯心理,才使他静心做学问,成就了他的学问品格。9.作者采用远近结合的观察手法写金先生的外貌的。"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这是金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一个总体的肖像。接着,作者写金先生常年戴帽,进屋也不脱下;更奇怪的是他的眼镜镜片都不是一样的:一片白,一片黑,以上是近观。远观金先生却是一位身材高大,穿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西南联大的土路上。这样一个很奇怪、很有意思的教授,很自然地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0.作者对金岳霖的描写是漫画式的。在文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夸张了的人物漫画,其实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为地夸张,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张性的特点,作者只要照直写来就自然生动活泼了。11.虽然作者记的是金岳霖先生一个人的事,但是,个体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与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联系,只有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形象才会丰富和充实起来;而且与金先生有关系的人都是西南联大的同事和学生,这样一个群体的行为当然具备深入了解的意义。

三、)12.注重学术研究,学术自由。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尽管战事频仍,纷扰不断,但西南联大教学秩序井然,师生们致力于学问、学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13.紧张是因为自己穿着红毛衣,也在被提问的行列里;兴奋是因为如果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

14.单身汉 自得其乐 斗鸡 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15.因为金先生非常欣赏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并且有过爱慕之情,所以在林徽因去世后,在北京饭店招待大家给她过生日。这表现了金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性格特点。

四、参考答案:

16.⑴引号起否定的作用。⑵善于运用韬晦之术,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遵循世代相传的规则,善于回避官场中的种种禁忌。17.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18、⑴密州月指壮志难酬,但为了建功立业,而把浓烈的感情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⑵黄州月指已不再简单的为功业存废而感慨,虽未舍弃功业之心,却有包容更大的胸次,豁

达,开朗,乐观。

篇二:《金岳霖先生》同步练习

金岳霖先生》阅读 巩固练习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每周测试)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学,王浩常来玩。来了,常打篮球。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像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1.王浩和金先生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写王浩和金先生在课堂上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文章通过比较塑造人物的手法。

参考答案:王浩和金先生无论穿着打扮还是相貌特征都与众不同,为人处世都特立独行。文章写王浩和金先生在课堂上的情景主要是表现金先生的学问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由此表现先生学问之高。

2.文章为什么要详写王浩?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

参考答案:金先生的“符号逻辑”选修课就像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可见王浩勤奋好学、不畏艰难,有探索精神。有时课堂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足见他受金先生的影响之深。通过王浩的成就表现了金先生的学问之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酒 婆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

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着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劲头很猛。好赛大年夜里放的那种炮仗——“炮打灯”,点着一炸,红灯蹿天。这酒就叫做“炮打灯”。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赛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嘛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姓嘛叫嘛,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掏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

纸包,报纸有时新有时旧;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赛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这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赛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赛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扭——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赛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嘛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是因为“炮打灯”就这么一点劲头儿,还是酒婆有超人的能耐说醉就醉说醒就醒? 酒的诀窍,还是在酒缸里。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对眼睛里的世界一片模糊,对肚子里的酒却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缺德,必得报应,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诚实卖酒,再不往酒里掺水掺假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这家小酒馆,进门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有真货色。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赛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赛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大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真正的酒鬼,都是自得其乐,不搅和别人。

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道不明了。到底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不然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炮打灯”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酒,穷人们喝了它,可以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忘记烦恼,洒脱放纵一番。

B.“直落”“好像倒进酒桶”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酒婆喝酒之急;“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则表明酒力并不长久。

C.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这表现了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D.酒婆死了,老板知道祸根在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内疚,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头脑发热,诚实了一次反而害了酒婆。

E.小说着力塑造了以酒婆为代表的一群下层劳动者的形象,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主题。

提示:A项“炮打灯”不是物美价廉的酒,“洒脱放纵”与原文说“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意义不同;D项,老板只是对酒不搀水反而害了酒婆感到别扭和奇怪,并没有内疚和后悔;E项,小说主题在于揭示批判“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不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答案:BC

4.通观全文,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与评价。

参考答案:她的外貌、拿钱时的动作、“没人知道她叫什么”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卑微的人。而喝完就走,从不赊账,也不多事,又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为荒唐的现实所吞噬,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下层小人物。

5.小说为什么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的鉴赏与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并且将其写得“好看”,是为了使其醉后的“乐”“潇洒”与醉前的“黯”“寒伧”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

6.“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社会环境的把握与鉴赏。

参考答案: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在虚假中生活。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7.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嘛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结尾主旨句的鉴赏分析。

参考答案: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 深层探究

8.怎么理解金先生要为林徽因生日请客?

