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太祖视事东阁》原文及翻译 正文

《太祖视事东阁》原文及翻译

2017-01-07 06:24:39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

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2)得 ( )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3分)

(二)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三)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

(2)乃诣丞相府归马( ) .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四)秦西巴纵麑①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②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③,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②窃:私自。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 .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

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

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

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

答案

⒎⑴还,归还⑵往,到??去

⒏D

⒐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仁厚(宽厚、宽容)诚实

12、好 实行

13、D

14、喜 赐

15、C

12.说 获得 得到

13.A

14.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7.(1)命令;派遣;让(2)停;过了

8.B

9.“麂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

10.要知人善用; 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3分;认为自己正确就不怕得罪人2分;知错就改:不计个人恩怨1分

篇二:课外文言文1

文言文阅读

一、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

[指摘]挑剔,批评。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二、《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按下边提示,用\'‖\'线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⑴ 桓公不听扁鹊忠告

⑵ 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⑶ 桓公病死

2、选出对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A、医生的爱好,是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并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的爱好,是为无病呻吟的人治病,不用看自己就好了,也就有了功劳了。

D、医生喜欢给无病呻吟的人治病,反正不用看自己也会好的,功劳就大了。

⑵ 桓侯故使人问之( )

A、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B、桓侯故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C、桓侯故意派人去问扁鹊。 D、桓侯特意派人去问这件事。

⑶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A、(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B、(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C、(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管的,那该怎么办呢?

D、(那是)掌握生死的神所属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

⑷ 臣是以无请也 ( )

A、我因此也就不请求了。B、我是再也不说话了。

C、我是不必再请求了。D、我因此也就不再说话了。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鹊看到桓侯的病已无法治愈,所以回转身就走。

B、扁鹊观察到桓侯得的是不治之症,没有治疗的意义,所以就回去了。

C、因为当初桓侯没听扁鹊的劝告,扁鹊生气了,所以走开了。

D、扁鹊认为桓侯的本质不好。

4、简答桓侯的病为什么会到“不治”的地步?

5、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 ,仍邀驴送柴至内 。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 解释加点的词。

(1).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 ()(2)今以柴与汝 ( ) ..

(3)尝有农夫以驴负柴 () ( ) ..

(4)我有父母妻子 () ( )(5)我有死而已 ( ) ....

2、 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的掠夺的程度手段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分析)。

四、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注释: 1 灵公:指卫灵公。 2 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3 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 4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5 见:求见。 6 为:做,这里指穿。 7 莫之服:没有人穿。

1、 灵公有禁不止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2、 翻译晏子的两句话,分析“悬牛首于门”和“卖马肉于内”各喻指什么。

3、 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C.臣本布衣。 D.刘备,天下枭雄。

4、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

(1)国人尽服之 () (2)使内勿服 ( ) ..

(3)女子而男子饰者 ( ) (4)不逾月() ..

五、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六、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② 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

3. 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七、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征求不已 ② 惟欲清净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八、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中济,船破,皆游济:

③有顷,益怠怠: ④又摇其首。遂溺死遂: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十、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3.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

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十一、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

(3)是非若所知也() (4)不病于无鸡乎?( )..

2.联系上下文,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着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十二、芒山盗

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2)盗因告刑者曰 ( ) ..

(3)以至不检 ( ) (4)夫语“教子婴孩” (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2) 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3.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十三、贾人渡河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③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④而下,舟薄⑤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⑥?”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①贾人:商人。②浮苴:水中浮草。③巨室:世家大族。④吕梁:地名。⑤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覆:翻。这里指翻船。⑥盍救诸:为什么不去救他呢?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渡河而亡其舟( ) (2)贾人急号曰( ) ..

(3)渔者载而升诸陆 ( )(4)予尔百金() ..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字用法同例句相同的一项: ( )

例: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A、贾人浮吕梁而下 B、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

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然则何时而乐耶?

3.翻译句子: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篇三:九下第六单元

九(下)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班级 姓名学号

一、基础知识(36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 jiān 玉帛 bó 左右芼之 mào ...

B、下视其辙 zhé望其旗靡 mǐ昳丽 yì ...

C、出入之迂 yū 孀妻弱子 shuāng始龀 chì ...

D、朝服衣冠 zhāo 期年 qī 万仞 rèn ...

2、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2分)

A、何以战?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加点词“美”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君美甚

C、吾孰与徐公美 D、皆以美于徐公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C、何苦而不平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5.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4分)

(1)齐人三鼓——( . )(2)夫大国,难测也——(.

) )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战于长勺 苛政猛于虎B、公将鼓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齐师败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7、下列有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河曲智叟亡以应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甚也,汝之不惠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D、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8、解释加点词。(8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 )朝服衣冠( )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又何间焉( )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虽我只死( )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望其旗靡( ) ..

9、填空(12分)

(1)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 》。列子,名 ,又名 ,战国前期 家代表人物。

(2)《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春秋时期 编写的 体史书《 》。

(3)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 的战例。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

话,说明 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

(4)《诗经》是我国古代 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 篇。表现手法上可分为 、 、三部分;内容上可分为 、 、 、三类。

(5)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是( )(比喻做事趁劲头足时一气干完);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一个成语是( )(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人很多,十分热闹)。

(6),未能远谋。

(7)窈窕淑女,。

(8)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和思想抱负的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4分)

示例:(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离情别意)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思想抱负)

临别赠言:第(1)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情别意)

第(2)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抱负)

二、阅读(64分)

(一)(2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加点词。(8分)

小信未孚( ) 肉食者鄙( )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夫大国难测也( )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彼竭我盈,故克之( ) ..

11、下列加点词与“公将鼓之”中“鼓”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一鼓作气 B、神弗福也 ..

C、不蔓不枝 D、其一犬坐于前 ...

12、下列“之”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将鼓之 B、登轼而望之 ..

C、故克之D、故逐之 ..

13、用原文回答。(9分)

(1)表现曹刿善于把握战机的话语是、 ;证明曹刿判断正确的

一句是 。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 (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 , ,

14、从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庄公和曹刿怎样不同的性格特点。(4分)鲁庄公;曹刿 。

15、翻译下列语句。(2分)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二)(25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7、解释加点词。(10分)

(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 且焉置土石() ..

(2)惩山北之塞( ) 汝之不惠( ) ..

(3)且焉置土石(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4)聚室而谋曰()寒暑易节( ) ..

(5)其妻献疑曰(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

18、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愚公移山的原因 。

(2)愚公移山的目标 。

(3)反映移山艰苦情形的语句 。

19、学过了《愚公移山》这篇课文,下面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千千万万的人

民和子孙后代。

B、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揭示了故事的寓意。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

命名为“智”。这样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彩,而且具有讽刺的效果。

C、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

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D、愚公年近90还亲自上山“叩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

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20、译句。(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2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主要运用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2分)(3)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2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两个。(4分)

(三)(12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 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 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23.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1)此言甚善(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

24.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25.太祖“______”的神情和“______”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4分)

26.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答案

12、好 实行

13、D

14、喜 赐

15、C

3.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长两短、三头六臂,变幻莫测

4.C

14.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

15.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


《太祖视事东阁》原文及翻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643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太祖视事东阁》原文及翻译
相关文章
  • 《太祖视事东阁》原文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