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记王忠肃公翱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正文

《记王忠肃公翱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

2016-12-13 06:37:25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文,翻译句子:

勾践之困会稽也,怅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注释:女通“汝”,你。重(chóng)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屈己下人。 振--通“赈”,救济。吊--慰问。

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王忠肃公翱事》作者:崔铣)

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汤(商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日:“从天坠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人吾网。”汤日:“嘻,尽之矣!非桀(夏桀)其孰为此?”汤乃解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之祝日:“昔蛛罞 (蜘蛛)作网罟,今之人循序。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汉南之国闻之,日:“汤之德及禽兽矣。”四十国归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鸟。汤去三面。置其一面,以网四十国,非徒网鸟也。

译文:

4.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余病痞(肚子里生的硬块)且悸,谒医视之,日:“椎伏神(中药名,外形像芋)为宜。”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其故。医求观其滓,日:“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戍然惭,饲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乎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译文:

5.阅读下文,把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射 说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私曰:“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元子闻之曰:天下事可见矣!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彀: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谓得之于心?

译文:

②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

译文:

6.读下列文章,翻译画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 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②令以为贤,举为孝廉。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

译文②

7.阅读下面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译文①

译文②

8.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④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⑤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9.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①。旦暮吏来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尔鸡豚’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

译文①

译文②

译文③

10.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①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呼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②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醲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③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刘基《卖柑者言》)

译文①

译文②

译文③

11.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由此观之,今之所谓圣人者,其与今之谓山者一也,特有幸不幸之异耳,幸而不能诗,则自称曰山人;不幸而不能诗,则辞却山人而以圣人名。幸而能讲良知,则自称曰圣人;不幸而不能讲良知,则谢却圣人而以山人称。展转反复,以欺世获利,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箭。夫名山人而心商贾,既已可鄙矣,乃反掩抽丰而显嵩、少,谓人可得而欺焉,尤可鄙也!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李贽《又与焦弱候》)

译文:

1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昭四壁者?①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译文①

译文②

1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①”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②,今轸将为王吴吟。”

译文①

译文②

14.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陈宠字昭公,少为州郡吏,辟司徒鲍昱府。是时三府掾属专向交游,以不肯视事为高。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译文:

15.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李将军列传》)

译文:

16.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未几,永嘉侯朱亮祖至,数以威福撼同,(道)同不为动。土豪数十辈抑买市中珍货,稍不快意,辄巧诋以罪。同械其魁通衢,诸豪家争贿亮祖求免。亮祖置酒召同,从容言之。同厉声曰:“公大臣,奈何受小人役使!”亮祖不能屈也。

译文:

17.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译文:

18.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屐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译文:

19.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道)同积不平,条其事奏之。未至,亮祖先劾同讪傲无礼状。帝不知其由,遂使使诛同。会同奏亦至,帝悟,以为同职甚卑,而敢斥言大臣不法事,其人骨鲠可用,复使使宥之。两使者同日抵番禺,后使者甫到,则同已死矣。

译文:

20.阅读下文,翻译画线句子: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①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②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

译文①

译文②

文言文翻译 答案

一、 翻译题(共20题,合计96分)

1.1805答案:译文

勾践固守在会稽的时候,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地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2.1806答案:

你们的老人廉洁,你们大概不免苦于贫困吧?

如果你们有所经营,我帮助你们出钱。

3.1807答案:不是夏桀,谁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4.1808答案: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

5.1809答案:

①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 (射箭之道)?

②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 (还)期望什么射中呢!

6.1810答案:

①袁安答道:“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7.1811答案:

①(他)不是先定好一个题目然后写诗,也不像别人那样受那些条框的限制。

②他母亲让婢女掏出锦囊中的诗句,看见许多写诗纸条,就生气地说:“这孩子要呕出心来才肯停下来啊!”

8.1812答案:

①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这种品德)表现在哪里呢?

②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③历史悠久的千古江山,再也找不到英雄孙仲谋的地方了。

④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呢?

⑤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回想起遭受痛苦的情景,该是多么痛苦的啊!(或“一个人遭受痛苦后,再回想当时的痛苦,更加痛苦”)

9.1813答案:

①但是,我住在乡里,发现官吏们喜欢不断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而结果却给百姓造成祸害。

②好好抚育你们幼小的子女,把你们的家禽家畜喂得又肥又壮。

③像这样的治民之法,则和我的种树职业大概有相似之处吧?