提示: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参考答案:金先生很多朋友中,他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她是学建筑的,但对文学的趣味很高,精于鉴赏”,写的诗歌和小说都很有水平。金先生出于对才华卓越的女子的敬爱,因而会在她死后的生日这天请老友聚会以示纪念。

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原因,就是金先生对林徽因情有独钟,和梁思成都追求林徽因。林徽因后来选择了梁思成,金先生终身未娶。林徽因死后金先生为林徽因的生日请客,说明先生对林徽因依然情深深,意绵绵。

高考链接

9.(2006高考福建卷,18)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提示: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真切自然、简洁得体”“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把握住这几点方能更好地组织好语言。

答案示例: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意思答对即可。)

篇三:《金岳霖先生》的文学分析

学科教学(英语)学号:214403099 王婵娟

摘要

《金岳霖先生》没有激情飞扬的文字,也没有华丽辞藻的渲染,而是在非常自然的叙述中将金岳霖先生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再现出来。本文从写作背景、内容结构、写作特点三个方面来分析汪曾祺的这篇文章,从中体会到了金岳霖先生的小趣味、真性情、大孤独,让人对金岳霖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

【关键词】金岳霖先生

趣事 特别

引言

金岳霖(1896~1984) ,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90岁。金岳霖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为中国第一批院士。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一、写作背景

我们要考察文本所记述的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代环境,就必然要了解西南联大。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而成的学校。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不满 9 年,就读学生不过8000,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拔尖人才,不少人后来都成为蜚声中外的学术大师。在联大的师生名录里,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周培源、冯友兰、费孝通、吴大猷、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金岳霖、杨振宁、李政道等人的名字赫然在列。新中国成立后的两院院士中,联大师生有 164人;在我国 23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 8 位是联大学生;2000 年以来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的 24 位科学家中,有 5 位是联大学生。在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联大学生更是不胜枚举。时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先生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中所写的,“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众多的联大学子后来说起西南联大办学的成功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独立” 、“自由”和“民主”。作者汪曾祺是 1939 年考入西南联大的学生,应当说他是最为完整地在昆明读书的学生。汪曾祺先生每每不能忘怀的就是西南联大给予他的这种精神影响。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写道:“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当时没有‘开放’这个词,但有这个事实。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文中那些教授们的言谈举止正是那个时代西南联大精神在他们身上的折射和反映。

我们要探寻到激发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创作动机,还要去关注作者写作时所处的时代。在文章末尾,作者特意注明了写作的时间:一九八七年。而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末正值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思想禁锢之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的决策,“思想解放”当是那个时期最为响亮的口号。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中国的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严重冲击。转型期的人们不断挣扎在思想的解放与传统的束缚、理想的追求与物欲的侵蚀这一旋涡之中。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去改变理想信念缺失、人文精神匮乏和社会责任弱化的社会现状?汪曾祺先生在《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一文中说:“我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正是他的这一真诚的愿望,使得他念念不忘西南联大这个给予他精神滋养的“精神圣地”,激发他用西南联大的

教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西南联大精神”来净化己心与人心,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提供参照体系。

二、内容结构

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一文,选取了金岳霖先生的平日的琐事,以朴实无华的语言、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真实的金岳霖先生。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读罢此文,对金岳霖先生的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本文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段),金岳霖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第一层(2段),通过金先生的穿着及金先生给新生上课时的自我介绍,表现了金先生独特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层(3~8段),写金先生教授《逻辑学》的情形。表现金先生高深的逻辑学素养,及他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特点。写金先生提问学生时的独特的提问方式,金先生耐心地解答学生的提问,及金先生的教学成就。

第八自然段,是插叙的部分,主要写王浩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此段的目的在于表现金先生教出了一位世界知名的大学者,这是他的教学成就之一。

第三层(9段),写金先生的学识渊博,对文学也有涉猎。

第四层(10~12段),写金先生的交友生活,表现金先生是一位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人。

第三部分(13~14段),写金先生的治学成就。

第四部分(15段),回应第一段,交代“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好好地写一写”。

三、内容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材料,都是作者亲身看到的或亲身听到的,金先生日常生活的真实表现,读来极感亲切,如亲耳聆听金先生授课,亲眼目睹金先生的风采,决无做作虚假之感。读罢此文,一个亲切随和而又“怪异”的金先生,便会出现在面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就是这样,作者选取的虽是小事,却很典型,能够很好地表现金先生的个性特点,表现为:小趣味、真性情、大孤独。

1.小趣味


《金岳霖先生》阅读答案》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818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金岳霖先生》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金岳霖先生》阅读答案

    《金岳霖先生》同步测试(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沿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b.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