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百味书屋 > 范文大全 > 经典范文 > 10.惊弓之鸟说课稿 正文

10.惊弓之鸟说课稿

2016-12-13 06:28:18 来源网站:百味书屋

篇一:10、惊弓之鸟 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兴隆三小张丽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惊弓之鸟》。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惊弓之鸟》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2、教材简析:《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3、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和一个综合练习组成。本单元的主题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惊弓之鸟是这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也是精读课文,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故事类课文,对成语故事也不陌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阅读积累了一些成语故事。但分析推理能力还比较差,教学本课有一定的难度,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要通过读文体会这种句段组合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解读,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说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2、角色体验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我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我说的是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0课——《惊弓之鸟》,谁能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抓住主要内容进行回顾,简洁而突出,为品读课文做准备。

二、品读感悟

(一)自读勾画、找到突破口

那么,课文哪一自然段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1.读第九自然段,想一想:更羸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来。更羸听到了什么?用“~~~”画出来。更羸是怎样进行分析的?用“---”画出来。问题引路,明确自学方法,引导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自学习惯。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3.引读:更羸看到这只大雁——(飞得慢),听到它——(叫的声音很悲惨)。(板书:飞得慢 叫声惨)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描写了这只大雁,找到的同学读一读。

4.由此可见,这就是更羸观察到的现象。(板书:观察)

5.看到这种现象,更羸是怎样分析的?(板书:分析)

谁愿意读读更羸分析的话?

(1)指名读。

(2)引读:这只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板书:受伤未愈 孤单失群)

理解“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3)更羸的这一分析,先说了结果,然后讲原因的。谁能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学着更羸的样子也来分析一下?

6.我们说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通过这一分析,更羸判断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大雁?(板书:判断)

为什么说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就掉下来呢?更羸又作了怎样进一步的分析?齐读更羸的这一分析。(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因为所以“句式的训练,把理解、表达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二)进入对应点

1.更羸的判断准确吗?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出示课件: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

2.你们看,更羸不用箭,只拉弦,“蹦”的一声,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这一段中有两个“直”字,你们体会一下意思相同吗?

(2)(出示课件)字典中关于“直”的解释有四种:

①笔直、不弯曲 ②把弯曲的伸开 ③坦率 ④一个劲儿地

“直往上飞”中的“直”是什么意思?“直掉下来”中的“直”又是什么意思?一字多

义使我们祖国文字的最大特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字义,夯实字词基础。

3.这一段该怎么读,谁起来读一读?(抓住重点字词“蹦”“直”“忽然”)

4.小结:这段就是说更羸不用箭,只拉弦,使空中的一只大雁直掉下来,这和更羸的判断是完全相同的。

(三)朗读训练点

1.现在我们知道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了,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边找边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1)指名读

(2)为什么要这样读?

(3)练习朗读 更羸的胸有成竹,读时语气肯定。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

(4)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课文内容基本都是一更羸和魏王的对话形式出现的,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引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情绪变化,领会说话人的内心思想活动。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

三、走进《惊弓之鸟》,领悟人生哲理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

(出示课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吗?

2.说的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人们用它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3.读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来说说到底是什么害死了这只大雁?

生答。预设:它自己;它自己的胆小;它自己吓自己;它自己因为受过箭伤,当再次听到弓响,就过于害怕,以致于伤口裂开而掉下来了。

4、如果你是那只大雁,你觉得怎样做或许还有生存的希望?

5、是呀!可见这是一只怎样的鸟?(胆小的鸟,孤单的鸟,悲哀的鸟)

6、那你们在读过的故事里或现实生活中见过这种像“惊弓之鸟”似的人吗?

