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知命识相五十年
知命识相五十年 韦千里
男人大贵相鼻颧是关键
「得富贵相则富贵,得贫贱相则贫贱」这是汉代鸿儒王充在其名著论衡命义篇的一句名言。 孔子学生夏曾说过「富贵在天」的话,这所谓在天,当然是指非人力之所能勉强的命相说的:因为命相之事是生来就注定了的。
虽然时至今日男女平权,富贵之事应无男女之别,但在命相上仍有极大不同之处。举一个明显的例说,不论男女,鼻总是五官中最主要。但男人若得「削鼻如刀」的相,只是为人「苛刻」而已,而女人得此相的,性情即未必苛刻,而「克夫」的不幸总是难免的。又,男子颧高的只是表示有「权柄」,而女子颧高的,除喜欢弄权之外,也常有克夫之嫌。
辛亥(一九一一年)革命成功之时,孙中山先生还在欧洲,因革命军在武昌起义,当时就以武昌为革命军中央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以「中华民国政府」名义出示安民。这是阴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即阳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事。到阴历九月初九,清帝宣统下诏罪己,十一日以袁世凯代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十二日颁布君主立宪的宪法:十六日下令释放行刺摄政王的汪精卫,这一连串惊天动地的事,使全国震惊倒不算奇,而惊动当时北京的命相界以及相信命相的人,街头巷尾谈的并不是以政治改革为主题,而是以汪精卫命不当死,袁世凯相有大贵为话题。
因为当去年二月汪精卫谋炸摄政王事败被捕之后不久,北京就盛传摄政王因见汪精卫的仪表可爱不愿杀他了;又说摄政王叫看相的去看汪精卫的相,说他将来将是南方帝王,所以要想用他了;而到此时汪精卫竟然获赦了,岂不可怪!至于袁世凯,老早就被北京算命和看相的拿去做广告,说他的大贵将不止于北洋大臣的高官,而今也果然是君主立宪汉人的第一任的内阁总理大臣了。
更奇怪的,因为袁世凯相信命理更相信看相,于是他派人四出去找中山先生和黎元洪的八字。中山先生的八字虽然一时找不到,而黎元洪的八字却找到了,为要命相合参,他就派一位善观气色的曹先生和当时闻名全国的相士钓金鳌的老师韩先生,到武昌去设法看看黎元洪的相貌和当时的气色,不久,他们两人就秘密地到了武昌。
韩曹两位先生到了武昌,就住在韩先生的另一个高足在武昌长街挂牌开馆以善观气色闻名的赛金鳌的家里,因为他们两位都会抽鸦片,住在旅馆不方便,住在徒弟家里当然舒服得多。刚好,当时黎元洪都督府里有一个罗科长是赛金鳌的朋友,也是黎元洪的亲信,在八月初时曾被邀去看黎元洪的相。当然不是黎元洪要他去看相,而是这位罗科长知道黎元洪将有起义之事,他本人相信命相,就乘着一天私人的宴会,叫赛金鳌作一个来宾,寻机会去看看黎的气色如何。
起义之事当然罗科长不会告诉赛金鳌,只告诉他说,因清廷要改制,当时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要黎氏进京面商要公,看看黎此去以后官运如何。赛金鳌把黎氏看了之后对罗科长说,黎氏驿马并没有动,看来进京之事不成,这话把罗科长说得心服了;于是就问:「那末此后官运有无更动昵?」赛金鳌说:「在二十天之内他将有升迁之喜,而且叱垞风云,名闻天下。」第二天罗科长把这话告诉黎氏,黎氏本是相信命运之事的,
他自幼就听见自己出生周年那天,
和尚登门看相的故事,和尚曾在三个婴孩中指他说:「此儿头平额润天仓满,将来出将入相,贵临极品无疑」的话,所以一听见罗科长的报告,就微笑地说 :你再去问他,看我此后是否应当「弃武就文?」「弃武就文?」罗科长说:「当今不是太平的世代,弃武就叉百什么好处?」黎氏笑道:「你不是也知道和尚曾说我将来耍『贵临极品』吗?那末,像今日的徐世昌一样,当一个内阁协理大臣,岂不就是『贵临极品』?」原来黎元洪的父亲和他自己,一向都认定和尚所说的「出将入相,贵临极品」就是宰相,也就是君主立宪的内阁总理大臣,黎氏心想,革命成功之后,他当一个内阁总理也心满意足了。
当日罗科长就跑去问赛金鳌。当晚向黎元洪回报说:赛金鳌说你五个月之后才能弃武就文;惟是,从此位高于权,逍遥自在。黎氏听了就用怀疑的口气说:内阁总理大臣。像日本的伊藤博文等,都是位高权重,何谓位高于权?你再去问他,这话到底怎么解释?好笑得很,赛金鳌只能就相上看出位高于权,而不能作出切实的解释。所谓位高于权,就相貌上看就是鼻胜于颧;但就当时的情形看,虽然前四个月清廷已颁布内阁官制,以皇族中人奕劻为总理大臣,以皇族那桐、汉人徐世昌分任协助大臣,这徐世昌的地位就算是位高于权,名义好听,而实权没有;然而赛金鳌因远在湖北,也不大懂政冶上的官职和权力,所以一时无法解释。 好在他替黎元洪看相后不到半个月,武昌果然起义成功,黎氏被推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的都督,总算他已把黎氏的大事看准了。