10.1814答案:

①我从事这种职业好多年了,我依赖卖柑来养活我的身子。

②坐着消耗国家仓库里的粮食却不以为耻。

③瞧他们住的是高堂广厅,骑的是高头大马,醉的是美酒甜露,饱的是肥羊鲜鱼,哪一个不是高巍巍的令人敬畏,显赫赫的使人景仰效法呢?

11.1815答案:由此看来,现在所谓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同现在所谓的隐士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只是)存在幸运与不幸运的区别罢了。

12.1816答案:

①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②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函谷关。

13.1817答案:

①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

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乡土音。

14.1818答案: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15.1819答案: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16.1820答案: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17.1821答案: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

18.1822答案: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

19.1823答案:两个使者倒是同一天到达番禺的,只是后一个使者刚到,而道同却早已被处死了!

20.1824答案:

①如今外边有你,里面有我,只要我们齐心合力,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②不久刘仁之被调到朝中做中书令。

篇二:《出师表》原文和翻译

诸葛亮《出 师 表》

(诵读者:李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

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大概是追

念先帝对大家的特殊恩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不同。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志向思虑忠贞纯正的人,所以先帝才选拔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应当征询他们的意见,然后再去施行。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成效。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说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篇三:《记王忠肃公翱事》说课稿

《记王忠肃公翱事》说课稿

无锡公益职业学校 朱 敏

一、说教材,明目标

《记王忠肃公翱事》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文言讲读课文。

1、从课文内容来看,本文原题为《记王忠肃公翱三事》,节选自明代崔铣的《洹词》卷五,课文节录后两事。课文主要选取明代前期名臣王翱拒婿求迁和受珠还珠两件小事,生动反映了其刚正不私、廉洁自持、忠于朋友的可贵品德。这在弊端如山,贪官污吏横行,贿赂成风的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即使是在今天,对那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搞不正之风的人来说,也还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所以教授本文,我将从整体上把握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刚正自律的人文底蕴,引导价值观相对模糊的中职学生思考确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真善美统一的人格。

2、从课文知识来看,本文文言记述比较浅显,课后注释详尽,例如生字(畿辅、恚、贿、纫)、异读字(语)、文言通假字(内、而、贾、识)等注释中有明确标注,学生容易自读把握。但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以及文化常识等还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归纳,例如多义词(固、守、别、如)、古今异议词(迁、是非、心计、特)、词类活用词(长、泣、货、苦)、特殊人称代词(某)、固定结构(得无??乎,无从),介词结构后置句式(女寄言于母、驾而宿于朝房)。所以教授本文,我将立足本单元“进一步了解文言文词语的基本知识”这一重点并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引导学生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积累辨析,掌握部分常用文言实词的含义及古今词义的变化。

3、从课文特色来看,本文不是“正史”,而是笔记文学一类的短文,因此它不象“正史”那样,在详细介绍人物生平的基础上,选取重大题材去记载人物在政治、军事等重大方面的事迹,而只是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两个典型事例,从人际关系上不徇私,生活上不贪财两个不同的

侧面集中地表现了王翱奉公守法、清白廉洁的思想品格。可谓剪裁精当,以小见大。另外,本文文笔质朴无华,毫无雕饰。全文采用白描手法,以平实简洁的语言记事言情,随笔所至,随手拈成,而情节说得宛转,意思说得真切,作者的褒扬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在描写人物方面,亦不事渲染,只疏疏几笔,略加勾勒,即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如“拒婿调迁”一节,写王翱对夫人求情的反映,文章连用了“怒”、“取”“击”、“驾”、“宿”等动词,将王翱对女婿和夫人徇情营私的极大义愤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学习本文对于学生提高文言鉴赏和作文写作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了解王翱其人其事,识记生字和通假字,积累部分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结构、特殊句式;鉴赏学习本文精当的剪裁和生动的白描手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读文言文的好习惯;教师适度引导,指引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比较辨析,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翱刚正无私,廉洁自持、忠于朋友的可贵品德,引导学生思考确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

同时,考虑到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文言阅读能力相对比较薄弱的现状,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识记、辨析、积累部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特殊现象;而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鉴赏课文质朴的白描手法,并透过简单的形式充分理解王翱的魅力及其精神内涵引发的价值思考,因为在课文简短的记述中,主人公形象往往容易被学生简单理解。

二、说学情,明教学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最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要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要注意学生的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现实学习中,部分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能力差,学习不得要领。