估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文中人物身上受到启发。让学生明白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重要。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点睛之笔。也仅仅围绕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来设计。

四、总结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同学不要学习这种人。

五、布置作业 幻灯出示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听。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推理:心里害怕

所以: 使劲→伤口裂开→掉下来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难点。板书体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篇二:10惊弓之鸟说课稿新

《惊弓之鸟》说课稿

第二课时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的一片精读课文。这是一则成语故事,主要是讲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惊弓之鸟比喻受到一点惊吓就害怕得不得了。通过学习这则成语故事使学生知道更羸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二、说学习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正确的认识事物。

三、说学情:

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的阅读经验,运用已有读书方法读懂故事情节并不难。然而学生深入品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句,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还会有障碍。尤其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逻辑关系、连句成段的方法缺乏深入准确的思考分析,对懂得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掌握成语的意思会有一定困难。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作为本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大纲要求,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边读边想、逻辑思维的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教法和学法。

教法:朗读体会法、小组合作学习、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

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

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认读词语的方式复习导入,引导学生把读过的词语填到括号内,完整的构成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回顾,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告示引争议:

大雁是国家的二级保护动物,更羸射雁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人认为,更羸射雁违反了关于保护动物的规定,也有人认为更羸并没有违反这一规定,你们怎么认为呢?

(三)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1.抓住“惊人之语”感悟本事:

默读课文,你从课文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了更羸有过人的本事?

PPT: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仔细看了看,指着大雁对魏王说:“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1)抓住更羸的话,感悟更羸的本事。

(2)更羸凭什么就敢在魏王面前口出狂言呢?

抓重点词语感悟更羸的本事: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仔细看了看。 更羸看见大雁,听见叫声,就能知道大雁是一只受伤的孤雁。

(3)结合“射箭能手”“仔细看了看”,再次感悟更羸的本事。

(设计意图:抓住“更羸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这一问题,统领全文,引导

学生深入、细致地阅读,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

2.抓住“惊人之举”深入阅读:

PPT: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1)更羸的本事确实惊人,谁愿意把这精彩的场面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2)联系下文想一想,为什么大雁“直往上飞”,又“直掉下来”?

一个“直往上飞”,一个“直掉下来”,两个“直”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直”是飞得急;第二个“直”是掉得快。

过渡语:看来更羸的确有惊人的本事啊,然而更羸更过人的本事还不仅如

此呢!你还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更羸“拉弦雁落”的情节是本课中的精彩段落,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描写。多方法、多层次、的朗读,采用了词“嘣”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意境;看课件再读——读出画面,让学生将生动的画面深深印在脑海里。)

(四)引导点拨、突出难点

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

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1.短短的一段话,更羸就把令人大吃一惊的举动解释得清清楚楚。

2.说一说: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把这段的内容概括一下。

(1)()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飞得慢。

(2)()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叫的悲惨。

(3)()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导致伤口裂开,

()掉了下来。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读懂更羸的一番推理时,先运用了填空的形式,把这段话划分了层次;然后引导学生感悟到更羸的一番话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即观察——分析——判断;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本段在表达上的特点,即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更紧凑,更严谨。)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图样板书,不但重点突出,更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10.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篇三:《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

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

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

文不仅用字极为准确,而且在写法上也极有特点,那就是:小至更羸

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都是通过倒装因果关

系的句段组合来谋篇布局的,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

特点,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文本的以上解读,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拟定了以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

“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四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把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作为教学的重点,

“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肯和

学法:

1、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本节课我始终让学生带着“这

是一只怎样的鸟?”“更羸是个怎样的人”这两个问题读书,在读中

思考、领会。因为任何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

儿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

识能力,促进读写技能的发展。

2、图解文字法。课文第五自然段中的两个“直”含义不同,学

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图解文字法,用箭头

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字的不同含义。这是

引导学生把语言还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

解。

3、角色体验法。在第四板块的教学中,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

角色朗读,在不断的角色体验过程中,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

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

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为了把预设目标落到实处,我想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教学。第一

课时的主要任务是:

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导学

生书写生字。第二课时的重要人物是通过研读1-5自然段和第9自

然段,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读懂更羸的话,体会更羸观察、分

析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着重来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

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

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第一板块——复现问题,导入新课

在齐读课题:惊弓之鸟后,老师引导: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留下

了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是哪两个呢呢?学生反馈,老师利用课件

示这两个问题:1)这是一只怎样的鸟?2)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导入环节,提出这两个问题,既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