武昌起义是阴历八月十九日,而袁世凯派赛金鳌的老师韩先生来武昌,大约是十月初,那时候武昌成立中央军政府,黎元洪正预算等待中山先生返国决定挥戈北伐的。所以黎元洪又叫罗科长来请赛金鳌去看看气色,在这两三个月之内,是否有掸戈北指的可能;因为前次八月初赛金鳌初次替黎氏看相时,曾说黎氏北上不成,所以现在想要他再看看气色有无转变。赛金鳌去看却看不出黎氏有挥兵北伐的气色。
但黎元洪对赛金鳌说,革命军政府已经成立,有进无退,没有不北伐之理,只待下月孙先生返国,就要下令北伐了。赛金鳌听了,不敢再说下去,只说且等下月再来看看气色有无新的变化,就退出来了。正在此时,老师韩先生突然来临武昌,赛金鳌真是喜出意外,他正想把对黎氏相上的两个疑题向老师请教:一个是位高于权的问题;另一个是北伐气色的问题。 韩曹两位先生听见赛金鳌已和黎元洪有此接触,也算喜出望外,第二天就由赛金鳌设宴为老师洗麈,邀请罗科长作陪,一面请罗科长转呈黎都督,说是赛金鳖的老师来到武昌,想要进见都督瞻仰威仪。黎氏当然同意,第三天就由罗科长和赛金鳖伴同韩曹两位,进见黎氏于武昌军政府的内客厅了。
韩先生拜谒黎氏之后,就对黎氏作如下四点的简单新语:第一、说黎氏从此弃武就文,不再掌握军符;第二、三十天之内,黎氏的驿马乃向东走,不是北上;第三、在这五年之内,位高于权,即就地位言,比内阁总理更高,但没有实权;第四、第五年起,将是际遇风云,权位并隆之时。当时黎氏为着保持军政府首脑的庄严,并无问话,只是微笑颔首而已。
赛金鳌的老师进见黎元洪,在黎氏本人和罗科长以及赛金鳖他们几人看来,以为这是难得的机会,韩先生能以垂老之年由北京来此替他看相,而内里他们却不知韩曹二人正合下怀,替袁世凯做了一件大事看到了黎元洪的相貌,韩曹两位即乘坐京汉铁路火车,回到北京,就对袁世凯报告说,依照黎元洪的气色论,在最近三个月内绝无北上之理,但此人有磅礡忠厚之气,前途无量,宜与为友,不宜为仇。至于革命军是否乘胜挥戈北指,这问题似乎不在黎氏
身上,而在正在欧洲回国途中的孙文身上。
此时袁世凯已得知孙中山先生将于十一月初抵沪,并已决定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于是另派南京上海有熟人的人三位,陪同韩曹二位赶去上海,要看看中山先生的相貌,是否有一朝天子之相;因为当袁世凯奉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时,这位钓金鳌老师韩先生原系袁氏的熟人,他曾说袁氏从此将有登极称帝之望;当时袁氏曾笑道:这是皇上叫我出来收拾残局,准备和南方革命军和议的,我那有此种妄想。韩先生说:就北方诸位大人和相貌来说,承继大统的只有我公一人,至于孙文的相貌如何,虽然没有看见过,但可以断言的,孙文纵然也有帝王之相,也只能统治南方,成为南北割据局面,绝不能取我公而代之;因我公此时正行一生最佳的运,非任何人所能夺取的。
但是袁世凯的内里雄心万丈,他不甘与南方割据局面,他想统一南北,如果清廷大统不绝,实行君主立宪,他想做一辈子的总理大臣,独揽大权;如果清廷失败,他想利用南北和议的机会,要做新中国的首任大总统;所以他一定要韩先生去看看中山先生的相貌,是否与他有南北分庭抗礼的气宇,作为他考虑南北和议决策的一个主要问题。
中山先生是十一月初六日到上海,韩曹二位虽然也赶到码头冒充欢迎人众,但看不见孙先生。初十即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南方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过了三天,即一九一二(壬子)年一月一日,国父在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时,韩曹二位才有机会夹在会众中,看了孙先生一面。当时二人同声赞叹:异人,异人。
本来袁世凯是派三个对南京上海熟识的人陪同韩曹两人来的,那天就由一位姓秦的陪同入会场。当韩曹二人走过中山先生面前,看到临时大总统就职后的威仪时,两人的连声赞叹「异人,异人」时,那位姓秦的吓了一跳,以为中山先生真是一朝天子之相,袁世凯的局面不会久了。因为姓秦的也略知相术,一回到旅馆,不待韩曹先开口,自己就说:这位孙大总统,我看他的相貌,既不魁梧,也不清秀,我们北京每一个部大臣都比他象样,他竟然当起大总统,这真是人奇异了!这还不算奇异,此人还有更奇异的在后面哩!韩先生说:他敢于把三百年的清廷推翻,原来确有异相。还有什么更奇异?难道他真是一朝天子不成?姓秦的表示十分怀疑。
你不必为咱们的袁大臣天下担忧,他不会夺取袁大臣的天下的!曹先生看出姓秦的有此不安心情,就如此告慰他。
韩先生又接着说:从前郭子仪的儿子曾对升平公主夸言「我父薄天子而不为」,今天我看到孙文的相,他才真正是一个薄天子而不为之人了!