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学习该做什么,学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做,怎么学。特别是对于知识内容庞杂,信息内涵宽泛的语文学科来说,他们更是无处下手。在本单元文言字词的识记、辨析、积累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任务驱动,指导自学,让学生明确任务,指明学什么;指导学生完成任务,教会怎么学,最终在任务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文言文阅读中朗读断句、圈点注释,古今辨析等常用方法, 从而逐渐引导其对这一类学习材料形成一定的学习意识,养成一般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

此外,中职生语文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动力,他们乐于接受新信息,喜欢表现,却厌烦教师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他们擅长形象思维,爱好活动,但不愿意谨遵师嘱,死记硬背。相反,他们虽然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已有了独立思考的倾向和要求,有了求异思维的萌芽,有较强的“成人感”。他们也希望展现自我,并渴望被老师和同伴认可。所以,在本文落实鉴赏理解这一难点教学时,我将舍弃教师照本宣科的精细讲解,而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设置情境体验,并以学生交流中动态生成的资源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从而引导学生用自己打造的钥匙来解开学习的难点。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拟用2教学课时

三、说过程,明步骤

第一课时:

布置课前预习,自读课文,生字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二

1、导入激趣:由时下新浪网当年明月的个人博客热门书帖《明朝那些事》说起,请同学们随意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明朝那些人”,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介绍主人公王翱及作家崔铣。详见课文注释1和阅读提示(3分钟)

2、检查预习:朗读课文,一读正音,点名数位同学分段读,板书落实文中主要的生字注音(畿辅、恚、贿、纫)、异读注音(语)和通假字(内、而、贾、识);二读断句,学生集体读,重点明确“是/非贿得之” 的节奏停顿;三读韵

味,教师领读,引导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感受文言文抑扬顿挫的的韵味,并进一步熟悉感知课文。(8)

3、课堂自学:要求学生对照课后注释,梳理字词障碍,翻译理解文意;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陌生的、较难理解或暂时还不懂的字、词、句,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习惯。(10)

4、互相质疑,互相解答:首先请在自读中发现不懂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并由他自由指定一名同学帮助解答。然后随意点名数位学生交流自己圈点的重要字词句,每人至少说10个。检测学生自学掌握的程度和效果。(7)

5、指导辨析,分类归纳,当堂练习:教师讲解知识点,整理古今异议词(迁、是非、心计、特)、词类活用词(长、泣、货、苦)、固定结构(得无??乎,无从),介词结构后置句式(女寄言于母、驾而宿于朝房)。结合课后练习三、四,积累多义词(固、守、别、如)、特殊人称代词(某)。(17)

7、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五和《学习指导用书》的相关练习。

8、板书设计:归纳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1、复习导入:再读课文,熟悉感知(2)

2、故事接龙,复述概括:

随意点名从某个学生开始,每人一句话接龙,表述本文记载的故事。教师注意检查学生对重要字词的把握并引导学生对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把握。最后,要求概括故事?明确拒婿求迁、受珠还珠。(5)

3、 分析人物,分析特色:

要求学生找出叙事中直接描写主人公的句子。一般学生很快就能轻易找出“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公固辞”“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 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引导学生分析描写特色:用笔节俭,形象生动。(3)

4、补充介绍: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如“拒婿调迁”一节,写王翱对夫人求情的反映,文章连用了“怒”、“取”“击”、“驾”、“宿”等动词,将王翱对女婿和夫人徇情营私的极大义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如初中学过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另外简单点出本文剪裁精当,以小见大的的特色。(7)

4、 合理想象,扩写补白,丰富人物形象

简洁生动的白描也为大家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王公大怒等情节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单招考试的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假设两个情境:“王妻求情,王公大怒”、“王公辛苦寻求太监后,王另一好友好言劝阻”,以同桌的两个同学一组,请大家展开想象,设计对话。(10)

5、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加深主旨理解

随意抽查学生当堂模拟对话,一方面结合单招要求检查学生语气,用词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同学们自拟的对话的内容中的价值内涵。一般在“王妻求情,王公大怒”的对话设计中,学生基本会想到王妻以家庭利益、爱女之心晓之以情,而王公会以国家重任,为官操守等斥之以义,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王公的刚正不私。另外,在“王公辛苦寻求太监后,王另一好友好言劝阻”的对话设计中,学生大都会设计王公不贪财,要对得起朋友等内容,教师亦可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王公的可贵品德。(12)


《记王忠肃公翱事》译文、原文、翻译对照》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31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 《记王忠肃公翱事》译文、原文

    文言文翻译 阅读下文,翻译句子:勾践之困会稽也,怅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