又能使学生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

学习指名了方向。】

第二板块——研读1-5自然段,明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1、我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

怎样的鸟?”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反馈:学生可能会

说: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是一只孤单的大雁等等。

2、我顺势追问: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请你自由地读课文,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在引导学生反馈之后,课件出示句子:“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

飞来,边飞边鸣。”“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

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3、研读第一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首先引导学生自由读句,然后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告诉你这是

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能够很快找出是“慢慢地飞来”和“边飞边

鸣”,我相机板书这两个词。最后指导朗读,相机点评:如果学生读

得很精神,很有力时,我会说:你这只大雁一点儿都不象受伤的样子;

如果学生读得很到位,我会说:看来你上次一定伤得不轻。同时让全

班学着他的样子读。

4、研读第二句:“和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

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这个句子中的两个“直”字,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的第一步。

我是这样突破的。

首先指名读,课件点红两个“直”,提问:这两个“直”的意思

一样吗?用心读读这句话,然后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

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只要能说出自己这样画的理由,对两

个“直”的理解比较正确,都应予以肯定。同时,我会结合学生的回

答,小结板书,形成付板书。上飞 直

直往掉

边飞边鸣 下

5、请大家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一读,仔细想一想“惊弓之鸟”

应该是什么意思呢?有了这两个句子的铺垫,学生应该能够明白“惊

弓之鸟”的字面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于是,我又进一步启发: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惊弓之鸟”这样的事情呢?估

计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体验:比如,有一次手被开水烫伤了,现在看

到开水就害怕;有一回被小狗咬了一口,现在很怕小狗等等。最后我

总结:对呀,这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后来就引申为比喻受过惊吓

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的样子。

【阅读一篇文章,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

来深入阅读文本。这一板块,我以“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作为切入

点,引出对两个重点句的研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了“惊弓之鸟”的

含义。既承接了题目“惊弓之鸟”,又为下文的“更羸是一个怎样的

人”埋下伏笔。用箭头画出大雁飞行的路线,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直”

字的不同含义,则是典型的图解文字的方法。这是引导学生把语言还

原成形象的一种方式,有助于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块——研读第9自然段,体会更羸观察、分析的逻辑关系

过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猎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个,为什么其

他人都没有发现,而更羸却能发现这只大雁呢?预计学生会说:因为

更羸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其实,更羸不仅仔细观察,而且

非常善于分析呢。(板书:善于分析)课文哪一自然段写更羸非常善

于分析呢?快找出来读一读。

1、默读第九自然段,用﹏﹏ 划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导

反馈,课件出示。

这两个句子是突破本课难点的一个突破口,我是这样来教学的。

2、研读句子: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

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得不到帮助。

这个句子不难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变换的方式,让学生在说话

训练的过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点。

3、研读句子: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组内,四个人轮流当更羸,向大家解释自己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着请小组派代表汇报,老师相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来

4、朗读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句子,从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5、听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预计学生会说:a.更羸你真会观察分析。b.更羸,没想到你真有这样的本领。c.更羸,听你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还有这么多的学问??【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成语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领、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发对更羸的赞叹之情,领悟课文的寓意。】

第四板块——角色朗读,深化主题

导语:更羸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他是那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样一个人,他在跟魏王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呢?

1、放声朗读更羸的话,读出他的特点。指名汇报,相机点评。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魏王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他的信不过,读出他的大吃一惊。

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更好地体会人物身上所蕴涵的情感因素。而我将这一部分放在第四板块,就是想以此让更羸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鲜明,让他们得到更深的启示。】

四、说板书设计

裂开

高飞 ↗ ∣

害怕 ↗ 直 ∣直(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弦响 ↗ ↓

边飞边鸣————→掉了下来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李 素 芳

2014年3月24日


10.惊弓之鸟说课稿》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12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10.惊弓之鸟说课稿
相关文章
  • 10.惊弓之鸟说课稿

    10、惊弓之鸟说课稿《惊弓之鸟》说课稿兴隆三小张丽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惊弓之鸟》。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六方面进行说课。一...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