薄天子而不为?那末他今天为什历就职?姓秦的表示异议。
那是另一回事。你看吧,不久他就会不干的!韩曹二人逗留南京期间,果然看见黎元洪也来到南京,证实他月前对黎氏说过三十天之内,要向东行,不是北上的断言。一月一日中山先生就职,一月三日,各省代表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从此黎氏任副总统,直至民国五年,袁氏去世始接任大总统职位,这又证实了赛金鳌对黎氏所说的前半段所谓位高于权的事实;因为当时赛金鳌和他的老师,都还不知未来的政制有一个职位高于内阁总理,而权力不如内阁总理的副总统。这是关系命相先生的智识问题。
袁世凯在北京,知道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心中甚为忧虑,以为
革命政府既然成立,而这位久为清廷认为「大寇」,亦为民间认为「大炮」的孙文,担任临时大总统,就情势上看,南北和议的计划是不会成功的了;就是成功,对于自己的终身内阁总理大臣,甚至大总统的美梦恐怕也做不成了。于是他满心急待韩曹一一人同来报告。 韩曹二人回到北京秘密地向袁世凯报告说:南京的革命军政府,虽然不会动兵北上,但中华民国的国号以及改元,已注定取代大清的大统了,看来,满清天下就要没落了。袁氏急问孙文此人到底是如何?韩先生翘大姆指称赞道:异人,异人;功盖天下名垂千古。曹先生在旁补充一句说:的确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
那末,据你两位看来,这大局已经定了吗?袁氏又质问韩先生说:以前你说我的命运又将作何解释呢?他们若既不会挥兵北上,我们那有把天下拱手授人之理?这其中自有很大的变化。
大清完结,中华民国成立,这大局是定了的;但就孙氏的相格看,他却不是富大总统的人,而且不久就要去职的。韩先生说了这话之后,袁氏听了大为错愕,就问:这到底怎么意思呀!韩先生解释说:大贵之相以气宇为第一,我看孙氏的气宇,贵在帝王之上,所谓圣人的气局;是薄天子而不为的人物;所以他创立的中华民国是永垂千古之事。至于我所以说他不是当大总统的人,乃是就形象说的,他虽有高贵之鼻,而无丰满之颧,所以杝的权贵只限于临时大总统。是象征开国之意,我看他的气色,这临时大总统在一百天之内就要辞职的。不过,此君乃中国的异人,望我公善与周旋,务须尊重,幸勿对他轻视!接着袁世凯就转头朝向客厅壁问的大镜子,看看自己的面孔,要韩曹二位说说他的鼻颧问题。当然,袁氏听了韩先生刚才说气局问题,已自知气局不如孙氏,就想在形象上争回自己的高贵。
于是韩曹二人就给他讲论关于大贵的鼻颧相格,首先就说袁氏的体型乃正宗的北人形象,而中山先生则是南人形象,其次说中山先生和袁氏的鼻,都是直冲天庭,极品贵格;而中山先生最特别的,就是两眉之间的印堂非常平坦广宽,为常人所难有,因此也只能看出是一个名高于位的人,能像钓金鳌的老师,韩先生看出「异人、圣人」的气局,而且断定他是个「薄天子而不为」的人,真太不容易了。
因为我们中国自古就是北方人的政治,统治中国的帝王都是北方人,而北方人的体格是魁梧高大,所以论体格以为魁梧是贵相,这是历史性的一个俗见,也是错误观念,后来又有所谓「北人南相」和「南人北相」为贵格说法。这种相格,多为富贵相,虽然是事实;但这不是最高贵的相格,因为人相的原则以纯为贵,以杂为贱;不论北人南相或南人北相,在原则上论,都属于杂,原属贱格的。其所以能贵必须杂而不混,即北相的就要一切像北人,南相的一切像南人,否则,若体型北相,性情南人;或脸型南相,体型北人,那就非贱为隶役不可了。
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和第一任大总统的袁世凯的相型来说,两人的体型都是南人的纯和北人的纯,所以有此大贵。中山先生之所以能为国父千古,像韩先生那样能从气局上看出的,记得廿余年前晤及钓金鳌和赛金鳌两师名垂兄弟,虽然他俩也能道出关于观气之法,但观察之术却不够工夫。
一般相者看中山先生只能道出印堂、鼻、眼和口四部位的优点,而不能看出其能功成身退和流芳百世的特点。钓金鳌告诉我,他的老师那次从南京到北京告诉他说:中山先生的气宇和形象的特点,在于气藏形潜。后来我从两个追随国父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中山先生的特点就
是不轻易发怒,不轻易动心。
至于鼻颧关系大贵的相,这还是就面貌上的部位说的,就大要上言,鼻的贵相,可用端正、不陷、平直、有力八字为断语。再高贵的,则是上接「宽坦的印堂」,下托「四字形方口」。 上面曾经说过,有鼻无颧也不兴,有力之鼻,也须要有力之颧为辅,左右两颧,以「不低、不敬、不露骨」三「不」为要领。看相看鼻不难,看颧倒是不容易。
陈炯熵明叛变时,中山先生返到上海。有一次他在法国公园散步,我的舅父和几个朋友也在那里闲游。舅又一向在北京不认识中山先生,因为舅父会看相,同行朋友中有人认识的,就指孙先生问舅父:你看此人相貌如何?舅又一看,说:此君必是闻名天下的人。朋友再问:是否只有名气而无权位?答道:位显而不居,权藏而不用,非无权位也。这评语也可算是知相了。
女人克夫相关系鼻眼颧
有一年在北平常与当时被号为彭神仙的彭涵芬君往还,不时也在中央公园的古柏树荫下品茶纳凉,闲谈世事,这位善观气色的彭先生,年青时原是一个看相先生,在上海新世界附近的西藏路路边摆过看相摊头,因为他有一天看准了一女佣人有性命之危,那女人果然投环自尽;而她的丈夫闻知却来找他要和他理论,他被迫无路可走,就跟着一个山东同乡在太古公司行船到英国去。后来就在英国半工半读变成一个留英的学生,学成回国之后,当然不再重操旧业,就在故都政界中混,因为他比别人多一套善观气色,不久便大走其官运了。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是五十多岁了,也是一个已当过财政上的局长要职。退守林下的时候,他虽然是个精于相术的人,但不喜欢替人看相;因为与人谈相常有困难,由于世人大都福相少,祸灾多;不直说,自己不愉快;直说,别人不愉快,何苦来?所以他经常是避免和人谈相的。但是由于他已经出名了,而熟的朋友又多,所以他几乎每日也都难免被邀请吃饭,或是别人上门要替人看看气色说几句的。
有一天我和他两人在中央公园裹正优悠地躺在藤椅子上面东拉西扯着。本来我若和他在一起,就难免时刻向他叨教关于相学上的问题的,那天我们决意不谈相理之事,只是一味清谈。 一会有几个游园的男女,正在我们的对面座位坐下。一共有五个人,两个青年男子,三位女人则是四十多岁的上流太太似的。因为坐得我们太近了,她们的一举一动又不能不引起我们多少注意,而我所注意的又不离本行,于是我和他又不能不谈到相的问题来了。 「你看这三位女人甚历是同格,甚么是异格?」还是彭先生先开口问我。
我说:「一生足衣足食,不愁穷困是同格;夫、子、寿数则是异格。」
他微笑地又问:「请你说说她们的夫宫如何。」
「头上梳髻的那个『夫贵』;穿背心的那个『夫富』;着旗袍的那个『克夫』」 他又微笑地说:「你看的只是大体上不错,但其中颇有问题。」
他坐了起来,饮了两口茶。「那个夫贵不差;但那个夫富错了,不是夫富,是她自己富。还有一个同格你没有看出,她们都是『克夫』格,而且都已克过了!」
篇二:三科联赛八年级语文试题
蕲春县2010年语数外三科综合能力测评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19分)
1.结合语境,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 () 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 () 戏,或是心旷神怡 () 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 ()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2分)
2.下列各项均取自于近期电视节目,请选出没有错误的一项()(2分)
A.电视剧《李世民》 李渊:“民儿此次远征边关,当虚心向众将求教。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李世民:“父王,孩儿一定谨记教诲??”
B.电视剧《甘十九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唐人的这句诗, 真是千古绝唱!”
C.央视版《笑傲江湖》:仪琳小师妹叫住令狐冲:“令狐大哥,你贵姓?”
D.2006年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主持人问:‘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歌手:
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比喻贪婪吝啬至极。
语文是我的世外桃源,是我心灵深处洁白无瑕的美玉。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我读《童年》,语文从高尔基的口中娓娓道来,它告诉我人生历练的重要;我与鲁滨逊对话,语文让我知道了笛福笔下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日日夜夜;我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
;我读《名人传》,语文让我结识了世界上的一个又一个大家??“帘卷西风, ② 。”语文是李清照心中的缠绵和柔情;“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语文是李白对理想充满信心的追求; ④ ??
3.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分)
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外桃源”是个成语,请用成语接龙的形式,再写出两个成语。(1分)
世外桃源——( )——( )
5.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出空缺的句子,在文段划波浪线上补写与前面句子语境一致的句子。(4分) 启明中学八年级利用“五·一”假期开展了“从身边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6.“家乡风采”栏目组归纳出了如下的“风采”(一)山水风光:仙人台、三角山、横岗山、太平山、将军山、檀树岭、赤东湖、扬子江、桐梓温泉??(二)人文风采:李时珍、胡风、黄侃、占大悲、董毓华、张体学??
他们拟以此专题出一份校报,需征集一幅以家乡风采为内容的对联, 请你试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民间采风”栏目组深入民间,搜集了许多极富魅力的蕲春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 令人大开眼界。但下面一句流传于我县蕲北地区的民间俗语,人们褒贬不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5分)
“红苕饭,蔸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这样的语句吗?请按下面卡片要求填上,交民间采风组。
8.“街头文化”栏目组仔细搜集了县城、乡镇的商店字号、商标、广告和行业广告,其中,漕河中行的广告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行借记卡,同报三春晖。”
针对修改古诗、成语做广告的做法,人们有不同的看法,你的看法呢?(5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与探究(共51分)
(一)阅读古诗文(16分)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9.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人往往以所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行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下列各组句中,带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12.第②段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认为应当怎样理解并翻译呢?试结合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究。(3分)
晋朝:[西晋 265—317] [东晋 317—420] [太元 376—396]
魏:[220—265]
秦:[前221—前206]
汉:[前206—公元2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设酒杀鸡作食”不单流露出作者爱酒的率性,它还道出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渔人出桃花源, 源中人嘱“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他还是“道”了:“处处志之”; “诣 太守,说如此”。你赞成他这样做吗?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假如陶潜从政
赵健生
郭沫若1964年游隆中,写下一篇题词:“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时,躬耕自食,足与陶渊明先后媲美。然陶令隐逸终身,而武侯则以功业自见,盖时会使然。苟陶令际遇风云,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实现于世;如武侯终身隐逸,致力于诗,谅亦不逊于陶令也。”
历史不存在“假如”,因而对郭氏的“孔明陶潜移位说”,难置可否。不过,就事论事,陶公也曾学而优则仕,做过彭泽县令。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虽谈不上际遇风云,总算过了一把官瘾,宏图未展而牛刀小试了。只是,陶公的政绩,让人难以恭维。
主政彭泽时,基于“吾常得醉于酒足矣”的考虑,他悉令公田种秫。如此安排农事,借用今天的话说,乃是带有“长官意志”的“瞎指挥”。对此,连他的贤内助也以为欠妥,劝他不应种秫(高梁)而种 (粳稻)。陶公情不可拂,作了让步。“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 ”,还是不甘放弃“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的思路。
地处长江南岸的彭泽,是崩岸的多发地区。1964年3月间,曾崩岸百余米,近百间民房和十余公顷良田倾入江底,20余人葬身鱼腹;近日又从此地传来发生特大崩岸的信息,严重威胁长江干堤的安全。陶公当时即有诗云:“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可见,彭泽崩岸,自古已然,是个老大难问题了。然而,曾一度在此主政的陶公,除去写诗咏叹外,没有创造挽狂澜于既倒的治水业绩,成为晋代的李冰,也是不争的事实。
此外子女过繁,亦是陶公之累。这见之于他的《责子》诗:“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悉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尽管当时尚无计划生育之说,况且陶公曾开导诸子说:“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管仲鲍叔,分财无猜,况同父之人哉?”(《与子俨等书》)可证诸子为异母所生,情无可原。不过,儿女拖累过重,不断分散了从政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造成了家境拮据,饱暖无着,以至到了“偃卧饥馁有日”的境地,何其不幸也!
只当了80来天的彭泽县令,陶公便高赋《归去来兮》,挂冠而去。除去“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是否还有自知之明的因素呢?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互为因果,良性循环,如今已成为风气。依我这个局外人之见,仕而优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仕;而学而优则未必皆仕,当因人而异,有适者,亦有不适者。假如陶潜从政,我们也许无法读到它的如此朴素自然、恬静闲适的不朽诗作。陶公刚涉仕途即毅然而退,固然是他的“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赋》)性情使然,是必然的抉择,但何尝不是社稷之幸,民族之幸呢?(共9分)
选自5月14日《解放日报》有改动
15.本文在写法上,不从陶公“文彩”着墨,而从陶公“政绩”入手,这样构思有何好
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要表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7.陶渊明爱酒,缘于他的率性,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印证。
他更爱菊,宅边遍植菊花,缘于他的志趣,我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可以印证。(2分)
18.你认为辞官归隐是陶公的必然选择吗?试结合他的相关文章简要分析。你赞成这样的选择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莲花自洁之谜
雷 波
①自古以来,莲花因其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而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莲花之所以清纯洁净,蕴含着植物学秘密。莲是豆科的一属——百脉根属,约有一百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及北美的温带地区。
莲是几种不同植物的统称。古希腊所说的莲是鼠李科的枣莲,为丛生灌木;埃及所说的莲是睡莲,一种叫做蓝睡莲的莲花在埃及及艺术中占有主要地位;印度教的圣莲是水生的开白花或粉红色的莲,即荷花。
③对古埃及人来说,莲花是再生的载体;我国和印度的佛教密宗认为僧人莲华生,就诞生于莲花之中。莲花在我国各地被广泛种植,从莲子到莲藕都是饮食和传统药典中的重要成分。
④威廉·巴特洛特是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所长,化学界的世擘,拥有庞大的生产瓦、油漆、涂料和覆盖材料的工厂。他领导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莲花的洁净中隐藏着一个秘密,并由此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⑤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⑥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他们为此搜集了数量庞大的样品。
⑦这项工作最终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而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却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⑧事实上,在拥有“蜡质”的叶面上,污物的粒子只是勉强立足,难以扎根,少量水就可以将其冲走。在这些最初结果的鼓舞下,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们组织了一场各类植物的抗污比赛。
⑨他们从340种植物中选出防水性最佳的植物,置于含有大量石英粉尘、二氧化硫和复印机墨粉的污染物中,然后再将这些植物,置于雨水中,或用人工喷雾器喷雾,以检验在直径为0.5毫米的水滴中其自洁机能的效果。
⑩在高倍电子显微镜的帮助下,他们测量了水滴和叶面之间接触的角度,该角度越大,清洁所需的水量就越小。莲花叶面与水滴接触的角度平均为160,最接近180的极限值。
叶面的防水性 使水滴带走污物,清洁了植物,可以避免孢子类寄生物的栖息, 没有潮湿的环境,这类寄生物就无法生存。微小的蜡晶体使植物叶面变得粗糙,这是植物具有抗污机理的关键所在,人类可仿制出这种蜡晶体并将其应用于任何表面涂覆物上。
“莲花效应”的故事从此进入德国一些大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部。1999年3月,ISPO公司生产的Lotusan油漆,它能够自己去除表面的污物颗粒,使建筑外表保持干净。另一家公司将向市场投放运用类似原理制成的压缩黏土瓦,与雨水落在瓦上时水滴会带走污物。
还有的企业则正在开发塑料涂层,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板、道路交通标识牌、花园中的座椅和苫布等覆盖材料都只需用少量的水就可冲洗干净。
起初,很多人都对莲花效应持怀疑态度,许多研究粘连性的物理学家可能对此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对光滑的表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而对复杂的凸出的表面结构却完全缺乏数据测算。
目前德国及阿联酋的一万多座建筑物的表面涂层使用的就是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的新材料。巴特洛特因这项科学研究获得了菲利普·莫里斯奖,并为新产品和这项技术申请了专利。植物学家的好奇心带来了一次小小的革命。(共11分)
选自《奥秘》 oo
篇三:包含“风”的成语共有755个: - 凤凰语文博客
包含“风”的成语共有755个:
一、174个在第一位:
风兵草甲、风不鸣条、风餐露宿、风车雨马、风车云马
风掣雷行、风尘肮脏、风尘碌碌、风尘仆仆、风尘之变
风尘之会、风驰草靡、风驰电掣、风驰电骋、风驰电赴
风驰电击、风驰电卷、风驰电逝、风驰霆击、风驰雨骤
风驰云卷、风驰云走、风吹草动、风吹浪打、风吹马耳
风吹日晒、风吹雨打、风吹云散、风从虎,云从龙、风刀霜剑 风调雨顺、风度翩翩、风风火火、风风雨雨、风风韵韵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风骨峭峻、风光旖旎、风光月霁、风禾尽起 风和日丽、风和日美、风和日暖、风和日暄、风虎云龙
风花雪夜、风花雪月、风华绝代、风华正茂、风鬟雾鬓
风鬟雨鬓、风回电激、风激电飞、风激电骇、风急浪高
风景不殊、风举云飞、风举云摇、风卷残云、风谲云诡
风口浪尖、风雷火炮、风雷之变、风流才子、风流跌宕
风流千古、风流人物、风流儒雅、风流倜傥、风流潇洒
风流冤孽、风流云散、风流韵事、风流蕴藉、风流罪过
风马不接、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风马云车、风门水口
风靡一时、风木含悲、风木之悲、风木之思、风牛马不相及
风平波息、风平浪静、风起水涌、风起云涌、风起云蒸
风前残烛、风前月下、风樯阵马、风轻云淡、风轻云净
风清弊绝、风清月白、风清月皎、风清月朗、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风情月意、风情月债、风驱电击、风驱电扫
风趣横生、风声鹤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霜雨雪、风俗人情 风土人情、风潇雨晦、风信年华、风行草从、风行草靡
风行草偃、风行电掣、风行电击、风行电扫、风行电照
风行革偃、风行雷厉、风行水上、风行一时、风行一世
风行雨散、风旋电掣、风雪交加、风言醋语、风言风语
风言雾语、风言影语、风影敷衍、风雨不测、风雨不改
风雨不透、风雨对床、风雨共舟、风雨晦冥、风雨晦暝
风雨交加、风雨连床、风雨漂摇、风雨飘零、风雨飘摇
风雨飘飖、风雨凄凄、风雨如晦、风雨如盘、风雨如磐
风雨时若、风雨同舟、风雨无阻、风雨萧条、风雨摇摆
风语不透、风月无边、风月无涯、风云变幻、风云变态
风云不测、风云际会、风云人物、风云突变、风云月露
风云之志、风韵犹存、风栉雨沐、风中秉烛、风中之烛
风烛残年、风烛草露、风烛之年、风姿绰约
二、309个在第二位:
挨风缉缝、捱风缉缝、暴风疾雨、暴风骤雨、北风之恋
抃风舞润、抃风儛润、变风改俗、变风易俗、别风淮雨
捕风捉影、采风问俗、骖风驷霞、餐风露宿、餐风沐雨
餐风啮雪、餐风茹雪、餐风宿草、餐风宿露、餐风宿水
餐风宿雨、餐风咽露、餐风饮露、长风破浪、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趁风使柁、成风尽垩、成风之斫、乘风破浪
乘风兴浪、乘风转舵、驰风骋雨、冲风冒雨、冲风破浪
传风搧火、传风扇火、春风得意、春风风人、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春风满面、春风夏雨、春风野火、春风一度
春风沂水、春风雨露、此风不可长、从风而服、从风而靡
粗风暴雨、大风大浪、当风秉烛、雕风镂月、调风变俗
调风弄月、东风吹马耳、东风过耳、东风浩荡、东风化雨
东风马耳、东风人面、东风入律、东风射马耳、东风压倒西风 敦风厉俗、反风灭火、分风劈流、愤风惊浪、风风火火
风风雨雨、风风韵韵、高风劲节、高风峻节、高风亮节
革风易俗、观风察俗、光风霁月、寒风侵肌、和风丽日
和风细雨、黑风孽海、呼风唤雨、黄风雾罩、惠风和畅
毁风败俗、箕风毕雨、急风暴雨、急风骤雨、疾风暴雨
疾风劲草、疾风扫秋叶、疾风甚雨、疾风迅雷、疾风彰劲草
疾风知劲草、疾风骤雨、霁风朗月、见风使船、见风使舵
见风使帆、见风是雨、见风转舵、见风转篷、浇风薄俗
接风洗尘、借风使船、金风送爽、金风玉露、惊风骇浪
惊风怒涛、看风使船、看风使舵、看风使帆、看风驶船
狂风暴雨、狂风恶浪、狂风怒号、狂风骤雨、阑风长雨
阑风伏雨、列风淫雨、临风对月、流风回雪、流风遗迹
流风余俗、流风余韵、盲风暴雨、盲风妒雨、盲风怪雨
盲风怪云、盲风晦雨、盲风涩雨、拏风跃云、南风不竞
逆风恶浪、欧风美雨、怕风怯雨、批风抹月、劈风斩浪
飘风暴雨、飘风过耳、飘风急雨、飘风苦雨、飘风骤雨
平风静浪、凄风楚雨、凄风寒雨、凄风苦雨、凄风冷雨
栖风宿雨、迁风移俗、清风高节、清风劲节、清风峻节
清风朗月、清风两袖、清风亮节、清风明月、秋风过耳
秋风落叶、秋风扫落叶、秋风扫叶、秋风团扇、秋风纨扇
染风习俗、如风过耳、三风十愆、杀风景、煽风点火
扇风点火、伤风败化、伤风败俗、十风五雨、世风日下
顺风扯帆、顺风吹火、顺风而呼、顺风使船、顺风使舵
顺风使帆、顺风驶船、顺风行船、顺风张帆、顺风转舵
随风倒舵、随风而靡、随风逐浪、随风转舵、饕风虐雪
粜风卖雨、听风听水、通风报信、通风报讯、通风讨信
吞风饮雨、歪风邪气、望风捕影、望风承旨、望风而遁
望风而降、望风而靡、望风而逃、望风披靡、望风扑影
望风希旨、望风希指、望风响应、威风八面、威风凛凛
威风扫地、威风祥麟、未风先雨、文风不动、闻风而动
闻风而起、闻风而逃、闻风而兴、闻风而至、闻风破胆
闻风丧胆、闻风响应、闻风远遁、闻风远扬、握风捕影
无风不起浪、无风起浪、无风三尺浪、无风生浪、无风扬波
无风作浪、五风十雨、西风残照、西风落叶、吸风饮露
系风捕景、系风捕影、仙风道格、仙风道骨、仙风道气
掀风鼓浪、咸风蛋雨、祥风时雨、向风慕义、晓风残月
斜风细雨、兴风作浪、腥风醎雨、腥风血雨、魆风骤雨
血风肉雨、熏风解愠、寻风捉影、扬风扢雅、佯风诈冒
一风吹、移风崇教、移风改俗、移风革俗、移风平俗
移风易尚、移风易俗、移风振俗、遗风古道、遗风旧俗
遗风逸尘、遗风余采、遗风余教、遗风余烈、遗风余思
遗风余俗、遗风余习、遗风余象、遗风余韵、遗风余泽
因风吹火、吟风弄月、吟风咏月、引风吹火、英风亮节
迎风待月、迎风冒雪、迎风招展、友风子雨、有风有化
余风遗文、沾风惹草、占风使帆、占风望气、招风揽火
招风惹草、招风惹雨、贞风亮节、争风吃醋、栉风沐雨
栉风酾雨、骤风暴雨、骤风急雨、逐风追电、追风掣电
追风蹑景、追风蹑影、追风摄景、追风逐电、追风逐日
追风逐影、捉风捕影、捉风捕月、纵风止燎
三、148个在第三位:
八方风雨、霸王风月、饱经风霜、饱经风雨、弊绝风清
别有风趣、别有风味、草靡风行、草偃风从、草偃风行
扯顺风旗、叱嗟风云、叱咤风云、春风风人、踔厉风发
大家风范、大杀风景、大煞风景、大煞风趣、砥砺风节
电掣风驰、电照风行、跌宕风流、跌荡风流、断线风筝
对床风雨、耳边风、耳旁风、放诞风流、肺石风清
风言风语、附庸风雅、骨化风成、鹤唳风声、弘奖风流
虎啸风生、宦海风波、急惊风撞着慢郎中、急如风火、际会风云 际遇风云、见事风生、惊才风逸、久经风霜、久历风尘
口角风情、雷动风行、雷厉风飞、雷厉风行、雷令风行
林下风度、林下风范、林下风气、林下风韵、林下风致
流落风尘、流言风语、龙虎风云、露餐风宿、露宿风餐
沦落风尘、论辩风生、论议风生、满城风雨、满坐风生
满座风生、名士风流、翩翩风度、平地风波、平地风雷
仆仆风尘、骑驴风雪中、饶有风趣、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日和风暖 日丽风和、日丽风清、日暖风和、日暖风恬、日炙风吹
日炙风筛、儒雅风流、诗酒风流、石火风灯、石火风烛
石尤风、时殊风异、水佩风裳、水宿风餐、谈论风生
谈吐风生、谈笑风生、谈议风生、铁窗风味、听见风就是雨
蔚成风气、文采风流、无边风月、雾鬓风鬟、想望风采
想望风褱、潇洒风流、笑傲风月、啸傲风月、啸吒风云
啸咤风云、雪虐风饕、雪月风花、迅雷风烈、烟花风月
言论风生、一代风流、一帆风顺、一路风尘、一路风清
颐指风使、旖旎风光、议论风发、议论风生、意气风发
咏嘲风月、有伤风化、雨鬓风鬟、雨僝风僽、雨打风吹
雨栋风帘、雨巾风帽、雨霾风障、雨沐风餐、雨散风流
雨顺风调、雨丝风片、雨宿风餐、雨蓑风笠、雨卧风餐
雨僽风僝、渊涌风厉、月白风清、月黑风高、月朗风清
月露风云、云淡风轻、云龙风虎、云散风流、云涌风飞
阵马风樯、止谈风月、栉沐风雨
四、119个在第四位:
八面驶风、八面威风、败化伤风、败俗伤风、笔底春风
毕雨箕风、拨草瞻风、捕影系风、不正之风、惨雨酸风
代马依风、当耳边风、当耳旁风、道骨仙风、耳后生风
放屁添风、飞蓬乘风、飞蓬随风、斐然乡风、斐然向风 奉扬仁风、改俗迁风、改政移风、甘败下风、甘拜下风 高节清风、怪雨盲风、观化听风、喝西北风、箕山之风 疾恶如风、疾雨暴风、济窍飘风、霁月光风、见事生风 借篷使风、举步生风、刻雾裁风、空穴来风、口角春风 口角生风、苦雨凄风、朗月清风、两袖清风、林下高风 林下清风、马耳春风、马耳东风、马牛其风、满脸春风 满面春风、满袖春风、靡然成风、靡然从风、靡然顺风 靡然乡风、靡然向风、密不通风、灭景追风、明月清风 抹月秕风、抹月批风、沐露梳风、沐雨梳风、沐雨栉风 穆如清风、蹑影追风、弄影团风、弄月嘲风、弄月吟风 排糠障风、破浪乘风、千里同风、秋月春风、如坐春风 弱不禁风、上雨旁风、十雨五风、树大招风、树高招风 顺水顺风、四海承风、宿水飡风、宿水餐风、宿雨餐风 台阁生风、贪墨成风、谈吐生风、桃李春风、天末凉风 同舟遇风、蔚然成风、吴带当风、相帅成风、相习成风 血雨腥风、泱泱大风、一帆顺风、一轨同风、一路顺风 沂水春风、遗训余风、易俗移风、饮露餐风、咏月嘲风
余韵流风、玉树临风、遇事生风、月晕而风、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运斤成风、运斤如风、骤雨暴风、骤雨狂风 逐电追风、逐日追风、捉影捕风、作浪兴风
五、11个在其他位置: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东风压倒西风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山雨欲来风满楼
树欲静而风不宁
树欲静而风不停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欲息而风不停
天有不测风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际遇风云》出自:百味书屋
链接地址:http://www.850500.com/news/450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